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上最愚蠢的5大實驗

2020-09-04 奇疑學社71

實驗是科學之基石,但有時科學家們的一些實驗令大眾難以接受,如將屍體切成碎片、電死動物等。如果說以上這些實驗都是「為了人類進步必須付出的代價」,那麼另一些實驗就不能被冠以如此高尚之名了。美國Cracked網站最近披露了這些糟糕的科學實驗,並將它們稱作「科學史上五大最愚蠢實驗」。


小便速度測試

想像一下你正在公共衛生間裡小便,通過面前的鏡子,你注意到旁邊站著一個奇怪的人,此人似乎正沉迷於梳理自己的頭髮。此時,另一個陌生人突然向你小便的位置靠近……嚇你一跳吧?這時心理素質再強的人也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那個突然靠近你的傢伙其實威脅不大,他只是想讓你緊張而已。而那個故意梳理頭髮的人則試圖估算你小便的速度。你的這個不堪的時刻會讓科學家們得到許多數據,用以分析並撰寫論文,研究目標是:個人空間受到侵犯時,「尿速」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緊急情況文字書寫實驗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空軍曾在軍方研究人員的建議下做過這樣一項實驗:

一架戰機上載著10名士兵,上級告訴他們這只是一次例行飛行訓練。在到達1500米高度時,飛機突然傾斜並開始栽向地面。飛行員拿起對講機告訴士兵們,飛機發生了嚴重的引擎故障,生還希望渺茫。一名乘務員將一堆保險單遞過來,告訴士兵們立即將表單填完,他們死後家人才能拿到保險金。就在有人破口大罵,有人急急忙忙地填表單時,又傳來飛行員的聲音——「大家冷靜,只是開個玩笑,沒有危險。」隨後機身被調正。

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用研究人員的話說是「測試緊急情況下人的認識能力」。



小阿爾伯特實驗

美國現代心理學大師約翰·沃森在上世紀20年代做過一個實驗。

沃森抱來一個叫阿爾伯特的男嬰,隨後又拿來一批白色的動物或物體讓小阿爾伯特看,如白老鼠、白兔和一塊白色毛皮,同時在旁邊敲鋼棒,製造出可怕的聲音。這次實驗帶來的影響是:每當阿爾伯特看到白色或毛茸茸的物體時,就會大哭不止。沃森的目的是,確定嬰兒的恐懼情緒是否可以被控制。

在長達31天的時間裡,沃森不知疲倦地每天讓嬰兒聽鋼棒那可怕的聲音,直到最後將大小便失禁的嬰兒還給家人,而實驗目標仍未得到證實。這是多麼愚蠢的實驗?嬰兒的心理遭受了巨大的傷害,也許在他成人後見到白色棉花球還會嚇得尿褲子。也許那時美國公民的法律意識還不強,要不沃森可有得受了。



「怪物」研究

這項研究因愚蠢到了極點而榮獲「怪物」之名。美國心理學家溫德爾·詹森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詹森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後,為了幫助那些患口吃的孩子們,他將研究重點放在語言障礙矯正上。

詹森的治療對象是一群孤兒。事實上這些孩子中只有一半患口吃,另外一半正常。他將孩子們分成A、B兩組。A組接受的是積極強化療法,即無論孩子們講話是否有障礙,都對他們進行鼓勵;而B組的孩子們在訓練時只要出現一丁點問題,就會立即遭到批評甚至辱罵。結果是,B組的口吃現象更加嚴重了,那些一開始口齒正常的孩子們也出現了口吃,有些後來甚至成了啞巴,許多孩子還出現了學習障礙。對詹森博士弄巧成拙的實驗,我們只能對那些可憐的孤兒表示同情。



治癒精神分裂症的嘗試

上世紀50年代,蘇格蘭裔美國醫生伊文·卡梅隆深信自己發現了治癒精神分裂症的療法。他的方法是,讓病人戴一副耳機,耳機中不斷播放如「人們喜歡你並且需要你」,「你對自己有信心」,「你很有吸引力」等暗示意味濃厚的話,卡梅隆認為這樣就可以讓精神病人的大腦和正常人一樣運轉。

