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觀點|急性腦卒中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與近期預後的關係

2021-01-08 騰訊網

就本院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分析急性腦卒中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與近期預後的關係,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採用隨機數字法將10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66.8±6.94)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67.2±6.9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先給予腸外營養,待吞咽功能障礙或胃黏膜應激性潰瘍出血改善後再給予經口或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支持。研究組在患者入院24h內即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患者入院後即進行窪田飲水試驗,無吞咽功能障礙及胃黏膜應激性潰瘍出血者給予經口進食;存在吞咽功能障礙但胃功能良好,無嘔吐及胃黏膜應激性潰瘍出血患者,給予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支持;存在吞咽功能障礙且胃動力不足,有嘔吐、反流及/或胃黏膜應激性潰瘍出血患者,給予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支持。所有患者均由科室營養小組成員根據患者的體重、營養狀況與實際病情等情況共同制定營養方案,腸內營養液由本院的營養師進行配置,根據患者熱量的需求,按照83.6~125.4J/kg的標準提供營養,由總量的開始提供,以後的每餐遞增,不夠的部分通過靜脈營養進行補充。在實施營養注人過程當中,要嚴格遵照無菌技術操作,床頭給予抬高30°,營養液的溫度控制在38~40℃,保證營養液的勻速。

1.3 觀察指標

15d後對兩組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評估,評估指標採取實驗室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採用

SPSS17.0統計學軟體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採用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採用檢驗。p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比較

住院15d後,研究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分別為(0.26±0.03)g/L、(36.12±3.86)g/L、(2.10±0.52)×10^9/L,均明顯高於對照組的(0.20±0.02)g/L、(32.20±3.45L、0.62±0.45)×10^9/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出現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0%(3/50)。對照組患者中出現肺部感染6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00%(14/50)。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急性腦卒中患者會出現吞咽困難、胃腸黏膜屏障受到損害、消化與吸收功能紊亂、蛋白質的分解代謝會有所增加、營養不足等均會導致患者的營養狀況逐漸惡化。因此,需要給予急性腦卒中患者營養支持,在臨床上,營養支持主要分為腸外營養支持與腸內營養支持。腸外營養給予主要是指通過靜脈給患者體外輸人葡萄糖、胺基酸等營養液。腸內營養給予是通過口服與管飼的方式給胃腸道提供代謝所需要的能量。有關研究顯示,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以有效的改善和保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有效的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功能恢復,促進門靜脈系統血液進行循環,有效的促使胃腸道激素進行分泌,促進營養物在腸道內部被吸收。趙麗蓉等在研究當中表示,採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有助於早期補充腦卒中患者機體所需營養,且併發症發生率低,安全性較高研究的數據顯示,採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實驗組患者在住院14d後,研究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分別為(0.26±0.03)、(36.12士3.86)g/L、(2.10±0.52)×10^9/L,均明顯高於對照組的(0.20±0.02)g/L、(32.20±3.45)g/L、(1.62±0.45)×10^9/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0%,顯著低於對照組的2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的研究結果與趙麗蓉等人研究結果基本符合。以上數據表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以有效的給急性腦卒中病症患者提供機體所需營養而在不良反應症狀等方面比較,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安全度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有助於改善患者預後,提高臨床對急性腦卒中病症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急性腦卒中病症採取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以有效為患者提供機體所需營養,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有效的改善患者預後,保證營養供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原作者:付紹豔

