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的數數從未開化到文明|數學與生活

2021-01-15 遇見數學

數學是高等智慧生物的共有思維,是對真理的探索,對矛盾的懷疑,但它絕非一門晦澀難懂的學問,非應試目的的數學是純粹而樸實的智慧。《數學與生活》為日本數學教育改革之作,旨在還原被考試扭曲的數學,為讀者呈現數學的真正容顏,消除應試教學模式帶來的數學恐懼感。

1.1 從未開化到文明

有一位數學家接受手術。在開始手術前,外科醫生讓這位數學家聞麻醉藥,並且叫他數1,2,3,…。這位數學家要是在平時,別說是1,2,3,…,就是極大或是極小的數也都能隨心所欲地數出來,可是他卻抵抗不住麻醉藥,數1,2還可以,數到3就人事不知了。一滴氯仿就把數學家帶回到只能數到3的未開化人的狀態去了。

用一滴麻醉藥,就能把數學家帶回到未開化人的世界去,但是反過來,從未開化人變成數學家的道路可就漫長而又遙遠了。不僅僅是漫長,那還是一條極其曲折的道路呢。為了看清數學這門學問的本來面目,我們有必要回到起始點,在這條曲折的道路上再走一遍。

精神病醫生為了試驗病人的神智是否清楚,好像就是讓病人數數的。據說從前在泰國的法庭上也是讓證人數到 10,如果數不上來,就沒有資格作為一名證人。但如果根據這件事就想說「數學是智能的檢驗標準」的話,一定會有許多人瞪著眼反對。這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討厭數學。

與喜歡數學的柏拉圖不一樣,討厭數學的索克拉提斯說:「在數學家當中,沒有人能夠作認真的推論。」另外,還有很多人公然說數學這種東西是有害無益的。

可是,喜歡、討厭姑且不說,既然生活在現代,沒有數這個東西就不能生活下去。其實只要想一下在每天的報紙上出現多少數字就明白了。所以,即使是討厭數學、對計算覺得棘手的人,實際上也是懂得相當多的數學、很會應用數學的人。站在未開化人當中,就是第一流的數學家了。

即使說數學不行或者討厭數學,也並不意味著這個人的智能或人品不好。可是要在現代社會生活下去,不用說,會有很多不便之處。一看見數字就頭痛的人,跟一坐車就暈車的人是一樣的吧。

1.2 數的黎明

從前——距現在大約50萬年,在現在北京郊外周口店的洞穴裡,居住著人類的祖先北京猿人。從他們遺留下來的石器和動物的骨骼,可以大致知道他們從事什麼樣的勞動,吃什麼樣的食物。但是要推測他們懂什麼數學就非常困難了。為什麼呢?因為數這個東西是無形的,沒有一種直接了解的線索。

但這並不是說就沒有一種間接的線索,去了解人類在太古時期如何建立數字或圖形的知識。這線索就是考察在文明進步中遺留下來的未開化人的數學,另外就是觀察在幼兒當中,數的概念是怎樣建立的。

首先產生的問題是,除了人類以外是否真有動物了解數?就像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說的那樣:「數是人類在精神上製造出來的最抽象的概念。」確實,即使像1,2這樣最簡單的數,要是和其他語言相比較,也是很抽象的,除了人之外,其他動物好像還沒有知道數的。

然而有人認為鳥知道數。例如,杜鵑悄悄把自己的蛋產到黃鶯的巢裡,讓黃鶯替它孵蛋,它會把和自己的蛋數相同的黃鶯蛋去掉。從這個事實來看,人們自然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鳥不是會數數嗎?德國的動物學家奧凱拉作了鳥能數到什麼程度的試驗。但是以往這種試驗,由於準備不充分,結果難以信賴。從前也曾有過這樣奇怪的事情——馬戲團的馬因為會計算而聞名,可仔細研究一下就知道,是馬的主人在不知不覺中送出一個什麼信號,然後敏感的馬回應了這個信號。

