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春節電影檔黑馬,莫過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除了「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春節十二響」.....還有那榴槤味、陳年風味的蚯蚓幹。
煸、炒、炸蚯蚓
話說,這小傢伙的滋味南北有差:北方的身材纖細,生命力頑強,嚼在嘴裡像是在吃跳跳糖;南方的口感較軟,蛋白質含量很高,而雲南地區的還會有一些淡淡的鹹味~
除了生吞,幹煸、爆炒、油炸、椒鹽……這些烹飪方法都能用於小小的蚯蚓,且營養價值非常高,烘乾後的蚯蚓蛋白質含量高達50%-70%,還含有人體所必須的8種胺基酸。
看過電影眼饞的我們,還能吃點兒啥營養又美味的小昆蟲嘗嘗鮮?
酥炸蜂蛹
酥炸蜂蛹取野生蜂巢中幼蟲為料,烹飪時取出蜂蛹,上籠蒸熟,通風曬乾,用六成熱油將蜂蛹炸到鼓脹而呈金黃色時,拌入椒鹽就可上桌。
這道菜,富含高蛋白,酥炸之後色澤淡黃,鮮香可口,但要當心多吃上火~
油炸螞蚱
螞蚱,就是我們常說的蝗蟲。蝗蟲富含甲殼素,有排毒養顏價值。
將捉了的螞蚱帶回家,開水一燙,去掉翅膀和腿足,在鍋裡慢慢烤黃,到水分乾涸,焦黃燦然的時候,加上香油,花椒調料,黃生生的螞蚱,透出誘人香氣。
「有朋自遠方來」的時候,弄上二兩小酒,嚼著清香的油炸螞蚱,述說著人間的深情厚義,啊,神仙過的日子~
油炸唐僧肉
唐僧肉是蟬的俗稱,它的維生素及各種有益微量元素均高於一般的肉類,堪稱當今食物中的蛋白質之王。常見的做法有油炸和水煮兩種,風味各有千秋。油炸的酥香,水煮的營養豐富,是傣家盛夏時節常見的菜餚。
醬拌蟋蟀
醬拌蟋蟀其味覺層次豐富,口感上乘,帶一點生菜的清爽,再配上醬汁的濃鬱,味道妙不可言。其做法是剔去蟋蟀翅膀和內臟,然後剁成肉醬,拌上蔥、姜、胡椒之類的調理,成為紫色的糊狀即可食用。
不過,大快朵頤之時,也別忘了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蟲系統學研究學者張葉軍老師的告誡:
一、選擇衛生條件良好且無化學農藥汙染環境中的昆蟲;
二、要徹底做熟後食用,不可生吃或吃半熟昆蟲;
三、如果購買市場上的昆蟲食品,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有「ISO9000、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認證的產品。(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