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學術,不學無術。
寫過論文的你,大概能知道,寫一篇正兒八經的文章是多麼不容易。
近日,《冰川凍土》7年前發表的論文引發爭議,一時間,義憤填膺。
有人說,如此「馬屁論文」上核心期刊,不知道是惡搞還是媚俗呢。
從翟天臨開始,「論文」的話題度一直就沒有降落過。所以《冰川凍土》這篇備受討論的文章,到底寫的是什麼呢?
據悉,作者在自己的論文中,論述生態經濟學時,列舉大量導師夫婦的事例,目的只為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
關於這一點,讓就算不是這個領域的朋友都覺得匪夷所思。
不過,本文作者提出自己30歲已是博導,無需拍馬屁。
只是文章內容字字確鑿,也難怪那麼多專業人士提出:文中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是在「吹捧導師」。
當然稱讚與肯定導師的行為,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分清楚狀況,而不是在權威刊物上抒發屬於個人的情感吧。
對於上述情況,《冰川凍土》的工作人員透露,對作者在《冰川凍土》雜誌發表的其他幾篇論文也將進行撤稿處理。
然而近些年因為論文「注水」、剽竊和抄襲等行為,見諸報端的,不在少數。
但是,又不得不看到另外一個現象:這篇「神論文」發表於2013年,六七年後才被網友曝光,說明我們專業期刊上的「學術論文」,真正去閱讀的人,太少了吧。
最後,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你看到深層含義了嗎?
覺得學術界的論文真有那麼難寫嗎?
(註:圖片來自網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