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寫文章常常用到「數九寒天」這個詞。什麼是「數九」?恐怕年輕人還不甚清楚。舊時人們把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間稱為「數九天」,並將其分成9天一段,一段稱為「一九」,直到「九九」,共81天。
本期攝影專集,一日看盡保定城、直隸尚書房公眾號和保定城市攝影愛好者微信群聯合推薦。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攝影:鬧鐘
在民間流傳著《九九歌》,數說著人們對寒冷的感覺、物候現象以及農事安排。據說此歌起源於宋代,流行於明朝,民間版本大同小異。小時候,《九九歌》順嘴流,唱著唱著,寒冷的冬天也就過去了——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第一天也叫「交九」,什麼時候「交九」?我們這裡有兩句俗語「冬至數頭九(一九又叫頭九)」「冬至十天陽曆年」,據此可知,交九在冬至這一天,這一天距離元旦還有10天。但是,交九對應的陰曆日子卻不固定,每年都不一樣。
一九二九冬天剛剛來臨,雖然氣溫不是太低,但手露在外面,風一吹還是冷的,臉也一樣。
這個時候,如不注意很容易凍手凍臉,且一年凍了往後年年凍,紅腫著,厲害的還流膿嗒水,又疼又癢。為了防凍,我們把手褪進袖筒,書上叫「袖手」,或者把手插進相對的袖筒裡,這叫「抄手」,只有少數富裕人家的孩子戴手套。
總之,就是儘量不讓手露在外面,叫作「不出手」。臉擱凍,怕凍的是耳朵,有人就帶上耳套,捎帶把下巴和大部分臉也護上。
三九四九進入大冷時節,冰天雪地冰上走。那時真是滴水成冰,房簷上掛著長長的冰凌,窗戶玻璃魔幻般地印上了千奇百怪的窗花,連屋裡的水甕、尿盆都凍了厚厚的冰,地裡凍裂一指寬的大縫,河面的厚冰上能行車過人……
大人們貓冬囚在屋裡,我們可憋不住,抽工夫就往外跑,打雪仗、堆雪人、劃冰床、擠油兒……
特別是放學路上,哪兒凍著冰凌,我們跑過去,冰上一站,「哧溜——」划過去「哧溜——」又划過來,那個過癮!冰面被我們擦得比鏡子還亮。
有時撞了架,倆人仰面朝天摔倒在地,鬨笑聲四起,樹上的雪隨聲而落。我們一個個冒著白毛汗,頭上熱氣騰騰,仿佛剛出鍋的大白饅頭。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春打六九頭」,立春又叫打春,六九第一天是打春的日子,打春有時在年前有時在年後,這樣有的年頭就倆「春」,有的年頭沒「春」。
老人們說沒春的年頭不好,不宜婚嫁。
五九六九的時候,表面雖然寒氣還很重,但已春潮暗湧。蹲下身去,撥開枯黃的草叢,星星點點的嫩芽似是眨眼微笑。柳樹是春的使者,最先得到春的消息,舒展一下僵直了一冬的枝條,慢慢地柔軟了許多,綠色的春意在表皮下鼓脹洶湧,點點鵝黃羞怯地鑽出頭來……
河邊轉彎的人們,偶爾瞥一眼柳梢頭,頓時面露喜色,喃喃自語:春天就要來了……
到了七九八九,春意漸濃,楊柳綠了,河裡的冰化了,溪水淙淙流淌,天空中的風箏多起來……最讓農人歡喜的是,燕子飛回來了。燕子戀舊,一般都能找到前一年寄住的人家。
人們也歡迎燕子到自家築巢育雛,「燕子不入愁家」嘛?誰家不喜歡歡樂?
但是,燕子要把巢築在從南數第一路檁上,註定要遭受被捅掉的厄運。舊時房子多是四路檁,我們這裡講究燕子築巢「一檁窮,二檁富,三檁開當鋪,四檁落財主」。
此外,燕子也有巧、拙之分,巧燕從不把糞便落在屋裡,拙燕則不管不顧,隨時隨地大小便。有時一家子正在外屋吃飯,「啪」一攤屎下來,主家火冒三丈,一桿子連窩給它端了。
九九就到了驚蟄。此時陽氣上升,天氣轉暖,萬物復甦,百蟲蠕動,雨水增多,大地被喚醒。人們年也過完了,便忙著春耕春種,套車上糞、扶犁耕地、施肥澆水……
田野裡一下子熱鬧起來,大人喊孩子鬧,馬嘶牛叫。一年之計在於春,誰肯落在人後!
作者:史新會,原標題《說說「數九」》來源:保定晚報
我們一起數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