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爐包王中王!西鎮人民小食堂!

2021-01-13 青島新聞網

1980年代初,在莘縣路42號大院內

由街道居委會辦起了「莘東爐包舖」

兩間房子加上走廊,條件簡陋

包子是韭菜餡,大肉丁,味道很香

一時蜚聲西部,成為當時的島城名吃

94、95年是爐包鋪的鼎盛時期

在上年紀的青島人裡可謂家喻戶曉

一到飯點,買爐包的街坊「首尾不相望」

隨著一鍋熱氣騰騰的爐包新鮮出爐

滿街油香、面香,是最樸實的美味

時光流轉,還是那個西鎮

王姐家烤串攤子依然火爆

趙家的牛肉砂鍋仍舊美味

「莘東爐包舖」漸漸已被人們遺忘

老西鎮爐包鋪的故事

現在還記得的還有多少?

緣起八十年代的老味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莘縣路42號大院內,由街道居委會辦起了「莘東爐包舖」,當時是南村路街道辦事處(後合併到雲南路街道辦事處)的一家下屬服務公司。這家面向小港碼頭的麵食店因靠近大窯溝,位置在莘縣路東邊,由此得名。

兩間房子加上走廊,條件甚是簡陋,但就是這樣的一家麵食鋪,短短的幾年裡,蜚聲島城西部,成為當時的島城名吃。除了那個年代好吃的東西比較少等客觀因素,即使放到了現在也不得不說是一段傳奇。

莘東的爐包肉大量足,尤其是金黃的嘎渣脆脆香香的。幾十年如一日,小店賣的除了爐包就是小米稀飯,連鹹菜和大蒜一直就是免費的,後來還加上了的鍋貼。

店裡角落擺滿了袋袋的麵粉或捆捆的韭菜和大蔥,雖然狹小,但乾淨利落的大媽,連搪瓷茶缸灶臺鍋蓋都擦的鋥亮,包子也是出了名的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幾張長桌,幾條長板凳,每到飯點來買包子的街坊總會排起長隊。因為麵食店正對著小港的漁民碼頭,最誇張的是對面小港裡的漁業公司的員工,每次來買爐包都是用大水桶拎著滿滿一桶回去,得兩個人抬著才能帶走!

莘東爐包鋪一直存在在小港沿街的老建築內,但永遠不變的是那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低調。07年因為修快速路,爐包鋪拆了,隨著小港的諸多老房子一起消失在城市改造的進程中。

「島上名吃、獨一無二」,店外牆面上那模糊的字體隨著老店一起消失。一度以為這樣的老鋪子只能從記憶深處找尋了…

沒落爐包鋪子重新開張

說來也巧,為了追尋老味道我曾數次來過莘縣路尋找老爐包鋪子,最終都失望而歸。上個周一次偶然的機會去西鎮辦事,在火車站後巷的就廣州路與南村路交界處發現了這間門頭!不經意間莘東爐包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身旁~

