疾病營養|莫沙必利聯合多潘立酮對腸內營養期結直腸癌患者胃腸功能...

2020-12-05 騰訊網

本研究納入240例結直腸癌患者,以探討其促胃腸動力藥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240例接受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籤分為四組,各60例。四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類型及分期差異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准,且患者及家屬籤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均經組織病理活檢確診;術前未行放化療;術後均有納差、嘔吐及腹脹等胃腸功能障礙症狀或有胃排空延遲症狀。

1.2.2 排除標準

心、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入院前合併有嚴重營養不良者(BMI<16kg/m );合併有代謝性或變態性疾病者;術前2周內接受白蛋白或免疫增強劑幹預者;對治療藥物過敏、伴有機械性腸梗阻及消化道出血者。

1.3 治療方法

1.3.1 腸內營養方案

四組患者術後均接受腸內營養:術後第1天,經鼻飼管滴注5%葡萄糖溶液500mL,輸注腸內營養液125kJ/kg,50mL/h,營養液溫度控制在35~36℃;以後每天增加500mL,至術後3~4d腸鳴音和肛門排氣恢復後改為口服,逐漸減少輸注量,總量維持1500mL/d,若腸內營養不能滿足患者需求,可靜脈輸液補充。至術後5~7d,停止腸內營養。

1.3.2 促胃腸動力藥

A組在腸內營養基礎上加用莫沙必利,口服,5mg/次,3次/d;B組在腸內營養基礎上加用多潘立酮,口服,10mg/次,3次/d,餐後服用;C組同時應用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用法分別同A、B組。三組患者均自術後第1天開始服藥,至術後首次經肛門排便的次日停止用藥。D組為陰性對照組,術後未給予促胃腸動力藥。

1.4 觀察指標

記錄四組患者手術方式、手術時間、麻醉方法、術中出血量及拔管時間等手術基本情況;記錄四組患者術後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後肛門首次排氣和排便時間、進流質飲食時間;記錄腹瀉發生率及腹瀉持續時間。參照Bristol分級與張小河等編制標準評估腹瀉嚴重程度。取幹預前(術後次日)、幹預後(結束治療次日)清晨空腹肘靜脈血,採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ghrelin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19.0統計學軟體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對比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行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非等級分類資料採用x 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採用秩和檢驗;相關性分析採用Spearman線性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四組手術基本情況比較

A、B、C、D四組手術和麻醉方式、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拔管時間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2 四組術後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C組術後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後首次排氣、排便時間及進流質飲食時間均顯著低於其他三組(P<0.05),見表3。

2.3 四組術後腹瀉發生情況比較

C組腹瀉發生率和持續時間均高於其他三組(P>0.05),四組腹瀉嚴重程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2.4 四組促胃動力藥幹預前後血清ghrelin比較

四組幹預後血清ghrelin水平均較幹預前顯著升高(P<0.01);C組幹預後血清ghrelin顯著高於其他三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 幹預後血清ghrelin與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瀉關係

經直線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幹預後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與腸鳴音恢復時間呈負相關性(r=-0.952),與腹瀉持續時間呈正相關性(r=0.980),見圖1-2。

3、討論

腸內營養已成為結直腸癌術後營養支持的主要方式,腸內營養符合術後生理特點,通過刺激消化液和胃腸激素的分泌,促進膽囊收縮和胃腸蠕動,對術後胃腸功能的早期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是結直腸癌加速康復外科的重要內容。但結直腸癌手術過程對患者機體和心理的創傷可能損傷胃腸功能,影響腸內營養的吸收。夏陽等研究發現結直腸癌患者術後血漿D-乳酸、尿乳果糖含量較術前顯著升高,這說明手術可能損傷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導致菌群移位。多潘立酮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胃動力藥,通過外周阻滯作用直接作用於胃腸道,刺激胃腸蠕動,因而起效快。吳開華將多潘立酮用於胃腸術後迅速改善了排便困難症狀,也提示多潘立酮對改善胃腸功能作用顯著。莫沙必利為選擇性5-羥色胺受體激動藥,通過促進乙醯膽鹼的釋放,發揮促胃腸蠕動作用,加快胃排空。本研究中四組患者手術時間和方式,術中出血量及拔管時間均無顯著性差異,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比術後四組患者採用不同促胃腸動力藥方案,結果發現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聯合用藥較其他三組,能顯著縮短術後腸鳴音恢復時間,提示聯合用藥有助於促進患者術後胃腸功能的早期恢復,這可能是因兩藥通過不同途徑促進胃腸運動,使藥效疊加,進而提高治療效果,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的結果。屈慧芹等也認為莫沙必利聯合多潘立酮能顯著改善胃動力,與本文報導相符。

