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核心期刊論文引發網友熱議。這篇名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的文章發表於《冰川凍土》2013年第5期。
然而論文討論的內容並非「冰川凍土」,而是花了大篇幅誇導師和師母的光輝事跡與崇高品性。
《冰川凍土》由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是我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領域唯一的學報級學術期刊。
1月12日,《冰川凍土》編輯部發表撤稿聲明,中科院也深夜回應。
1
論文闡述「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
這篇論文屬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作者是徐中民。
公開資料顯示,徐中民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導,是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第一名從事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碩士生,碩士方向為寒區經濟。
該論文共分為「美與道」「導師的崇高感」「師娘的優美感」「生活之美與人生大道」以及「結論」5個章節。比如,關於「導師的崇高感」,徐中民稱是基於三件事情:青藏鐵路、流域科學計劃以及流域科學計劃專家組都江堰考察。
徐中民「提取的師娘二三事」分別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給導師做飯是一種義務」「見利思大義」。
此外,徐中民在同期期刊上還發表了另一篇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以下簡稱《理論與實踐(II)》)。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篇文章內文均提到,該項目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
據澎湃新聞,從科學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欄目中查詢到,這兩篇論文屬於《黑河流域中遊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項目負責人是徐中民,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屬於重大研究計劃,資助金額為200萬元。
《黑河流域中遊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屬於重大研究計劃,資助金額為200萬元。科學網截圖
該項目結題摘要提及,通過研究期內的工作,項目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形而上方面,從中國的傳統陰陽平衡的文化入手,結合了西方的傳統文化,以黑河流域水資源管理為案例,搭建了一條東西方文化溝通的橋梁。在這一過程中,提出了天人之際的發展理論,提出了四位一體的方法論,在總結研究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矛盾的四種大而化之途徑,這與黑河流域的水資源管理實踐是一致的,中間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
該項目成果包括五方面。其中,《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這兩篇論文屬於「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成果。
《黑河流域中遊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科學網截圖
2
《冰川凍土》編輯部:撤稿,致歉
1月12日中午,《冰川凍土》官方微信發布了編輯部的撤稿聲明。
我刊獲悉這一情況後高度重視,經報編委會審核,決定對該文撤稿。我刊在該文刊發前審核不嚴,在此鄭重致歉!衷心感謝相關網友的關心和批評,我們將嚴肅對待發表文章質量問題,杜絕類似情況再次出現。
3
期刊主編就是導師:申請引咎辭職
在知網查詢可知,徐中民導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程國棟,同時任《冰川凍土》的主編。
1月12日,程國棟回復澎湃新聞表示:
「我2011年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對期刊的關心很少。這兩篇文章的發表我事先一無所知,但作為主編事後沒做任何處理,應負重要責任。我已正式向領導申請引咎辭職,辭去主編的職務,並對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誠懇地向廣大讀者道歉!」
4
作者回應:實際問題潛伏得非常深刻
1月12日,記者聯繫上了徐中民。他表示,引發熱議的論文確實是他寫的。他說,自然科學家需要情感注入,需要點文史哲的知識,萬事視為水,有情才生春。自然科學沒有情感的注入,就是冷冰冰的。
徐中民還稱,熱議論文只是其中一篇,其他篇就進入論文要點。熱議文章表面上看起來有點問題,實際問題潛伏得非常深刻,對目前地理學沉溺於科學的預測未來是很大的補充,主要就是探討如何攀登上共同發展之路。
隨後,徐中民給記者發來兩篇他寫的公眾號文章作為回應,文章標題為《科研之路的認識過程——感師恩》《理論系列一:共同的發展之路》文中稱,將其導師程國棟夫妻工作和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結合二人平常的一些教誨,很容易推導出反映人或地區發展的未來藍圖,帶結構的共同發展之路的雛形。
5
中科院深夜回應
1月12日晚,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就此事接連發布了兩條微博。
《關於發文不當問題處理情況的說明》:
經認真調查,認為該文確實存在與期刊學術定位不符問題,該刊編輯部存在學術把關不嚴問題。我院已接受該刊主編請辭申請,暫停該刊專職副主編職務,並著手儘快啟動該刊編委會、編輯部整改工作。
隨後,作為中科院全院科技期刊工作主管部門,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則發布說明稱,經初步調查了解,該文確實存在與期刊學術定位不符等問題,將儘快成立調查組,認真調查相關問題,切實做好處理、整改工作,堅決杜絕類似情況。
來源:青春北京、青春浙江
微編:代芹漣
「貴州改革」微信2020年第13期(總第11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