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娃國際譯名正式更名 由英文改成漢語拼音

2020-12-05 央視網
改後的福娃英語名稱為漢語拼音「Fuwa」

  福娃完全解密 原型可愛各有獨特象徵

  北京娛樂信報:日前,記者從北京奧組委證實,去年11月發布以來曾一度受到爭議的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國際譯名「Friendlies」已於上周正式更改,新的英文譯名漢語拼音「Fuwa」正式啟用。

  近日,細心的網民在奧運官方網站上發現,福娃宣傳圖片上的英文譯名變成了「Fuwa」。

  記者在奧運官方網站形象景觀一欄看到,所有五福娃合影上左上角的國際譯名由原來的英語譯法「Friendlies」已經改為了漢語拼音「Fuwa」。記者從北京奧組委了解到,此次譯名更改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原因作出的決定。記者在部分奧運特許商品店及城市公益廣告欄處看到,由於譯名剛剛更改不久,部分特許商品的外包裝及奧運宣傳廣告畫上的福娃英文譯名仍為「Friendlies」。

  據了解,去年福娃發布後,其英文譯名的準確性就在網上受到了質疑。新華網體育論壇中曾以「福娃國際譯名是否恰當?」為題在網民中展開了討論。

  其中,蘭州大學資環學院的李博士是最先對福娃的國際譯名「Friendlies」提出質疑的,並指出了三個方面的不足。首先,在單詞意義上,「Friendly」有兩個意思:一是:「友好的人」。二是:「運動隊之間的比賽(也就是友誼賽)」。兩種意思的複數形式均為Friendlies。

  其次,在發音上,「Friendlies」跟「Friendless」(沒有朋友的)發音雷同,容易造成誤解。

  第三,在單詞讀音上會讓人認為:「Friendlies=Friend(朋友)+lies(說謊)」,會產生歧義。

  另外,李博士當時還向北京奧組委推薦三種譯法:

  Forworld:與北京奧運口號「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不謀而合。

  Forward:本意是「勇往直前」,正好與「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不謀而合。

  Forwards:本意是「向前地」(勇往直前),而且跟我國西南一帶方言中稱小孩「娃子」諧音(福娃子),其中,該譯法曾得到美籍英語專家首肯和全球廣大網友支持。

  不過最後確定的英文名為「福娃」的漢語拼音「Fuwa」,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支持。 (黃宇)

  「福娃」國際譯名是否恰當? 網友提出新建議

  新華網論壇:眾所周知,北京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是「福娃」,國際譯名是「Friendlies」。「福娃」基本上已被世人接受,但是「Friendlies」似乎美中不足,本人提出異議。

  首先,在單詞意義上,Friendly基本用法是形容詞,後來被名詞化,但其名詞用法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等常用詞典都查不到。《金山詞霸》裡說是非正式用語,意思是「支持者」。後來在天涯網友findStone的幫助下找到了Friendly的具體名詞用法,其英語解釋有兩個:(1)One that is friendly; especially : a native who is friendly to settlers or invaders,意思是:「友好的人,尤其是:對外來者(移民者、殖民者)友好的本地人」。(2)British : a match between sports teams and especially international teams that has no connection with league or championship play,用在英國英語中的意思是:「運動隊之間的比賽,尤其是那種與聯盟或者錦標賽無關的國際運動隊之間的比賽(也就是友誼賽)。兩種意思的複數形式均為Friendlies。

  網友解讀北京奧運吉祥物的深層文化內涵

  一年半前,筆者撰文《文鰩魚:北京奧運吉祥物》,鼎力舉薦文鰩魚入選北京奧運吉祥物(帝禹時代文獻《五藏山經》記述的「見則天下大穰」動物)。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奧運吉祥物揭曉,由5個「福娃」組成:「福娃歡歡」以奧運聖火為原型,代表激情。「福娃晶晶」的原型是熊貓,來自森林,代表歡樂。「福娃貝貝」是魚娃,來自江河湖海,代表繁榮。「福娃迎迎」的原型是藏羚羊,來自草原大地,代表健康。「福娃妮妮」的原型是燕子,來自天空,代表幸運。

  有關報導認為,福娃向世界各國人民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其與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繫,其形象設計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中國的燦爛文化。

  網友驚人發現:福娃就是一個孫悟空!

