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術研究為志業,以教書育人為己任

2020-12-07 光明思想理論網

以學術研究為志業,以教書育人為己任

——訪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沈壯海

  「自來武漢大學讀書算起,我已經在這裡學習、工作和生活了整整三十年。兩個多月以來校內外抗疫的風雨悲愁、逆行戰鬥,給了我前所未有的特殊感受,讓我得以更深地理解這座城市、這所大學。」今年四月初,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沈壯海在隨筆中這樣寫道。

  身處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主戰場武漢,在「封城」期間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中,沈壯海對偉大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他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多年來孜孜以求,以學術研究為志業,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積極為思想理論和文化建設建言獻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人才。

  1971年11月,沈壯海出生於河南省博愛縣,自幼敏而好學。十九歲入讀武漢大學後,他的履歷便與思想理論教育再未分開。從碩士畢業留校任教,到順利獲得博士學位,他懷著讀書明理、經世致用的理想,在專業領域內刻苦鑽研,逐漸豐富了知識積澱,拓展了思維深度,形成了學術偏好。博士畢業論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被學界評價為思想敏銳、觀點新穎、論證深刻,並於答辯翌年正式出版,此後又經過多次修訂、重印,影響廣泛。在他看來,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有效性,要有文化視野。

  這樣的治學理念,沈壯海堅持至今,不斷取得新成果。迄今為止,共在各大報紙、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專著、主編學術著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視野》《文化軟實力及其價值之軸》《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釋講》等十餘部,並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等多項。「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期望和囑託,沈壯海銘記於心。

  願學新心養新德,旋隨新葉起新知。「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當求是而戒趨時,當植根實踐而戒拘古摹西,當面對時代、面對實際。」沈壯海表示。具體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他認為必須「破繭而出,貼地飛翔」,即勇於突破現有相關學術範式的制約,在對實踐的高度敏感、深切感知中深化理論探索、推進理論創新。

  理論來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執教二十餘年,沈壯海傳道授業、誨人不倦,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密切關注、努力推動學科發展的同時,他一直情牽學生成長。「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想發揮好立德樹人的作用,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須力避內容陳舊、照本宣科、空洞說教等,講出應有的精彩。」沈壯海提出,要在深、實、新、活等四個方面下大功夫、下足功夫,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平時,他常教育學生,治事須先治心,做人要有擔當、勇創新、淡名利。「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是沈壯海的座右銘,也常用以勉勵學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也是沈壯海的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自信,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實踐問題,也是當前思想文化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理論課題。」沈壯海分析,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的探索和奮進,奠定了文化發展的強大國力基礎,推動了民族文化素質的普遍提升,開闢了文化興盛的獨特發展道路,促進了文化事業產業的繁榮發展,增進了建設文化強國的理論自覺,從而讓文化自信的有力重建得以實現。在去年出版的《論文化自信》一書中,他以「承古強今,向新而行」等八個字提綱挈領展開論述,談到對文化自信的理解要有整體觀念、當下意識。

  「文化之核是價值觀,文化自信之核是價值觀自信。」沈壯海表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要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擺在戰略位置。那麼,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建議,要融於教、涵於制、行於眾、化於境,推動人人主動踐行,落到實處。如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他強調,要全面把握、深入分析我們黨關於這一問題的戰略思考,還要關注基礎理論、嶄新課題、當下現實、內在機理等。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指出:「要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嚴肅對待學術研究的社會效果,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以深厚的學識修養贏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言簡意賅,發人深思。沈壯海認為,學術發展要積極引領、支撐和服務社會發展;有了責任擔當,學術創新才有動力。「這種責任擔當,就是要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心繫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他如是說。(光明網記者李姝昱採訪整理)

  嘉賓簡介:沈壯海,現任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首席專家。多年來,主要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等方面的研究,獨著有《論文化自信》《文化軟實力及其價值之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等,曾獲第十三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先後入選中宣部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008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獎勵計劃(2012年度)等。

[ 責編:劉冰雅 ]

