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每日新發癌症169個 治癌新神器本月研製面世

2021-01-15 東方網

  東方網通訊員孔同4月18日報導:每100個上海人中就有2人患癌,每天上海新發癌症達到169例。居高不下的癌症風險,如何遠離?本周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在本期由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和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的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暨第29屆解放健康講壇上。知名院士、院長們和大眾共談「健康生活,遠離癌症」的話題,告誡市民:保持好心態、堅持運動、飲食清淡、生活規律才是最好的遠離癌症辦法。

  上海每天新增169例癌症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防所腫瘤防治科主任、主任醫師鄭瑩表示,根據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統計數據,上海每年有6.1萬新發癌症病人,而每天就有169人被新診斷為癌症。在上海,每年有3.7萬人死於癌症,每天就有101人。上海還生活著32.4萬的癌症病人,每100個上海市民中就有2個是癌症患者。

  如果對每個人的癌症風險進行估算,在上海,活到75歲時,累計的癌症風險是23%,到85歲,累計風險則達到38%。從男女比例來看,男性的風險更高,也就是說一個上海男性活到85歲,會有一半患癌的風險。鄭瑩介紹,在男性癌症發病的數據中,肺癌、大腸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排名前五;女性則為乳腺癌、肺癌、大腸癌等。

  上海人的癌症風險究竟有多高?鄭瑩表示,在上海得癌症的比例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比中國的平均水平差不多高一倍,但跟發達國家相比,上海人發病的風險可能為其80%。鄭瑩說:「上海是一個老齡化程度非常高的地區,年紀越大得癌的風險越高。因此把老齡化這個因素去掉之後進行比較,上海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大概高了10%,比中國平均水平高了10%,和發達國家相比,上海的發病情況相當於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二。」

  儘管發病率不低,但鄭瑩樂觀地表示,去除老齡化因素後,其實患癌的風險在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40多年當中並沒有變化,而死亡率卻是在下降。同時,上海居民中,癌症患者活得更長了。癌症患者跟沒有得癌的人相比,活過5年的概率已經達到了54%,而在40年前,這個數據連20%都不到。

  肝癌治療新神器本月面世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樊嘉教授在演講中表示,每年我國有30萬人死於肝癌,使大眾更為恐慌肝癌。

  樊嘉透露,他和團隊正在研究的CellSearch系統,可以在外周血中檢測循環腫瘤細胞,幫助了解這個腫瘤是否容易復發。如果在治療之前這個循環腫瘤細胞是升高的,治療以後這個循環腫瘤細胞沒有了,說明治療效果很好;反之循環腫瘤細胞不減少,反而越來越多,說明治療效果不好。這一研究將能極大突破肝癌易復發的瓶頸。「我們研究了這方面的儀器和試劑,這個月就可以研製出來,如果能夠註冊批准的話,很快就能在臨床上應用。」樊嘉說。

  對於晚期肝癌患者,樊嘉發明了一個技術:原先無能為力挽救的晚期門脈癌栓,現在則可將腫瘤切掉,再把癌栓取掉,留一個泵來進行化療,此後把殘餘的癌細胞拿掉後再做介入治療,在門靜脈裡放一個支架,同時拿掉剩餘的腫瘤。這一技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並得到了推廣。

  樊嘉表示,在肝癌預防上,一定要注意預防B型肝炎和C型肝炎。在B肝防治上,注意接種B肝疫苗,保護效果達到90%左右,保護期可以達到15年,特別是新生嬰兒,母親還是陽性的,一定要用疫苗阻斷。但打了疫苗不等於進入「保險箱」,還要經常做檢查。C肝預防則需要切斷傳播途徑,特別注重獻血人員的篩選。同時還要避免接觸有害物質,不吃黴變食物千萬不要吃,減少亞硝胺的攝入。有肝炎背景的人,儘量不要喝酒,並一定要注意預防脂肪肝。

  口腔潰瘍紅斑切勿忽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張志願在演講中提醒大家:「病從口入,口腔是一個人的門面,口腔也會患癌。」在上海,每100個男性癌症患者當中,會有0.8人患口腔癌。在我國,湖南、海南等愛咀嚼檳榔的地區易發口腔腫瘤,因此一定要注意飲食。

