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變態」:喜歡被撫摸很正常,這其實是人類的本能需求

2021-01-09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現如今,很多人都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鏟屎官」。貓貓狗狗特別需要被撫摸,人也一樣,我們喜歡、需要撫摸。我們在撫摸動物的同時,何嘗不是在治癒自己。

神經學家拉曼認為,身體接觸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反應繼續的,積極的皮膚接觸會對我們的身心產生正向影響,積極接觸越多,神經系統越平衡。

但由於特殊的文化環境,撫摸等肢體接觸被先輩定義為羞恥的、變態的、不被允許的。所以大部分人從小就不曾得到過這份正常的生理需求,甚至形成了相反的表現,討厭被撫摸,排斥身體接觸。

在熱播劇《歡樂頌》中,職場翹楚安迪就是典型的例子。每次安迪身邊的姐妹想要擁抱她時,她都會有十分恐懼和排斥的反應,並且立馬避開。

因為安迪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在她的童年記憶裡沒有感受過身體接觸所表達的情感,於是形成了反向行為,極度害怕身體接觸。

所謂反向行為就是當一個人的行為過度傾向某一方時,其內心的情感是相反的。

安迪表面上極度排斥身體接觸,實際上內心深處對母嬰關係有原始接觸的渴望,非常渴求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愛。

人的記憶有限,我們會忘記過去經歷的事情,但身體不會。身體見證過我們過去每一天的經歷,這些過去會形成穩定持久的印記,伴隨著我們的生活。有時候我們逃避身體接觸,是為了逃避那些痛苦的回憶。

《相約星期二》中有一段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事實上,當母親摟抱我們、輕搖我們、撫摸我們時,我們沒人嫌棄這份呵護太多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甚至渴望回到完全有人照顧的年代去,這是一種無保留的愛和呵護。許多人都缺乏這份愛。」

沒錯,很多人都缺乏。我曾有一位很親密的大學同學,他曾因為同性戀的身份有嚴重的焦慮,經常性情緒不穩定。

畢業後,雖然經常會聯繫但畢竟不在一個城市,並沒有真正進入彼此的生活,但在平日的交流裡能感受到他的情緒穩定多了。

後來偶然談起,他說他找到了解救自己的方式,性。他說,他喜歡找年紀比較大的中年男人,主要目的並不是性,而是喜歡被大叔撫摸擁抱的感覺,那讓他覺得自己是被需要和被愛著的。

通過這種方式,他解救了曾經被忽視的自己,讓他覺得內心安定,只是沒有固定的伴侶,有時候會約不到,當約不到的時候,孤獨感焦慮感就會侵襲而來。

我們不評判這位朋友行為的對錯,但可以確定肢體接觸帶來的內心滿足,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

「肌膚饑渴」

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幼童時期沒有獲得父母充足的親密接觸,在成年以後極其容易「肌膚饑渴」。

這類人會表現的特別喜歡和人有肢體接觸,他們能通過身體接觸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比較極端的表現就是頻繁與人發生性關係,其實他們根本上貪戀的是在進行性關係過程中的愛撫。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人幼年時期貧瘠的身體接觸,會讓他在這方面走向兩個極端,要麼極度排斥,要麼極度追求。任何一種都有可能會將人推向萬丈深淵,讓他們人生的路格外辛苦。

若你即將成為父母,請不要忘記給予孩子足夠的擁抱和愛撫。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撫摸不僅僅是撫摸,也是愛和關注的象徵,是被需要的證明方式,有助於孩子形成更加積極向上的性格。

舒適的撫摸也會促進孩子大腦分泌催產素,皮質醇水平下降,讓孩子的內心平靜安靜,有助於打造孩子穩定的內部人格。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幾位科學家曾選取了404名健康成年人為樣本,研究身體健康免疫系統是否和身體接觸有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在生活中擁有更多擁抱、親密接觸的成年人,遭受的心理壓力更低,也就是說,他們內心的幸福感更強,更不容易遭受疾病的肆虐。

因為身體接觸會刺激體內減少釋放壓力激素皮質醇,壓力激素皮質醇是導致人壓力過大的主要原因,它的減少會讓免疫系統按照原有的模式運行,所以身體接觸機會多的人,必然要比那些從不和其他人接觸的人類要強。

「撫摸」可以帶來安全感

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很多人都聽過,動物尚且貪戀柔軟觸摸的物體,人類又有什麼好害羞呢?一個綿長的擁抱,一個溫柔的觸碰,就可以為我們帶來深深的撫慰,為什麼要拒絕?

