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託克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一個旗(舊稱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部,北靠杭錦旗,南臨鄂託克前旗,西隔甘德爾山與烏海市相鄰、隔黃河與阿拉善盟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相望,東與烏審旗接壤,全旗總面積20064平方公裡,被譽為鄂爾多斯「西大門」。
鄂託克旗自然風光優美,是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恐龍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自然屬地,廣袤的草原、雄渾的沙漠、怡人的溫泉、靜穆的烏仁都西峰與四合木、半日花等珍稀植物顯放異彩。人文歷史久遠,是成吉思汗聖火文化傳承之鄉和阿爾巴斯白山羊絨原產地,阿爾寨石窟、百眼井群等人文勝景彰顯魅力。
鄂託克旗境內主要有都斯圖河和黃河過境兩大水系,地下水資源豐富,多為氯化鈉類型或硫酸鹽類型,礦化度為1—3克/升,周邊無任何工業汙染,水質清澈、純淨,發展綠色食品工業條件得天獨厚,適宜鄂託克旗螺旋藻養殖生產。
鄂託克旗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西部,土壤類型主要是風沙土和草甸慄鈣土;其次有零星分布的灰色草甸土與強度侵蝕的淡慄鈣土,土質較好,境內有豐富的天然鹼資源,有被列為世界三大生長螺旋藻藻種的察汗淖爾鹼湖,螺旋藻喜高溫(25℃—36℃)、高鹼(pH8.6—9.5)的生長環境,適宜在螺旋藻養殖。
鄂託克旗螺旋藻養殖園區自然環境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風大沙多,夏季炎熱乾燥,冬季寒冷,常有冷空氣侵襲。全年日光照時數在2900—3200小時,太陽輻射能140—150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氣溫3.9℃—6.8℃,無霜期120—160天,年降水量40—400毫米,相對溫度為38%—48%,光、熱資源良好,紫外線強烈,氣候生態適宜螺旋藻種植。
鄂託克旗螺旋藻的發展及榮譽:
2003年,鄂託克旗開始試養螺旋藻。
2008年,鄂託克旗螺旋藻產量達到700噸,佔中國總產量的20%。
2009年,鄂託克旗統一規劃開始建設螺旋藻產業園區。
2011年,鄂託克旗螺旋藻區域生產面積1612公頃,產量達3000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鄂託克旗螺旋藻」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
鄂託克旗螺旋藻保護範圍為,內蒙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螺旋藻產業園區,產業園區位於鄂託克旗哈馬太嘎查境內。
2013年,鄂託克旗螺旋藻園區生產藻粉產量1952噸。
2014年9月,鄂託克旗螺旋藻產業園區申報為「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示範園區」。
2017年,鄂託克螺旋藻產業園藻粉產量達到3500噸。
2020年7月27日,鄂託克螺旋藻入選中歐地理標誌第二批保護名單。
鄂託克旗螺旋藻的特點:
1,鄂託克螺旋藻產業園區,選擇在陽光充足,光照條件良好,排水良好的地區。養殖用水符合GB5749《生活飲用水質標準的規定》,環境空氣品質應符合GB3095-1996《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所規定的二級標準。
2,鄂託克螺旋藻品種為鈍頂螺旋藻和極大螺旋藻。螺旋藻生長於水體中,呈藍綠色或墨綠色,在顯微鏡下可見其形態為螺旋絲狀,故而得名。
3,鄂託克旗螺旋藻是一類低等植物,細胞結構原始,且簡單,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光合作用植物,已有35億年歷史。
4,鄂託克旗螺旋藻含有特有的藻藍蛋白和螺旋藻多糖,且含有豐富的葉綠素、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脂肪含量只有5%,且不含膽固醇,可使人體在補充必要蛋白時避免攝入過多熱量。蛋白質含量高達60—70%,是優秀的純天然蛋白質食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