臨床也有關於促胃腸動力藥引起腹瀉等不良反應的報導,這成為術後促胃腸動力藥關注的重點。本研究顯示,C組術後腹瀉發生率和腹瀉持續時間均高於其他三組,本研究進一步對比四組患者腹瀉嚴重程度,發現四組並無顯著性差異,李啟剛等也認為腸內營養階段小劑量聯合應用促胃腸動力藥可顯著改善胃腸功能,減少幽門後飼養需求,並不會導致嚴重腹瀉和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病原菌感染性腹瀉。此外,本研究顯示,A、B兩組腹瀉持續時間均在3~4d間,這可能與促胃動力作用持續時間和患者耐受性有關。C組腹瀉發生率和持續時間稍多於A、B兩組,可能是因聯合用藥後促胃動力作用延長,而患者耐藥反應延緩所致,但本研究顯示三組腹瀉持續時間和發生率也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因本研究中在患者出現首次肛門排便後即停用胃動力藥,既縮短了術後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又減少了聯合用藥總量。

ghrelin是近年來新發現的內源性腦腸肽,有研究證實ghrelin可直接作用於小腸平肌層ghrelin受體,促進胃腸蠕動,楊成廣等還認為ghrelin促進胃腸道活動的作用具有劑量依賴性,因而檢測ghrelin有助於評估患者術後胃腸功能。本研究採用線性回歸分析顯示結直腸癌術後患者血清ghrelin與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呈負相關性,提示促胃腸動力藥的作用可能與促進ghrelin分泌有關。但血清ghrelin水平與腹瀉持續時間也呈正相關性,說明ghrelin水平的升高可能引起腹瀉時間的延長,臨床應注意採取防範措施,防止長期腹瀉引起脫水等不良後果。

綜上,腸內營養期聯合應用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有助於促進結直腸癌患者術後胃腸功能的早期恢復,但也可能增加腹瀉風險,監測ghrelin水平,有助於指導臨床,減少腹瀉發生。

原作者:王瑤 ,於玲 ,曹文文

原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市立醫院1、消化內科;2、普外二科;3、東院區重症醫學科