每個人都有悲傷、痛苦、難過的時刻,在這種時刻,千言萬語都不如一個擁抱來的安心。其實,很多人都是非常渴望擁抱被愛的,只是長期的行為模式導致他們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需求。

2012年,美國女碩士生傑奎琳·塞繆爾在紐約開設了一家叫「The Snuggery」的特色店,這家店不賣實體物質,只賣擁抱。顧客換上寬鬆的衣服,支付60美元就能夠在房間裡和她相擁而眠一小時。

雖然這件事引發了不少爭議,認為傑奎琳·塞繆爾是在投機倒把,但依舊有人買她的帳,願意為一個擁抱支付金錢,說明人對擁抱等肢體接觸是有需求的。

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造成內部空虛,給人的內心留下一片荒蕪,長期如此怎可能幸福?如果你想要,請勇敢說出來,不管是被擁抱還是主動擁抱別人,我們都能在幾秒鐘的觸碰中得到治癒。

- The End -作者 | 湯靡達參考資料:PAVLIEV, M., & WAGNER, G. (2016).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Female Orgas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 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Evolution, 326(6), 326–337.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喜歡「被摸」其實是人本能的生理需求,非常正常!
    事實上,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被摸」會讓人感到心身愉悅;撫摸是人本能的生理需求,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就像男生對喜歡的人,有種生理上的渴望;而女生也喜歡被喜歡的人愛撫一樣。當然,這個「被摸」的前提,必須是女生喜歡你,並且自願被你「撫摸」;可千萬不要出現那種「公交上的鹹豬手」事件。
  • 這4種情結,在心理學層次分析,其實都是精神疾病
    雖然當代醫學對心理變態尚無定論,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下面這幾種異常的愛好其實都屬於精神疾病。02戀足癖情結在《瘋癲老人日記》中有一段就是描寫戀足癖的。在卯木先生晚年的時候,對自己兒媳婦的腳產生了好感。通過撫摸和親吻她的腳來消解自己的欲望。
  • 女性夢中出現性衝動正常嗎 撫摸可勾起性衝動
    原標題:女性夢中出現性衝動正常嗎 撫摸可勾起性衝動   大家都知道,男人晚上睡覺時陰莖會出現勃起,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其實,女人睡眠時,也會有類似的性衝動。  撫摸可勾起女性性衝動  男人心中完美女人有時不是身材和美貌,是女人在性愛中的勁頭,男人喜歡在性愛中能營造出氣氛,靜動結合的女人。但現實生活中,女性的性衝動不升反將,很少在 性愛中主動。對此,如何讓女人有性慾,男人要如何勾起女人的性衝動,怎樣讓女人性衝動來滿足自己呢?其中撫摸是一種捷徑。
  • 繁殖是動物的本能,那麼人類繁殖行為,是先天還是後天模仿?
    繁殖是動物的本能,那麼人類繁殖行為,是先天還是後天模仿? 人類就是一種奇特的生物,我們從園內發展計劃過來的,而且人類發展了這麼多年,依舊是靠著繁衍後代來延續我們的文明,當人類還是人類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學會了繁殖,那麼我們人類會繁殖到底是先天性的還是後天學習的呢?
  • 人類這種最變態的生理反應其實是保證你活下去的救星