  預防口腔腫瘤,自檢很重要,張志願教給大家幾個辦法:一是檢查面部與頸部,儘量向後仰頭,查看下頜骨區和頸部有無異常;再用手分別觸摸左右兩側的頸部和下頜骨區,試試兩側感覺有無不同。二是檢查唇部,先用眼睛觀察上下嘴唇的外側,再用手觸摸,然後用拇指和食指向下拉開下嘴唇檢查內側,最後查上嘴唇內側。檢查牙齦時則拉開口唇檢查牙齦,並用食指觸摸,看是否與上次檢查時一樣。

  檢查頰部時則需要輕閉嘴,將拇指與食指放在嘴角向外拉開,用眼睛觀察,同時用手觸摸側頰部,看有無異常。同時還要檢查舌頭,用手墊上紗布抓住舌頭,觀察與觸摸舌面,並分別向左右方牽拉舌頭,觀察舌兩側。此外,還可以檢查舌底,將舌儘量上抬抵住顎部,觀察與觸摸舌底。通過發「啊」音,在光亮處觀察咽部;然後頭部稍向後仰,觀察並觸摸上顎部。

  張志願提醒大眾,口腔中發生一些異常情況一定要注意及時就醫:譬如口腔黏膜上有固定性潰瘍,經治療三到四周後仍不愈者;口腔黏膜,尤其是頰黏膜上的紅色或白色斑塊近期擴大、增厚,或出現破潰、出血者;頜面部、頸部的無痛性包塊或淋巴結,近期明顯長大,或出現疼痛不適;在口腔顎咽部或上下唇出現麻木或蟲爬等異物感;口腔內特別是牙齦,發生原因不明的多次自發性出血。「這很可能說明已患有口腔腫瘤。」

  質子重離子可直擊腫瘤DNA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院長,主任醫師郭小毛教授表示,面對腫瘤,達到最佳療效,需要進行精準治療。比如說面對乳腺癌時,早期、晚期,不同基因與不同類型都會採取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案。

  郭小毛介紹,2014年6月14日開始,開始進行了質子重離子放射治療的第一個臨床試驗,至今已治療了248個病人。質子重離子和伽瑪刀一樣,都是一種光子射線,它針對10公分以下的腫瘤,可以從人體皮膚穿過10公分直達腫瘤區域。「為了幹掉這個腫瘤,保護好正常組織,我們採用多角度照射。質子和射線,尤其是重離子射線可以破壞腫瘤細胞的DNA。」郭小毛說,「因為放療損傷只針對腫瘤細胞,也就是它的DNA,一旦打擊損傷結束,腫瘤細胞就不能恢復了,可以起到更加精準的效果,並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正常組織。」

  郭小毛說,針對鼻咽、鼻竇等難以清除的腫瘤,復發的腦瘤,胸腹部的肺癌,盆腔的前列腺癌以及一些軟組織腫瘤等,質子重離子的治療效果都非常好。經過治療的病人產生的副作用也很小。但是這一治療辦法並非對所有腫瘤都適用,並且治療費用較貴。郭小毛建議,對常規放療有效的並非都要採取質子重離子的治療,應該讓醫生來做評估。「最先進的治療技術,未必就適合你或你的朋友,我們接下去要研究哪些病人適合做質子治療,哪些病人則可以做重離子治療,使得放射治療達到最為精準與適合。」

