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山東如悅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非無菌)通過繁雜苛刻的型式檢驗,拿到了我市第一張醫用防護服類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和生產許可證。2月26日拿到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無菌)註冊證和生產許可證。3月28日,拿到了我市第一張口罩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至此三個疫情防護主要產品全部獲得市場準入許可,如悅醫療填補我市醫用防護服和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空白。愉悅集團從傳統紡織產業向醫養健康產業升級轉型由此按下「快進鍵」。
疫情蔓延導致醫療物資短缺,我市接到生產醫用防護服緊急任務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為保護產品質量安全、規範出口秩序,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藥品監督局於3月31日聯合發布新規,要求醫療物資出口必須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出口門檻驟然抬高,讓剛剛拿到證書的如悅醫療訂單應接不暇。
這是與時間賽跑,「搶」來醫用防護服類和口罩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從2月10日開始謀劃,到2月14日通過樣品檢驗,僅用了72小時。
疫情當下,醫用防護服對於醫護人員來說,猶如戰士在戰場上的「盔甲」。省工信廳領導為了解決醫療物資短缺的問題先後赴多地調研,來到濱州是2月10日晚上10點。未做任何休息,直奔如悅醫療生產車間視察。該企業去年建成投產,現主要生產出口醫用注射器,原本計劃於今年下半年謀劃啟動醫用防護服和醫用口罩的生產。就是這個條件為上演濱州版的「速度與激情」拉開了帷幕。
「三天內拿到醫用防護服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保證每天承擔3000套醫用防護服生產任務。」省工信廳領導給我市下達了緊急任務,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10萬級無菌醫療器械車間、萬級局部達到百級的無菌檢驗室、微生物檢驗室及陽性對照室等等,企業已具備生產醫用防護服的條件,但是醫療器械行業生產門檻準入要求和產品安全標準都非常高,從試生產到取得許可完全進入市場一般至少需要10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三天辦完醫用防護服的市場準入手續幾乎不可能。
當晚11點左右,市委書記佘春明、市長宇向東了解到這個情況後,連夜研究落實方案,要求市場監管局局長孫文利立即聯繫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對接生產許可審批事宜。
2月11日一大早,宇向東親自率隊赴濟南跑審批手續。通過多方溝通,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主要領導同志親自部署,當即派出專家組到如悅醫療駐廠指導,幫助企業進入應急審批快速通道。
「千難萬難也要儘快解決好醫用防護服生產保障的問題,否則作為市長無顏面對在湖北一線抗疫的白衣戰士。」宇向東叮囑身邊隨行人員要爭分奪秒去落實工作。為了搶時間,中午他和大家一塊在車上吃的盒飯。市主要領導親自帶隊跑手續,使得應急審批快速通道進一步加速。
「為快速推進審批手續的事,宇市長有時一天要和孫文利局長通電話或當面調度安排好多次,期間解決了很多具體問題。」市市場監管局辦公室主任蔡磊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2月11日下午3時,省專家組人員到達如悅醫療公司,實地核查公司是否具備醫療器械產品生產條件。經過連續幾個小時的現場勘察和資料審核,省專家組連夜出具報告並呈送省相關部門。
2月12日一早,如悅醫療董事長李付傑便接到了省藥監局試生產產品樣品的通知,駐廠指導組為樣品送檢制定了詳細周密的方案,同時協調山東省醫療檢測中心開通特殊「受理通道」。
「頭拱地、往前衝」,齊心協力助力企業產品儘快「走」上戰「疫」一線
為了讓產品能夠儘快「走」上戰「疫」一線,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等部門下基層、駐企業,以「頭拱地、往前衝」的勁頭,齊心協力助力企業完成產品註冊生產。
「疫情期間賓館酒店沒有營業的,駐廠指導的省市專家都住在職工公寓,大家工作連軸轉,吃飯大都是方便麵火腿腸。」如悅醫療總經理李偉說。
產品檢驗是審批的關鍵環節。「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有個指標產品註冊檢驗連續兩次不合格, 市市場監管局駐企工作人員和我們徹夜研究,從生產技術參數、樣品準備、檢測程序等方面手把手的指導。」李偉說。
為解決醫用防護服面料「防靜電」指標的問題,市場監管局指派國家生態紡織品質檢中心主任丁曰東駐廠指導,在他們的實驗室用他們的設備連續做了20多小時的測試13個批次的實驗,有臺設備由於運行時間超長高溫報警,最終確定了解決方案。
找到問題所在,企業對產品面料立即進行了更換。樣品自檢合格後,被緊急送往山東省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為搶回企業更換面料耽誤的時間,孫文利局長積極協調省藥監局打破受理、檢驗、審評、審批等串聯式工作流程,改為並聯式同時受理。」作為駐企指導小組成員,市場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科科長董海濤向記者介紹。
2月14日晚11時,企業終於成功獲得醫用防護服產品(非無菌)註冊證和生產許可證。「如悅醫療僅用72小時拿到了正常需要半年以上辦完的生產許可證和產品註冊登記證。這是我從事企業經營30多年從未遇到過的。」如悅醫療母公司的愉悅家紡集團董事長劉曰興向記者說。
黨委、政府、企業勠力同心,疫情中積極作為、化危為機、逆勢而上
企業取得資質後,濱州市市場監管局、濱州市工信局等部門圍繞企業的生產達產多部門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務「組合拳」,幫助企業協調生產設備、原料、包裝材料等物資,指導企業完善產品質量管控體系,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精準推動疫情防護產品生產。
從無到有,這是「政企同心」最好的見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市委書記佘春明就提出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主動捕捉好疫情帶來的機遇,我對此有了深刻的感悟。濱州發展的信心來自何處?正是來自於黨委政府企業勠力同心,在疫情中積極作為、化危為機、逆勢而上,在加快推進經濟轉型的進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孫文利說。
「政府各部門的高效審批、積極幫扶,讓如悅醫療在1個月之內完成了10個月的工作。」李付傑說,「而且讓我們在國家出臺醫療物資出口新規之前拿到證件,這無疑為如悅醫療進軍國際市場趟平了道路,贏得了發展醫養健康產業的先機。當下醫用防護產品最著急如何滿負荷生產滿足國際市場的需要,還需要各級部門繼續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