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灣海冰令養殖海參大量死亡[組圖]

2020-11-25 東方網

工作人員剛剛在冰面上打開一個換氣口,這個換氣口有一平方米左右,被完整打撈上來的海冰厚度有30-40cm

一些海參已吐出內臟死亡

  東方網1月28日消息:隨著立春臨近,加之這兩日氣溫回暖,菊花島「跑冰」現象已經基本消失,但是遼東灣海冰給海參養殖帶來的打擊卻在加大,興城當地從事海參養殖的業內人士預測,受海冰影響,今年海參市場肯定會出現波動。

  養殖業受損較重:多寶魚沒事,海參死很多

  距興城40公裡外的海濱鄉,是興城當地比較有名的海產品養殖基地,除了很多人熟知的多寶魚養殖外,這裡還養殖海參。記者了解到,多寶魚基本上在大棚室內養殖,因此損失不大,但海參卻是另外一種命運。

  一網撈出6隻死亡海參

  沿剛剛修建完工的濱海大道行進,記者看到沿途的一些海參養殖場正在實施人工加氧措施,一些養殖場的工作人員正在使用冰鎬冰扦子等工具打眼。在東沙嘴三隊的海參養殖場,養殖場老闆告訴記者,記者眼前的這個海參養殖圈就有20畝的面積,今年他承包了4個這樣的養殖圈,總投入超過一百萬元。

  海參養殖場老闆說,因為受到寒潮冰凍影響,今年海參養殖受損比較大,海參因為低溫大量死亡。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剛剛在冰面上打開一個換氣口,這個換氣口有一平方米左右,被完整打撈上來的海冰厚度有30-40cm,而海參養殖場的水深一般只有1.5米,下面還要墊加礁石以供海參生存,因此海水的空間被大大壓縮。

  從打開的換氣口可以看到,一些海參已吐出內臟死亡,一名養殖工使用工具打撈探查,發現有更多的海參死亡情況,經初步清點,發現共有6隻海參死亡。

  曾經搞過海參養殖的張德剛告訴記者,冰層過厚可以造成海水缺氧,而承受不了低溫的海參則吐出內臟「自殺」,低溫和海冰過厚都是天災。

  海參市場肯定會出現波動

  據張先生介紹,海參養殖場的水深一般都為一米多一些,按照往年的冰凍情況,興城的海水條件是可以適應海參養殖的。但是今年的海冰冰凍比較深,一米左右深淺的海參養殖場,就顯得有點淺了,海參能夠安全過冬的希望會變小。

  據了解,海參養殖的周期一般為三年,每年的秋季則是海參出售的黃金季節,但是興城附近的海參養殖戶中,很多都是剛剛開始養殖海參,海參苗還處於生長期,有的養殖戶也許還未收穫過海參,因此他們的損失將會比較大。

  據了解,2008年活體海參的收購價格為每斤58元左右,受到利益驅動等因素影響,2009年興城地區有不少養殖戶轉行養殖海參,但是卻再次受到了金融危機的衝擊,海參價格被擠壓在每斤48元左右,很多養殖戶叫苦不迭,而今年的寒冬海冰危害,還會使一些養殖戶損失加大。

