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Methods》復旦俞麟:三模態生物成像可視化演變的水凝膠

2020-07-30 高分子水凝膠

【前沿背景】

新世紀正在見證從生物穩定材料到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範式轉變。儘管生物材料的可降解性為其臨床應用帶來了許多機會,但它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體內進化在實現預期功能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研摘要】

由於缺乏足夠的實時觀察方法,關於體內系統生物降解的報導非常有限。最近,復旦大學俞麟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三峰生物成像技術,可以實時監測體內合成聚合物的生物降解。演示的材料是一種成功的臨床前共聚物PLGA-PEG-PLGA熱敏水凝膠,在加熱時會經歷自發的溶膠-凝膠轉變。設計併合成了大分子螢光探針和磁共振成像(MRI)的造影劑。在將含有兩種探針的水凝膠皮下注射到小鼠體內後,通過超聲,螢光和MRI的協同應用,可以縱向和無創地追蹤材料的降解行為。將無創成像與傳統解剖學觀察相結合,首次提出了這種水凝膠的三階段降解機理。另外,體內溶解的聚合物和降解產物主要通過肝臟,膽囊和脾臟清除。這項工作對於促進這類有前途的水凝膠的未來臨床應用具有重要價值。同時,該技術平臺為研究生物材料的體內命運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方法。

《Small Methods》復旦俞麟:三模態生物成像可視化演變的水凝膠


【圖文解析】

在這項研究中,選擇具有合理溶膠-凝膠轉變溫度以適合體內生物醫學應用的熱敏PLGA-PEG-PLGA水凝膠作為模型。羅丹明B(RB)被共價修飾到PLGA-PEG-PLGA聚合物的末端以用作螢光探針,並且作者製備的磁性納米顆粒(MNP)CoFe2O4被截留在凝膠基質中以增強MRI信號,如圖1a所示。評估了引入探針對聚合物水凝膠熱誘導的溶膠-凝膠轉變的影響。皮下注射水凝膠到ICR小鼠後,通過同步應用超聲,螢光和MRI無創地跟蹤體內降解行為,如圖1b所示。比較並討論了這三種成像技術的優缺點。最後,結合傳統的解剖學觀察和組織學檢查,首次展示了熱敏PLGA-PEG-PLGA水凝膠在體內的進化過程。

《Small Methods》復旦俞麟:三模態生物成像可視化演變的水凝膠

圖1. a)MNPs@RBGel設計和製造的示意圖。b)通過螢光,超聲和MRI對小鼠熱敏PLGA-PEG-PLGA水凝膠的體內降解進行無創監測的示意圖。


2.1 PLGA-PEG-PLGA三嵌段共聚物和帶有RB標籤的PLGA-PEG-PLGA的合成和表徵

PLGA-PEG-PLGA三嵌段共聚物是通過乙交酯(GA)和d,1-丙交酯(LA)的本體開環聚合反應合成的,其中辛酸亞錫(Sn(Oct)2)為催化劑,PEG1500為大分子引發劑。詳細見原文。


2.2 CoFe2O4納米粒子的合成與表徵

CoFe2O4納米粒子是通過在油胺和油酸存在下,通過乙醯丙酮鈷(II)(Co(acac)2),乙醯丙酮鐵(III)(Fe(acac)3)和1,2-十六烷二醇的高溫溶液相反應製備的。通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測定的Fe和Co的比例分別為68.5%和31.5%。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的觀察表明,納米粒子的平均尺寸約為≈7 nm,動態光散射(DLS)結果證實了納米粒子的單分散分布(圖2a)。DLS分析中納米顆粒的平均尺寸(12 nm)。

《Small Methods》復旦俞麟:三模態生物成像可視化演變的水凝膠

圖2. a)CoFe2O4納米顆粒,b)PLGA-PEG-PLGA水溶液和c)包含CoFe2O4納米顆粒和RB標記的PLGA-PEG-PLGA(CoFe2O4: 3 µg mL-1,RB:1 µg mL-1))的PLGA-PEG-PLGA水溶液的DLS和TEM結果。