原作者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相關焦點

  • 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治療重症急性胰腺炎對肥胖...
    本研究通過觀察埃索美拉唑聯合早期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治療SAP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時監測治療前、後患者Obestatin、miR-216a水平的變化,探討該療法改善SAP患者預後的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 疾病營養|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對高齡腦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
    1.3 方法 兩組患者腦卒中治療方案相同,在入院48h內便給予其營養支持,供給量為84-105KJ(25kcal)/(kg·d)。給予差異營養支持。觀察組患者在鼻飼管的幫助下接受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支持,初期依據患者消化能力給予少量營養,隨後可逐天增加,但增加量不宜超過總量的25%,最後達到100%營養劑量,在此期間可給予患者溫開水或蔬菜汁來幫助患者消化吸收。
  • 腸內營養在神經重症營養支持中的護理進展
    2016版腸內營養指南提出:推薦不能進食的重症病人在24~48 h內開始早期腸內營養,建議需要營養支持治療的重症病人首選腸內營養。 最近一項多中心研究顯示,重型顱腦損傷病人48 h內開始腸內營養與病人生存率、GCS評分改善及預後呈正相關。神經重症病人的營養不足可使併發症增加,呼吸機撤機困難、病情惡化、ICU住院時間延長及病死率增加。因此腸內營養的管理在危重病人中顯得尤為重要。
  • 基於Web of Scienece資料庫及共詞聚類分析的腸內營養研究熱點
    關於營養支持的時機問題,Villet等研究發現,延遲營養支持無法滿足患者能量需求,且會導致併發症增多;MariK等Meta分析發現,早期腸內營養較延遲腸內營養顯著降低重症患者感染發生率,並縮短住院時間;Casaer等研究顯示,晚期腸外營養與危重患者更快的恢復和更少的併發症密切相關。
  • 疾病營養|莫沙必利聯合多潘立酮對腸內營養期結直腸癌患者胃腸功能...
    ,逐漸減少輸注量,總量維持1500mL/d,若腸內營養不能滿足患者需求,可靜脈輸液補充。 2.5 幹預後血清ghrelin與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腹瀉關係
  • 科研速遞|早期空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療...
    本研究探究了早期空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療效果的影響,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經驗。納入標準:符合《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的SAP標準;影像學檢查胰腺境界不清,存在不同程度壞死、腫大等;均在發病24h入院;急性外場損傷1~3級。排除標準:肝腎、心肺等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腸梗阻患者;惡性腫瘤患者;消化道出血患者;研究期間死亡其他原因不能配合完成研究患者。
  • [ISS2018]朱武生: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新進展_缺血性卒中_靜脈...
    6月8日,在第十四屆國際腦血管病高峰論壇上,解放軍南京總醫院神經內科朱武生主任帶來題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新進展」的精彩報告。最新研究進展近期AIS橋接治療對比直接取栓研究結果的匯總分析顯示,兩者在患者預後及血管開通方面無顯著差異。不過也有支持橋接治療的不同的聲音。韓國註冊登記研究納入639名發病8小時內血管內治療患者,其中橋接治療458例,直接取栓181例。
  • 尤瑞克林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後
    2020年《國際醫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上一項薈萃分析評價了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ndinogenase,HUK)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患者的療效及其安全性。本文就該項研究的背景及結果進行重點介紹,為HUK的臨床應用選擇提供參考。
  • 腦卒中患者福音!先必新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獲批上市
    先必新是先聲藥業在腦血管病領域的自主研發藥物,榮獲8項發明專利,並獲得2次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製」專項支持。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是先聲藥業急性缺血性卒中藥物依達拉奉注射液(必存)的升級品種。一項涉及120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隨機、雙盲、陽性對照、頭對頭比較的III期研究表明,對比單方依達拉奉注射液,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顯示出明確的療效優勢,臨床安全性相似,並大幅度將現有治療窗從24小時延長到48小時。
  • 腸內營養製劑,你選對了嗎?
