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罵也要講:我來說說自己所了解的日語、日本、日本人!

2020-12-04 愚伯的自留地

文:白雲飛

高考的時候,報考的是提前錄取,第一第二志願分別是中醫和英語,到了第三志願,我想換個不一樣的吧,就選了個日語專業。結果造化弄人,偏偏就這個無心插柳,讓我就踏進了和日本糾纏的世界。

學校是在連雲港,小小的海濱城市。我們之前每屆大概有二十多人,到了00級,擴招成了兩個班級,每班30人,男女生比例是1:2,羨煞了理工班級的和尚們。

學習日語從假名開始學,就和英文的二十六個字母一樣,彎彎曲曲的文字,的確費腦筋。

所以同學們進校後根本沒有時間去品味大學的滋味,就開始投入緊張的學習。從基礎的單詞,語法開始學習,慢慢到句型,語法。我是學的挺吃力,原因是當時沒有下功夫,基礎沒有打好。後來吃了幾次不及格,開始著急,但是已經落下了,追得挺吃力。好在笨人笨辦法,就是拿著課本背課文,好歹也在大四趕上了。日語等級考試最高級一級考試,滿分400分,及格線是280,我考了個281分,完美低空飛過。

所以我覺得,日語學習,不難,只要勤快。

第一次見到活的日本人,是在大學裡,一位叫前園的老師,長相嘛,長得和小泉蠢一郎神似。花白的卷頭髮,是日本鹿兒島的人,相當於中國的豐縣,比較鄉村的地方了。他每天西裝革履,非常認真地上課,這是我對日本人的第一印象。

第二個見到的日本人叫浦田千晶,是一個左撇子的年輕人,會刻章,會書法,性格非常的開朗活潑,然後還在我們學校和豐縣姑娘談戀愛,兩個人後來結了婚,一起回到東京去了。日本年輕人,和我們中國的年輕人也差不多呀。

第三個日本人算是我的恩師了,他是日本小學校長退休之後來中國的,我每天都陪著他去逛,他吃遍路邊攤,也到處遊玩過了,他最喜歡說的一句是,來中國了,就要喜歡中國的一切,

適應中國的一切,他最喜歡吃蛙魚,我很自豪地告訴他,我們徐州蛙魚最好吃。

最讓我震動的,是他去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然後回來告訴以我的,說日本對中國犯了那麼大的罪行,但是日本政府仍然不悔改,他也覺得非常慚愧,他每當有朋友都會帶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他告訴我們,日本的一般的群眾,從小受的教育裡面就沒有這一課。他一定會好好的告訴所有的朋友。

他特別喜歡旅遊,經常一個人去中國的各地旅遊,最有意思的,他去鹽城,在我們的大澡堂裡面,人家幫他搓背,大家都知道他是日本人,但是他搓背太舒服了,就說很舒服,結果一周的人都圍過來看他,說這個日本人會說中文呢!他當時赤裸裸的被一群人圍觀,覺得特別不好意思,現在他已經70多歲了,也回國了,還經常到處旅遊,也會分享他旅遊的照片給我們,我覺得這樣的日本人,才是我們中國的可以交的朋友。

工作以後,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日本人,他們好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比較會做計劃,非常守時,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也有好多不是那麼認真的。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文化,宅文化,就是不去工作呆在家裡,好多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也不去結婚,結了婚也不生孩子,最近我看到的一個報導,說是日本的老齡化已經非常嚴重了,四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超過65歲。每四個新出生的嬰兒裡面,就有一個是中國的血統。

我竊想,照這種趨勢下去,再過一百年,日本有一半都是中國的了。我特別討厭很多人口頭愛國,一天到晚的叫著要殺光日本人,有那個心情,你把工作做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日本自然再也不能來欺負你。

因為工作的原因,一年大概要去好幾趟日本,感觸就是,日本太乾淨了,到處看不到垃圾,空氣也非常的好,我經常擔心自己會被曬傷,因為沒有霧霾,陽光就感覺特別強。但是這種好的環境,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才有的,當年日本大力發展工業的時候,天空也是黑的,水也是臭的,他們經過發展之後開始治理,中國現在也是這種老路,但是好在我們只要一聲令下,事情可以馬上去做,我覺得我們以後很快就能看到碧水藍天。