2.4 PLGA-PEG-PLGA和MNPs@RBGel系統水溶液的宏觀Sol-Gel轉變

具有不同聚合物濃度的PLGA-PEG-PLGA水溶液的溶膠-凝膠轉變溫度(Tgels)通過樣品瓶轉化方法確定。臨界膠凝濃度為≈4wt%,高於該濃度,聚合物/水體系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經歷三種獨特的狀態:溶膠,凝膠和溶膠(懸浮液)。25 wt%的聚合物溶液的Tgel為35°C,表明該系統能夠在生理條件下形成原位水凝膠,適用於體內研究。進一步進行動態流變學測量,以觀察具有或不具有探針的聚合物/水系統的儲能模量(G&39;&39;小於G&39;,表明該系統處於溶膠狀態。當溫度高於30°C時,G&39;&39;的增加速率大於G&39;的增加速率,這表明發生了溶膠-凝膠轉變。


2.7 體內水凝膠降解的螢光分析

作為高度敏感和快速響應的成像方式,螢光成像已被廣泛用於監測材料以及細胞的體內命運。眾所周知,動物的放置具有重要意義。影響獲得的螢光數據。在這項研究中,首先進行了X射線成像,以確保螢光成像過程中小鼠的檢查位置相同。藉助X射線成像,獲得了準確而可靠的螢光數據。如圖4a所示,在第70天,可檢測的螢光信號維持了長達50天,在小鼠的給藥部位未觀察到信號。圖4c顯示了總螢光強度隨時間的定量變化。總的螢光強度隨時間逐漸降低,除了在第2天,由於螢光探針擴散到小鼠表皮。


通過小鼠離體主要器官的螢光成像評估了聚合物水凝膠及其降解產物的體內生物分布。小鼠接受單次注射的RBGel,其中包含高濃度的RB標記的聚合物探針(1.7 mg mL-1),然後在預定的時間點收穫其主要器官。如此高的RB濃度可確保長時間在主要器官中清晰地檢測到該物質及其代謝產物的螢光信號。如圖4b所示,直到第17天,才可以檢測到脾臟,肝臟和膽囊中的螢光信號,這表明PLGA-PEG-PLGA水凝膠及其降解產物主要是通過這些器官消除的。它們的螢光峰強度隨時間的定量變化如圖4d所示。在最初的48小時內,脾臟,肝臟和膽囊的螢光強度急劇增加,隨後逐漸降低。

《Small Methods》復旦俞麟:三模態生物成像可視化演變的水凝膠

圖4. a)接受皮下注射MNPs @ RBGel的小鼠的代表性螢光圖像。該圖中顯示的所有數據均來自同一隻滑鼠。b)RBGel處理的小鼠主要器官的代表性螢光圖像。反射率圖像用作背景。c)隨時間變化的小鼠注射總螢光強度的變化。d)小鼠主要器官的螢光峰值強度隨時間的變化。


3. 討論

體內降解行為是可生物降解的生物材料/裝置的重要基礎科學問題。它們的體內命運在獲得所需的治療效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解剖學觀察通常用於評估生物可降解材料/裝置在體內的降解過程。然而,這種方法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動物的使用,並且在整個時期內都無法追蹤到相同的樣本。與傳統的解剖學觀察不同,體內成像技術提供了無創地實時追蹤植入材料/設備的能力,從而實現了在不犧牲任何動物的情況下,根據時間對同一樣品進行縱向監測。甚至某些先進的成像技術也允許訪問植入對象的結構和功能信息。為了確認對PLGA-PEG-PLGA水凝膠的無創追蹤肯定反映了其在體內的真實降解過程,作者使用傳統的解剖學觀察方法在小鼠中進行了平行降解研究(圖6)。