    (TP)、腸內營養乳劑(TP)、腸內營養乳劑(TPF-D)、腸內營養乳劑(TPF-T)、腸內營養混懸液(TPF)、腸內營養乳劑(TP-HE)、腸內營養混懸液(TP-MCT)、腸內營養粉(AA)、腸內營養混懸液(SP)等。
  •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早期康復不可忽視!
    腦卒中俗稱「中風」,它是一組起病急、血管源性、引起持續的神經功能缺損的臨床症候群,為急性腦血管疾病。缺血性腦卒中是由於腦血管堵塞,血液不能到達腦部而引起的;出血性腦卒中則是由於腦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 。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
  • [CSC2018]劉新峰: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血管再通治療
    「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血管再通治療」的精彩講座,重點就卒中急診處理的主要熱點問題展開了討論。三、評估(血管再通時間窗拓展的新證據)今年年初,2018年版美國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發布。ACTUAL研究再通率和良好功能預後與其他研究比較幾乎一致,再通率約為80%,良好預後率為44%。儘管我們的器械沒有西方國家那麼多,但是我們中國神經介入醫師的手技和學習能力是很強的。
  • 強化支鏈胺基酸的腸內營養聯合腸道益生菌在肝硬化患者治療中的...
    另外慢性肝損害會有不同程度腸道菌群失調,因此,我們給予強化BCAA腸內營養(EN)支持以及腸道益生菌,來觀察研究其對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及營養狀況和併發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2 方法 兩組患者EN均通過經口進食,在常規肝硬化臨床對症治療如保肝、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抗感染等基礎上,採用每日35kcal/kg的熱量、每日1.4g/kg蛋白質的等氮、等熱量飲食,給予患者測量每日標準體重,予以供能蛋白質146kJ腸內營養支持,每日總能量中,碳水化合物含量(60~65
  • 2019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機械取栓術&血管其他...
    2019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機械取栓術&血管其他治療篇丨指南共識
  • 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與急性胰腺炎預後有何關聯?
    高甘油三酯血症與急性胰腺炎(AP)的發病率呈正相關,但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與AP的嚴重程度是否有關尚無定論。為此,研究者採用meta分析評價血清TG升高對AP預後的影響。研究者檢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圖書館,找出所有符合條件的研究(截止到2016年9月)。
  • 【述評】重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院前識別和轉運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早期治療在過去的20餘年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帶來了顯著的臨床獲益。1995年美國國立神經疾病與卒中研究院溶栓試驗(NINDS)證實了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3 h內的療效。2008年歐洲協作急性卒中研究(ECASS Ⅲ)將靜脈溶栓的治療時間窗延長到4.5 h。
  • 2020年美國SCCM指南:重症監護室成人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管理
    RRT的早期啟動定義為RRT之前存在如下情況:(1)高鉀血症(>6 mmol/L並伴有心電圖異常);(2)利尿劑抵抗的體液瀦留/肺水腫;(3)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pH<7.15);(4)尿素>35.7 mmol/L;或(5)《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後指南》中的急性腎損傷3期。選擇正確的RRT時機仍然是所有重症患者的挑戰。
  •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一):灰質白質改變
    【讀片:‍‍頭顱CT的早期警示徵象,你能看出來嗎?急性先兆發作的腦灌注減低,長時間發作時則正常或增加。病灶通常為可逆的,15%的45歲以下腦卒中是由於偏頭痛所致。腦腫瘤原發性腦腫瘤可以表現為急性神經功能缺損。有時低級別膠質瘤伴輕度水腫效應和皮層受累可能會與亞急性腦梗死混淆(圖3),通過無血管分布、無明顯彌散受限和腦溝強化,較易與其鑑別。
  • EAN/ERS/ESO/ESRS聲明:睡眠障礙對卒中風險和預後的影響
    腦卒中後SDB的發生率及其對預後的影響 腦卒中患者SDB的發生頻率是多少? 研究結果聲明如下: 1.對卒中特徵(類型、嚴重程度、形態、病因)與SDB嚴重程度/類型之間的關係尚未充分了解。 5. SDB隨時間的進展仍不確定。 對未來研究的推薦意見: 需要新的工具來評估卒中後SDB的嚴重程度、類型和影響。建議明確腦卒中患者SDB的預測因子。
  • 警惕:這一病變也可能導致腦卒中樣表現
    本文就報告了一例由AVM所致腦卒中樣表現患者的診療經過,提醒臨床醫生應將AVM納入急性腦卒中樣表現患者的鑑別診斷。病例簡介患者為男性,75歲。因突發失語和右側肢體無力而就診。因此,AVM內的進行性動脈瘤擴張應是該患者突發急性症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