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博特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冉千平:打破外國壟斷 實現...

2020-12-05 光明網新聞中心

  【實踐者風採】

  光明日報記者 鄭晉鳴 光明日報通訊員 楊丹

  上午8點,江蘇蘇博特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冉千平準時來到辦公室,從摞滿資料的辦公桌上,找到昨天標記好的材料,繼續鑽研起來。

  冉千平是我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的領軍人物。2000年,碩士研究生剛畢業的他被江蘇重視科研的氛圍吸引,來到南京,加入了時任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建材所所長、如今已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的團隊,正式踏上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究之路。

  混凝土外加劑是能夠顯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學物質,對提升混凝土強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混凝土用量一直很大。但2000年以前,國內混凝土外加劑的市場一直被外國公司所壟斷,且價格奇高。

  中國人的錢為什麼要讓外國人掙走?國產外加劑為什麼不行?冉千平決定打破這個格局,他憑藉自己高分子化學專業的學科背景,用化學思維開發新材料,用新材料提升混凝土性能,開展了高性能化學外加劑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究。

  2001年,冉千平的混凝土外加劑項目獲批85萬元科研經費,這讓他很受鼓舞,「國家開始重視它的國產化了,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就這樣,他吃在公司,睡在公司,半夜想到什麼好點子,就立即下樓做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冉千平及其科研團隊終於成功研發出新一代國產混凝土外加劑。江蘇田灣核電站核島和常規島的混凝土工程是國內第一個使用該外加劑的工程,也是國內第一個使用國產外加劑的工程,打破了進口外加劑在我國核電等重大工程的壟斷地位。

  良好的開端,為冉千平團隊研發的外加劑打開了市場。2003年,經冉千平及其團隊進一步優化升級,新一代外加劑開始批量化生產,被嶺澳、寧德等核電工程,長江三峽等重大水電工程,甚至港珠澳大橋相繼應用,並陸續進入南美、中東等海外市場。

  外加劑的廣泛應用,為冉千平贏得了社會認可,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面前,冉千平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他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打破外國人對中國科研的認知,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改變。

  「目前,我國混凝土外加劑的生產技術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許多技術是國外沒有的,產業鏈的上下遊也全部打通,一切自主。」冉千平告訴記者,他和團隊正在研發第四代外加劑,目標是實現低品位工業廢渣的循環再利用,為可持續發展道路貢獻江蘇智慧。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1日 05版)

[ 責編:李宜蒙 ]