相關焦點

  • 劉擎:韋伯《以學術為志業》解讀
    2019年3月27日在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通識課「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上,劉擎老師所做《韋伯〈以學術為志業〉解讀》講座的整理稿及現場問答記實。劉擎(澎湃新聞 蔣立冬繪)在櫻花盛開的下午,有這麼多人到這裡來聽這樣一個講座,想必大多懷著追求學術理想的熱忱,但今天的講座說不定會有潑冷水的效果。
  • 以生活為志業——在疫情之下理解馬克斯·韋伯
    二者,參照韋伯最後留下來兩篇具有熱情的志業演講——「科學(或學術)作為一種志業」「政治作為一種志業」——我們可以很巧合地發現,今天的疫情與防疫問題,仍然脫離不了「科學(或學術)與政治」之間的關係。可能在此無法詳細開展韋伯兩篇演講的當代意涵。我們可以暫時把」疫情」理解為一種科學或學術事務、把「防疫」理解為一種政治事務。
  •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答案:以事實為中心A、以理論為中心B、反思性運用C、以事實為中心D、恰當的方法論3【單選題】學術研究的前提是()。10【判斷題】史學研究的人和事會促使治學者接觸不同學科和知識範疇,邊幹邊學。《以學術為志業》解讀1【單選題】韋伯《以學術為志業》的演講基調是()。
  •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題庫答案
    【判斷題】學術研究中,確定題目後先看第二手著作能有效率地了解前人的研究觀點和材料。【單選題】從哲學的角度思考學術規範是指對學術規範的()。【單選題】童世駿敎授將"規範"具體為三種規則,其中不包括()。A、技術規則B、遊戲規則C、社會規則D、道德規則【單選題】遊戲規則可分為三類,下列不屬於遊戲規則的是()。
  • 等不過去的黑夜裡,學術是否還有意義
    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他時而處在精神崩潰的狀態,完全停止了學術工作。學校為挽留他,給了他三年的帶薪假期,但最終他還是辭去了教職。1902年韋伯開始康復,雖然有輕微的反覆,但已經能重新投入工作。1903年他擔任了重要的學術編輯職位,同時開展基礎性的社會科學研究。
  • 他們當選安徽教書育人楷模 先進事跡公布
    在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學校和相關單位自下而上、逐級審核推薦的基礎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經認真評審和集體研究,決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安虹等10名同志為2020年全省新時代教書育人楷模。為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的榮譽感、責任感,紮實做好教書育人楷模學習宣傳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組織開展學習,廣泛宣傳先進典型感人事跡。
  • 學術生產不應異化為論文發表錦標賽
    無論在什麼時候,也無論在什麼國家,對於以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增進人類福祉為根本目標的學術生產活動來說,都不能以數量多寡為標準來評價其價值大小,因為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內在邏輯一致性。根據國外相關媒體報導,中國在2018年已成為世界上論文發表最多的國家,在大量論文發表的同時,國家科技原始創新能力依然不足,卡中國發展脖子的關鍵技術依然還廣泛存在。
  • 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簡介
    他將醫學人文教育和品德修養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注重青年醫師階梯式、體系化培養,培養的百餘名碩士和博士成為業內骨幹。他以仁愛之心致力於消除患者婦科病痛,研究闡明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模式,提出「在位內膜決定論」新學說並建立診治規範,創立亞學科,制訂我國盆底疾病診治策略,在婦科腫瘤和腹腔鏡方面研究及運用成果豐碩。指導學生完成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金20餘項,出版著作10部。
  • 立德樹人好老師 | 江海洋:教書育人未敢忘,創新科研為民生
    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新聞網特推出《立德樹人好老師》專欄,通過講述這些優秀教師立德樹人、築夢農大的故事,展現他們堅定信念、率先垂範、教書育人、勤勉治學的時代風貌。「以嚴促學,以嚴帶研」是江老師教書育人的重要法寶。在他的嚴格要求下,學生畢業後工作十分順利,做起事情來得心應手,能很快成長為單位的技術骨幹。
  •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陸夜拾光 | 《學術作為一種志業》
    尚待討論的問題只在於,在什麼意義之下,學問「沒有」答案,以及對一個問題問得正確的人,學問能否提供一些幫助——今天,人們往往習於把」學術沒有預設「掛在嘴邊。真有這麼一回事嗎?這得看個人如何了解「沒有預設的學術」。所有的學科都有預設:通過對專業學科的學習過程,參與人類文明構築的進程中,是有價值的。當我們在理知化的探尋歷程中,感性認知並沒有辦法得到恰如其分的考慮。
  • 軍醫沈泉以守護舟山海島軍民健康為己任——能幫助群眾,他很開心