  只要認真分析福娃的造型、意義與精神,我們就不難發現,整個福娃組團就是一個孫悟空!而中間的聖火就是孫悟空的真身而已。就連播放的動化片中的聖火繞柱,在孫悟空的動畫片中也是一個精典。孫悟空化作過魚,化作過鳥,有七十二變,成為什麼也不稀奇,但藝術家要真正超越美猴王,就實現是很難了。從藝術的意義上講,孫悟空並沒有落敗。

責編:賈文國

相關焦點

  • 福娃英文名改為漢語拼音(圖)
    細心的網民近日在奧運官方網站上發現,福娃宣傳圖片上的英文譯名變成了漢語拼音記者隨後從北京奧組委證實,去年11月發布以來曾一度受到爭議的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國際譯名「Friendlies」已於上周正式更改,新的英文譯名漢語拼音「Fuwa」正式啟用。  目前,在奧運官方網站形象景觀一欄中,所有五福娃合影上左上角的國際譯名由原來的英語譯法「Friendlies」已經改為了漢語拼音「Fuwa」。
  • 盤點你不知道的那些英文譯名
    ,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這是官方對於漢語拼音的解釋,簡單來講就是標註漢語發音的一套方案,或者更通俗的來講,一套「工具」。拼音文字方案的國家標準,也是聯合國規定用來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和專用詞語的國際標準。
  • 知識百科:為什麼福娃不直譯英文名?
    2007-12-12 10:04 來源:大視野 作者:姜巖   說實話,我一直期盼福娃的英文是直譯「FORTUNE BABY」,直到它的譯名更改事件轟動之後,才知道原來它們被譯成了可笑的「FRIENDLIES」,老外肯定想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 北京20餘家老字號海外落戶 店名以拼音譯名為主
    為什麼老字號的洋名字要用拼音作為主打呢?主辦方傳神聯合翻譯公司的宋老師說,這種譯名方式既保持了老字號原有的品牌,又起到了推介產品、鋪面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用公元紀年的標誌襯託出老字號的悠久。推己及人,由人觀己,差距就出來了———洋人知道利用他人的聰明智慧,這麼好的想法,我們為何不用?本版文/記者 林晨音 尹曉琳音譯:洋名玩的就是一語雙關不過,老字號的洋名也有被一致稱好的,比較有趣的當數狗不理包子「Go believe」的英文名了。
  • 原因竟是漢語拼音?
    (圖源:蘋果日報)政府要建戲曲中心,自然要給人家一個英文譯名!那麼問題來了,「戲曲中心」到底該怎麼翻譯?「中心」就不用說了,翻譯成「center」,可是「戲曲」呢?沒錯,就是根據普通話拼音翻譯過來的!(圖源:東網)相信大家都懂的,很多香港人都對這種漢語拼音表示反感。這個名字一出,不少香港學者和業內人士齊齊反對,再加上某些媒體和組織的煽風點火,西九管理局瞬間炸開了鍋,一下子收到300多個投訴!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
  • 教育部介紹《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紀念活動等
    從整個漢語拼音制定和推行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漢語拼音方案》雖然僅僅是由26個字母構成,從剛才大家看的片花可以看到,它的研製過程和推廣的過程並不像我們通常感覺到26個字母那麼簡單。比如我們把街道的街名、地名,把能用英語的地方全部寫成英文,甚至不能用英文的地方也都改成英文,這是為了方便外國人,或者為了表明我們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但是實際上不管是國際化的還是什麼化的,首先要遵守的是國家標準,而且國際化一個很重要的標誌,也應該是遵守國際標準。在這些問題上,可能在實際的現實應用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
  • 漢語拼音改革始末:陳毅制定核心方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部門就馬上著手研製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協會設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討論拼音方案採用什麼字母的問題。1955年10月國務院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經過一年的工作,於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作為新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通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當今天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已經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時,當讀書、識字、上電腦、打手機都離不開漢語拼音時,我們也愈發懷念周老為《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在廣闊的邊疆地區,大片地名並不是漢語來源。