這方法聽起來不錯,但除了這些「綠色療法」之外卡梅隆還有別的招,他經常用大劑量鎮靜劑讓病人們一次昏迷幾周,然後將他們鎖在一個被稱作「幽靈房間」的暗房中,在昏迷期間卡梅隆博士還會用電擊療法。實驗造成的結果很嚴重——許多病人嚴重失憶,卡梅隆自己也因此進了監獄。


相關焦點

  • 科學史上六大最愚蠢實驗
    美國Cracked網站最近披露了這些糟糕的科學實驗,並將它們稱作「科學史上6大最愚蠢實驗」。得知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後,你會覺得這是你所經歷的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時刻——你正在做世界上最私密的事,有人卻在一旁正經八百地拿你做科學實驗。  你的這個不堪的時刻(放心,倒黴的不止你一個)會讓科學家們得到許多數據,用以分析並撰寫論文,研究目標是:個人空間受到侵犯時,「尿速」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 科學史上幾個最怪異的實驗,人不僅能睜眼睡覺還能在睡眠中學習
    國外媒體曾列出「科學史上最怪異的實驗」,這些實驗雖然看起來很怪誕但卻是人類在認真探索科學領域的過程,許多時候一些不可思議的實驗能找到一個全新的發現,任何看似瘋狂的實驗背後可能會打開一扇全新的領域。1、起死回生的實驗上世紀30年代,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科尼斯曾認為人之所以會死亡是因為體內的血液凝固導致的,如果一直保證人體內血液循環不停止,那麼這個已死亡的人可能會「活」過來,為此科尼斯說服一名死囚參與這項起死回生的實驗,但最終遭到法官的反對,
  • 科學史上的「異想天開」
    《瘋狂的科學實驗》裡寫滿了這樣的故事(史料)。某些人就是有這個本事,能把異想天開變成現實。縱觀科學發展史,19世紀到20世紀這兩百年,完全是科學研究的井噴期。各種稀奇古怪並且非常著名的科學實驗,仿佛都發生在這個階段。
  • 科學史上,最有趣的3個發明小故事,其中一個是男人的難言之隱
    科學史上,最有趣的3個發明小故事,其中一個是男人的難言之隱雖然現在是市場決定一切,有需求了才會有新的產品出現。但是在歷史上,一些非常經典的發明都是在無意間產生的,並且一直延續到目前仍在使用。所以說,有些創新不僅要靠實力,運氣也非常重要。
  • 科學史周曆(12.21——12.27)
    編者按:科學史是連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橋梁。了解科學史,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科學,理解人類文明史。中科院之聲聯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開設「科學史周曆」專欄,在每周一介紹本周科學史上發生過的大事小事。
  • 愚蠢的造假——烏幹達赤道線漏水實驗
    最近,網上流傳著烏幹達赤道線上的漏水實驗視頻。三個漏鬥狀的盆子,盆底有漏水口。三個盆子一個放在赤道線上,一個放在赤道線以北幾米處,一個放在赤道線以南幾米處。給盆裡倒滿水,發現赤道線以北盆子裡的水是順時針旋轉著漏出去;赤道線以南盆子裡的水是逆時針旋轉著漏出去;赤道線上盆子裡的水漏出時不旋轉。
  • 被醜化的「地心說」,其實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理論
    被醜化的「地心說」,其實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理論學過物理的,了解哥白尼同志的,都知道他在1543年發表的《天球運行論》,把地球從宇宙的中心拉到了一邊,把一直委屈的太陽大哥終於是放回了自己的位置。這一系列的問題就像上文說的,急需一套新的物理學。接下來的事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就是科學史上對亞里斯多德整套理論的推翻。
  • 雙縫幹涉實驗丨科學史上第一次「靈異事件」
    事實上,這早已被物理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我們從顛覆人類傳統認知,科學史上的第一次「靈異事件」的雙縫幹涉實驗談起。故事還要從20世紀開始講起。當時物理學家們開始糾結一個問題: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那麼光是什麼呢為了找到真相,大家決定做一個實驗:用一個機器發射光束。假如光束是由粒子組成,那當它通過雙縫後呈現在屏幕上時就一定會留下兩道槓,這就和子彈擊中目標後會留下孔是一樣的道理;假如光束是由純波組成,那麼屏幕上就會留下如斑馬線一樣的條紋。根據波動理論,水波穿過縫隙時會形成兩個波源。
  •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應用研究
    從數量上看,生物科學史資料在人教版必修1,2,3和選修1,3中的分布見表1,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內容上看,可分為展示科學精神、展示知識發生過程、展示科學研究方法等方面3)。顯然,生物科學史並非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而是一種重要而豐富的教學資源,具有獨特的教學價值。 2.
