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疾病仍是人類死亡首要原因

2021-01-11 中國政府網

    世界衛生組織10月27日發布了有關全球疾病狀況的最新評估報告,報告顯示,心血管疾病、傳染病和癌症是當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中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最多,佔全球總死亡人數的29%%。報告對全球和各個地區的疾病狀況進行了透徹的分析研究,並根據這些數據對2030年之前全球和各個地區的疾病成因進行了預測。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在高收入國家,2/3的人口壽命可超過70歲,而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中等收入國家,有近半數人口的壽命可達到70歲,並且與高收入國家一樣,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慢性病。但與高收入國家不同的是,結核病和交通事故也是人們的主要死亡原因。在低收入國家,只有不到1/4的人能夠活到70歲,死亡人數當中近2/3是不滿14歲的兒童,主要死因為肺炎、心血管疾病、腹瀉、愛滋病和中風。

    報告顯示,從區域來看:非洲國家的疾病負擔非常嚴重,非洲因瘧疾或愛滋病死亡的兒童人數分別佔全球總數的9/10,因腹瀉和肺炎死亡的兒童人數佔全球總數的1/2。在中東地區,儘管該地區只有世界人口的8%%,卻佔了世界戰爭死亡人口的50%%,而目前這一數字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仍處於上升狀態。在南亞地區,近1/4的育齡婦女死於妊娠和分娩併發症。東歐地區過去15年來的衛生狀況出現了倒退,60歲以下人口的死亡危險高於除非洲之外的世界其他任何地區。在拉丁美洲,暴力是導致15至59歲男性死亡的首要原因,雖然這一地區只佔世界人口的9%%,但發生的兇殺卻佔全球的大約1/4,其兇殺率是高收入國家的10倍。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評估一個國家的衛生保健系統的效率時,最重要的手段是估計每年的死亡人數和死亡原因,並對各種疾病和損傷所造成的影響做出判斷,這些數字能夠有效地幫助衛生管理部門做出判斷,報告中所提供的數據和評估能夠幫助各國決策者了解實際情況,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幹預措施,這對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健康狀況,以及減少可預防的死亡至關重要。(記者 卞晨光)

