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這些寄生蟲!這種生物對環境至關重要

2020-08-07 新浪探索

生態保護學者大力呼籲人們馬上行動起來,保護即將滅絕的寄生蟲。他們說,這些生物對環境至關重要。

  寄生蟲,顧名思義,即寄生在其他生物體內的生物。美國研究人員解釋說,寄生蟲的「名聲不大好」,也因此常被認為是需要消滅的生物。

  雖然名聲不好,但其實已知的寄生蟲中只有4%會感染人類,而且大多數寄生蟲對生態環境起到重要作用。比如,有些寄生蟲可以調節野生生物數量。要是沒有寄生蟲的話,這些野生生物恐怕會大肆繁衍,最終變為害蟲。

  最近,大約有十二位主要的寄生蟲生態學傑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為這些不受待見的生物制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全球保護計劃。該團隊為保護寄生蟲列出十二個目標。這些目標,不僅要保護寄生蟲,同時也不能危害人類健康或已馴化的「宿主」物種,即寄生蟲寄生的生物。研究人員的保護計劃中未收錄任何可感染人類或家畜的寄生蟲。

拯救這些寄生蟲!這種生物對環境至關重要

圖為Ribeiroia ondatrae,是一種導致兩棲動物肢體畸形的寄生蟲。

  華盛頓大學水產和漁業科學院助理教授切爾西•伍德說:「寄生蟲是一種極其多樣的物種,但作為一個種群,我們不認為這種生物多樣性有價值。而本論文的重點是為了強調,這些寄生蟲和它們發揮的作用正逐漸消失,而我們甚至都沒來得及去了解它們。」

  寄生蟲是生活在其他生物上或生物體內的一種生物。這些被寄生的生物叫做宿主(或寄主)。寄生蟲會吸取宿主營養,嚴重時會導致宿主死亡。寄生蟲通常也與致命疾病有關。於人類而言,瘧疾便是一種眾所周知的寄生蟲病,每年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

  有害的寄生蟲名聲太差,導致其他一些不那麼危險的寄生蟲也無辜受牽連。比如,榭寄生這種寄生蟲,它不像其他植物那樣,可以自己製造食物。因為沒有根,它不能從土壤中汲取營養。所以,榭寄生只能寄生在其他樹木上,直接從樹幹上吸取食物和水分。

  一般來說,寄生蟲過完自己的一生需要依賴兩個或多個宿主物種。比如,有些寄生蟲先是感染魚類或兩棲動物,最後必須寄生到鳥類身上才能繁衍。

  研究人員說,這些寄生蟲寄生的方式「非常有心機」。它們一般會控制第一個宿主的行為或者甚至解剖第一個宿主,讓宿主更容易被吃掉。比如大家都聽說過的弓形蟲,它屬於寄生真核生物。已知的是,弓形蟲可以消除齧齒動物對貓的恐懼,降低它們對貓的警覺性,從而提高它們被吃掉的概率。這樣,貓吃掉齧齒動物的時候,寄生蟲也可以順利過渡到最終宿主——貓的身上。

拯救這些寄生蟲!這種生物對環境至關重要

論文作者制定了下一個十年的十二個目標,旨在通過一系列研究、倡議和管理促進寄生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研究人員還表示,人類大約只識別了10%的寄生蟲,意味著我們對另外90%的寄生蟲所知甚少,更不用說保護它們了。

  未來十年,研究人員制定了十二個目標,以促進對寄生蟲的保護,其中包括在未來十年內描述全球一半的寄生蟲。他們說,分類學描述可以給物種進行命名,這是物種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

  「物種沒有名字的話,我們就沒辦法保護它們,」來自喬治城大學的論文合作者科林•卡爾森說,「過去幾十年來,我們已經命名了大多數動植物,但科學家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寄生生物僅佔地球上所有寄生生物中的一小部分。深海、深空以及地球上所有物種體內的世界,是最後等待探索的領域。」

