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石虎,常開平遺槍,李五七事神

2021-01-08 滄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

石虎

蔣公的墓地在樓門外的壩基橋,墓地附近一戶人家有個童養媳。康熙四十年,這個女孩兒買面回來,路過蔣家墳。稍微站了一會兒,面不見了,到處都沒找到。回去告訴婆婆,婆婆以為她撒謊,怒罵了一頓。女孩兒到蔣公的墳前痛哭,對天發誓祈禱。站起來後,看到墓門旁的一個石虎吐出一縷面。她把婆婆拉到這裡看,婆婆才不再認為她撒謊。

當天晚上,有人看到蔣公墳前燈火通明,好一會兒才滅。第二天再看,石頭老虎的嘴缺了一個口子,以後再沒作怪。

蔣光祿公塋在婁門外壩基橋,康熙四十年間,有墳之鄰近一養媳,買面過蔣墳,稍佇立,倐失去,覓之不得。歸而告其姑,姑怒疑其誑也,罵之。養媳哭泣至蔣墳,向天拜禱,回視兩旁石獸,有石虎口吐面一縷,因拉姑觀之,怒始息。

是夕有人見塋前神燈照耀,逾時滅。明日視之,虎已缺其口,後不復怪矣。

常開平遺槍

金陵開平王(明朝常遇春)的舊王府,據說裡面有妖怪,進去的人經常無故死亡。從清朝建朝以來,到這裡任職的官員都把開平王府加上封條,不敢進去看。某一天晚上,裡面火光沖天,大家以為失火,紛紛來救。打開大門,卻發現裡面黑漆漆一片,正在驚訝的時候,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大殿後的東北角,一條丈八長矛破土而出,像一條蜿蜒的龍,沖天而去。

大家正在驚訝,一個道士穿著破爛的道袍拄著拐杖路過。聽到這件事,他笑著說:「開平王在世的時候,曾手持此槍輔佐明太祖建功立業。後來從北平回來的途中病死。明太祖命人把槍埋在大殿旁邊。這條槍本是開平王當強盜時收服的毒龍,埋在這裡已經五百年,應該化去了!」

眾人問他姓名,道士不回答。眾人再三詢問,道士豎起三根指頭說:「我是羊城人。」說完不見了。有見識的人說:「明朝初年的張三丰就是羊城人,道士豎起三個指頭,是不是暗示自己是張三丰?」

金陵開平王第,相傳其中有怪物,故入者輒死。自國初以來,凡邑宰履任,必加封條一重,莫敢啟焉。忽一夕,第中火光燭天,以為失火,相率奔救。啟扉入,但覺殿宇沉沉,黝黑不見一物。方共疑訝,忽狂風驟起,雷電交作。殿後東北隅,一丈八霜矛拔地而出,化作龍形,蜿蜒衝霄而去。

方共嘆詫,一道人披衲支離,曳杖而過。聞其事,笑曰:「開平王在時,嘗手提是槍,佐太祖掃平宇內。後自北平還,道中病亟,遺命以此槍瘞於殿側。此槍本開平從劉聚為盜時所收之毒龍,今埋地中已五百年,當化去矣。」眾問姓名,道人不答。再叩之,乃駢三指曰:「羊城人。」言訖不見。識者曰:「明初張三丰本羊城人,其駢三指者,殆即三豐之謂乎。」

李五七事神

池州建德縣農民李五七,家境富裕,喜歡供奉鬼神。慶元二年四月,去婺源五侯廟上香八天,來回一共用了十五天。到家那天晚上,門外忽然鑼鼓喧天,彩旗招展,穿著繡花衣衫的僕人有一百多個。隊伍的最後面是個騎馬的貴人,打扮像個王者,手拿紫絲做的馬鞭,直接騎馬進了院子,下馬上了臺階,坐在正位上。

李五七的家人和鄰居知道這是神,共同跪拜,李五七恭敬地問道:「敢問大王是哪裡的神靈?」貴人笑著說:「你們不認識我嗎?我就是婺源靈順廟五顯宮的太尉。感念你上香時精神至誠,所以一路護送你回來。先暫時在你這住幾天。」然後又談起李家以前發生過的事,都非常準確。李五七非常欣喜,打掃出一個房間,安排了精緻的香案,用蔬菜瓜果供奉。神經常現形,某次說:「我在本宮的時候受四方百姓瞻仰,沒辦法,只好吃齋。現在專門住在你家,很少接觸外人,可以吃些葷腥。」於是,李五七殺豬宰羊侍候這個神,有時候還找人唱歌,整夜飲酒作樂。