相關焦點

  • 全球疾病負擔報告2019出爐:血壓升高是全球人口死亡首要因素
    全球罪魁血壓升高是死亡首要危險因素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報告分析了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28萬個來源的數據,對286個死亡原因、369種疾病與傷害,以及87種風險因素進行了評估。這項研究由全球1100所大學、研究中心以及政府部門中5647名合作者聯合完成。
  • 全球疾病負擔報告2019出爐:血壓升高是全球人口死亡首要因素,吸菸...
    全球疾病負擔報告2019出爐吸菸是國人「第一殺手」血壓升高是全球死亡首要因素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日前,《柳葉刀》雜誌發布了全球疾病負擔2019最新報告。全球罪魁血壓升高是死亡首要危險因素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報告分析了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28萬個來源的數據,對286個死亡原因、369種疾病與傷害,以及87種風險因素進行了評估。這項研究由全球1100所大學、研究中心以及政府部門中5647名合作者聯合完成。
  • 一氧化氮與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因為生活方式不健康而引起的疾病,首要危險因素是體重超重,即使超重5公斤也不是好事。吸菸也很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另外,如果運動量很少,長期肥胖,可能會導致糖尿病,而糖尿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引發心血管疾病,所以好的生活習慣就能幫助你預防疾病,即使你已經上了歲數,並且曾經吸菸,而且飲食結構不合理,可以從現在開始做改變,堅持長期鍛鍊,就可以幫助你的身體抵禦心血管疾病。在25年前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一氧化氮在體內的運作可以避免心血管疾病。
  •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全球十大死因
    點擊查看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6年全球5690萬死亡人數中,半數以上(54%)緣於10大原因。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是最大「殺手」,2016年共造成1520萬例死亡。這兩種疾病在過去15年裡一直是全球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
  • 重磅級文章解讀心血管疾病領域研究成果!
    doi:10.1001/jamaoncol.2018.6634在患癌的長期倖存患兒中,心血管疾病是引發患者過早死亡的非癌症原因,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AMA Onc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比較了四種化療藥物治療後患者心肌病的發病狀況,心肌病患者主要表現為心肌受損且功能異常。
  • 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中國人均壽命76歲,17%過早死亡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了《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概述了全球預期壽命和死亡原因的趨勢,以及實現健康目標方面的進展,尤其是慢病和傳染病控制等重要的公共衛生目標實現情況。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分享這份報告的主要內容,以及其中的中國數據。1. 哪個地區人口的健康壽命最長?
  • 七專家聯袂發布《中國心血管健康和疾病...
    9月11日上午,CHC2020 Online開幕式後的全體大會中,《中國心血管健康和疾病報告2019》重磅發布。為響應健康中國行動,更為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預防為主」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今年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對2005年以來每年組織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進行重大改版,改版後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增設生活方式、康復、健康行為、技術創新與轉化等內容,倡導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 外媒:世界心血管病患數量30年來增加了一倍
    據埃菲社馬德裡12月9日報導,根據9日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周刊上的西班牙人巴倫廷·富斯特牽頭的一篇研究報告,30年來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增加了一倍,因此而死亡的人數也在逐步增長。正如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新聞稿所報導的那樣,該研究使用了最近30年204個國家和地區人群所有可用的數據來源,包括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健康風險等。數據反映出「所有國家都迫切需要建立基於改變個人行為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公共衛生計劃」。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
    近日,2019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發布。 為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預防為主」的國家方針,真正實現使心血管病防治主戰場由醫院逐步向社區轉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將2005年以來每年組織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改版為《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 中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達3.3億人 預防做到「ABCDE」
    原標題:三高人群需注意 戒菸戒酒多吃菜美好人生,從「心」開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不久前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目前,心血管病死亡佔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病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 以PM2.5為首要汙染物的重汙染天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釋義:以PM2.5為首要汙染物的重汙染天氣的急性危害主要表現為短時間內吸入汙染物引起的咳嗽、咽喉痛、眼部刺激等症狀。重汙染天氣還可誘發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必要時應及時就醫。   慢性危害主要包括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 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6歲,受慢病影響大
    【閱讀提示】: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了《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概述了全球範圍內人口的預期壽命以及影響預期壽命的原因,也闡述了全球在慢病預防和傳染病控制等公共衛生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兒童和孕婦死亡率降低,傳染病死亡減少全球範圍內的兒童和孕產婦死亡率均得到了改善,中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9/1000,新生兒死亡率為4/1000;2017年孕產婦死亡率為29/10萬人。在傳染病控制方面,愛滋病、瘧疾、結核病依然是威脅著全球健康的主要原因,但較2000年有了比較大的進展,愛滋病毒感染率較2000年減少了一半。
  • 世界衛生組織提升對奈及利亞拉薩熱疫情的響應級別
    世界衛生組織2月1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正在提升對奈及利亞拉薩熱疫情的響應級別,動員更多的專家介入調查、跟蹤病人接觸者以及防控風險,以幫助奈及利亞控制黃熱疫情的爆發。從1月1日到1月27日,一共發現了213例確診病例,包括41例死亡病例。
  • 心血管疾病高發 五個方法幫你預防
    據報導,我國心血管病仍呈上升態勢,年輕群體的冠心病治療形勢不容樂觀,過早死亡情況嚴重。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病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在農村為44.60%,在城市為42.51%。
  • 首個功能正常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誕生,可用於研究心血管疾病
    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中創建了微型人體心臟模型,該模型具有所有主要心肌細胞、腔室和血管組織的心臟正常運轉所需結構。圖|在限定條件下模擬人類早期心臟發育的心臟類器官的產生(來源:bioRxiv)在美國,心臟病是第一大死亡原因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
    而2016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2016年中國男性現飲酒率為48.0%,平均每日純酒精攝入量為330 g。因飲酒造成的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 9.8%,因飲酒而死亡的人數達到了65萬。 3.
  • 空氣汙染是人類過早死亡的重要原因
    不僅航班延誤、部分體育賽事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造成了心臟病和肺部慢性病等相關疾病的就醫人數的大量增加。其實霧霾的影響遠比引起心臟病和肺部慢性病等疾病嚴重,研究認為霧霾等還會導致死亡率增加,或是人類「過早」死亡的重要原因。「過早」死亡可以與一系列不同因素聯繫起來,其中包括臭氧和細顆粒物等戶外空氣汙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城市應具備五種特徵
    報告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城市應具備以下五種特徵,即以健康城市計劃為基礎,堅持全面健康理念和健康促進原則;良好的行動方案;監測、研究良好健康城市對城市與健康的影響;向結盟或有興趣城市介紹經驗;城市間能相互支持、學習、合作。可以說,健康城市不僅注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更加重視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
  • 世衛組織:全球平均每4名死者中有1人死於環境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3月15日發表報告稱,2012年約有1260萬人因為在不健康環境中生活、工作而死亡,佔全球死亡總數近四分之一。各種環境風險因素,例如空氣、水和土壤汙染,接觸化學品,氣候變化,紫外線輻射等,導致100多種疾病和損傷。  報告指出,從區域上來看,東南亞地區受環境因素影響最為嚴重,每年有380萬人因此死亡。
  • 新冠肺炎與心血管疾病,這些觀點你知道了嗎?
    首先,既往心血管疾病(CVD)的COVID-19患者病情往往更加嚴重,死亡風險通常更高。其次,感染與多種直接和間接的心血管併發症相關,如急性心肌損傷、心肌炎、心律失常和靜脈血栓栓塞。第三,治療COVID-19的藥物可能具有心血管副作用。此外,對COVID-19的反應會影響非COVID-19患者CVD的快速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