凱拉為了防止一些雜音混進來,小鳥放到一個院子裡,讓小鳥和實驗者彼此都看不見,小鳥的動作用照相機自動拍下來。

實驗對象就是烏鴉和鸚鵡。在鳥的前面放五個箱子(見圖1-1),箱子蓋上畫著標記點,分別是2,3,4,5,6。箱子前面也放著畫有標記點的蓋子。預先讓鳥作挑出與蓋子上標記點相同的箱子的練習。經過充分練習之後,再讓鳥作挑出同樣數目的試驗時,鳥能夠出色地取得成功。而且即使把五個箱子的排列方法作各種變化或改變標記點的畫法,也不會失敗。  

圖1-1上面的試驗是讓鳥同時認標記點的個數。接著又作了按時間順序數數的試驗,先讓烏鴉作這個練習,就是從許多食餌中按特定的數,例如取5個食餌來吃。取食的時候,擺好幾個內部裝有食餌的小箱,而順序放入這些小箱裡的食餌的數量是1,2,1,0,1,…。這個試驗就是把箱子打開,讓鳥只吃5個食餌。當吃的食餌少於5個時,就必定讓烏鴉回籠子去。

這樣一來,就會有驚人的事情發生。當鳥吃完裝有一個食餌的第1箱以後,它就點一下頭(見圖1-2),吃完裝有兩個食餌的第2箱以後就點兩下頭,第3箱吃完點一下頭,對空著的第4箱就不聞不問地跳過去,到吃完第5箱之後又點一下頭,然後,據說臉上好像是「我吃完了」的樣子,對第6箱不予理睬就離開了。

圖1-2點頭的次數就是箱子裡的食餌數,也許這是烏鴉預先記住食餌的數目,知道是不是夠數吧。從這樣的試驗來看,會數數的不僅是人呢。我們人類的優越感就只好化為烏有了。

但是只憑這一點就斷定鳥類知道數似乎還早了一些。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要說知道數,必須有幾個條件。我們看看這些條件吧。

1.3 一一對應

英國的數理哲學家巴特蘭多拉賽爾說:「要覺察到兩天的2和兩隻雉雞的2是同樣的2,需要有無限長的歲月。」確實像拉賽爾說的那樣,2這個數對於兩個雞蛋、兩條狗、兩個人、兩隻鳥、兩本書都是共同的,所以即使把兩個雞蛋換成兩棵樹,2還是有沒有變化(見圖1-3)。

1.3一一對應圖1-3像這樣把一個一個的雞蛋和一棵一棵的樹聯繫起來就叫做一一對應。但即使一一對應起來,2還是不變的。我們利用一一對應而數不變的這件事,就想出一種用容易數的東西來替換不容易數的東西。據說豐臣秀吉為了數山上的樹木,就在每棵樹上系一根繩頭兒,然後再數這些繩頭兒。這就是把樹的集合以一一對應的方法轉換為繩頭兒的集合,然後再數。另外,根據一位旅行家的手記,說在馬達加斯加島,為了數有多少士兵,讓每一名士兵走過隊長面前時,投下一粒石子,然後數那堆石子。這也是因為士兵的集合與小石子的集合是一一對應的。壽司店在顧客每吃一個壽司飯糰時,就在櫃檯上粘一個飯粒,以此來數吃過的壽司飯糰數,這也是利用了一一對應而數不變的原則。

可是杜鵑知道這件事嗎?它即使能找到與自己的蛋數相同的黃鶯的蛋,那也是因為這兩種蛋很相像吧。它似乎不會想到3個蛋與3棵樹是同樣的3。

不僅是鳥,很小的孩子好像也不知道這事。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傑做了以下的實驗。把幾個花瓶和一些花給一個5歲零8個月的孩子,讓他在每一個花瓶裡插一枝花。接著再把花攏在一起,問他是花多還是花瓶多,孩子回答說是花瓶多,因為把花攏在一起,能看見的少了(見圖1-4)。把花一枝一枝地插在花瓶裡就是一一對應的事,可是這個孩子卻想不到花瓶與花的數目是相等的。我們必須認為這個孩子對於一一對應而數不變的事還不明白。如果人在孩提時代還不懂數是一一對應而不變的話,那麼鳥或者蜜蜂就更不懂了吧。

上文節選自《數學與生活》修訂版, 已獲圖靈許可, [遇見數學] 特此表示感謝!