就這樣,他也無心從事生產,花費又高,逐漸貧窮。到了八月的時候,妻子和一個女兒得暴病死去。李五七有些懷疑厄運是這個神帶來的,九月末,再次到婺源,去廟裡祭拜投訴。燒完紙錢,他在大門口徘徊,不到兩個時辰,就見兩個黃衣軍卒捉了一個人來。正是自己家中供奉的那個貴人,還穿著王者的服飾,但是帶著枷鎖。李五七快馬加鞭趕回家裡。婢女們說:「自從郎君走後,神雖然照常現形吃東西,但面帶憂色,後來被兩個人捉去。」神不再出現,後來怎麼判決的,就無法知道了。

池州建德縣白麫渡莊戶李五七,生計溫裕,好事神,裡人呼為郎。慶元二年四月,謁婺源五侯廟,拈八日香,十五日還家。是晚門外金鼓喧訇,旌旗煥赫,繡衫花帽者百餘輩呵導繼來。最後一貴人,服王者之衣,執紫絲鞭,跨馬直入,至廳階而下,坐於正席。

一混良賤悉見之,知其為神,列拜拱問曰:「敢問大王為何處靈祇?」笑曰:「汝乃不識邪?吾即婺源靈順廟五顯宮太尉也。嘉汝香火至誠,自汝回程,便相衛至此,擬借汝宅暫駐。」且言已往之事,悉如目睹。李慰喜滿望,汛治一室,淨潔几案奉安,神時時現形,祭饌用素蔬麫食。語之曰:「吾在本宮為四方信士瞻仰,不得不齋心報答耳。今此既非當境,稀接檀信,但隨食葷腥無礙。」於是烹羊炰豕,嘉酒鮮食,婦女歌唱侑飲,夜以繼日,備盡歡暱。

李不復治生業,財力漸削。至八月終妻與一女暴疾而死。方以為疑,九月末,躬詣婺源祖殿,投牒訴理,焚獻既畢,徘徊大門下,不兩時頃,見黃衣兩承局擒一人,服王者衣,李視其狀貌,即家中所供奉飲宴者。遂上鐵枷,付一司鞫治。李拜謝,兼程奔歸。群婢妾言:「自郎之行,神雖起居飲食如常,而奄奄有愁色,果有兩使來追去。」其後斷治曲折,無從可知矣。

