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泰興師範附屬小學國慶校區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既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積累,更重視學生實踐活動體驗和個性智能發展,致力於開發拓展型、探索型、研究型校本活動課程,逐漸形成以「學科活動課程」「藝術活動課程」「節日活動課程」和「實踐活動課程」為主要形式的活動課程體系,有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了學生的快樂成長。
一、開發基於拓展學科素養的學科活動課程。學科課程是校內提升學生素養的主陣地。基於拓展學科素養的學科活動課程能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拓寬眼界、靈活思維、增長才幹,是學科課程的有效延伸和補充。我校學科活動課程主要有春學期舉行的「數學文化節」和秋學期開展的「蘊萃讀書節」。以「數學文化節」為例,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數學之史、感受數學之美、享受數學之趣、學會數學之用。每年數學文化節,學校都會布置校園環境、提供知識展板、舉行開幕式和閉幕式,開展「師生共讀一本書」「親子閱讀半小時」「數學手抄報循環評價」「四格漫畫評比」「24點速算賽」「七巧板挑戰賽」「魔方達人賽」等系列活動,通過活動激發數學閱讀熱情,培養數學閱讀興趣,拓寬數學知識結構,形成較強數學能力。整個活動中,重視參與性、關注過程性、體現成效性,因為我們始終認為,附小校園的一切活動,都應讓全體學生參與、實踐、探究、合作、成長,這是附小人的文化共識和行動自覺。
二、打造基於提升綜合素養的體藝活動課程。學校每年都會舉行「體育節」「走進觀道博物館」「百米長卷繪畫賽」「冬季三項運動」「元旦文藝晚會」「學校少兒春晚」「校園歌手評選」「個人才藝專場演出」等活動,充分培養、挖掘、展示學生的體育、藝術特長。其中重點打造的一年一度「六一兒童節蘊萃大舞臺」活動更是學生的最愛,每個年級一種節目形式,每個班編排一個節目,每位音樂老師單獨編排一個節目,強調人人參與、個個受益,按學段分低、中、高三個專場演出,「六一」這天的「優秀節目匯演暨頒獎活動」專場演出讓全校師生歡聚一堂,邀請全體家長欣賞。一個多月的舞臺排練、一個星期的四場演出、萬名人員的共同參與,使得「蘊萃大舞臺」真正成為附小所有學生「展示才藝、分享快樂、見證成長」的舞臺,成為學校對外展示體藝辦學成果的窗口。
三、固定基於弘揚傳統文化的節日活動課程。為了傳承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的探究學習,學校會固定舉行「我家幸福年」「走近端午」「月到中秋」等傳統節日慶祝活動。「我家幸福年」主要讓學生們搜集春節風俗習慣,開展寫春聯、送春聯、貼春聯實踐活動,用照片或者微視頻記載一家人歡度春節的溫情場面,在與長輩的交流中感知生活上的巨大變化和祖國的日益強大。每到端午,開展「走近端午」主題學習活動,了解端午故事、學習屈原詩詞、學包粽子等,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學習中豐厚。「月到中秋」則讓學生以「月亮」為中心,學習搜集與中秋、月亮有關的詩詞歌賦、諺語典故、古今傳說,參與猜字謎、講故事等比賽。通過傳統節日活動課程,讓學生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傳承和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成長為有根的中國人。
四、開闢基於培養勞動技能的實踐活動課程。學校一直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努力培養學生提高勞動技能、珍惜勞動果實的品質。針對學校地處城區、面積比較小、城裡的孩子缺乏勞動機會等現狀,我們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拓寬勞動教育的推進路徑,在學校後大樓樓頂開闢了「空中百草園」, 將幾十個造型別致的花壇分配到班,從栽培植物的選擇、種子的購買、播種前的準備、日常的澆水施肥、病蟲害的防治等等,均交給學生進行管理。十年來,眾多的孩子從中體驗了勞動的辛苦,積累了生活的素材,激發了創作的靈感,感受了分享的快樂。學校通過這樣的活動,弘揚勞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引導他們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提升附小學生長大後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能力和品質。
現在的泰興師範附屬小學國慶校區,校本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教師勤於鑽研、執行到位,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我們有理由期待泰師附小的每一位學生都能站在課程的中央,成為課程的主人,學校也將不斷豐富課程文化,讓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高效互補、有效滲透、相得益彰!
(文章來源:泰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