《Small Methods》復旦俞麟:三模態生物成像可視化演變的水凝膠

圖6. a)接受皮下注射空白水凝膠的小鼠中剩餘水凝膠的代表性光學照片。虛線用於代表凝膠的邊界。b)剩餘水凝膠的重量比隨時間的變化。c)在預定時間點的乾燥凝膠殘留物的GPC痕跡。d)在預定時間點的乾燥的凝膠殘餘物的1H-NMR譜。


【陳述總結】

在這項研究中,首次通過多種體內成像技術的合作,很好地研究了臨床前PLGA-PEG-PLGA熱敏水凝膠的體內降解行為。RB共價結合到PLGA-PEG-PLGA聚合物的末端以用作螢光探針,並將具有高r2值的CoFe2O4 MNPs加載到凝膠基質中以用作MRI對比。添加兩種探針對水凝膠系統的Tgel及其降解行為均無明顯影響。


皮下注射水凝膠後,通過超聲,螢光和MRI的同步應用對體內降解進行無創監測。將無創成像技術與傳統解剖學觀察相結合,作者揭示了一個三階段降解機制。表面腐蝕在降解的初始階段佔主導地位,然後在第二階段轉變為結合表面腐蝕和PLGA鏈水解的機理。水解控制機制在最後階段起主導作用。溶解的PLGA-PEG-PLGA和降解產物的代謝主要取決於肝臟,膽囊和脾臟。在降解過程中,殘留水凝膠的水含量短暫上升,然後在第25天持續下降,直至達到幾乎恆定的水平。因此,該研究為提供了對PLGA-PEG-PLGA水凝膠降解機理的深入了解。在體內,對於這種水凝膠的未來臨床應用也很有幫助。


【通訊簡介】

俞麟,1996-2000山東大學化學學士,2000-2003南開大學有機化學碩士,2003-2007復旦大學高分子博士,2007-2011復旦大學講師,2011-2016復旦大學副教授,2016-至今復旦大學教授。主要研究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生物醫用材料領域中的應用研究。曾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名稱:可注射性熱致水凝膠,第二完成人,2014.1),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獎(項目名稱:可注射性熱致水凝膠,2015.11),中國生物材料大會青年科學家獎(2015)。


參考文獻:

