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0個上海人中就有2人患癌,每天上海新發癌症達到169例。上海人的癌症風險有多高?如何才能遠離癌症?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4月15日下午,由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和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的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暨第29屆解放健康講壇,於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本次講壇的主題為「健康生活,遠離癌症」,知名院士、院長們與大眾分享了自我保健的遠離癌症法,那就是:保持好心態、堅持運動、飲食清淡、生活規律。
本次講壇承辦單位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上海市健康教育所;協辦單位為上海新聞廣播《活到100歲》;支持單位為中國聯通上海市分公司。
樊嘉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
♦ 演講主題 ♦
《肝癌的防治》
原發性肝癌在我國為排名第三位的腫瘤死亡原因,每年有30萬人死於肝癌。男女發病比率大概是3:1,和肝炎病人有關。我國大概有10%攜帶肝炎病毒的人群,每年大概有100萬新生嬰兒感染B肝病毒,不過現在不用害怕,有疫苗針對。
新研究:補充甲胎蛋白診斷提高肝癌檢出率
肝臟是我們人體最大的腺體器官,佔人體體重的2.5%到3%,為1200到1500克,分左右兩葉,位於我們右上腹部。肝臟的功能是分泌膽汁,相當於人體的一個化工廠,它可以代謝糖、蛋白質、維生素、脂肪、激素等,合成大量的凝血因子。它還有解毒功能,通過小便把毒素排掉。此外,它還有免疫功能和吞噬功能,可以調節血液循環。
肝癌早期並沒有症狀,有的腫瘤甚至長到10公分,患者還沒有感覺。到了晚期,會發現右腹部漲痛、漲氣,晚期肝臟腫大,有腹水、黃疸,到了這一階段,至今也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辦法,病人多數會在3到6個月內病人死亡。遺憾的是,在我們臨床發現,80%前來看門診的病人都已是中晚期,能夠手術治療的患者還不到20%。因此,一定要注意定期體檢,注意甲胎蛋白指標加B超檢查,一般來說1公分以上的腫瘤會很快被檢出。有肝炎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最好每半年體檢一次,平時千萬不要喝酒。
由於肝癌的甲胎蛋白有60%為陽性的,還有近40%顯示為陰性,所以僅通過血液檢查不一定能被查出,我們研究了一種補充甲胎蛋白診斷,有88%左右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這一檢查辦法正在進行專家認證,很快就能推廣使用,將大大提高肝癌血液檢查的檢出率,特別是對於一些小的肝癌和肝癌腫瘤切除後復發的病人,可以追蹤檢測。
新發明:CTC捕獲儀器突破肝癌復發瓶頸
我們正在研究一項CTC捕獲儀器,可以在外周血中檢測循環腫瘤細胞,幫助了解這一腫瘤是否容易復發。比如說,治療之前這個循環腫瘤細胞是升高的,治療以後沒有了,說明治療效果很好;反之如果循環腫瘤細胞不減少,反而越來越多,說明效果不好。這一研究將能極大突破肝癌易復發的瓶頸,這個月相關研究的儀器和試劑就可以研製出來,如果能夠註冊批准,很快就能在臨床上應用。
現在,肝癌的治療還是以手術為主,在腫瘤切除以後,小肝癌的五年生存率為60%,很多患者的生存期超過30年,最長的活到了43年,所以早治療非常重要。
有些腫瘤很大,怎麼手術呢?我們進行了亞洲第一的探索,先把腫瘤部位和正常部位隔開,讓有腫瘤的部位缺血壞死,讓剩餘好的部位代償性增生,7到9天以後,好的部位體積可以增加一倍,此後再將腫瘤切掉。還有一種介入治療,通過大腿根部,插一根管道打到肝臟血管中,通過藥物讓腫瘤壞死,或是在它腫瘤縮小後施行切除。另有一種局部治療法,當腫瘤位置很深,肝臟硬化厲害,腫瘤又小於3公分的,可以通過注射的方法,將一根針插入腫瘤,通過高頻或者微波加熱,使腫瘤壞死。
對於晚期肝癌患者,我們發明了一個技術:原先無能為力挽救的晚期門脈癌栓,現在則可將腫瘤切掉,再把癌栓取掉,留一個泵來進行化療,此後把殘餘的癌細胞拿掉後再做介入治療,在門靜脈裡放一個支架,同時拿掉剩餘的腫瘤。這一技術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得到推廣。此外,我們發現生物治療方法對部分病人也有效果,但遺憾的是針對晚期肝癌的靶向治療目前只有一種藥物,世界上大多數研究都失敗了,我們還在努力。
新預防:不喝酒控飲食注意脂肪肝
如何預防肝癌呢?目前明確的病毒性肝炎已經超過七種,在我國明確與肝癌相關的主要是B型肝炎和少部分C型肝炎。
在B肝防治上,注意接種B肝疫苗,保護效果達到90%左右,保護期可以達到15年,特別是新生嬰兒,母親還是陽性的,一定要用疫苗阻斷。但打了疫苗不等於進入「保險箱」,還要經常做檢查。C肝預防則需要切斷傳播途徑,特別注重獻血人員的篩選。同時還要避免接觸有害物質,不吃黴變食物千萬不要吃,減少亞硝胺的攝入。
有肝炎背景的人,儘量不要喝酒,現代生活中還一定要注意預防脂肪肝,控制飲食,適當運動。
嘉賓檔案
攝影:海沙爾;圖片設計:董一瑜;檔案製作:蔡坤;視頻攝製:黃曉洲;視頻製作:範慧澤
(編輯郵箱:jfhuod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