最近好多人都跑去日本爆買,一個原因是因為產品特別的人性化,就拿我們的創可貼來說,他們的創口貼有各種形狀的,你的手指關節是彎的,萬一關節上受傷,如果一般的創可貼是不服帖的,但是他們的創可貼有專門供關節上用的彎的創可貼,這樣就可以非常服帖的貼在手指上。另外他們的服務也非常得好,我去買鞋子,他們的服務員會單膝跪下來,幫我把鞋子脫下來,把要換的鞋子穿上。這種服務,是淘寶和京東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提供的。

當然,現在中國人都跑去買東西,他們日本人早已經改變了看法,以前認為中國貧窮,現在他們看到中國人都是財神爺,最最搞笑的,是國慶期間各大商場,等會掛出牌子來歡慶國慶。我也聽日本人抱怨,這到底是什麼國慶。我想這畢竟是一個國家強大了,日本人一樣來抱你大腿了。我覺得日本也有很多可以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發展經驗,我們都可以借鑑。不能單純的說日本是仇人,就不去了解,相反,我們應該更多的去了解,知己知彼,才能夠防範他們。

最近剛剛聽朋友說,我們歡口高中,也開始開辦日語專業了。有同學問,我家孩子可以學習日語嗎?我只能說,只要孩子努力,就能去讀。高考的時候,的確日語會比英語好一點,平均分數相對好一點。特別我們農村高中,英語底子本來薄弱,和城市孩子比較,當然有差距,那麼有日語的話,倒也未必不是好事。

而且,現在去日本留學,費用也越來越便宜,一年學費大概5萬人民幣,生活費人民幣5千塊夠了,學生打工,一個小時就有50塊,一個月可以打工100小時,那麼就是可以自給自足了。所以即使國內上不了好大學,也可以去留學啊,畢竟留學生回來,相對來講工作好找。另外,如果留在日本,買套房子人民幣200萬可以了,相對北上廣幾百萬的房子,還是比較容易的。

我們不需要戰爭,孩子去留學,留在那裡,生幾個孩子,學費又不要錢,還有各種補助,這樣和平佔領日本,未必不是好的辦法,如果孩子選擇在日語,千萬記得和他說好好學習。這是最大的愛國了。