doi.org/10.1002/smtd.202000310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膠體類材料學的研究進展及科研信息。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改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Small Methods: 低成本光電流可視化成像系統
    可視化光電流能夠揭示材料微觀結構與光電流的相互關係,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來理解材料中電荷傳輸與複合的過程。同時還可以通過獲得材料不同位置所對應的光電流大小,準確地提取材料的關鍵電學特性參數,譬如載流子擴散長度等。對光電器件微區光電流的研究,也能很好地揭示器件的工作機制,為器件的結構設計與性能優化提供指引。
  • 華盛頓大學《化學科學》封面,可見光氧還催化多模態凝膠致動器
    作者設想,所報導的材料和遠程操縱動態水凝膠的相應方法可以作為未來生物醫學應用中的適應性材料的有用藍圖。(a)由HEA單體組成的先前凝膠網絡設計,該設計是通過在吸收藍光的光催化劑(Ru(bpy)32+)和基於(bis)紫精的交聯劑之間進行的光致電子轉移(PET)過程驅動的。(b)新的水凝膠網絡設計由60 :: 40 HEA :: NIPAM單體比例,鋅基卟啉光催化劑(ZP-PC)和六種含紫精的大分子交聯劑組成。用藍光或紅光,熱或光和熱的組合(雙模態)實現多模態凝膠的致動。
  • 我國生物醫學成像領域大科學工程項目在京啟動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魏夢佳)由北京大學作為法人單位建設的「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以下簡稱成像設施)項目29日在北京市懷柔區正式啟動。據悉,這一生物醫學成像領域的大科學工程項目,未來將對生命體結構與功能進行跨尺度可視化描繪與精確測量,以期破解生命與疾病的奧秘。該成像設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0個優先建設項目之一,也是北大歷史上最大的單體建設項目。
  • 我國生物醫學成像領域大科學工程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我國生物醫學成像領域大科學工程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魏夢佳、田晨旭)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由北大作為法人單位建設的「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26日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 中國生物醫學成像領域大科學工程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12月26日,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北京大學供圖)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魏夢佳、田晨旭)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由北大作為法人單位建設的「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26日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據悉,該成像設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0個優先建設項目之一,也是北大歷史上最大的單體建設項目。
  • ...分子共組裝與生物功能分子響應解組裝策略開展多模態活體成像分析
    生物標誌物特異性成像探針,能夠對疾病標誌物進行準確的成像分析,已成為疾病早期檢測的重要工具。雖然人們已經開發出炎症標誌物(如活性氧和鹼性磷酸酶)特異性響應的分子影像探針用於在活體層面對急性肝炎進行成像分析,然而這些已報導的探針主要基於螢光成像,無法對較深位置的肝臟進行高解析度的成像分析。因此,急性肝炎的活體成像檢測仍有較大挑戰。
  • 「Advanced Science」黑磷基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
    黑磷(BP)作為一種新型的含單一磷元素的二維半導體材料,在光電子、催化、能源、生物醫學等諸多領域具有優越的物理性能和巨大的應用潛力。近年來,二維黑磷優異的近紅外光熱效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光熱治療、藥物/基因遞送、生物成像和生物傳感器等生物醫學領域中引起了廣泛關注。
  • 材料學院李保強副教授在基於納米碳點實時無創可視化監測生物材料...
    哈工大報訊(材料/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和面上項目支持下,我校材料學院周玉院士團隊骨幹成員李保強副教授在基於納米碳點實時無創可視化監測生物材料體內降解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基於螢光法可視化監測水凝膠體內降解是實時無創定量表徵水凝膠降解的重要手段。然而,現有的螢光指示降解方法存在局限性,如有機螢光探針的光漂白和因螢光基團引入導致幹擾高分子的降解行為。
  • 昆士蘭大學Alan Rowan教授團隊利用流變研究仿生水凝膠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AIBN)是一個綜合性的多學科研究機構,匯集了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員和尖端技術,專注於轉化研究。AIBN總部設在昆士蘭大學布裡斯班聖露西亞校區,他們的工作由 「五大研究支柱」 支撐,包括幹細胞老化和再生工程、精密納米醫學、先進材料、農業納米技術和先進生物製造。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主任Alan Rowan教授Alan Rowan教授進行化學和生物學的交叉研究,在過程催化和功能自組裝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 南京大學葉德舉教授課題組提出分子共組裝與生物功能分子響應解組裝策略開展多模態活體成像分析