相關焦點

  • 遠離癌症② CTC捕獲儀本月面世,肝癌有救了?(附視頻)
    每100個上海人中就有2人患癌,每天上海新發癌症達到169例。上海人的癌症風險有多高?如何才能遠離癌症?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4月15日下午,由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和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的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暨第29屆解放健康講壇,於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
  • 中大成功激活癌細胞殺手 造就治癌新希望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鄧銘權(左)、藍輝耀(中)、杜家輝(右)\大公報記者徐曉彤攝  大公網4月7日訊(記者徐曉彤)癌症「免疫療法」再有新突破!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主任杜家輝稱,相較於現時「免疫療法」只能對兩成至三成的癌症病人有效,若可用於人體的Smad3抑制劑研製成功,理論上有助治療對於大部分腫瘤。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研究)藍輝耀指,在老鼠實驗中暫未發現Smad3抑制劑有副作用,往後仍需視乎資金以推展的臨床研究。
  • "國醫大師"劉嘉湘:扭轉"攻殺"為主的治癌方向
    原標題:劉嘉湘:「扶正法」開創中醫藥治癌新思路  潛心學習研究中醫60餘載、診治腫瘤患者50餘萬例,上海中醫大附屬龍華醫院教授劉嘉湘以「中醫扶正法治癌」的卓越學術成就,榮膺第三屆「國醫大師」。喜訊傳來,劉老說,「中醫藥學是個偉大寶庫,目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
  • 晚期癌症要不要治?醫生:試著與癌「和諧共處」,或能長期生存
    一番檢查下來,結果顯示:宮頸原位癌,病理報告上還有一大堆看不懂的專業名詞,小張一頭霧水。原位癌、浸潤癌、原發癌、轉移癌分別是什麼意思?病理報告上一堆專業名詞,後面還全部帶個「癌」字,每個名詞看起來都讓人膽戰心驚,到底原位癌、轉移癌、浸潤癌有什麼區別呢?
  • 武威重離子治癌系統投入臨床試驗
    武威重離子治癌系統投入臨床試驗每日甘肅網5月28日訊(西部商報首席記者 金奉乾)5月26日,武威重離子治療中心隆重舉行重離子治癌系統臨床試驗啟動儀式,標誌著我國第一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離子治癌系統在註冊上市和產業化發展道路上邁出新的關鍵一步
  • 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出治癌利器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國腫瘤登記中心主任陳萬青教授等人基於國家中央癌症登記處的高質量數據所撰寫的研究報告《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顯示,2015 年中國患癌趨勢為: 429.2 萬例新發腫瘤病例、 281.4 萬例死亡病例。相當於平均每天 12000人新患癌症、 7500人死於癌症。
  • 上海有了最牛「治癌利器」:全球第3家質子重離子醫院將開業
    運用質子或重離子射線治療腫瘤,是當今國際公認的最尖端的放射治療技術,以殺癌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而被譽為「治癌利器」。該技術除對頭頸部、腦、前列腺、軟組織、肺、肝等部位腫瘤有較好療效外,對一些難以手術或常規放療效果不佳的腫瘤療效也十分顯著。
  • 蘭州重離子治癌系統即將投入醫用,系我國自主研製
    蘭州重離子治癌系統即將投入醫用,系我國自主研製 2019-07-07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瘧原蟲治癌?是救命稻草還是潘多拉魔盒
    那麼,「瘧原蟲治癌」究竟是救命稻草還是潘多拉魔盒?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解讀。瘧原蟲治癌機理≠免疫治療注射一針含有瘧原蟲的血,再用青蒿素控制瘧原蟲密度,就能治癌症?乍一聽,這頗有坊間「死馬當活馬醫」——以毒攻毒的意味。
  • 人類抗癌新希望!科學家發現鯊魚少得癌的原因,癌症有望被攻克?
    之後,小艾查閱資料發現,鯊魚不會得癌症的說法,來自於1992年,一本名為《鯊魚不會得癌症》的書,在當時看來,或許沒有證據證明鯊魚會得癌,但隨著科學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鯊魚患癌的證據浮出水面。
  • 癌症不是洪水猛獸 專家:別慌,與癌共存是常態!
    專題:2013上海書展  東方網記者杜麗華8月15日報導:癌症,這是個讓人不寒而慄的詞。多少年來,一提到這個詞,人們幾乎就與死亡劃上等號。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裕民今天在上海書展做了一場抗癌講座,他明確表示,今天人們要重新定義「癌症」。癌症只是慢性病,一旦得了癌症不要慌,人與癌共存是常態。