    在當地鎮上問診送藥後,醫療隊又馬不停蹄乘船趕赴花鳥島,為島上的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島上醫療資源相對不足,我們儘量為老人們提供細緻的檢查與解答。」沈泉回憶,當時來問診的老人很多,他記得其中有位阿婆是來測量血壓的,雖然測量結果顯示正常,但他注意到阿婆的腳踝有些腫。「醫生你可得幫我看看,我這腳一直好不了。」阿婆說,腳踝腫脹讓她很心煩,去島上的衛生院看過也沒找到原因。
  • 竺可楨:哈佛博士為回報祖國而學習農業、氣象學,回國後教書育人
    當時能夠去國外留學的他,思考了很久終於選擇了學習農業知識,因為當時他覺得中國是農業大國,同樣也是以農立國的國家,學習農業知識更能夠為祖國盡一份力,於是他進入了伊利諾大學農學院。畢業後,他成功轉入哈佛大學地學系,主要是為了能夠進一步學習關於農業的知識,於是他繼續研讀氣象學。
  • 2019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簡介
    他滿懷一腔赤誠,紮根教育為建設「紡織強國」潛心育人,為國家培養紡織產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堅持給本科生上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百餘名,指導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他愛生如子,給予學生父親般的關懷,言傳身教帶領研究生做「有用」的研究,為青年教師提供無私幫助,用責任與擔當書寫教書育人華彩文章。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等榮譽。
  • 天津大學教授王靜康:為中國成為化工強國而奮鬥
    當天的工作單上列著:聽取學生研究階段匯報、籌備晶體科學與智能製造高端論壇、與課題組開碰頭會……時間一直排到下午6:00,完全沒有半天女神假的影子。「這就是王老師的女神範!」王老師的學生們笑著說。從教近60年,王靜康從來沒有寒暑假和節假日。每次招生,她都會把醜話說在前頭:「考我的研究生沒有寒暑假,因為國家建設的步伐沒有假期。」
  • 育林育樹 教書育人——記北京林業大學尹偉倫院士
    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林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楊樹委員會主席,國家花卉工程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林業科學》主編,《北京林業大學學報》主編,《中國林學(英文版)》主編、國家發改委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務院應急辦專家,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北京市政府專家諮詢委專家、北京學者專家委員會農業分會主任、北京林學會理事長等職。
  • 香港理大以學術自由和制度自主為基礎,致力視光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於1997年成立了近視研究中心,也是理大的一個策略性學術發展領域。憑藉著策略性學術發展領域計劃的自主,逐步將研究範疇擴大至更為深入的基本生物及近視發展機制。近視研究中心與不同範疇的科學家進行合作。通過學術自由和制度上的自主最為基礎,確保教育和學術追求不受到不適當的幹預。
  • 從幼兒園教師到兩院院士 2020年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名單揭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9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在今天下午舉行的「教育,我們忠誠的事業——2020年上海市慶祝教師節」主題活動上,2020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名單揭曉。另有15 名教師獲得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獲得這項榮譽稱號的教師中,既有在大學工作的兩院院士,也有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有23年教學經驗的上海市浦東新區南門幼兒園高級教師李潔,在角色遊戲、繪本教學兩方面形成了教育特色,在市、區乃至全國層面有一定的影響力。
  • 以大眾健康需求為己任,匯中健康生態聯盟精準發力慢病人群
    近日,《求是》雜誌發表《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文章指出,「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布衣院士」李小文:其貌不揚,卻教書育人、走在學術前沿
    走紅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李小文院士一絲不苟的研究學術的模樣,而是因為他的瀟灑不羈——光著腳、穿著布鞋,翹著二郎腿。照片中的他正在低頭念著自己的發言稿,衣著樸素、不拘小節的他與人們想像中的院士有著天差地別,一時間,「布鞋院士」走紅網絡。
  • 以鋼鐵強國為己任 放科技創新之異彩 --專訪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國
    付靜 蘇頔瑤 世界金屬導報 在這裡,讀懂全球鋼鐵以鋼鐵強國為己任 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為學術帶頭人的RAL是我國軋制技術及其自動化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軋制技術乃至鋼鐵全流程的科技創新上一直非常活躍,並且成績突出,為我國軋制技術的發展和鋼鐵工業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