相關焦點

  • 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同為促動力藥,到底有什麼區別?
    多潘立酮可選擇性拮抗外周多巴胺受體而促進胃排空,並可止吐。其透過血屏障較少,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罕見,但可引起高乳素血症,有致急性肌張力障礙的報導。值得警惕的是,多潘立酮對心臟有嚴重影響,可致Q-T間期延長和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引起心臟猝死。
  • 強化支鏈胺基酸的腸內營養聯合腸道益生菌在肝硬化患者治療中的...
    觀察組患者予強化支鏈胺基酸腸內營養聯合腸道益生菌,BCAA營養製劑50g/d,腸內營養乳劑維持(1 200~1 500)mL,用營養管通過輸液泵持續泵入,早期流速(20~30)mL/h,隨後增至(100~120)mL/h,在此基礎上同時予貝飛達(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三聯製劑),420mg,每日兩次。對照組僅予強化支鏈胺基酸腸內營養,劑量用法同觀察組。
  • 新型促胃腸動力藥,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同為必利,有什麼區別?
    新型促胃腸動力藥,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同為必利,有什麼區別?胃腸運動功能障礙性疾病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較高,促胃腸動力藥是其治療的主要措施。目前臨床常用的促胃腸動力藥主要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及伊託必利等。其中,新型促胃腸動力藥西沙必利、莫沙必利、伊託必利和普蘆卡必利,藥品名稱中都含有「必利」二字,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使用時應該注意什麼?
  • 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治療重症急性胰腺炎對肥胖...
    本研究通過觀察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治療SAP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時監測治療前、後患者Obestatin、miR-216a水平的變化,探討該療法改善SAP患者預後的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 ...專家:遵醫囑服用-多潘立酮 血清泌乳素 QT間期延長 嗎丁啉 服用...
    多潘立酮被指可致「心」病  關於多潘立酮的爭議,最早來源於2014年4月歐洲藥品管理局發布的一篇報告。報告認為,多潘立酮與嚴重心臟疾病風險相關,建議在整個歐盟範圍內限制其適應症,僅用於緩解噁心和嘔吐等症狀,不再用於治療其他適應症如脹氣或燒心。根據美國食藥監局的說法,多潘立酮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心律失常、心臟驟停、猝死。
  • 腸內營養在神經重症營養支持中的護理進展
    ,為全營養治療的首選,不僅能維持胃腸道的功能和結構的完整性,刺激胃腸道的收縮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可以保護腸道菌群和預防腸外營養相關的感染性和代謝疾病。神經重症病人在排除手術治療和評估病人具備正常的胃腸功能時應及早行腸內營養。 2.
  • 疾病營養|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對高齡腦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
    本次研究決定以我院高齡腦卒中患者為對象,分析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的臨床應用效果,現結果報告如下。 1.2.2 排除標準 患者自身存在臟腑疾病或心血管病;患者自身存在惡性腫瘤患;治療期間因各種原因而無法接受完整治療者。
  • 腸內營養製劑,你選對了嗎?
    (TP)、腸內營養乳劑(TP)、腸內營養乳劑(TPF-D)、腸內營養乳劑(TPF-T)、腸內營養混懸液(TPF)、腸內營養乳劑(TP-HE)、腸內營養混懸液(TP-MCT)、腸內營養粉(AA)、腸內營養混懸液(SP)等。
  • 基於Web of Scienece資料庫及共詞聚類分析的腸內營養研究熱點
    3、小結國內學者除將關注放在克羅恩病、胰腺疾病及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等腸內營養熱門領域外,還應在腸內營養不耐受的危險因素、不同餵養途徑的個性化治療及護理、腸內營養併發症管理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並構建有效幹預方法。另外,腸內營養研究想要得到長足發展應重視多學科協作,如影像學相關的置管技術以及營養學相關的營養不良等問題。
  • 權威觀點|急性腦卒中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與近期預後的關係
    1.2 方法 對照組先給予腸外營養,待吞咽功能障礙或胃黏膜應激性潰瘍出血改善後再給予經口或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支持。研究組在患者入院24h內即給予腸內營養支持。
  • 臨床見聞|重症顱腦損傷機械通氣患者中留置鼻腸管行腸內營養的應用...
    本文觀察留置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在重症顱腦損傷且行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導如下。臨床中主要採用腸道營養支持,不僅可保護腸道黏膜,還能提高局部血流,促進腸道功能,從而分泌更多的膽汁和消化酶等,保證患者的營養供給的同時,防止病菌繁殖,有效降低腸源性感染。 如今臨床中腸內營養支持的方式有鼻腸管和鼻胃管。
  • 新冠肺炎期間結直腸癌患者個體化治療的就醫流程
    結直腸癌的患者的就醫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以下我們分享一下新冠肺炎期間結直腸癌患者接受個體化治療的就醫流程。 結直腸癌在短時間進展的機率不大,推遲2-3周通常不會有特別大的影響,待疫情減輕後,醫院也會儘快安排手術或其他治療。
  • ...帕金森病_直立性低血壓_氟氫可的松_米多君_屈昔多巴_多潘立酮...
    導論神經性的直立性低血壓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常見。推測30%~40%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直立性低血壓,且發病率隨年齡、疾病嚴重程度及疾病持續時間增加而上升。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經病變損害了交感神經對壓力感受器的應答。在帕金森病疾病進程中,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的積累加劇了神經功能障礙和自主神經功能衰竭。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因自身自主神經反射受損,在站立的情況下,患者無法代償靜脈血液在下肢的匯集以及靜脈血液回流的減少。這也導致他們很難維持站立的體位。
  • 哪些患者需要在外科手術前接受營養支持治療?
    從事普外科工作35年,擅長開放和腹腔鏡下的胃癌、結直腸癌根治術及其放化療的綜合診治及腸內腸外營養的支持治療。 1、營養支持治療是什麼意思? 營養支持治療是指通過人工幹預的方法,給不能正常進食、或者是進食不足的外科患者,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胺基酸,以及維生素、微量元素、水和礦物質。
  • 《關於新冠肺炎患者的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建議》的解讀
    臨床觀察發現,儘管任何年齡階段的人群均可能感染,但是,基礎營養狀況較差、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感染後病情更加危重、預後更加不良、死亡率更高[6],這一現象凸顯營養治療更加重要。為了進一步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CSPEN)提出了10條關於新冠肺炎患者的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建議[7]。本文對此進行逐一解讀。
  • 患者性命相託,必須全力以赴——記煙臺毓璜頂醫院大外科主任,胃腸...
    「現在我們講求的是規範化治療,必須對患者負責,最大限度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姜立新介紹,現在的治療方式是首先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通過多學科協作,制定合理的手術方案,施行標準化的淋巴結清掃,達到個體化、精確醫學的治療。
  • 富營養時代營養補好還是減好? 超過一半人群患上營養問題疾病
    ,超過一半人群患上了炎症性腸病及糖尿病等營養問題類疾病。越來越多人生活中飽受腹瀉、便秘等病痛折磨,甚至患上大腸癌危及生命。這是營養過剩的問題?還是營養偏貧了?怎樣來平衡營養飲食?專家團隊會上提出,腸道微生態影響人體慢性共病。富營養時代營養補好還是減好,需「從腸計議」。本屆論壇由新民傳媒新民健康、上海博華國際展覽公司、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健康教育促進分會、上海胡錦華健康教育促進中心共同主辦。
  • 這6類患者必須檢測!
    微衛星不穩定(MSI)是指由於在DNA複製時插入或缺失突變引起的MS序列長度改變的現象,常由錯配修復(MMR)功能缺陷引起。MSI現象於1993年被Jacobs等人在結直腸癌中首次發現,與癌症發生有關,可用於癌症檢測。
  • 濰坊市中醫院胃腸外科為超低位直腸癌患者挑戰「保肛」極限
    近日,濰坊市中醫院胃腸外科採用經肛內括約肌切除術為患者完成超低位直腸癌極限保肛手術。術後患者及家屬為胃腸外科畢秀葉副主任醫師送來錦旗表示感激。超低位直腸癌是指腫瘤距肛緣3cm,一般手術選擇是Miles』(不保留肛門),給患者精神及以後的生活造成很大創傷,該手術的成功開展,讓越來越多的超低位直腸癌患者不僅可以完整切除腫瘤,又能擺脫「人造肛門」帶來的痛苦,同時也了填補濰坊市中醫院外科醫療技術空白,獲得外科醫療同行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