  這十二個目標還包括獲得對寄生生物物種的法律保護;數位化寄生生物資源,以便全世界更方便地訪問這些資源;在小學和中學教育階段引入寄生蟲學習。

  還有一個目標是擴大全球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對寄生生物物種的收錄範圍。IUCN紅色名錄是全球生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

拯救這些寄生蟲!這種生物對環境至關重要

切爾西•伍德(圖右)和她的研究團隊在田野考察。她在內約十二名寄生蟲生態學家提出對寄生蟲的全球保護計劃

  研究人員強調,他們的保護計劃中沒有收錄任何可感染人類或家畜的寄生蟲,因為他們認為應對這類有害的寄生蟲加以控制,以保護人類和動物的健康。

  該論文發表於《生物保護》雜誌上,是專門研究寄生蟲保護的特別專題的一部分。

  切爾西•伍德是該系列中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伍德的研究發現,寄生蟲對環境變化的反應可能十分複雜。環境變化可能會同時導致某些寄生蟲的大量繁殖以及另一些寄生蟲物種的徹底消失。

  「我們需要認識到,寄生蟲類群之間對環境變化的反應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所有寄生蟲要麼都逐漸滅絕要麼都野蠻生長。目前的難點是弄清楚哪些特徵可以預測哪一類寄生蟲數量會因為生物多樣性降低而減少,哪一類寄生蟲數量會因此而增加。」

拯救這些寄生蟲!這種生物對環境至關重要

雙盤吸蟲是一種寄生扁蟲,以腹足類動物為中間宿主

  伍德的實驗室正在嘗試從時間上重構寄生蟲的歷史,記錄哪些寄生蟲數量增加了,哪些減少了。

  然而,可用的寄生蟲歷史數據少之又少。沒有這些信息,保護寄生蟲也無從下手。

  通過分析魚類的博物館標本,研究人員正嘗試識別和計數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的標本中發現的各種寄生蟲。

  「這些動物標本好似寄生蟲的時間膠囊——我們可以打開「膠囊」,找到魚類死亡時感染的寄生蟲。通過這種辦法,我們可以重構和恢復之前幾乎不可能獲得的信息。」(勻琳)

