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批「大夫第」 利溪伍氏今安在

2020-11-29 四川日報

皇帝御批「大夫第」 利溪伍氏今安在


□郭安平 文/圖
    在蓬安縣利溪鎮,至今保留著一座清代建築——伍氏「大夫第」,伍氏祖先曾以「一門三『大夫』,世代都為仕」而遠近聞名。近日,筆者在利溪鎮以南1.5公裡的地方,見到了這座由清朝嘉慶皇帝御批的「大夫第」。
一門三「大夫」
    據《伍泰信——支族譜》記載,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伍泰信從湖北遷徙至四川蓬安縣利溪場,成為利溪場伍氏始遷祖,時年22歲,公元1746年,與羅田來川的趙氏婉秋共結連理。
    伍氏入川第二代先祖伍德全與侄兒伍桂芳、伍蘭芳,清廷授朝議大夫。伍德全告老還鄉時,嘉慶皇帝御批「大夫第」,以彰伍氏一門三「大夫」。
    告老還鄉的伍德全並沒有精力修建「大夫第」,直到伍德全的孫子伍善甫時,才將修建 「大夫第」的事情提上議事日程。
    伍善甫任貴州省黎平府古州廳同知時,見苗族人民衣服襤褸、無食者多,於是,他先購入紅花種子,教當地人播種,使當地人銷售紅花獲利,改善了生活。繼而修文廟,置學田,建書院,當地風俗為之一變。
修建耗時10餘年
    伍善甫及伍氏家族合力修建「大夫第」,同治年間始建,光緒年間竣工,耗時10餘年。
    其間,伍氏莊園遍布利溪,其中有名的有4處,分布於利溪四方,即東面花房子、北面大夫第、西面梅花牆、南面萬桑園。每個莊園中,都有朝廷所賜或重臣提寫的匾,其中,包括慈禧太后、李鴻章親筆題寫的匾。
    據有關資料記載,建成時的「大夫第」坐南朝北,佔地約6000餘平方米,其主體建築為單簷歇山頂、抬梁與穿鬥結構混合的木構建築,飛簷翹角,屋脊彩繪,處處體現出主人的審美追求。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正堂、天井、中堂、天井、下堂、前埕,三堂屋左右由廂房銜接。左右各有兩棟扶厝,主屋與扶厝之間各有三個過水亭連接,這是當地民居中最典型的「三堂五棟」建築樣式,也是官家富豪身份派頭的象徵。
    正堂有前後廳。由於前廳跨度大,均採用巨柱大梁建構。前廊部分裝飾傾注了主人與工匠的大量心血:廊沿用巨大條石鋪陳,外砌長方形板石。因是南向建築,為了防止太陽直曬,便在大廳外增設兩根四方簷柱,又在兩柱間鑲鏤空纏枝花草的倒掛楣子,起到遮陽與美化的雙重效果。
    沿階而下是天井,有甬道直達中堂。兩旁廂房為三開間,靠天井一側又設置一條內走廊,主要供女眷出入之用。其特殊之處在廂房中間還設置一個廂廳,平常,家族中的女性可以在此做針線活。外人來訪,廂廳大門就緊閉,女眷們就可以迅速地從內走廊轉移,以避免與外來客人照面。
    順著臺階而下,經石道通往下堂,兩邊有廂房連接。下堂門廳與正堂、中堂的大廳相比,顯得較為矮小。
    「大夫第」因是清朝嘉慶皇帝御批,各級官員路過此地,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對「大夫第」牌匾行跪拜禮。
申報省級文保單位
    利溪「大夫第」於1952年改為利溪小學校至今。
    百餘年來,「大夫第」幾經拆改,部分房屋已拆除,昔日的花園亦不復存在,正廳、右廂房及書房等主要建築物保存完好。現存房屋總建築面積為2700平方米。
    2003年6月,「大夫第」被南充市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經過維修的「大夫第」已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全國伍氏字輩收集
