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通訊員孔同4月18日報導:每100個上海人中就有2人患癌,每天上海新發癌症達到169例。居高不下的癌症風險,如何遠離?本周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在本期由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和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的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暨第29屆解放健康講壇上。知名院士、院長們和大眾共談「健康生活,遠離癌症」的話題,告誡市民:保持好心態、堅持運動、飲食清淡、生活規律才是最好的遠離癌症辦法。
上海每天新增169例癌症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防所腫瘤防治科主任、主任醫師鄭瑩表示,根據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統計數據,上海每年有6.1萬新發癌症病人,而每天就有169人被新診斷為癌症。在上海,每年有3.7萬人死於癌症,每天就有101人。上海還生活著32.4萬的癌症病人,每100個上海市民中就有2個是癌症患者。
如果對每個人的癌症風險進行估算,在上海,活到75歲時,累計的癌症風險是23%,到85歲,累計風險則達到38%。從男女比例來看,男性的風險更高,也就是說一個上海男性活到85歲,會有一半患癌的風險。鄭瑩介紹,在男性癌症發病的數據中,肺癌、大腸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排名前五;女性則為乳腺癌、肺癌、大腸癌等。
上海人的癌症風險究竟有多高?鄭瑩表示,在上海得癌症的比例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比中國的平均水平差不多高一倍,但跟發達國家相比,上海人發病的風險可能為其80%。鄭瑩說:「上海是一個老齡化程度非常高的地區,年紀越大得癌的風險越高。因此把老齡化這個因素去掉之後進行比較,上海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大概高了10%,比中國平均水平高了10%,和發達國家相比,上海的發病情況相當於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二。」
儘管發病率不低,但鄭瑩樂觀地表示,去除老齡化因素後,其實患癌的風險在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40多年當中並沒有變化,而死亡率卻是在下降。同時,上海居民中,癌症患者活得更長了。癌症患者跟沒有得癌的人相比,活過5年的概率已經達到了54%,而在40年前,這個數據連20%都不到。
肝癌治療新神器本月面世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樊嘉教授在演講中表示,每年我國有30萬人死於肝癌,使大眾更為恐慌肝癌。
樊嘉透露,他和團隊正在研究的CellSearch系統,可以在外周血中檢測循環腫瘤細胞,幫助了解這個腫瘤是否容易復發。如果在治療之前這個循環腫瘤細胞是升高的,治療以後這個循環腫瘤細胞沒有了,說明治療效果很好;反之循環腫瘤細胞不減少,反而越來越多,說明治療效果不好。這一研究將能極大突破肝癌易復發的瓶頸。「我們研究了這方面的儀器和試劑,這個月就可以研製出來,如果能夠註冊批准的話,很快就能在臨床上應用。」樊嘉說。
對於晚期肝癌患者,樊嘉發明了一個技術:原先無能為力挽救的晚期門脈癌栓,現在則可將腫瘤切掉,再把癌栓取掉,留一個泵來進行化療,此後把殘餘的癌細胞拿掉後再做介入治療,在門靜脈裡放一個支架,同時拿掉剩餘的腫瘤。這一技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並得到了推廣。
樊嘉表示,在肝癌預防上,一定要注意預防B型肝炎和C型肝炎。在B肝防治上,注意接種B肝疫苗,保護效果達到90%左右,保護期可以達到15年,特別是新生嬰兒,母親還是陽性的,一定要用疫苗阻斷。但打了疫苗不等於進入「保險箱」,還要經常做檢查。C肝預防則需要切斷傳播途徑,特別注重獻血人員的篩選。同時還要避免接觸有害物質,不吃黴變食物千萬不要吃,減少亞硝胺的攝入。有肝炎背景的人,儘量不要喝酒,並一定要注意預防脂肪肝。
口腔潰瘍紅斑切勿忽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張志願在演講中提醒大家:「病從口入,口腔是一個人的門面,口腔也會患癌。」在上海,每100個男性癌症患者當中,會有0.8人患口腔癌。在我國,湖南、海南等愛咀嚼檳榔的地區易發口腔腫瘤,因此一定要注意飲食。
預防口腔腫瘤,自檢很重要,張志願教給大家幾個辦法:一是檢查面部與頸部,儘量向後仰頭,查看下頜骨區和頸部有無異常;再用手分別觸摸左右兩側的頸部和下頜骨區,試試兩側感覺有無不同。二是檢查唇部,先用眼睛觀察上下嘴唇的外側,再用手觸摸,然後用拇指和食指向下拉開下嘴唇檢查內側,最後查上嘴唇內側。檢查牙齦時則拉開口唇檢查牙齦,並用食指觸摸,看是否與上次檢查時一樣。
檢查頰部時則需要輕閉嘴,將拇指與食指放在嘴角向外拉開,用眼睛觀察,同時用手觸摸側頰部,看有無異常。同時還要檢查舌頭,用手墊上紗布抓住舌頭,觀察與觸摸舌面,並分別向左右方牽拉舌頭,觀察舌兩側。此外,還可以檢查舌底,將舌儘量上抬抵住顎部,觀察與觸摸舌底。通過發「啊」音,在光亮處觀察咽部;然後頭部稍向後仰,觀察並觸摸上顎部。
張志願提醒大眾,口腔中發生一些異常情況一定要注意及時就醫:譬如口腔黏膜上有固定性潰瘍,經治療三到四周後仍不愈者;口腔黏膜,尤其是頰黏膜上的紅色或白色斑塊近期擴大、增厚,或出現破潰、出血者;頜面部、頸部的無痛性包塊或淋巴結,近期明顯長大,或出現疼痛不適;在口腔顎咽部或上下唇出現麻木或蟲爬等異物感;口腔內特別是牙齦,發生原因不明的多次自發性出血。「這很可能說明已患有口腔腫瘤。」
質子重離子可直擊腫瘤DNA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院長,主任醫師郭小毛教授表示,面對腫瘤,達到最佳療效,需要進行精準治療。比如說面對乳腺癌時,早期、晚期,不同基因與不同類型都會採取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案。
郭小毛介紹,2014年6月14日開始,開始進行了質子重離子放射治療的第一個臨床試驗,至今已治療了248個病人。質子重離子和伽瑪刀一樣,都是一種光子射線,它針對10公分以下的腫瘤,可以從人體皮膚穿過10公分直達腫瘤區域。「為了幹掉這個腫瘤,保護好正常組織,我們採用多角度照射。質子和射線,尤其是重離子射線可以破壞腫瘤細胞的DNA。」郭小毛說,「因為放療損傷只針對腫瘤細胞,也就是它的DNA,一旦打擊損傷結束,腫瘤細胞就不能恢復了,可以起到更加精準的效果,並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正常組織。」
郭小毛說,針對鼻咽、鼻竇等難以清除的腫瘤,復發的腦瘤,胸腹部的肺癌,盆腔的前列腺癌以及一些軟組織腫瘤等,質子重離子的治療效果都非常好。經過治療的病人產生的副作用也很小。但是這一治療辦法並非對所有腫瘤都適用,並且治療費用較貴。郭小毛建議,對常規放療有效的並非都要採取質子重離子的治療,應該讓醫生來做評估。「最先進的治療技術,未必就適合你或你的朋友,我們接下去要研究哪些病人適合做質子治療,哪些病人則可以做重離子治療,使得放射治療達到最為精準與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