相關焦點

  • 在日本哪些人最容易挨罵:日語「罵倒語」大盤點
    日本人最愛罵三種人從這些日語詈詞裡,可以概括出日本社會有三類人最易淪為詬病和責罵的對象。第一類為低能者:日本社會崇尚強勢和能力,對無能和低能者經常嗤之以鼻。第二類為不潔者,包括外觀、言辭和行為粗鄙卑劣者。
  • 為什麼日語中髒話很少,日本人又是怎麼看懂美國影視劇的?
    在日本社會,普通來說,如果對人使用「馬鹿野郎」(蠢貨,笨蛋),「阿呆」(笨蛋)「最低」(壞透了,差勁),「死ね」(去死),這幾個詞語的時候,在對方聽來,基本等同於在用髒話罵他,很多場合說完這句話之後,就會產生「你瞅啥,瞅你咋的」的那樣的後果。
  • 為啥反對淪陷區中國人講日語?這個日本人算是說了句良心話
    讓其講日語的事就算了吧!」 這是日本在淪陷區推行日語時,長岡說的一句良心話。待會兒我們詳細講其何出此言。現在我們先來看看他的一生。 不過,在進入大學第二年,面臨選擇專業時,長岡犯了愁,因為他在大學從未聽說有東方人在自然科學方面有重大成就的。 東方人有無研究重大科學的能力? 我能學好物理學嗎? 自己一生在科研上有無潛力?
  • 到日本旅行,就怕聽到日本人講英語,真的聽不懂
    很多到日本旅遊之後的朋友都這樣跟我說:去之前都說日本人基本上都懂英語,現實情況也是,但是他們說的英語我聽不懂!每次聽到這樣的吐槽,我也是感同身受。日本人的英語水平,其實我覺得不低,日常生活以及商務場合的英語單詞,許多人也是會認會寫的,但是問題就是出現在說上。
  • 日本動漫中日語與現實中日語的差別在哪裡?
    這些熱愛日漫的同學當中,不乏有已經考取了日本語能力水平測試N2級證書甚至拿到N1高分的同學;但他們依然可能遇到這種情況——不帶字幕的日漫對話自己能聽懂,而現實中與日本人交流卻十分吃力。以上問題的存在說明了日漫中的日語與現實中的日語其實是存在一定差別的。今天,言吉君就來幫大家盤點兩者的差異之處!
  • 「八嘎丫路」在日語粗口中,究竟是什麼地位?
    過去,我到中國旅行時,曾在火車上給一位農民模樣的大爺讓座。這位滿面笑容的大爺衝著我來了一句:「謝謝啊,八嘎丫路。」當場我就尷尬得要死。也不知道是因為他討厭日本人才這麼說,還是他覺得「八嘎丫路」是日本人常用語,所以才這麼講。
  • 在戲裡殺了李雲龍的老婆,因日語講得十分流利,被誤認為是日本人
    在國內娛樂圈裡面與那麼一些人,因為演一些影視作品太過於深入人心,在現實生活遇到他的時候,都誤以為他就是這樣的,甚至遭到了一些觀眾們的報復。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個人便是如此,在《亮劍》裡面他親手殺了李幼斌的老婆,戲外還被誤認為是日本人,但是他卻是博士出身的,沒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陸鵬。想必提到這個人我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他在電視劇《亮劍》裡面飾演的日本特戰軍官山本一木吧!
  • 日語歸屬之謎,日語的特殊性如何揭示日本人的特殊起源?
    因此,古代日語的上述特徵只能證明日語在類型上屬「阿爾泰型」的語言,而不能證明更多。也有人認為日語屬於南島語系,因為它們認為日語在音韻體系和詞彙上有類似之處,然而詞例並不充足,也有很多例子只是推斷,並不確定。而且這種觀點並不受到主流接受,因為找不到音韻演化的有規律性關係。甚至有人認為日語和達羅毗荼語系之間存在關係,但承認這一觀點的學者較少。
  • 日本人為何總喜歡罵「八嘎呀路」?翻譯成中文,你才知道有多狠?
    而如今為了讓現在的人銘記歷史所發生的一切,所以近些年來以抗日為題材的影視劇不計其數,在這之中,大家會發現其中的日軍有句口頭禪「八嘎呀路」,這樣一句簡短的話語,實際上在日本文化當中稱得上是最高級別的髒話,翻譯成中文,你才知道有多「狠」。
  • 日語學習初學日語了解這7個盲點,輕鬆學習日語
    很多人學習日語時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剛開始一頭熱,然後變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著學著變得非常痛苦,瓶頸不斷還找不到突破的方法;學無所用最後覺得這門語言真沒意思…………見過太多的人因為填報的專業沒報上被調配到了日專、見過太多大家都在學我也隨便學一下。學習語言是一個漫長且痛苦的過程,開始正式學習之前,到底有沒有認真想過你為什麼要學?
  • 去了日本,日語自然就會了嗎?(學外語一定要出國嗎?)
    原來日本的福利那麼好。原來日本人的態度那麼好…總而言之,一句日語不會說,他們也能活的挺好。  這些人類世界的「大熊貓」。他們聽天由命,安於現狀。一點一點的消耗著自尊與自信。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常常無從應對(甚至地震來了都不知道怎麼呼救)。而且,這樣的「大熊貓」,不僅日本有,歐美國家也有大量的發現。我見過來日本3年多的早稻田博士後,不認識50音圖。