    湖南漢壽一支,始祖醇公,字派:紹安宗天清世單思文鳳星卓正良音友經邦成繼禮法……湖南華容萬聖堂一支:(尊醇為長沙伍氏一世祖。)振起維新,善全本有,定福之基,衍慶祈久,文運宏開,永世克受,培植根源,長庚盛祖。湖南湘潭一支:原姓伍,始祖醇公,由福建遷江西安成,為安城一世祖,衍派二分:前街、后街。
  • 姓氏文化--伍氏名字作品欣賞
    伍胥就是楚國望族的伍氏始祖,伍氏家族傳至春秋時候,楚莊王有個謀臣叫伍參,傳說便是伍胥的後裔。此後,伍參的後裔子孫遂以先祖名字為姓氏,其後裔世代稱伍氏至今,史稱伍氏正宗。伍姓淵源2、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稱小司徒,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司徒,是上古時期官名,主管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在夏、商、周王朝時期都設有"司徒"之官,輔佐君主操持行政事務。
  • 伍氏冰沙 夏日潮冰品(組圖)
    走進伍氏 享受美味與健康
  • 伍氏齊賀!裔孫齊聚高州,拜祭伍氏先祖![內含視頻]
    來自嶺南伍氏綠圍房七世祖奎元公之裔孫,齊聚廣東高州市長坡鎮參拜嶺南伍氏綠圍房七世祖奎元公墓。嶺南伍氏七世祖奎元公,字圭峰,鹹淳間鄉試解元,官授參政,終於泰定四年丁卯五月十六日,壽享七十八歲,葬於今廣東高州長坡水庫邊(獅子嶺),名曰獅子墳,丙向前後左右有界碑,是我嶺南伍氏的又一風水寶地。
  • 廣州"曬"478處歷史建築名單 含伍氏宗祠遺蹟(圖)
    廣州"曬"478處歷史建築名單 含伍氏宗祠遺蹟(圖) 2014-12-26 16:31:27  據了解,在冊歷史建築中最年長的有208歲,是建於1806年的伍氏宗祠遺蹟,最年幼的25歲,是建於1989年的南越王墓博物館建築群;最密集的區域是荔灣區耀華大街、越秀區鹽運西街、海珠區溪峽街。  伍氏宗祠遺蹟最年長  廣州是全國一次性公布歷史建築最多的城市,實現了廣州市歷史建築保護「零的突破」。
  • 湖北陽新發現民國版《伍氏宗譜》[圖]
    《伍氏宗譜》  東方網11月5日消息:4日上午,湖北陽新縣伍修利、伍淑安兩位老人將一本新發現的民國版《伍氏宗譜》送到湖北省博物館,要求將該館《荊楚百年英傑》展廳裡關於伍修權將軍的祖籍改過來。
  • 逾百國家和地區伍氏族人臺山紀念民族英雄伍氓
    中新網廣東新聞4月7日電 (記者 郭軍)4月7日,107個國家和地區的伍氏族人相聚臺山市大江鎮,在該鎮宋代皇帝特頒聖旨御建的功勳祠----上柱國伍公祠,參加紀念民族英雄伍氓大將軍誕辰922年活動。  當日上午,13000多名伍氏族人從臺山上柱國伍公祠集中出發,分乘近三百臺大巴和各類小車奔赴陽江市象山伍氓大將軍陵墓拜祭。
  • 逾百個國家和地區伍氏族人聚臺山紀念民族英雄伍氓
    中國僑網江門4月7日電 (記者 郭軍)4月7日,107個國家和地區的伍氏族人相聚廣東臺山市大江鎮,在該鎮的宋代皇帝特頒聖旨御建的功勳祠
  • 溪滑為何移民海外?
    早年野生溪滑絕非罕見,聽說某水電站忽然停機,後於激流處查電機,見葉輪卡住一條大溪滑,足有百斤!我鄰居曾在山渠獲得三尾溪滑,共98斤,賣了2940元,當時農家年收入不過千餘。我亦於深山採樵見蛇行,舉石砸之,長尺餘,近看卻是溪滑。又某年大雪天,鄰村一牧童於赤陵溪,拾得凍僵的溪滑,重32斤,魚頭被某官人花八塊錢購去。後數年鄉人偶得此物,必於冬雪之後。
  • 順德伍氏宗親為何祭拜伍子胥?