午飯時間特意趕了回來,進門直奔主題的要了一鍋爐包!等爐包的功夫,和店員開始了攀談。多方打聽之下,確定真是莘東爐包老人創辦的分號。

由當年老爐包鋪子的人親自監督配方,和面/餡料都是當年的老手藝!一個小小的店鋪,雖然已消失十年多,但當年那種記憶裡的感覺、和味道,勾起了人們無限的回憶與遐想。

金黃的噶渣,大大的肉丁,外焦裡嫩、湯汁豐富。莘東爐包的名頭是名不虛傳,不過28元一份的價格屬實已不便宜。

曾經長板凳、老房子搬進了如今的酒店,金黃的爐包餡料依然夠足。爐包雖然好吃,但似乎也吃不出當年那種用碳水填飽肚皮的幸福感了。

站在廣州路上回望,那曾經熟悉的字眼,剎那間恍如隔世。店裡的爐包依然美味,但似乎和當年也不再一樣。

韭菜爐包島城名揚

莘東小店記憶悠長

對於很多老西鎮人而言

莘東爐包可能已經成為

過去一段歲月的象徵和延續了

能回來總是好的,不是嗎?…

相關焦點

  • 號稱青島最好吃的爐包,有大塊的肉,兩個大蝦仁,一個只要2塊5
    高密的爐包非常有名,青島有不少小餐館做高密爐包,但都不夠正宗,青島這家十幾年的小店,號稱是青島最好吃的爐包,味道正宗,這家店名叫陳濤爐包,位於臺東八路市場附近,是周圍鄰居的這家食堂,十幾年味道從來沒有改變過,用料貨真價實受到食客稱讚。
  • 酸甜苦辣話美食,濰坊印象-高密爐包
    高密爐包是濰坊下屬市高密市的傳統小吃,相傳高密爐包起源於漢代,延傳之民國時期最為盛行,人們將之作為禮物走親訪友時送與親友,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位於縣城南河灣的林三爐包,更是名冠城鄉。其特點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軟,內陷飽滿,味道鮮美,掛漿講究,火候獨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
  • 青島這家5張桌子的小店,一個爐包2.5元,憑什麼火了20多年
    高密爐包是高密有著悠久歷史的一種民間傳統名吃,清朝末年就已經盛行,曾經還作為走親訪友的禮品,高密爐包的最大特點是個頭大,皮子軟,餡多,底部焦脆,香味四溢,高密爐包特別講究,用新鮮的餡料加上上乘的麵粉加工而成,還放入海米,木耳,粉絲等各種調味料,現在高密爐包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 高密爐包到底算不算青島十大小吃之一?最好吃的高密爐包在這裡
    青島小吃眾多,所謂小吃,有些其實也就是當地人經常吃的一些小食,可以做正餐,也可以當點心解解饞,之前提到過青島當地人很喜歡的高密爐包,被一眾的網友懟,說高密爐包關青島小吃什麼事?好像很有道理,確實,高密爐包乃民間傳統名吃,清代起就已經風靡城鄉,始於高密城而得此名,高密爐包講究香,焦,酥,脆,菜生,肉熟,特色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軟,內餡飽滿,味道鮮美,掛漿講究,火候獨到,噶扎焦脆,油香四溢。不管怎樣,起源於高密的高密爐包,如今也在青島紮根,有幾家高密爐包店是真的好吃。
  • 這樣做的爐包,美味可口,鮮嫩,回味無窮
    今天分享給大家一種是用韭菜和豬肉肉塊做的爐包,一起看看怎麼做的吧。一、準備麵粉300克放到一個盆裡,加入3克酵母,5克白糖,170克的溫水進行和面,開始用筷子進行攪拌,最後可以下手和成光滑的麵團。二、把麵團放到溫暖處,進行發麵,一般需要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發好的面要比原來的麵團大兩倍,內含豐富的蜂窩組織。
  • 第一次在家做爐包,用了38元每斤的五花肉,做出來的爐包鮮美多汁
    家常版爐包食材:五花肉、韭菜、麵粉配料:鹽、花生油、醬油、生抽、水步驟:1.製作爐包的餡兒:清洗好的五花肉切成大丁,韭菜切成小段,一起放入盆中,依次加入鹽、醬油、生抽和花生油拌勻就好。2.提前醒發好面,搓成圓長條,再切成小劑子,挨個擀成圓形。ps:擀成類似餃子皮大小,但比餃子皮更厚一些。3.調好的餡兒直接包進擀好的皮裡,像餃子一樣把他們包好。4.平底鍋放入少許的油,小火慢慢加熱。
  • 山東集市上的爐包,你吃過嗎?
    記憶中的爐包,皮薄,餡香,菜生,肉熟,有一層鍋貼的的焦脆。爐包一定是集市上的,就如朝天鍋、肉火燒一定在小巷子,大鍋臺一樣。如果進入了冠冕堂皇的酒店,反而覺得不倫不類了。常言道,尋常巷陌裡出純真,犄角旮旯裡飄美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這才是正宗高密爐包的做法,鮮香味美,百吃不厭
    這裡除了有大作家莫言老師,還有很多山東的名小吃,其中高密爐包就很出名。高密爐包,歷史悠久,最早始於清代年間,它以獨特的香、焦、酥、脆、菜生、肉熟而名揚天下,是民間傳統名吃美食,現在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莫言老師還曾為高密爐包寫過一首打油詩呢:「韭菜爐包肥肉丁,白面烙餅捲大蔥,再加一盤豆瓣醬,想不快樂都不中。」
  • 青島開了十幾年的小小爐包店,高峰期排隊從廚房都到了門口
    青島開了十幾年的小小爐包店,高峰期排隊從廚房都到了門口青島賣爐包的店,估計就屬他家最有名的吧!別看只是家小店,在青島已經開了不下十年了吧!而且人家只做中餐跟晚餐,中餐早上十點就開始營業了,而晚餐到晚上七點就關門了,營業時間也比較短哦!