  張德剛分析說,雖然海參主要是以出口和銷售到南方為主,但是多重打擊還是會影響到成品海參的價格,市場也會出現波動。

相關焦點

  • 渤海海冰對海參生產有一定影響 但可作為淡水資源加以利用
    張萬磊說,但直至12月底,海冰並沒有大量形成,覆蓋範圍不足可視範圍內海面的一成。在經過近一個月持續低溫累積後,海水熱量大量散失,水溫降至冰點。12月30日迎來一股強冷空氣,促使第二天海冰覆蓋範圍迅速增長為七成。  事實上,海冰除了受極端寒冷天氣影響,降雪也是形成海冰的有利條件。「前段時間連續下過幾場雪,雪花可以作為凝結核促進冰的凝結。」
  • 我國渤海遼東灣海冰面積持續增大
    2月2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獲悉,「海洋一號C」衛星最新遙感監測顯示,春節後渤海遼東灣海冰面積持續增大。連日來,一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戰役正在進行。渤海海冰衛星遙感監測是衛星中心的重點業務工作,中心職工堅守一線,每天制定衛星探測計劃、實時接收處理數據,並製作海冰遙感專題產品,提供給預報以及海上生產等部門。據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劉建強介紹,從「海洋一號C」衛星圖像可以看出,去年11月底海冰開始生成,到2020年元旦,遼東灣近岸冰情還很輕。隨著溫度下降,逐漸加重。1月16日以後氣溫有所回升,海冰開始減少。
  • 遼東灣超過70%海域被海冰覆蓋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今年首個海冰...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 受到冷空氣影響,渤海遼東灣海域浮冰外緣線1日達到79海裡。國家海洋預報臺1日下午將海冰預警級別升級為黃色。這是我國今年發布的首個海冰黃色預警。  國家海洋預報臺監測分析指出,由於上一次寒潮過程使我國北部海區水溫大幅下降,加之本次冷空氣過程中的風向有利於海冰的漂移擴散,連日來渤海黃海海冰範圍持續增長,自1月30日起,國家海洋預報臺再次發布了遼東灣海冰藍色警報。
  • 為什麼我國的「遼東灣」海域,會成為北半球海冰分布最南的海區?
    遼東灣位置圖在世界各緯度的海域中,很明顯中低緯地區由於海水溫度偏高,不可能存在海冰,在中高緯度地區,由於冬季氣候寒冷,氣溫較低,通常會出現海冰的分布。冬季開始結冰的遼東灣在我國的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四大海域中,緯度最高的渤海海域是唯一有大面積海冰分布的地區,其中渤海的遼東灣海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海冰廣泛分布,海冰厚度可達30釐米左右,這一海域地處北緯39°至北緯
  •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遼東灣海冰Ⅳ級警報(藍色)
    海 冰 警 報    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發布遼東灣海冰Ⅳ級警報(藍色)。    實況:2012年1月28日遼東灣浮冰範圍62海裡,一般冰厚10-20釐米,最大冰厚35釐米;萊州灣浮冰範圍小於5海裡,一般冰厚5-10釐米,最大冰厚15釐米;北黃海浮冰範圍22海裡,一般冰厚5-15釐米,最大冰厚25釐米;渤海灣有雲蓋。
  • 黃海北部海域海冰調查現場採錄
    接下來,再利用船舶電子海圖計算海冰最大外緣線。最後,通過目測觀測冰形,進而推斷出冰厚、冰量和密集度。   冬季大氣溫度比海水溫度低,海水中大量熱量散失,表面海水溫度下降。當表層海水穩定降至冰點,海水開始結冰,從而形成海冰。
  • 海參養殖:整箱放敵敵畏,315曝光的即墨海參!你還敢吃嗎?
    導讀:整箱放敵敵畏,這樣的海參養殖為那般!看到之後你還敢吃嗎遲到了的315晚會,昨天晚上至於延期之後播出了,這315曝光的產品,包含很多行業,關於食品行業的,是最令消費者關心的。這次曝光的食品行業有:江西南昌漢堡王用過期麵包做漢堡、雞腿排保質期隨意改等問題。
  • 海冰不期而至
    不僅是大連遭遇59年以來最低氣溫,進入2010年以來,受持續低溫影響,渤、黃海區海冰增長迅速。根據海洋站、陸岸、航空、雷達和衛星遙感等觀測資料綜合分析,進入1月份短短的12天裡,遼東灣海域浮冰範圍便從38海裡擴展到71海裡。  山東渤海和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海冰災害,截至1月17日,渤海海域海冰範圍達到3萬平方公裡,佔渤海海面的40%。
  • 渤海近三成面積被海冰覆蓋(圖)
    渤海近三成面積被海冰覆蓋(圖) 2016-01-25 17:21:58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錨泊漁船被海冰凍住
  • 氣象衛星遙感顯示:渤海海冰面積為近31年第三小值
    中國氣象報訊 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監測圖像顯示,1月中旬渤海海冰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東北部海域,海冰覆蓋面積為近31年第三小值,與2018年同期海冰最大範圍相比偏小約18%。
  • 野生海參市場價格多少錢一斤? 如何辨別野生海參和養殖海參?