相關焦點

  • 拯救這些寄生蟲!這種生物對環境至關重要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生態保護學者大力呼籲人們馬上行動起來,保護即將滅絕的寄生蟲。他們說,這些生物對環境至關重要。寄生蟲,顧名思義,即寄生在其他生物體內的生物。美國研究人員解釋說,寄生蟲的「名聲不大好」,也因此常被認為是需要消滅的生物。
  • 是時候拯救被忽視的寄生蟲了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美國華盛頓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生物保護》雜誌,提出了一項宏大的全球寄生蟲保護計劃,提出了未來10年的12個目標,希望通過綜合研究、宣傳和管理來推進寄生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Chelsea Wood是華盛頓大學水產與漁業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她說:「寄生蟲是一種極富多樣化的物種,我們卻沒有看到這種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 是時候拯救被忽視的寄生蟲了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美國華盛頓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生物保護》雜誌,提出了一項宏大的全球寄生蟲保護計劃,提出了未來10年的12個目標,希望通過綜合研究、宣傳和管理來推進寄生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Chelsea Wood是華盛頓大學水產與漁業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她說:「寄生蟲是一種極富多樣化的物種,我們卻沒有看到這種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在還沒有意識到寄生蟲的重要性時,我們已經在失去它們了。」
  • 為了「您的健康」,請「拯救」寄生蟲!
    人類對於寄生蟲的惡感其實是基於人類本身而言的。從生物宏觀的角度來說,寄生蟲和人類一樣只是自然生態中的一環而已,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寄生蟲對於生態平衡所作出的貢獻要遠遠大於人類!然而,對於寄生蟲來說,這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它把昆蟲帶到了水中。有上百隻寄生蟲,就有上百隻昆蟲從森林進入河水,這對於生物的遷移很重要,儘管是被動遷移,但是落入水中的昆蟲屍體為水裡的魚群和微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保障。
  • 這種寄生蟲已經跳出「三界外」
    線粒體是曾經自由生活的細菌留下的遺蹟,細菌與宿主細胞共生,進行把化學能量轉化為ATP這種生物能量的過程。 雖然線粒體功能所需的許多基因在細胞核基因組中都可以找到,但線粒體也保留了自己的基因組,這些基因組編碼著對它在新陳代謝中的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各種蛋白質。
  • 如果寄生蟲滅絕了,會發生什麼?這項計劃,將用10年時間拯救全球寄生蟲
    寄生蟲的危機 我們常常將這些「吸血的怪物」視作需要消滅的對象——的確,寄生蟲給人類與動物帶來了一系列疾病,但實際上已知的寄生蟲中只有4%會感染人類,而大多數寄生蟲卻對生態系統起著不為人所知但至關重要的作用。
  • 自然界的生物,一旦被這些寄生蟲盯上,就會變成行屍走肉
    地球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星球,但與其說包容性強,不如說是大自然讓各種各樣的生物活著是為了能夠保持自身的平衡。但其中有一種生活習慣比較特殊的生物群體,它們不需要經過別的生物的同意就直接寄生在生物身上,吸取寄主的營養,讓到寄主慢慢變得不適或者脆弱,甚至是死亡,它們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寄生蟲。對我們來說,比較熟悉的寄生蟲有哪些呢?
  • 首次發現「無氧生物」:類似水母的寄生蟲不會呼吸
    線粒體分解氧氣產生一種叫做三磷酸腺苷的分子,多細胞生物利用該分子為細胞獲取能量。我們知道一些進化適應性可使生物生存在低氧環境,一些單細胞生物進化出與線粒體相關的厭氧代謝細胞器,但是是否存在單一性的厭氧多細胞生物仍是科學界倍受爭議的話題。
  • 地球首次出現「無氧生物」:類似水母的寄生蟲不會呼吸
    線粒體分解氧氣產生一種叫做三磷酸腺苷的分子,多細胞生物利用該分子為細胞獲取能量。我們知道一些進化適應性可使生物生存在低氧環境,一些單細胞生物進化出與線粒體相關的厭氧代謝細胞器,但是是否存在單一性的厭氧多細胞生物仍是科學界倍受爭議的話題。
  • 寄生蟲消失,會發生什麼?有科學家認為有的生物可能因此孤獨終老
    寄生蟲是人人都很討厭的生物,幾乎每一種生物都被寄生生物困擾著。如果你有膽量,一起來看看下面這種寄生蟲。眾所周知,寄生蟲幾乎遍布整個生命樹和生態系統,它們數量豐富,無處不在,對整個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多年以來,寄生蟲及其寄主常常共同進化,以維持微妙的平衡。