  • 學習了這麼久日語,你真正了解日語嗎
    櫻花之國—— 日本使用日語的國家或地區:日語主要使用於日本。在日本統治臺灣、朝鮮半島、東南亞、大洋洲和中國部分地區的時候、當地人被強迫學習說日語、並且被強迫起日語名字,所以現在仍有人可以同時講日語和本地語或更熟練地使用日語。在很多定居於美國加州和巴西的日本移民中、有一些也會說日語。他們的後裔雖然有日語名、但是卻很少能熟練地使用日語。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
  • 隔在中西之間的日本: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問題
    當一個民族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時,是不可能有發達的抽象思維的,因而也就不會有大量的概念產生。只是在與漢語接觸後,漢語中眾多的抽象名詞才進入日本原有的語言中。漢語中的種種具象名詞,例如山、川、草、木、日、月、雲、霧,等等,雖也傳入日本,但日本人可按照自己原有的發音來讀這些漢字,但像漢語中的自然、道德、政治、經濟、風流、文學這類抽象名詞,因日語中原本就沒有相應的詞與之匹配,便只能模仿漢語的發音來讀這些詞。
  • 日本網友搞的「日本鬼子」會顛覆你三觀!
    可以,這很日本。那麼問題來了,日本網友為什麼會用這種幽默的方式,對待一個明顯充滿歧視和敵意的稱呼呢?難道他們在故意展示自己的大度?胖兵又瞄了兩眼鬼子姬的大白腿,覺得還是和日本的文化有關。從文字層面來看,日語中的「鬼」有三種釋義:勇猛的人,如「鬼將軍」;冷酷無情、不講情面的人,如「鬼檢事」(鐵面無私的檢察官)、「債鬼」(討債的人);竭盡全力做某事的人,如「仕事の鬼」(工作狂)、「商賈の鬼」(生意狂)。
  • 中國人學日語和日本人學漢語,到底哪個更難?
    大家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很多頭疼的問題,比如各種變形和敬語,心裡不免會覺得日語怎麼這麼麻煩?其實也有不少日本人在學習中文,他們心裡可能也都在抱怨,中文怎麼這麼難!但是大家還是會好奇,中國人學日語和日本人學漢語,這兩者誰更難一些呢?
  • 日本人最喜歡罵「八嘎呀路」,翻譯成中文,才知道這話有多狠
    如今越來越多抗日神劇充斥螢屏,很多電視劇情節基本都是胡編亂造的,和歷史上真實的抗日戰爭大相逕庭,不過大家在看神劇的時候肯定都聽過一句話,每當日軍罵人的時候最喜歡說的就是「八嘎呀路」,可能大家都覺得非常疑惑為什麼日本人只會用這句話罵人,翻譯成中文這句話到底是什麼含義呢?其實這句話在日語裡已經是最狠的。
  • 日本人罵「八嘎呀路」的意思,你真知道嗎?比你想得更狠
    隨著看過的抗戰劇越來越多,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說一兩句日本話。而在抗戰劇中,估計大家聽到的最多的一句日語就是日本人罵的「八嘎呀路」。相信有不少的朋友把「八嘎呀路」的意思理解為混蛋。那麼這個詞語,真的是這個意思嗎?其實它的真實含義比你想的更很。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八格呀路」這個詞語的由來和一個歷史典故「指鹿為馬」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 為什麼日本人說英語這麼好笑?咱們認真地剖析一下!
    作為一個日語學習者,英語永遠是深深的痛。講日語的人究竟有多麼不會說英語,網上曾流行過這樣一個段子:一個德國人、一個法國人、一個日本人到礦場工作。 老闆是美國人,他對德國人說:你體格不錯,你負責working。 對法國人說:你是工程師,你負責採礦的planning。 而對日本人他說:你很瘦小,你負責supplies。 隔周,他們準備上工,美國人、德國人和法國人發現日本人不見了,找了很久後他們決定還是先開始工作。
  • 日本讀研:經濟學考研詳解—從出願到入學,你要的全在這裡
    知道要考試之後,接下來我們一步一步來講。關於經濟學,先講兩個點:在很多人的概念裡,經濟學就是跟金錢掛鈎的一個學問,或者是GDP這樣宏觀上的東西,學經濟學一定要很高端,一定要有一種指點江山的感覺。然而並不是,對普羅大眾而言,經濟學學的是一個思維,怎麼用更理性和效率的邏輯去思考問題,做出判斷。舉一個例子,我看電影經常睡著,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浪費電影票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