作者者:遠山啟譯者者:呂硯山 , 李誦雪 , 馬傑 , 莫德舉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圖靈新知出版年:2014年10

相關焦點

  • 科普:天地玄黃,從未開化到文明
    畢竟數學是無形的,沒有直接的線索。不過也有一些間接線索,這些線索就是去考察世界上那些仍然未開化人的數學。另外一個就是考察人類的幼兒是如何建立數的概念的。數是人類在精神上製造出來的最抽象的概念,即使是1、2這樣最簡單的數,要是和其他語言相比較
  • 科普:天地玄黃,從未開化到文明
    建立數和形概念是人類思維超越動物的第一個裡程碑生物學家可以從史前遺蹟中大致了解早期人類從事什麼樣的勞動,吃什麼樣的食物,但要推測他們懂什麼數學就非常困難。畢竟數學是無形的,沒有直接的線索。不過也有一些間接線索,這些線索就是去考察世界上那些仍然未開化人的數學。
  • 數學啟蒙關鍵在「數感」,別總逼孩子背口訣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都要學習的一門學科就是數學。而且數學作為考試中的主課,作為家長,當然是想為孩子儘早打下堅持的基礎,在之後的學習生涯中,能學習的更遊刃有餘一些。所以對給孩子數學啟蒙這件事情,家長向來是放在重中之重的。但是!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其實都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中。其實都是死記硬背而已,孩子根本沒有理解這些數字所代表的真正含義。
  • 為何孩子會數數,但不識數?了解孩子的左右腦,進行高效數學啟蒙
    裡面不乏有數學能力出眾的,有的孩子甚至能夠10秒內算出10個四位數的加減法,廣大網友寶媽們將這些孩子稱之為「別人家的孩子」。 在看完節目後,有家長發出了感慨說:不要求孩子能夠那麼厲害,但是孩子都已經3歲多了,可還是只會數數,從1數到100沒問題,但是問他桌上有幾個蘋果時:每次只能連猜帶蒙。無法準確的識別。
  • 從《萬物皆數》到《數學之美》,一個數學學渣的科普讀物進化史
    去年硬逼著自己讀了《萬物皆數》,那是一本寫得極其友好的數學通識類科普讀物,通過《萬物皆數》的閱讀,我改變了自己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偏見,開始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學留心。心理學中的錨定效應出現了,認知一改變,我發現生活中真的萬物皆數,數學這門宇宙基礎學科,魅力無窮!《數學之美》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我的閱讀書單的。《數學之美》的作者是吳軍。
  • 無窮大是最大的數嗎? 數學中最大的數是多少?
    無窮大是最大的數嗎? 數學中最大的數是多少?時間:2017-02-27 09:48   來源:怪羅科普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無窮大是最大的數嗎? 數學中最大的數是多少? 人類已經使用數長達千年之久。普遍認為,數的概念 源於史前人類開始使用手指進行計數。
  • 孩子能從1數到100,卻不會數糖有幾顆?培養數學思維不要死記硬背
    家長一般都喜歡教孩子數數、識字、拼音之類的小知識,鄰居家的爺爺一有空就抱著孫子教數數,孫子陽陽兩歲零10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能從1數到100了。不過,孩子雖然會數數,但卻不會用,給陽陽3顆糖讓他數一數,他就直接1、2、3、4、5……只會數數卻不會數糖有幾顆。
  • 兒童數學啟蒙—數字&數感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兒童的數學啟蒙知識:數字 與 數感。今天不是詳細講解如何一步一步怎麼做,我把給自己孩子編寫的一個「數字&數感」的培養提綱內容貼出來,和大家分享。提起數學,可能很多人還會頭疼:「我學生時代最怕上的課就是數學課」,「解析幾何能把我的大腦搞成一團漿糊」,... ...。
  •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從1數到100,學習有效的數學啟蒙
    我們大多數的父母也教孩子如何從1數到100,如何在10內加減,以及如何乘和除孩子。我希望你能指出數學是一門大學科,他不僅包括數字,他還包括形狀、空間、排列、高度、長度、尺寸、厚度、厚度等等。我想你應該知道數學不僅僅是「數字」,但是你為什麼那麼熱衷於教孩子們數數呢?理由一:易教易用。
  • 考研數學:29.洛必達法則【數1,數2,數3通用】
    考研數學:29.洛必達法則【數1,數2,數3通用】 2020-12-25 20:48 來源:考研學霸貓
  • 數與代數之基數
    一.概念描述現代數學:自然數定義的方式之一。每一個有限集合中的元素個數都對應著一個自然數。在同一類有限集合中,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所含元素的個數相同。例如,三支鉛筆、三頭牛、三架飛機是同一類對等集合,它們的共同特徵是3,數量3就是它們的基數。
  • 境界遐思 | 數系