  • 新研究顯示了如何保存寄生蟲以及為什麼它很重要
    但是,只有4%的已知寄生蟲可以感染人類,而且大多數實際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生態作用,例如調節野生生物,否則野生生物可能會擴大種群規模並成為害蟲。儘管如此,只有大約10%的寄生蟲被發現,因此,大多數寄生蟲被排除在保護活動和研究之外。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體希望改變這種狀況。
  • 梭子蟹裡有"寄生蟲"? 專家:附生生物對人無害
    記者搜索發現,網上關於在螃蟹中發現「寄生蟲」的信息不在少數,其中有一些便是關於這種形似「小蘑菇」的生物。根據這些網友提供的信息總結髮現,體內發現這種生物的蟹子多是生活在海水中的梭子蟹。面對這樣的信息,不少島城市民產生了疑問:青島作為盛產各種海鮮的海濱之城,市場上的梭子蟹裡是否也有這種生物呢?記者決定對此進行探訪求證。
  • 小小寄生蟲驚動了大科學家
    美國德魯大學寄生蟲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大村智教授共同發現了一種新藥——阿維菌素,其衍生物有效地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絲蟲病的機率,在對其他寄生蟲疾病的治療中也顯示出較好的療效。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物顯著地減少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這兩個重大發現為人類抵抗致命疾病方面提供了新的手段,每年拯救數以億計的患者,在改善人類健康和減少痛苦方面貢獻巨大。
  • 科學家:純吃素未必更環保 肉類對地球生物至關重要
    近年來素食主義倡導者大力宣傳素食的環保效應,稱吃素食不僅環保,還能拯救地球。然而科學家最近表示,純素並不能更環保,肉類對地球生物至關重要。知名科學家說,在給地球生物提供食物方面,肉類至關重要。他們警告說,純素並不會更環保。
  • 精神分裂症之謎:寄生蟲操控人類大腦?
    國際在線消息:美國科學家最近指出,精神分裂症可能與一種叫做弓漿蟲的寄生蟲有很大的關係。弓漿蟲是一種人畜共有的寄生蟲,目前全世界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已經感染了弓漿蟲。這種寄生蟲以貓為最終宿主,所以差不多有10%的貓帶有弓漿蟲病,而人、豬、牛、羊、狗、鳥和鼠類等都是弓漿蟲的中間宿主。
  • 發明了1美元顯微鏡、20美分離心機之後,他又一次拯救了貧窮實驗室
    轉載請先聯繫keyanquan@huanqiukexue.com繼發明 1 美元的摺疊顯微鏡、20 美分的紙質離心機、10 美元的寄生蟲檢測貼片後,這位提倡「節儉科學」的印度裔生物物理學家 Manu Prakash 開始對人工智慧下手了。
  • 美國小夥:這種動物寄生蟲最多,我們不敢吃,竟在中國那麼受歡迎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許多的美食,而且因為這些年中國和其他地方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所以在國內出現了很多入侵生物。這些生物大部分給我們中國帶來了比較大的麻煩,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生物變廢為寶,變成了中國人餐桌上的美食。
  • 進口肉類裡竟全是寄生蟲!這些動物,用另一種方式讓人類...
    最近一項針對8萬人的研究還發現,感染這種寄生蟲還會使人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增加50%。英國食品標準局(FSA)曾警告人們不要食用未煮熟的羊肉。美國約有4000萬人體內有弓形體病。除了生肉這種寄生蟲還能通過貓糞便傳播給它們的主人。2、澳洲超市售賣的蝦1/3都感染了寄生蟲!
  • 紀錄片《地球的力量》:所謂的拯救地球,不過是拯救自己而已
    這部紀錄片是一部相當有意義的紀錄片,人們所謂的拯救地球其實不過是為了拯救自己而已。因為地球表面環境的急劇變化,生物為了適應地球的變化,開始了快速的適應過程。種種的結果讓地球的表面環境得以保持長期穩定,讓人類這種有高級智慧的生物得以演化出來。 在地球的幾十億年的演化過程中,地球上的生命經過多次毀天滅地的災難,曾經地球的霸主恐龍就在一次災難中滅絕了。但是地球的生命依舊發展到如今這樣豐富多彩的狀態。
  • 科學網—地中海發現恐怖寄生蟲 專吃魚舌頭
    這種寄生蟲通過腮進入真鯛幼仔口內,佔據舌頭位置,靠吸食血液生長,最後完全將其吞噬一條海鯛口內的「貝蒂」,已經發育成熟。在過度捕撈的海域,有近一半的海鯛感染這種寄生蟲 北京時間3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中海發現一種恐怖的寄生蟲,它們寄生在海鯛口內,吞噬掉宿主的舌頭,而後取而代之。現在,這種好似外星生物的寄生蟲正快速蔓延。在一些地中海海域,幾乎有一半海鯛感染這種寄生蟲。它們首先通過腮進入真鯛幼仔口內,而後佔據舌頭位置,靠吸食血液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