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德:為中國奉獻了畢生心血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最美奮鬥者】

  「秉博愛之心,施精湛之術,辨證有方,活人無算。國初首入華籍,更殫厥心,遍馳其跡,傾力於防治麻風之鴻業,澤被杏林。」《百位共產黨人百篇小傳》如是評價馬海德。

  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國人,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原外籍公民,他在中國度過了55個春秋,以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和精湛的醫術,將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

  2009年,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馬海德被評為「一百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工作中的馬海德 資料圖片

  馬海德原名喬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1933年11月,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喬治聽說在上海一帶流行著一種東方熱帶病,他下決心越過重洋,到中國為苦難的人民解除病痛。在上海,他結識了宋慶齡、史沫特萊等進步人士。在他們的影響下,他知道了中國還有另外一個世界:那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和他們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他開始投身革命活動,他的診所常常成為共產黨地下工作人員聯絡和開會的地方。

  1936年,在宋慶齡的推薦下,兩個外國人出現在中國工農紅軍最高指揮部駐地。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諾,另一位名叫喬治·海德姆。幾個月後,斯諾完成了採訪,離開陝北,之後寫出了轟動世界的《紅星照耀中國》。而喬治·海德姆則自願留在了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軍的衛生部顧問。

  1937年2月,馬海德經吳亮平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正如他說的,「從此我能夠以主人翁的身份,而不是作為一個客人置身於這場偉大的解放事業之中,我感到極大的愉快。」

  當年年底,他回延安籌建陝甘寧邊區醫院。為了更好地接近邊區人民,他不僅很快學會了中國普通話和陝北的方言,而且把自己原來的美國名字喬治·海德姆改成了中國名字馬海德,既增加了邊區回族同胞姓氏中常見的「馬」字,又保留了原來美國姓海德的字音。

  寒來暑往。他以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和精湛的醫術為解放區軍民服務,並在對外交往中作出了卓越貢獻。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馬海德加入了中國國籍,他深深地為自己成為新中國公民而自豪。1950年,他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顧問。很快,馬海德協助組建中央皮膚性病研究所,致力於我國性病、皮膚病和麻風病防治與研究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他和廣大醫務人員的努力下,中國終於在60年代初取得了基本上消滅性病的震驚世界的成就。

  而對於令人生畏的麻風病,馬海德則根據中國國情,將麻風病傳統的住院隔離治療辦法改變為社會防治,並於1980年把國外治療麻風病的新技術——強殺菌聯合藥療引進到中國,大大提高了療效。新的藥療方法在1986年年底在各地得到推廣,大大加快了消滅麻風病的進程。中國麻風病人已從1949年的50萬人,減少到7萬人。他還想到中國17萬因麻風病致殘者的康復問題,以及麻風病防治人員的培訓、提高問題。他在晚年還在為此奔波勞碌。

  馬海德晚年身患癌症,但他一直頑強地堅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1988年10月3日,馬海德在北京病逝,終年78歲。根據他本人遺願,他的骨灰一部分安置在北京的革命公墓,一部分撒在中國的延河裡,還有一部分由他的國外親屬帶回美國家鄉。

  馬海德臨終前說:「如果讓我重新開始生活,我還是要選擇這條道路,這是毫無疑問的。」(記者 金振婭)