這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三個自治區尤為突出。雖然這些少數民族語言來源的地名一般情況下有對應的漢語轉寫,但是在用拉丁字母轉寫時,如果以漢語為中介,很多時候既不方便又顯得累贅。對此,中國向來採取了比較靈活的辦法,根據1965年5月12日發布,1976年6月修訂的《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
  • 2753道中國菜初定英文名「童子雞」譯為「春雞」
    近日,一份《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正式由北京市旅遊局對外公布,此稿初步確定了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並徵求市民建議。千變萬化的中文菜名讓在中國的「老外」傷透了腦筋,曾有飯店想當然地把「童子雞」譯為「還沒有性生活的雞」,把「紅燒獅子頭」變成「燒紅了的獅子頭」,出了不少笑話。
  • 兩會英文譯名長不好讀 外媒借拼音為其「改名」
    (綜合新華社)  花絮  名長不好讀 外媒給兩會「改名」  中國兩會的英文譯名比較長,不過,加拿大媒體就從漢語拼音裡借來了lianghui 一詞,專門用在兩會的文章裡,比起英文裡的大串單詞來說,簡潔了不少。  以往,英文媒體在提到我國的兩會時,往往用上不同的翻譯。
  • 高校英文譯名...
    高校英文譯名套路多,雙語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和大家一起盤點中國大學英文譯名有幾款。  1以地名命名以地名命名的綜合性大學最為常見,這類大學的英譯通常沒有爭議,採用中規中矩的中文拼音作為英文譯名。
  • 中國"太空人"收入英文辭典 由拼音和希臘詞組成
    中國"太空人"收入英文辭典 由拼音和希臘詞組成 2008年09月27日 11:02 來源:解放日報 發表評論   當中國人即將邁出太空第一步的時候,一個以中文為詞根新造出的英文單詞
  • 漢語拼音60年:開啟「語同音」時代,從掃盲工具到文化橋梁
    這正如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方案》主要創製人之一周有光在漢語拼音推行50年時所指出的:「五十年來,漢語拼音的應用擴大,快速驚人。原來主要應用於教育領域,現在顯著地應用於工商業領域。原來主要是小學的識字工具,現在廣泛地發展為信息傳輸的媒介。原來是國內的文化鑰匙,現在延伸為國際的文化橋梁。」3.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The city of Beijing!」
  • 蘋果手機無線充電用的是「Qi」,英文裡漢語拼音越來越多了
    沒錯,「Qi」便是漢字「氣」的漢語拼音。早在19世紀30年代,被譽為「交流電之父」的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即周圍磁場的變化將使電線中產生電流。不過直到200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才把共振運用到電磁波的傳輸上。
  • 西安地鐵站名很多是大寫拼音 怎麼不用英文呢?
    然而,在西安逐漸走向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中,地鐵站中的站名下方卻始終是大寫拼音,如ZHONGLOU、BEIKEZHAN、CHUANGXINGANG這樣的大寫英文字母。為了西安與國際接壤,可否將地鐵站中的導向牌裡的站名大寫拼音更換為英文?回復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地鐵車站屬公共場所,英文譯寫須執行國標《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地標《公共場所公示語英文譯寫規範》等規範、標準。
  • 您一直熟練使用的漢語拼音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嗎?
    從一上小學,我們最先接觸的,就是拼音,甚至有的小孩子學前班就已經開始學了。那時候小,老師教什麼學什麼。沒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等到足夠大了甚至老了,偶然間閃現一點靈感可能想過這個問題,可對於一個不太常見的問題,沒地去尋找答案。以為也是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傳下來的。直到我在幾天前讀了女兒的課本,才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