    生物標誌物特異性成像探針,能夠對疾病標誌物進行準確的成像分析,已成為疾病早期檢測的重要工具。基於此,南京大學葉德舉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種GSH響應的螢光/19F-MRS/1H-MRI三模態成像探針用於急性肝炎的早期成像檢測。
  • 復旦大學王兵傑/彭慧勝《先進功能材料》:一種水凝膠冷凍切片機
    11月,復旦大學纖維電子學研究中心王兵傑副教授和彭慧勝(傑青)教授團隊通過模仿包含低模量肌肉和高模量骨骼的多組分生物組織的冷凍切片過程,首次採用水凝膠冷凍切片法,基於溶膠-固體-凝膠轉變連續製造軟電子設備提出了機制。
  • 南開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在各種基於DNA的響應材料中,DNA水凝膠和大小從納米到微米的DNA水凝膠(稱為DNA微凝膠)由於其在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巨大潛力而引起了特別的研究興趣。水凝膠是含有大量水的3D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造響應性聚合物主鏈或響應性交聯單元是響應性水凝膠構造中的主要問題。要構建響應性DNA水凝膠,可將功能性DNA結構用作刺激響應單元或作為水凝膠的交聯劑/骨架,或者將其捕獲或修飾在聚合物水凝膠中。
  • 《自然·化學生物學》加州理工:酶活性超聲成像的聲學生物傳感器
    【背景介紹】可視化完整活生物體內的生物分子和細胞過程是化學生物學的主要目標。然而,由於組織對光的散射,主要基於螢光發射的現有分子生物傳感器在這種情況下具有有限的用途。使用非線性超聲成像,可以清楚地將蛋白酶敏感ASG產生的獨特對比度可視化為襯在結腸周圍的明亮對比環(圖5a)。使用來自換能器的高壓脈衝,在GV聲塌陷之前和之後採集的超聲圖像進行比較,確認非線性對比度的亮環是來自表達ASGClpXP的細胞(圖5a)。在九隻小鼠的獨立實驗中,該結果是一致的(圖5b)。
  • 杭師大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
    ,(ii)基於鍺烯的納米水凝膠實現術後原位治療腫瘤復發和抑制傷口感染。剝落的Ge納米片(NSs)表現出高載藥量,多響應(pH和近紅外[NIR]敏感)化療藥物釋放行為,NIR觸發的深部腫瘤滲透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多模式成像引導的腫瘤新輔助治療的潛力。
  • 研究實現黑磷基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與深圳大學副研究員邵俊東等合作,成功利用黑磷的光化學活性實現了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近年來,二維黑磷優異的近紅外光熱效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光熱治療、藥物/基因遞送、生物成像和生物傳感器等生物醫學領域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黑磷的生物可降解性是其區別於其它無機二維光熱材料最重要的特性,它可以在水和氧氣的作用下,降解成人體必需的磷酸鹽(PO43-)。針對這一特性,研究團隊揭示了黑磷的光化學活性,並研究了黑磷基水凝膠的近紅外光控原位生物礦化現象和潛在用途。
  • 南開大學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在各種基於DNA的響應材料中,DNA水凝膠和大小從納米到微米的DNA水凝膠(稱為DNA微凝膠)由於其在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巨大潛力而引起了特別的研究興趣。水凝膠是含有大量水的3D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造響應性聚合物主鏈或響應性交聯單元是響應性水凝膠構造中的主要問題。要構建響應性DNA水凝膠,可將功能性DNA結構用作刺激響應單元或作為水凝膠的交聯劑/骨架,或者將其捕獲或修飾在聚合物水凝膠中。
  • 《自然·化學生物學》加州理工:酶活性超聲成像的聲學生物傳感器
    【背景介紹】可視化完整活生物體內的生物分子和細胞過程是化學生物學的主要目標。然而,由於組織對光的散射,主要基於螢光發射的現有分子生物傳感器在這種情況下具有有限的用途。相比之下,超聲波可以輕鬆地以高時空解析度對深部組織成像,但缺少將其對比度與特定生物分子(例如酶)的活性聯繫起來所需的生物傳感器。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FPHs的軟和溼特性通常會使與細胞的非特異性相互作用最小化,突出其潛在的生物相關應用,如生物成像和診斷。如果交聯聚合物網絡具有功能基團,能夠實現刺激響應的體積、形狀和螢光變化的智能FPH,將進一步擴大其在仿生致動器甚至軟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在過去的十年中通過在水凝膠基質引入有機螢光體、鑭系配合物或發光納米粒子製備了大量的FPH。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FPHs的軟和溼特性通常會使與細胞的非特異性相互作用最小化,突出其潛在的生物相關應用,如生物成像和診斷。如果交聯聚合物網絡具有功能基團,能夠實現刺激響應的體積、形狀和螢光變化的智能FPH,將進一步擴大其在仿生致動器甚至軟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在過去的十年中通過在水凝膠基質引入有機螢光體、鑭系配合物或發光納米粒子製備了大量的FPH。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除了聚合物凝膠外,還討論了不同的二肽,三肽,寡肽,多肽,環肽等的肽凝膠,主要關注生物傳感,生物成像和藥物遞送應用。討論了具有聚合物,納米顆粒,核苷酸,富勒烯等的基於肽的雜合水凝膠的特性,特別關注了藥物的輸送,細胞培養,生物傳感和生物成像特性。因此,本綜述簡述了在過去幾年中製備的不同聚合物和肽水凝膠的製備,性質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