相關焦點

  • 圖解中國傳統志怪故事
    《中國志怪故事》用帶有志怪小說語言特色的白話文寫作,每個故事都配有若干幅8開跨頁插圖,用圖文的形式進行講述,選取了《聊齋志異》、《列異傳》、《搜神記》、《太平廣記》、《子不語》等志怪小說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志怪小說是中國小說中極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其自魏晉南北朝肇始,到清代極盛,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可謂是人盡皆知。志怪小說曾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是頗受人們喜愛的消遣方式。
  • 中國志怪小說的發展脈絡是什麼樣的?
    且不說《山海經》《穆天子傳》等書中豐富的神話故事,就連儒家經典之一的《左傳》中,也有不少類似於後世志怪故事的內容。最典型的就是《左傳·宣公十七年》中記載的,晉國魏武子的兒子魏顆沒有按照父親的遺命,把他所喜愛的妾殉葬,而是讓她改嫁。後來,魏顆與秦國作戰時,有一位老人用草繩將敵人絆倒,助其得勝。魏顆不知道這位老者是何人。到了晚上,老人託夢給魏顆,說自己就是那位妾的父親,特來報恩云云。
  • 歷史上殘暴的皇帝,石虎
    歷史上有一個特別殘暴的皇帝,他就是石虎。石虎也是一個皇室宗親,他從小就特別的好強,他經常用石子打人為樂,以欺負人為樂趣。他十八歲的時候就因為武藝高強被石勒皇帝選為了將軍,並且他深受石勒的寵信。但是他得到權利了以後對權力就特別的嚮往,於是就動用自己在軍隊中的權力威脅當時的皇帝石宏被迫讓位,自己坐上了皇帝的位子。
  • 古代最殘暴的五個帝王,石虎排名第二,第一是誰?估計沒幾個知道
    今天我麼就來看古代最殘暴的皇帝,他們沒有將百姓放在眼中,視生命如草芨,可以說是自作孽不可活,魏晉南北朝石虎可以排到第二,第一是誰?估計沒幾個知道。2、魏晉南北朝 石虎這個石虎是後趙皇帝石勒的侄子,石虎在跟石勒打江山的時候,屢立戰功,但是石虎把得來的勝利通過屠殺來宣洩,石勒又需要這樣的人為他打仗,所以只要勝利就不管他戰後幹什麼,這樣就放縱了對石虎的約束,石勒的這种放縱害了石勒的王朝
  • 石虎:噓——我超兇的!
    一路成長的小白虎曾經賺取了兒時的我們多少眼淚,偷獵的小膽、膽小兩人又是如何讓我們咬牙切齒……小虎還鄉劇照 圖據豆瓣不同於被偷獵者覬覦的現代,在古代,老虎可是人們心中的「神獸」呢!比如出土於金沙遺址的這件石虎:它造型簡單,卻給人以生機勃勃、威猛獰厲之感,其製作方法很是巧妙:首先就是選用的黑色石材上本身帶有白色紋理,正好可以表現老虎的斑紋;兩條後腿突起,與背部相接的位置還有兩條小溝槽,顯得強勁有力;大張的虎口內、鬍鬚間、頭頂耳間塗滿硃砂,豔麗的紅色十分傳神。
  •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神話故事和小說?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
    如果我們對神話的範圍作廣義的理解,除了遠古的神話傳說之外,把歷代文人所創作的有關神、鬼、怪的故事,即志怪小說,以及傳奇小說等都包括在內,那麼數量就非常之多,優秀的作品也頗不少。為現代人研究中國古代提供了非常詳細的資料。《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不僅記述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還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還包括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以及礦物紀錄,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 石虎——【共華圖】
    石虎:我們再回過頭來談繪事後素的問題,這幾乎是繪畫的一個真理。這個「素」到底怎麼講,如果你翻翻字典,你就知道它有很多講法,白叫素。另外它還有一個解:素常,就是你平常的思想、思維,你習慣了日常性的作為,也叫素。如果按這個解,那就解通了這個「素」字,就是說你現在畫的東西是日常的思想,行為所熟悉、所理解的這個範疇。可繪畫呢,在這個素常的思想和行為背後,這才叫畫。
  • 石勒去世後太子石弘,到頭來不也被石虎廢掉了!
    石勒常說,劉邦在馬上打天下,漢文帝以玄默守之,隱然把自己和石弘比作劉邦、劉恆父子。但是,石勒侄石虎在常年的戰鬥中逐步掌握大權,就如同石勒本人之於漢/前趙的關係一樣。石勒手下大臣程遐、徐光勸石勒除掉石虎,石勒因為天下還沒有平定,需要石虎東徵西討,所以沒有答應。鹹和七年(公元332年),石勒去世,石弘即位,僅僅過了兩年,石虎就廢掉石弘,自立為帝,並將石弘殺死。
  • 廣東車八嶺出現石虎,頭像野貓,身似豹子,捕不到野兔只好吃老鼠
    01石虎出沒,頭像野貓,身似豹子最近,常有人在車八嶺看見一種野獸經常出現,它看上去,頭像野貓,身似豹子,大家還以為是野貓。其實,這種動物並非野貓,而是石虎。石虎向來身材好,環境的適應性特強,既能上樹,也能遊水。看起來十分小巧,但它人小鬼大,攻擊力爆表。對於石虎,很多人知之甚少,但如果說出它的另外一個別名「狸貓」,估計大家馬上會脫口而出「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了。