  • 這些癌症的質子重離子治療都有了「中國方案」!「治癌利器」在上海...
    5月8日,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曬出了露面五年來的一份閃亮成績單,放射治療尖端技術的「治癌利器」在上海得到進一步精耕,5年臨床診療效率跑出「中國速度」,形成「中國方案」。已經完成治療的2692例患者中,頭頸部腫瘤1358例,胸部腫瘤468例,腹盆腔和其他部位腫瘤866例。
  • 蟲藥可治癌?看看國醫大師的抗癌良方
    大多數人都談癌色變,把它視為絕症,甚至還有「治好不是癌,是癌治不好」的說法。國醫大師朱良春在臨床工作多年,根據「蟲藥治癌」的思路,靈活運用如斑蝥、壁虎、地鱉蟲、蟬蛻、蟾蜍、地龍(蚯蚓)、僵蠶、螻蛄、全蠍、鳳凰衣、蜈蚣等蟲類藥物,使病情緩解甚至治癒的癌症患者不計其數。
  • 癌症是個人生轉折點:能不能治好,主要跟三點有關
    腫瘤在臨床上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惡性腫瘤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癌症」!雖說近些年臨床對癌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但是癌症的死亡率一直都居高不下。我國每年新被確診的癌症患者大約有400萬,但因癌而死亡的患者就突破了240萬以上。按照這一數據來看,超過2/3的患者最終都因癌而離世了!
  • 癌症篩查準確率遠超尿脫落細胞學,宏元生物UroCAD技術獲美國癌症...
    本月消息,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報導,UroCAD技術將給尿路上皮癌檢測帶來重大突破——用於檢測尿路上皮癌時,其特異性與敏感性分別達82%及96%,遠超目前 本月消息,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
  • 「殺癌神器」質子重離子完美嗎?「最毒乳腺癌」真的無藥可救嗎?來...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17日14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近年來,質子重離子「火」了,因為療效顯著被患者視為「殺癌神器」。但它真的完美無暇嗎?乳腺癌時刻威脅著廣大女性的健康,其三陰性乳腺癌因復發轉移快,預後極差,被稱為「最毒乳腺癌」。那麼它真的無藥可治嗎?《我不是藥神》讓大家認識了白血病和仿製藥。
  • 癌症治療取得新突破 —— 南醫大教授抑癌基因成果引關注
    本次大會以「智匯江蘇共創未來」為主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大院、大所1500餘名專家參展參會,展示了當前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在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專場,針對當前面臨嚴峻挑戰的癌症轉移和耐藥形勢,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毒理學會理事長、南京醫科大學教授周建偉帶來的「抑癌基因JWA」醫學研究成果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 霍岐祥用蠍毒治癌有療效
    本報訊蠍毒可作為麻醉藥物,在我國古醫書中早有記載,但用蠍毒治癌並投入臨床應用者應首推河北省沙河市綠鏈醫院院長霍岐祥。32年前,霍岐祥的老伴得腦出血,深度昏迷32天,之後癱瘓在床三年半,被醫生判了死刑。為給老伴治病,他與蠍子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老伴健康如常人,霍岐祥已是全國少有的蠍毒治癌專家。
  • 治癌新路:中國將進行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人體試驗
    治癌新路:中國將進行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人體試驗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王盈穎 2016-07-22 19:53 來源:澎湃新聞
  • 「直擊」腫瘤,精準爆破——重離子射線治癌療法帶來生的希望
    在攻克癌症的徵途上,無數專家、學者正在竭盡所能做一件事,揪出癌魔,並竭盡一切努力,用生物的、化學的,乃至物理的手段圍剿它,削弱它,以期最終消滅它。   重離子的出現讓治癌專家眼前一亮。   所謂重離子,是指重於2號元素氦並被電離的粒子,同X 射線相比,重離子在生物體中線能量轉移值高,而且可以精確地控制劑量及射程,定位性能好,射程末端的釋放能量集中,特別適合於放射治療癌症。經過不懈的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以重離子治癌的方法行之有效,並且成效顯著,是當代公認的先進有效的放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