  • 愛因斯坦是不是愚蠢的「精英」?
    愛因斯坦是不是愚蠢的精英? 由於相對論(狹義,下同)的問世,理論物理學陷入了困境,致權威科學家慨嘆,物理學已死,致科學的基礎教育和基礎研究陷入嚴峻局面,相對論的廢棄與否亟待提上科教界的議事日程。雖然由於超光速屢見不鮮的發現,300倍光速都有,但由於對權威的盲目崇拜和強大的習慣勢力,所有這些本該令相對論見光死的每一次發現,不是以「此光速非彼光速」,或「實驗有誤」而不了了之,再有一百次也如此。不久前頭條熱議的義大利格蘭薩索的中微子超光速實驗,都經過一萬六千次的反覆實驗,最後也不了了之。 其實,何必為歷次的超光速爭破頭?何必需要義大利中微子實驗那麼艱難複雜的實驗?
  • 科學史上一位富二代,通過怎樣的實驗,改變了人們對光固有的認識
    關於光本質的討論一直貫穿著整個科學史,人們對光的討論是個漫長的過程,在18世紀首先由牛頓先生給出了答案:光由微小顆粒組成。同時參考前人惠更斯的理論,(惠更斯和牛頓的爭論,點這裡)在確信光是一種波以後,他設計了一個實驗,竟成為牛頓粒子說終結過程的開始。著名的楊氏雙縫幹涉實驗過程託馬斯·楊將單色光射到只有一個縫隙的屏幕上。
  • 實驗5.1 觀察蛙的脊髓反射實驗
    反射是神經活動的最基本方式,是指有機體的中樞神經對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規律的應答。也是一切心理與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反射弧是完成神經發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從感受器接受信息,經傳入神經,將信息傳到神經中樞,再由傳出神經將反應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應器。        如果反射弧中的任意一個部件出現故障,反射將不能順利的完成。
  • 「麻醉」的發明丨科學史小畫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
  • 進化論的先驅拉馬克 | 科學史小畫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
  • 建立西方科學史譯著的高地
    張卜天直言,西方科學史領域的書籍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最稀缺的品種之一,優秀出版物更是鳳毛麟角,與西方科學史浩瀚的文獻形成了巨大反差。 吳國盛也表達出同樣的觀點。他說,西方科學史在過去半個世紀發展迅速,文獻汗牛充棟,而國內西方科學史方面的圖書則「基本處在隨機無序狀態」。
  • 科學史上的女性:Hilde Mangold與實驗胚胎學的糾葛
    20世紀初,胚胎學家們正利用細胞體積大,發育迅速的兩棲類物種,如青蛙或蠑螈,作為胚胎發育的模型。細胞命運圖譜的研究能使科學家追蹤發育中的胚胎細胞,觀察它們後期是如何遷移和形成不同組織的。 Hans Spemann是當時實驗胚胎學領域的著名科學家,研究非常早期的發育,即受精後的原腸期。
  • 克卜勒與金星凌日 | 科學史小畫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
  • 《物種起源》出版丨科學史小畫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
  • 被醜化的「地心說」,其實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理論
    因為哥白尼當時只是被太陽和地球的位置調換了一下,並沒有否定自亞里斯多德以來發展出來的天球理論,依然延續著大球套小球的這個世界觀接下來的時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就是科學史上對亞里斯多德整套理論的推翻。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伽利略重物輕物同時下落的實驗,就推翻了亞里斯多德認為的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根本,也就是物體受迫運動。伽利略提出力只不過是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原因。差一點就說出了牛頓第二定律。
  • 基礎物理學中,這3個發現堪稱是科學史上的奇蹟,使人類走向光明
    我們從一個想法開始,進行一個實驗,並根據結果去確認或否定它的存在。有時候,我們進行一個實驗,會得到一個與預期完全不同的結果。今天,我們對宇宙有了很好的了解,但在通往宇宙的路上,我們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當我們取得一點進展時,我們肯定會遇到其他的情況。以下是描述科學史上三大奇蹟的歷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