    了解數的發展史,就可以了解理性思維突破進階的規律。數,是數學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人類理性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的概念,每一次擴展,都標誌著人類思維理性認知的巨大飛躍。一個時代人們對於數的認識與應用,以及數系理論的完善程度,都能反映當時數學發展的水平。
  • 「數文明」到來,人人都在雲端「永生」?
    商業生活中的這一點麻煩或者便利,只是大數據時代的冰山一角。    「數據的力量正在重塑整個社會甚至人類的天性。」塗子沛新書《數文明》,試圖從文明發展的視角講述大數據時代的「新的故事」。在新書發布之際,塗子沛與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和公共管理領域的專家大咖相聚清華園,圍繞「數文明」時代的機遇和風險展開討論。    在塗子沛看來,「數文明」一詞還不夠明了。他本來想把書命名為「數明」,編輯提醒放在書名可能讓人摸不著頭腦,這才作罷。就像語言文字帶來了文明一樣,數據這個新工具也帶了「數明」。
  • 細數十大數學創新
    古往今來,在所有的數學創新中,出現了太多令人驚喜的發明。有的數學概念的發展和潛力遠遠超出發明者的初衷和預期,它們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幫助人類擺脫種種愚昧和困境。今天我們要細數的就是這樣十個值得稱頌的數學創新。
  •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5以內的數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數學教案:認識5以內的數   一、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組織幼兒排隊或遊戲時都要求幼兒知道自己的位置
  • 完美數:極具挑戰的數學難題
    它是第49個完美數,長達44 677 235位;如果用普通字號將它連續列印下來,其長度可達200公裡!這一數論研究新成果的問世也使「完美數」這一數學概念走進公眾視野。 但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就已經開始探究完美數了。畢達哥拉斯曾經說過:「6象徵著完美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麗,因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並且其和等於自身。」不過,有人認為古印度人和以前生活在西亞地區的希伯來人早就知道完美數特徵了,而古希臘人則將人們對完美數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 開化臘肉,是開化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在浙江衢州,說起臘肉,當屬開化白臘肉最優。白臘肉的意思就是什麼都不要做,不醃製、不煙燻、不曬太陽。這是我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開化百姓在每年宰殺年豬後,為了使新鮮肉能長期保存,家家戶戶會將大部分的年豬肉切成條狀,經過精心挑選、嚴格把關,配以恰到好處的肥瘦比,懸掛在陰涼乾燥通風處。製作白臘肉的豬肉,必須是土豬。一般農戶家裡的豬都會從臘月養到第二年的冬至,以豬草、番薯、玉米、土豆等為豬食,飼養一年多的時間,豬從40來斤養到300—400斤。
  • 3歲能從1數到100,會20以內加減法:這是數學天才還是家長誤解?
    (一)育兒案例「我家兒子3歲了,鄰居跟他同齡的男孩子都是只能數數從1數到10,而他卻能從1數到100,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題也都能說對,這該怎樣教他呢?補充一句,我們當家長的該怎樣給他鞏固數學知識呢?」
  • 數學上最大的數是哪個?
    在數學上,不存在所謂的最大的數,也沒有最小的數,因為數是無窮無盡的,可以無限變大和變小。我們很容易通過反證法來證明沒有最大數,假如p是最大的數,那麼,必然存在p+1>p,所以最大的數不存在。同理,也沒有最小的數。
  • 指導術|「從1數到100」,你還這樣教孩子數學麼?
    「遊戲對於兒童是學習,是勞動,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克魯普斯卡婭」數數、背乘法口訣、背公式……當我們把數學當成一門記憶型學科,而不是理解性學科的時候,數學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孩子的生活離不開遊戲,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因此,遊戲是向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最有力的方法。結合遊戲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兒童擺脫枯燥抽象的數學概念,在歡樂輕鬆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和學習初步的數學知識。在孩子生活中的其它各種遊戲活動中也涉及大量有關數量、空間、時間、形狀等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