  • 古代故事:牛三,堠山農夫 - 滄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
    (故事出自《技擊餘聞》,描述了臺灣淡水剛剛開化時彪悍的民風,應該不是杜撰。烽火臺裡三人是兵還是匪,作者沒說。這三人和牛三,還有那農夫,都挺彪悍。)【原文】餘年十六,客臺灣淡水,商埠初立,居人仍樸野無禮衷。街衢猥狹,群豕與人爭道。餘日中恆野適,赴炮臺坡,望百裡坌山色。百裡坌有山,名觀音山。然每向炮臺坡必過野廟,廟前有劇臺。
  • 豪俠·志怪·聊齋·靈異風的仙武文盤點
    ,混入類似於錦衣衛的超凡機構聽天監,帶著他的混不吝小弟斬妖除魔破案的故事,「時不時地幾句騷話,以及一些詭異的小劇情,把本來應該是妖魔肆虐,詭異橫行的絕望世界,生生寫成了山水遊記+奇聞趣事探案集」。>,文筆過關,主角穿越到嘉靖時代的明朝,卻趕上了古代版靈氣復甦,受命建立古代版SCP基金會,小說將官鬥和靈氣復甦結合的很巧妙,對封印物的研究,官場和女性角色的描寫都挺不錯。
  • 臺灣苗慄「石虎米」將收割 石虎果真現蹤(組圖)
    ,採友善耕法種稻取名「石虎米」,果真吸引石虎現身捕鼠。據報導,臺「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湖工作站11月初在石虎米田邊架設紅外線感應自動相機,沒想到真的捕捉到石虎從田裡離開的身影,「真的拍到石虎了」,林義雄難掩興奮說,石虎現身代表苦心沒有白費。
  • 後趙皇帝石虎的家庭魔性,父子兄弟相殘,怎一個被打臉的人生
    十六國史系列故事—39,敬請點擊"關注",查看更精彩故事虎毒不食子,殘暴如後趙皇帝的石虎也沒有泯滅這點人性。初期,對自己的幾個兒子,他也的確都慈愛有加,與其他父親無異。只是,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子孫耳濡目染,大多暴虐異常。當皇位傳承在即,便是對其父石虎也想取而代之,心中全沒有一絲親情。
  • 臺灣畫家石虎:掀起市場旋風的書畫多面手
    在這一點上,石虎和畢卡索的共同之處非常多。作為中國美術界的一員驍將,石虎多年超凡的繪畫探索證實了傳統在現代復活的巨大能量,他的作品既顛覆傳統,又深深根植於傳統,技法多變,不拘章法,具有深深的個人印記且難以模仿。難得的是,其作品的雅俗共賞性極強,從名門雅士到販夫走卒,均能從中獲取體驗,這也難怪石虎但凡辦展,便會形成社會文化景觀。
  • 古代志怪故事:觀花爆,蜂異,卵怪
    《醉茶志怪》
  • 惡魔身旁綻放的有毒櫻桃,後趙皇帝石虎的後宮,鄭皇后空守雲開
    十六國史系列故事—40,敬請點擊"關注",查看更精彩故事後趙皇帝石虎擁有舊都襄國、新都鄴城兩座皇宮,宮掖美女無數。他並不滿足,又在長安、洛陽新建宮室,尤其是洛陽宮,規模宏大,徵發各州26萬人日夜趕工修建。與此同時,命令各地採選婦女3萬人以配置各處。
  • 陝西唐陵石刻保護項目通過驗收 首次發現石虎
    爭論:太新了不像文物  唐陵石刻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瑰寶,尤以順陵、橋陵、乾陵石刻為其典型的藝術體現。順陵為武則天母親楊氏之陵,橋陵為武則天少子、唐玄宗之父李旦的陵寢,乾陵則為一代女皇武則天與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
  • 石虎:恣意縱橫畫山水
    回到初始的宿地,是我對石虎先生最為深刻的印象,石虎先生的這些山水,看似溷沌,其實悠然,恰印證了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無之為用」的源本,就像飄零流浪的孩子,終於依偎在了母親的懷抱般,蕩漾著稚子真情,生死一如。我不禁想到老子的話:「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後趙皇帝石虎:虔誠佛教,熱愛倒鬥盜墓,死後墳墓被挖,還被鞭屍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駕崩,太子石弘繼位,因石虎專權,劉太后與養子石堪擁立石勒子南陽王石恢,欲舉兵反對石虎,事洩被殺。延熙元年(334年),石虎篡位,自稱大趙天王。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叫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他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第三位皇帝。石勒青年時期曾從事耕田、漚麻等農業活動。荒年時曾被人販子販賣,後來與馬牧帥汲桑一起闖天下,投劉淵,混上了大將軍。在不斷地徵戰中,石勒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終於在公元330年,石勒改稱「大趙天王」,同年改稱「皇帝」。
  • 你不敢相信的石虎
    接著,你看到車廂上可愛的石虎繪像,還露著微笑。但很抱歉,那是只豹子,是設計師花錢買來的圖案,原作者是俄國插畫家。      觀光局要改造集集線觀光列車,花了三百萬(新臺幣,下同)招標,不料每個環節都惹爭議。一開始,是車內使用的字體涉及「侵權」,趕緊塗掉。接著,石虎被發現不像石虎,而是花豹,臺灣設計師承認是每張三百元買來的圖案,趕緊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