    >還是真的會付諸行動在第二階段的測試中研究員給志願者發了氣泡紙激動的時候可以捏氣泡發洩 結果發現在觀看搞笑或者正常短片那麼是什麼導致了我們明明被萌到很喜歡捏、揉、打這類消極表達來宣洩一下你要滿溢出來的情緒當然面對有生命的物體人類通常不會真的暴揍一頓而是通過捏臉、狂親的方式來宣洩一下而對於無生命的物體
  • 繁衍是動物本能,那麼人類的繁衍行為,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學習的?
    人類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生物,從古猿進化到現在,已經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了。而人類發展進化這麼多年,都是依靠繁衍來延續人類文明的。從人類還是古猿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繁衍,那麼人類的繁衍行為,到底是先天性還是後天所學習的呢?接下來筆者就帶著大夥一起來探討一下。
  • 男人身上這4個地方,喜歡被撫摸,你真的知道嗎?
    男人也喜歡被喜愛的女人撫摸,男人身上的這4個地方,就喜歡被心愛的女人撫摸,你知道嗎?1、頭~當心愛的女人撫摸自己的頭時,感覺有一種偉大的母愛在關懷自己,寵愛自己,男人也喜歡被心愛的女人寵著,慣著,自己像個小男孩一樣,某些時候,撫摸頭也是一種鼓勵和安慰。
  • 關於動物的冷知識十則:老鼠並不喜歡吃奶酪
    原標題:關於動物的冷知識十則:老鼠並不喜歡吃奶酪   在黑海,曾有大量海豚連續數天擱淺海灘「自殺」。當地居民都深諳海洋環境惡化是罪魁禍首。  然而,有二十多年觀察研究海豚自殺現象經驗的科學家們表示,這其實感染麻疹病毒的結果。感染後,海豚會喪失自己拿手的導航能力,並且體能也會嚴重衰竭。
  • 獵奇丨人類這種最變態的生理反應其實是保證你活下去的救星
    為了驗證這些人是說說而已還是真的會付諸行動在第二階段的測試中研究員給志願者發了氣泡紙激動的時候可以捏氣泡發洩結果發現在觀看搞笑或者正常短片那麼是什麼導致了我們明明被萌到很喜歡捏、揉、打這類消極表達來宣洩一下你要滿溢出來的情緒當然面對有生命的物體人類通常不會真的暴揍一頓而是通過捏臉、狂親的方式來宣洩一下而對於無生命的物體那就
  • 被萌到失控,人類這種變態生理反應,其實是你活下去的救星
    手法是一步比一步狂暴內心也是一步比一步「變態的想法 當回過神來往往會陷入沉思「完了完了,我不會是變態吧研究員給志願者發了氣泡紙激動的時候可以捏氣泡發洩 結果發現在觀看搞笑或者正常短片那麼是什麼導致了我們明明被萌到很喜歡
  • 你對「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誤解有多深!
    人們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存在很多誤解。首先,馬斯洛從未提出過「金字塔」模型,很多人大概不知道吧?或許你常在Facebook上看到這類圖解或在心理學導論和管理學課堂上見識過「馬斯洛金字塔」頂端是「自我實現」 ,其他需求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然而搜遍馬斯洛的著作,他從來沒有將「金字塔」用作這一理論模型。
  • 柯立芝效應:出軌和多情是因為本能?其實就只是為了多巴胺!
    所以對應到人類,就可以解釋人類會出軌,並且不限男女,女性也已經被證實存在柯立芝效應,只不過男性更加濫情。人們為什麼會在已經有伴侶的情況下,還要去尋求其他人?這有可能是因為本能。從老鼠的實驗我們就可以知道,新的異性不斷出現,會消除或減少公鼠的賢者時間,這是身體上的。而公鼠還會繼續應戰的原因則是他要繁殖,留下它的後代,這是心理上的。
  • 這四種正常的人類心理,其實屬於精神疾病