    當天,伍子胥祭奠儀式同時舉行,來自海內外的不少伍氏宗親共聚一堂。據有關史料記載,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
  • 客家伍氏族譜
    伍氏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伍氏起源古老。傳說伍氏起源於上古時期,黃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後代非常興旺。其子孫後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為姓。春秋時,楚國有大夫伍參(伍子胥先祖),後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為姓。這支伍氏起源於楚國的王族之姓羋姓。伍氏在梁國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梁國望。姓纂:楚大夫伍參之後。
  • 伍氏通知
    翰苑伍公祠座落於廣東臺山大江鬥洞村,是紀念翰苑房一世祖伍正的宗祠;伍正,號「佳山公」,是歆公第三子伍商之子,與柱國公是叔侄關係。翰苑伍公祠最近一次重建是在三十年代,建設期間,因日本侵華戰亂停工,一直到現在近80年了,都是未完工狀,令人惋惜,不少華僑、熱心伍氏,紛紛提出重修翰苑伍公祠,並列入第九屆世界伍氏宗親總會四項決議之一,世總會於2013年11月8日,正式發文委任中山熱心宗親伍柏強,作為建設翰苑伍公祠的總負責人,經過前期各方努力,終於可以正式動工。
  • 伍氏後人期盼將伍氏宗祠變文化地標
    原標題:伍氏後人期盼將伍氏宗祠變文化地標   伍氏宗祠破敗依舊 羊城晚報記者 湯銘明 攝   位於海珠區同福中路的伍氏宗祠成為了廣州首批歷史建築推薦名單中最古老的歷史建築。得知這個消息後,伍氏後人伍立橋長籲了一口氣。
  • 中國人最早發明的醫用口罩——「伍氏口罩」
    伍連德,字星聯,祖籍廣東廣州府新寧縣(今廣東臺山市),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1903年,年僅24歲的他,被劍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1907年,伍連德應清朝直隸總督袁世凱聘請,出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即副校長職)。清末時期,東北哈爾濱發生鼠疫,造成6萬人死亡。伍連德臨危受命,赴哈爾濱調查處理疫情。
  • 肺鼠疫與伍氏口罩
    伍氏加厚口罩有效抑制了疫情傳播。  對於人與人接觸導致的飛沫傳染,當時的人們沒有任何防護知識和措施,伍連德用紗布設計了一種縫製簡單的加厚口罩,兩層紗布中間包消毒棉,要求所有防疫人員和居民必須佩戴,這種口罩後來被稱為「伍氏口罩」。  當時正值年關,為阻止疫情隨返鄉過年的人流沿鐵路傳播,伍連德提出了初步的防疫措施:控制鐵路、公路交通,以防瘟疫蔓延;隔離疫區;向關內徵聘醫生。
  • 伍氏快訊 | 2019嘉應伍氏宗親總會川渝之行圓滿結束
    中華伍氏網ID:chinawu5本網站是由民間伍氏宗親自發組織的非營利性公益平臺,不從屬任何機構,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公平公正,公開透明。我們旨在團結世界伍氏宗親,凝聚天下伍氏力量,傳播伍氏最新資訊及優良文化,為伍氏服務!所有管理人員不領一分工資,不謀一分私利,不向宗親收取一分錢!站長熱線:13480990598(微信同號)
  • 伍氏宗親胥口祭祖
    5月30日上午,來自世界各地的伍氏宗親以及當地群眾參加了活動5月30日,來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伍氏後裔齊聚胥王園,以傳統方式祭祀先祖伍子胥,紀念其2500年冥誕。當天,活動在當地群眾表演的打連廂、腰鼓等傳統節目中拉開帷幕。隨著主祭官宣布儀式開始,主祭官點燭燃香並行三拜禮,同時在氣勢恢宏、古樸凝重的古樂聲中,祭祀人員將供品供奉於桌上,以緬懷伍子胥的豐功偉績。接下來,伍氏宗親和自發趕來的市民紛紛上香共同祭拜。
  • 《伍子胥》電視劇伍氏後人蘇州劇組籌資開拍
    《伍子胥》電視劇伍氏後人蘇州劇組籌資開拍時間:2017-11-28 11:29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伍子胥》電視劇伍氏後人蘇州劇組籌資開拍 伍子胥第78代忠孝文化傳承人伍冠丞搖旗吶喊宣傳忠孝愛國教育傳統文化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城市規劃大師。
  • 天下伍氏一家親:湖南新化三塘伍氏隆公祠堂莊重禮儀感恩祖宗功德
    2019.3.30日,農曆二月二十四日,湖南新化三塘伍氏隆公祠堂門前紅旗招展,龍騰鳳翔。隆公後裔及各地伍氏宗親在這裡舉行了隆重的十二修譜大會暨祭祀隆公隆母的莊重禮儀。到會的伍氏宗親懷著虔誠的心意,向歷代伍氏先祖叩拜大禮,感恩祖宗功德。然後前往隆公隆母墓前祭祀叩拜。回來後,緊接著召開十二修譜大會。大會始終凝聚著伍氏一條心,團結各地宗親的宗旨,至始至終完成好自家的事業。體現伍氏族人團結強大的力量。
  • 107個國家地區伍氏族人聚臺山紀念民族英雄伍氓大將軍誕辰922年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4月8日訊(記者黃殿晶) 4月7日,來自世界107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0多名伍氏族人,相聚廣東省江門臺山市大江鎮,在該鎮宋代皇帝特聖旨御建的功勳祠----上柱國伍公祠,參加紀念民族英雄伍氓大將軍誕辰922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