  • 山東五蓮縣的許孟爐包,為什麼要在有人下單時才開始做?
    在山東省五蓮縣許孟鎮有一種叫「爐包」的小吃,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是人們白吃不厭的味道。爐包,說白了,就是我們常吃的水煎包。許孟的爐包,在煎的時候,通常要給包子翻兩次身,這樣煎出的包子,正反兩面都成金黃色,吃起來更加外脆裡嫩。
  • 春季時令韭菜爐包,皮薄酥脆,很是合口!
    春季時令韭菜爐包By lxf1982186春天到了,春意盎然的季節,時令的韭菜葉上市了,春天吃韭菜會補陽氣哦!!而且我們家很喜歡吃韭菜,所以就試了一下水煎包。第4步、將包子包好,鍋裡放上少許油將包子底上煎成金黃色。第5步、水裡加上少許面倒入鍋裡第6步、用大火將水烤乾,注意加熱時不停換鍋的位置,防止加熱不均勻來自 美食天下 lxf1982186 的作品。
  • 六合高崖邊又現「神罐王中王」
    原標題:六合高崖邊又現「神罐王中王」   身高1.68每年,六合都迎來世界各地的地質專家前來參觀考察,到現在,六合區內地下出土的大大小小神罐有幾十個,但是,昨天看到的這個金陵神罐,堪稱「神罐王中王」。因為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體積超過它的參照物。   據王副局長稱,在他20多年的研究中發現,六合境內有大大小小14個火山口,這些大小不一的金陵神罐,大都出土在這些火山口的周邊地帶。
  • 【趣味地理】關於青島的24個冷知識,為什麼說青島是一張攤開的中國...
    青島是國內最早有自行車的城市,「腳踏車」一詞起源於青島,當地方言讀作「jue zha che」,然而青島人大部分都不會騎自行車... 青島「臺柳路」是中國第一條公路。 德國人給青島建的下水道其實只有一點點,確實很好,但對現在的整個青島排水系統來說就是九牛一毛。
  • 山東農村大集上的特色爐包,葷素統統1元3個,來吃的客人真不少
    爐包長相酷似水煎包,是山東高密的特產,已經有幾百多年的歷史,以香焦酥脆著稱,據說爐包是韓信手下的廚師所創,被找來幫工的人偷師,傳到了民間,是著名的山東名小吃,在山東境內頗為盛行。在山東臨沂臨沭一個鄉鎮上,小編就發現一對夫妻擺攤做爐包20年,他們家的爐包價格便宜味道好,深受附近老百姓的喜愛。
  • 細數青島歷史上的那些「第一」
    魯網青島11月18日訊 一座建制僅百年的城市,它的歷史算不上悠久。但回溯百年,青島從誕生到發展,有解放前的陰雨也有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輝煌,它的百年歷史足以描摹屬於它的真實歷史厚度。細數青島近代歷史上的那些「第一次」,你會體會到青島強大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氣息。
  • 舌尖上的青島-海鮮篇,青島土著給您帶來的青島吃住遊深度攻略!
    歡迎來到大食堂!我是辣爸食堂堂主,熱愛旅行、鍾愛美食!感謝平臺提供的機會能跟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感謝您的關注收藏!有時間常來看看,主頁裡幾百道美食期望與您分享!祝願我們家庭幸福!身體健康!作為一個青島土著居民,我真切希望把家鄉的美分享出來,希望不僅我愛青島,也希望每一個人都愛青島。所以產生了這部系列文章。以吃為主線,景點為左右。介紹青島的美景與美食。
  • 醫院護工因飯菜份量問題爭執 食堂負責人打破其頭
    醫院食堂負責人菜勺敲破護工頭  本報訊 為飯菜份量起糾紛,一位幫護士打飯的護工,竟被醫院食堂負責人掄起鐵菜勺敲破了頭。調查此事的望龍門派出所民警介紹,這起糾紛於20日中午發生在市第一人民醫院。  護工王方碧說,20日中午12時許,她幫護士劉某到醫院食堂打飯。
  • 《深夜食堂》裡找不到中國審美的「食堂」
    從故事內容來說,講述中下層普通人物的小情小愛也好,小確幸小確喪也好,都是很中國很傳統的路數。這樣一種敘述風格,在中國是由宋元之後的「世情小說」奠定了的,很有煙火氣,很市井。但從電視劇呈現的美學形態來說就很奇怪,翻版的「治癒系」「小清新」,在中國觀眾那裡有點「水土不服」。
  • 大學食堂哪些強,農大復旦排上榜
    1月11日,「2018年度全國高校食堂評選頒獎盛典」揭曉了「2018年度高校食堂TOP 50」榜單,中國農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入選。其中,中國農業大學的公寓二食堂位列榜首。
  • 煉鋼爐是什麼材質?煉鋼爐溫度及煉鋼爐為什麼不會被融化
    煉鋼爐主要以耐火材料為材質,煉鋼爐溫度在1600度左右;下面電百科就來介紹下煉鋼爐是什麼材質?煉鋼爐溫度及煉鋼爐為什麼不會被融化。一、煉鋼爐是什麼材質?煉鋼爐主要有三種:平爐、轉爐和電爐,煉鋼爐內膽材料都是耐火材料,主要以酸性耐火材料二氧化矽(耐1700度高溫)和鹼性耐火材料鎂碳磚(耐2000度高溫)為主;而煉鋼爐內煉鋼溫度為1600度左右,雖然煉鋼爐內膽耐火材料很厚,在長期高溫鋼水腐蝕下還需要專用機器向損壞處噴補耐火材料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