相關焦點

  • 建國初貧窮落後時,為何馬海德博士自願放棄美國身份,加入中國
    可是當時軍閥橫行,國民黨政府也是腐敗無能,誰能締造一個新的中國,提供良好的治病環境呢?由於為治療熱帶病奔走,喬治·海德姆認識了許多國內的進步人士,並通過他們了解了共產黨。他發現共產黨為人民請命,是中國苦難百姓真正的福音。於是喬治·海德姆走訪一些紅色革命根據地,在行醫治病的過程中,對共產黨的了解也越來越多。
  • 高崗夫婦和馬海德夫婦:簡練速決的愛情,讓延安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愛情的花朵開遍延河兩岸,可親的陝北老鄉放聲唱道:三八槍,帶蓋蓋,誰說咱八路軍沒太太······沐浴在戰火中的革命戰士,為革命事業獻出熱血和青春,無暇顧及個人。而戰爭年月的延安,愛情之花竟接二連三的綻放。十萬裡長徵的大浪淘沙,將士們歷經艱辛際會於延安聖地。
  • 「布鞋院士」的遙感人生:喜歡喝二鍋頭,為中國遙感事業奉獻一生
    他們不爭不搶,卻在每個崗位上發光發熱、不餘遺力地奉獻自我、造福後世!愛穿布鞋、精心研究,「布鞋院士」填補遙感空白比如今天要說的李小文院士,很多人對李小文這個名字並不熟悉,李小文何許人也?提到「布鞋院士」,很多人就有所耳聞!「布鞋院士」是眾人給李小文的一個愛稱,名如其人,他是不拘小節的文化人。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陳毓川:願為地質找礦奉獻一生
    >成礦系列理論的礦床學家1988年9月 陳毓川在新疆阿舍勒銅礦從壯年組織號令全國地勘工作到晚年開展礦產資源戰略研究1995年5月 陳毓川在甘肅省地礦局三大隊大水金礦考察他將自己畢生心血」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床地質學家陳毓川願為地質找礦奉獻一生——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床地質學家陳毓川他是我國著名的礦床地質學家,提出並發展成礦系列理論,為礦產勘查、成礦預測、區域成礦理論研究作出突出貢獻;他曾任原地質礦產部總工和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
  • 李四光:炎黃子孫理當奉獻祖國
    會議決定成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簡稱「全國科聯」或「科聯」)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簡稱「全國科普」或「科普」)兩個組織,並選舉了兩個組織的全國委員會及常務委員會,吳玉章為這兩個組織的名譽主席,梁希當選「全國科普」主席,李四光則當選為「全國科聯」主席。李四光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 觀看自己的畢生心血跟著火箭一起炸掉是什麼感覺?
    它裝載了食物、補給物資和科學實驗裝置,包括林德伯格為之工作了兩年的那個項目。便攜音箱中傳來了控制中心的發射倒計時,他們一起跟著讀了秒。火箭發動機點火,從發射臺噴出濃密厚重的煙霧,安塔瑞斯運載火箭開始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有那麼幾秒鐘,它像一顆黃色寶石映在夜空中——然後就燃成了一團火球,爆炸時的衝擊波甚至將阿布克爾頸路上的一些觀眾都掀翻在地。
  • 「最帥科學家」:高考接近滿分,被清華拒絕,兢兢業業為國奉獻
    文 | 小芬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歷史的進程中,存在著許多的偉人,為祖國的發展盡心竭力,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奉獻在祖國發展的事業上。01王德民的出生王德民的父親來自中國,母親來自瑞士,王德民是地地道道的中瑞混血。
  • 居裡夫人兢兢業業一生,畢生心血筆記的放射性還將持續千年!
    在法蘭西共和國鐳射線治療法被稱之為居裡治療法,這也是居裡夫人化學事業嶄露鋒芒的時刻。後來又相繼創造出了新元素釙,這是這名字的由來,是源於他對祖國波蘭的無限熱愛。居裡夫人在化學科研戎馬一生,大大小小實驗發現數不勝數,幾乎每年都有著作等身的出現。由於長年累月都被放射性元素無時無刻的環繞和侵害,67歲時,居裡夫人不幸逝世。
  • 「國際友人與中國經驗」工作坊03 20世紀國際友人與當代青年的選擇
    以寒春為例,她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很特別的,寒春母親強調的書本知識未必比實踐知識更高明,讓她成長為一個有鮮明性格的鐵姑娘;還有,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寒春作為一個高能核物理學家,在發展方向上做了出人意料的選擇——選擇繼續做農業領域的研究而不是幫助中國發展高能核物理。
  • 眼看著畢生心血跟火箭一起爆炸,是什麼感覺?(還是兩次!
    它裝載了食物、補給物資和科學實驗裝置,包括林德伯格和她的團隊為之工作了兩年的那個項目。便攜音箱中傳來了控制中心的發射倒計時,他們一起跟著讀了秒。火箭發動機點火,從發射臺噴出濃密厚重的煙霧,安塔瑞斯運載火箭開始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
  • 為什麼會在臨終前,撕毀一生的心血呢?
    為什麼會在臨終前,撕毀一生的心血呢?都說天才和瘋子就在一瞬間,愛因斯坦這一偉大的科學家,就被譽為天才,在眾人心中他一直是以邋遢和頭髮凌亂的形象出現的,即使是這樣,他還是為後世留下了很多難以解釋的理論。時至今日,很多的科學研究就是建立在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理論之上的。
  • 中國排協傳來悲痛消息,為中國女排奉獻一生的他與世長辭
    新年剛過,中國體壇傳來了一則悲痛的消息,1月4日,中國排球協會發布唁電,前中國女排主教練韓雲波不幸逝世,享年86歲。 韓雲波於1975年開始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不久後,亞錦賽來臨,他率領弟子們開始踏上亞錦賽徵程,但那時候中國女排並沒有崛起,日本和韓國女排處於亞洲一流水平,最終,韓雲波同弟子們收穫了一枚銅牌
  • 謙遜為人,嚴謹做事,兢兢業業奉獻一生——記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
    為紀念閻隆飛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中國科學:生命科學》中文版「人物評傳」欄目近日發表了劉國琴教授和李巖教授撰寫的紀念文章「謙遜為人,嚴謹做事,兢兢業業奉獻——記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閻隆飛先生」。
  • 追憶朱顯謨|畢生心血為河清
    編者按 :朱顯謨院士是水土保持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畢生致力於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研究與實踐,為了祖國的科學事業和大西北的青山綠水不懈奮鬥了一生,著作等身、成績卓著。今年12月4日是朱顯謨院士誕辰105周年,為紀念朱顯謨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舉行朱顯謨院士雕像落成儀式,並舉辦水保學科發展研討會。
  • 追憶朱顯謨 | 畢生心血為河清
    編者按 :朱顯謨院士是水土保持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畢生致力於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研究與實踐,為了祖國的科學事業和大西北的青山綠水不懈奮鬥了一生,著作等身、成績卓著。今年12月4日是朱顯謨院士誕辰105周年,為紀念朱顯謨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舉行朱顯謨院士雕像落成儀式,並舉辦水保學科發展研討會。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網站開設了「追憶朱顯謨」專欄,通過朱顯謨院士的老同事及學生撰寫的回憶錄,感受他一生愛黨愛國、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和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的大師風範。即日起,楊凌融媒體中心將予以刊發,敬請關注。
  • 《昆蟲記》: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寫成的一部昆蟲學的傳世佳作
    長大後,法布爾對昆蟲更加痴迷了,他立志要為昆蟲寫一本書,終於在1879年,《昆蟲記》的第一卷問世了。不過這僅僅只是個開始哦!之後,法布爾專門買下一個荒廢的園子,日復一日地觀察和記錄昆蟲的生活習性。86歲時,他終於創作完第十卷,完成了整部《昆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