    其實,心理疾病就在我們身邊,一些更輕微的心理障礙由於太常見而被人們誤認為是「正常思維」。 這一類心理障礙一般具有輕微性與自愈性的特點,通常無需心理幹預及治療,對個體的日常工作生活也不會產生明顯影響。但是,我們對這類現象也應該保持警惕,因為這些心理障礙隨時都有惡化的可能性,下面我們列舉四類。
  • 人類對一些動物的誤解
    基本上所有的雄海豚都是「色坯子」。其實,蛇的聽覺很不靈敏,只能聽到頻率很低的聲音,所以它不可能對玩蛇者吹奏出來的音樂有所反應,更不用說隨其節奏跳舞了。動物學家說,眼鏡蛇確能感覺玩蛇者的腳在地上輕拍、木棒在蛇筐上敲打的震動,一旦蛇感到有動靜,它會從蛇筐裡搖搖擺擺地探出頭來,尋找出擊的目標。而蛇之所以要左右搖擺是為了保持其上身能「站立」在空中,這是它們的本能,跟吹奏音樂無關。因為一旦停止這種擺動,它就不得不癱倒在地。
  • 不要一再誤解世界,揭開人類存在的真正秘密!
    這可能是解答我們身份疑問的關鍵問題,精神的產生與存在,導致人類一切問題的產生與存在,難道不是嗎?感知者:完全如此,當我們在求生存的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是在求活著,以為我們只是在獲得能夠生存下去的條件,把物質條件的滿足視為我們生存的全部需要,忽略生物性生存和精神性生存的區別,這是犯下大錯。
  • 動物繁殖是本能,人類生殖行為是先天性的還是後天性的?
    生命能夠得以延續,這是因為繁殖行為,動物雖然沒有人來那麼聰明的大腦,但是很多物種都有固定的交配季節,只要到了時間它們的身體就會發出各種信號,找到最心儀的交配對象繁衍後代,以延續它的家族。可見繁殖是動物的本能,那麼人類的繁殖行為是先天性的還是後天學習呢?
  • 心理測試:你覺得下面哪個女孩在偷哭,測你的「變態指數」多高?
    D、   選擇A的人:變態指數兩顆星   你的邏輯思維很正常,一般不會有什麼奇怪的腦洞。你喜歡按部就班地做事,因為沒有什麼心機所以經常會被套路。你遇到事情總是想當然,所以你經常會誤解別人,但是事情真相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選擇B的人:變態指數三顆星。
  • 科學家:這其實是一種本能
    科學家:這其實是一種本能哪種聲音最讓人受不了呢?很多人會說是怪物的叫聲,但是畢竟是電影當中的,那麼有什麼聲音在現實當中讓人受不了,甚至是抓耳撓腮呢?有很多的答案,比如說手指甲划過黑板的聲音,刀子划過玻璃的聲音,還有的人受不了黑猩猩的叫聲,這其中的原因你們仔細的了解過嗎?
  • 天生變態並自帶殺手基因的腦神經學家---《天生變態狂》
    冷血癲狂的連環殺手~背負了極端命案的精神分裂患者~也可能是和你擦肩而過不起眼的路人甲~但是,應該很難有人想像一個研究心理變態的腦神經學家本身就是一個心理變態吧...這仿佛是恐怖電影或者懸疑美劇裡才有的情節~但,這確實是真實的案例,這個人叫吉姆·法隆,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專注神經學,主要研究人類大腦,在美劇《犯罪心理》第五季中,他還上去客串了一把,本色出演了自己!
  • 喜歡貓狗甚於喜歡人類小孩,人類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同樣是萌物,貓貓狗狗和人類小孩擁有不同的粉絲涵量如果是萌寵的po主,它可以收穫上至老漢下至猛漢的關注,但如果是萌娃,就可能只剩下一群少女少婦在那裡捧了為啥人類喜歡貓狗等寵物甚於喜歡小孩?連人類這種禍害都知道啥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天生就是戰場、在森林法則中廝殺下來的動物當然不會對別的動物有什麼「跨越種族的友誼」了▼那麼,說到底動物自己也有擼毛的需求罷了(A)而人類也是動物……+我們,剛好在進化中脫掉了毛髮,但心裡超缺那一口的……+我們這種頂級物種,供養能力特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