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染控制體系中,滅菌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大家都熟知的生物指示劑為滅菌監測的金標準,那麼其理論基礎是什麼呢?
我們首先來了解下標準規範中對生物指示劑的定義:
ISO11138:testsystem contain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providing a defined resistance to aspecified sterilization process。即含有微生物的測試系統,其為特定的滅菌工藝提供確定的抗力。
GB18281:對特定滅菌處理有確定的抗力,並裝在內層包裝中可供使用的染菌載體。
AAMI ST79:Biologicalindicators consist of spores in or on a carrier, sometimes (as in the case ofself-contained BIs):accompanied by incubation media. Biological indicatorsprovide the only direct measure of the lethality of the sterilization process.即生物指示劑由包含芽孢的載體組成,對於自含式生物指示劑也包括恢復生長培養基。
溼熱滅菌主要通過高溫蒸汽在冷凝的過程中,釋放潛熱,使得微生物的蛋白質、核酸等大分子變性,進而殺滅微生物。為了研究滅菌的動力學,我們把微生物的數量與滅菌時間做曲線,得到下圖:
如果把微生物的數量用對數值進行處理(lgN),再對時間(t)作曲線,則會得到以下的曲線:
從上圖可發現,微生物數量對數值LgN與滅菌時間t成線性關係,稱為微生物殺滅曲線,同時也構成了整個溼熱滅菌模型的基礎。生物指示劑指標D值、Z值以及F0值便可由該模型推演。
友情提醒:
1.請大家通過下方「寫留言」回答問題哦
2.小編將隨機抽取3位回答正確的朋友送出走心小禮品一份(≖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