    野生海參市場價格多少錢一斤? 如何辨別野生海參和養殖海參?時間:2018-08-13 16: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野生海參市場價格多少錢一斤? 如何辨別野生海參和養殖海參? 野生海參和養殖海參有什麼區別?
  • 渤海汙染不影響海冰淡化水質
    渤海周圍有三個主要海灣:北面的遼東灣、西面的渤海灣、南面的萊州灣。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猶如伸出的雙臂將其合抱,構成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  環渤海地區可利用海冰資源極為豐富。據相關科研人員介紹,由於大陸河川大量淡水注入,渤海海水中的鹽度是中國近海中最低的,加之海灣的地形較為閉塞,海水交流性較弱,渤海因而成為世界上緯度最低的結冰地區。
  • 養殖海參需要注意的地方,這幾點做好了,養殖更優質海參
    說起海參,可能大家覺得是一個很遙遠的東西,其實海參的養殖離我們並沒有那麼遙遠。其實我們國家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人工養殖海參了,養殖技術在不斷發展,現在海參的養殖、產量有了很大提高。所以現在就有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養殖海參,他們養殖海參不僅是因為海參的營養價值高,主要是海參的市場很好,平均價格也很高。可能一聽說養殖海參,很多朋友就會很苦惱,海參怎麼養殖呢?小編今天這篇文章就是給大家講解一下養殖海參需要注意的地方,這幾點做好了,養殖的海參才能更優質。隨著現在海水的汙染越來越嚴重,人們開始擔心海裡自然生長的海參的安全問題,人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了人工養殖的海參上。
  • 記者帶你去養殖基地參觀大棚養殖海參全過程
    王勇養殖大棚海參已經兩年了,對於大棚養殖海參也摸索出了一些經驗。「棚養海參最重要的是水的溫度和鹽度。」王勇說水的溫度非常重要,最適合海參生長的水溫在17℃左右,「水溫過高或過低海參就會潛伏起來,潛伏的海參是不生長的。」王勇說。為了保持水的溫度,他們要從地下抽取海水,王勇為此專門打了一個30多米深的井。
  • 海冰發展迅速!
    根據衛星遙感和陸岸監測,至2021年1月5日,遼東灣浮冰外緣線離岸距離39海裡,海冰分布面積4617平方公裡,渤海灣、萊州灣和黃海北部也於近日出現了浮冰外緣線超過10海裡的分布狀況,山東半島南部的膠州灣和鰲山灣的河口淺灘海域也出現了少量海冰分布,目前渤黃海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
  • 近期,寒流一波接一波的侵襲,海參養殖出現大量吐腸現象
    近期,寒流一波接一波的侵襲大陸及沿海地區,氣溫低且變化大,導致遼寧地區海參養殖出蝦大量吐腸現象。 海參沒有肝胰臟,不能分泌可以消化吸收動物蛋白的物質。此類原因引起的海參吐腸表現為:海參打彎、擰勁、腸道發深黃色、念珠狀。 2.池底腐爛物、殘餌、糞便較多(尤其投餌較多)池塘,病原弧菌滋生,導致的細菌病理性吐腸,多為「黃腸」並伴隨「化皮」。 海參吐腸的防控方法?
  •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最新海冰冰清 遼東灣出現今冬最大範圍浮冰
    根據1月22日衛星遙感監測顯示,遼東灣浮冰範圍45海裡,這也是今冬遼東灣出現的最大浮冰範圍。進入1月下旬,海冰進入盛冰期,冰情將會逐步發展。未來1周,受冷空氣活動以及海水溫度小幅下降影響,渤黃海海冰冰情將繼續發展,但冰情較常年仍然略偏輕。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2)分析遼東灣海冰資源較為豐富的原因。(3)推測目前渤海海冰還未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原因。參考答案:(1)主要分布於近岸海域;集中分布於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區,[或海灣地區分布面積大];遼東灣海冰面積最大、最厚[或遼東灣海冰資源最豐富](2)緯度高,獲得太陽輻射少,溫度較低,結冰時間長;河流注入,海水鹽度低,易結冰;海區封閉,與鄰近水域的熱交換少;水域深度小
  • 「今年海冰情況比常年同期偏輕」--國家海洋局海冰觀測隨船記
    這裡位於中國最北海域與我國冬季海水溫度最低的海域,同時也是每年冬季我國海冰冰情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遼東灣營口港鮁魚圈港區。  18日9時,「中國海警1411」船在寒冷的大風中從這裡駛出,15分鐘後駛離港池,進入遼東灣,繼續開展為期10天的海冰船舶觀測。
  • 渤海海冰發展迅速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海冰藍色預警
    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記者羅沙)記者10日從國家海洋預報臺獲悉,受較強冷空氣和大雪影響,渤海遼東灣海冰冰情近日發展較為迅速。國家海洋預報臺10日發布海冰藍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