相關焦點

  • 江蘇蘇博特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冉千平:打破外國壟斷 實現「中國創造」
    【實踐者風採】光明日報記者 鄭晉鳴 光明日報通訊員 楊丹上午8點,江蘇蘇博特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冉千平準時來到辦公室,從摞滿資料的辦公桌上,找到昨天標記好的材料,繼續鑽研起來。冉千平是我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的領軍人物。
  • 打破外國壟斷 實現「中國創造」
    【實踐者風採】上午8點,江蘇蘇博特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冉千平準時來到辦公室,從摞滿資料的辦公桌上,找到昨天標記好的材料,繼續鑽研起來。冉千平是我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的領軍人物。2000年,碩士研究生剛畢業的他被江蘇重視科研的氛圍吸引,來到南京,加入了時任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建材所所長、如今已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的團隊,正式踏上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究之路。混凝土外加劑是能夠顯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學物質,對提升混凝土強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混凝土用量一直很大。但2000年以前,國內混凝土外加劑的市場一直被外國公司所壟斷,且價格奇高。
  • 蘇博特二季度數據回暖 重點項目已基本建成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雙雙實現增長。 《電鰻財經》注意到,公司主體評級和債券評級都較為穩定。在評級機構中誠信看來,技術和研發實力突出、客戶群體優質穩固、2019年盈利及獲現能力大幅提升,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 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報告摘要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306,617,441.6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78%;實現利潤總額460,048,958.36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0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354,312,359.11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01%;實現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46,629,624.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6.59%。
  • 打破外國尾氣催化劑產品壟斷 自主品牌在路上
    那時,經過國三到國四的升級,我國已經醞釀要實施國五排放標準,河北華特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簡稱「河北華特」)意識到,國家的環保要求只會越來越高,把握汽車尾氣排放後處理市場非常重要。河北華特總工程師莊忠冉告訴記者:「國際上研究稀土基尾氣催化劑的歷史已經有十多年了,但由於稀土資源少、塗覆技術未能有效攻克等原因,十多年來還是停留在研究階段,並未實現工程化,也就談不到實現產業化。
  • 貴州醫科大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首席科學家郝小江增選為中國...
    貴州醫科大學省部共建藥用植物功效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貴州醫科大學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郝小江研究員增選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1998年,郝小江研究員作為高端人才引進到貴州,組建了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獨立法人科研事業單位),併兼任主任。
  • ...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隨身做透析 佩戴式「人工腎...
    他們就是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  4月24日,記者走進這個頂尖實驗室。3D列印  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一棟回字形的樸素大樓,一進校門就能看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建築風格,已顯陳舊。
  • 探訪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隨身做透析 佩戴式...
    他們就是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  4月24日,記者走進這個頂尖實驗室。  A  實驗室裡的「最前沿」  高分子材料改變衣食住行  透析機可佩戴在身  再生皮膚可3D列印  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一棟回字形的樸素大樓,
  • 甘肅省兩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授牌
    3月23日上午,甘肅省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推進會在蘭州召開。會上,甘肅省「鎳鈷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大型電氣傳動系統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授牌,正式進入5年建設運行周期。
  • 瀋陽小夥一舉打破西方壟斷,為中國節省上億,國家下令必須重用
    過去,很多科學技術被西方壟斷,但是中國科學家打破了這層堅冰,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有關一個農村小夥。
  • 江蘇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成績優良
    中國江蘇網7月12日訊 記者11日獲悉,根據科技部發布的評估結果,我省6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均通過評估並取得優異成績,這對進一步提升我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支撐引領產業發展大有裨益。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和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共建有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14家,數量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和山東。
  • 蘇博特:與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關於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
    蘇博特:與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關於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可轉債申請文件的反饋意見之回復報告 時間:2019年08月13日 16:26:51&nbsp中財網 原標題:蘇博特:與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關於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可轉債申請文件的反饋意見之回復報告
  • 我國玻璃行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前言2010年10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組織專家在安徽蚌埠召開會議,對依託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和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計劃進行了可行性論證。實驗室建設計劃合理可行,措施得當,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該實驗室的建設計劃。同年12月,依託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我國玻璃行業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建設成功。
  • 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攻克平板陶瓷膜製備及批量化...
    本站訊(通訊員 徐福聖)天津大學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歷經十餘年艱苦研發,突破了平板陶瓷淨水膜製備技術難關,實現批量化生產。目前平板陶瓷膜生產線已成功投產,一舉打破外國技術壟斷,大幅提高我國膜產業競爭力並填補了相關技術空白。
  • 84歲女科學家打破美國壟斷,造出中國芯
    資訊時代就是晶片時代,因此,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晶片的發展,我國也不例外,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研發晶片,1965年,我國河北半導體研究所成功研發出國內首批電晶體和數字電路,1968年,上海無線電十四廠研發成功PMOS集成電路,但是由於我國逐漸進入國際市場,由於國外供應的晶片性能和價格優勢更強,因此,我國的國產晶片事業有一定的停滯。
  • 集團節能液壓元件及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並落地建設
    9月30日,科技部下發關於批准建設第三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集團節能液壓元件及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據悉,為進一步完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科技部2014年啟動了第三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工作。根據專家評審結果和徵求意見情況,經科技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決定批准建設山東常林集團節能液壓元件及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等75個實驗室。
  • 「中國創造」打破技術壟斷 不舍晝夜築夢全球通聯
    在衛星通信技術制高點上,歐美國家比我國起步早了幾十年。2001年,孫晨華接到一個涉及一種嶄新的衛星通信體制MF-TDMA的項目,該項技術長期為國外壟斷,孫晨華敏銳地感知到,要想奮起直追,這項關乎戰略基礎設施的技術必須實現自主可控。
  • 北京超牛團隊:突破高鐵核心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全方位實現自主!
    北京交通大學就有這樣一個團隊,匯聚了幾十名高速鐵路線路工程研究領域的優秀人才,他們拼搏在第一線,承擔鐵道部的大量課題,脫離了外國人員和技術,實現全方位自主,甚至有的研究領域連外國人也從未涉及,研究成果還曾獲得中國科學技術進步獎等榮譽。在近期交大舉行的慶祝2020年教師節暨表彰大會上,該團隊還成功入選了首屆&34;人物。
  • 陝西80後教授:攻克關鍵技術,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已是博導!
    他是年輕有為的"80"後博導,紮根秦嶺巴山之間、漢水之濱的陝西理工大學,一腔熱血,教書育人;他還是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發表核心學術論文17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成果打破國外壟斷,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就是陝西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桃桃教授。
  • 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再添新成員
    日前,科技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於批准建設省部共建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國科發基〔2018〕161號),批准依託蘇州大學省部共建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