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貧窮落後時,為何馬海德博士自願放棄美國身份,加入中國

2020-09-22 汗青正浩

都說科學無國界,事實上,對於許多科學家而言,哪裡工作待遇高、科研環境好,哪裡就是他的嚮往。於是許多國家在對待科學家方面,可是給足了高水平的待遇,實驗室、科研團隊等科研環境,也是儘量滿足。畢竟當今的時代,是人才的時代,科研人才更是寶貴,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

在這個大環境下,許多科學家紛紛出國,前往向他拋出橄欖枝的國家。我國也一直在招攬世界優秀科學家,可是我國在建立之初,是十分落後的。

對於頂尖科學家的待遇,我們拿不出那麼高。可是即使如此,依然有世界一流科學家願意來到當時落後的中國,還入了中國籍,加入了黨。

這位不走尋常路的科學家就是馬海德博士。

一、美國青年愛治病,來到上海當大夫

1933年,二十來歲的美國青年喬治·海德姆,完成了醫學博士的畢業論文,順利畢業拿到了博士學位。作為一名醫學博士,他應該留在醫學發達、科研力量雄厚的美國才是。可是他沒有,他選擇了當時國情混亂的中國,因為中國的醫療條件不理想,熱帶病流行,許多病人得不到應有的醫治。

本來只打算在上海停留一個月,進行熱帶病研究的喬治·海德姆,因為看到中國人民的苦難,以及受到病痛的折磨,於是選擇留在中國。

他從研究中知道要治療東亞肆虐嚴重的熱帶病,僅僅靠藥物是不夠的,還得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可是當時軍閥橫行,國民黨政府也是腐敗無能,誰能締造一個新的中國,提供良好的治病環境呢?

由於為治療熱帶病奔走,喬治·海德姆認識了許多國內的進步人士,並通過他們了解了共產黨。他發現共產黨為人民請命,是中國苦難百姓真正的福音。於是喬治·海德姆走訪一些紅色革命根據地,在行醫治病的過程中,對共產黨的了解也越來越多。

二、戰火紛飛無畏懼,入黨入籍愛中國

上世紀30年代,我國國內戰火紛飛。對於喬治·海德姆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行醫施藥是很危險的。可是他無所畏懼,因為他的信念就是救治病人。

在前往陝西、甘肅等地進行醫療活動時,喬治·海德姆結識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工農紅軍的領導層,在他們的安排和照顧下,診療工作與調查研究進展順利。

在與共產黨的接觸中,喬治·海德姆對黨的信念與熱愛與日俱增,他不但被毛主席聘為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衛生顧問,還選擇加入共產黨,為中國人民的美好未來,奉獻自己的青春。1937年,喬治·海德姆正式入黨,還給自己起了一個中國名字——馬海德。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馬海德在軍區醫院工作,還學會了普通話和陝北方言,漸漸融入中國社會。在陝甘寧邊區進行醫療科研工作的過程中,馬海德一邊向國際社會爭取醫療援助,一邊接待國際醫學界友人,如白求恩等醫生,前來中國進行醫療救助。

1944年到1947年期間,馬海德博士救助人員高達4萬餘人次,可見其不但醫術高超,更關心病患,以致於日夜操勞,半點休息時間都沒

三、專注醫療克難關,白髮不忘麻風

新中國成立後,馬海德正式加入中國籍。這可是我國第一位外國血統的中國人,雖然馬海德金髮碧眼,但是他有一顆中國心。

50年代開始,馬海德專注於我國麻風病、性病領域的研究,還協助建立了中央皮膚性病研究所。他與一些專家前往國內各大省份,收集病患、病理資料,進行醫療活動,以消滅性病為目標,做出了十分可觀的成績。

70年代起,馬海德博士確立了新的目標,那就是消滅麻風病。80年代,已經步入晚年的馬海德博士不辭勞苦,積極召開醫療研討會,促進了國內外的麻風病醫治交流。

1985年,在馬海德博士的領導下,我國建國以來第一屆國際麻風病學術交流會,在廣州召開。此後,在馬海德博士的努力下,中國不但得到了許多國際援助,還將強殺菌聯合藥療這一新的麻風病治療方式,引入國內,為治療國內麻風病人、消滅麻風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8年,新中國一代醫療先驅,馬海德博士在北京病逝。當年他來到中國時,國內十分落後、混亂,但是當他離去時,國內是一片國富民強、醫療發達的景象。這兩片景象的變換,當中是有馬海德博士的功勞的。

如果一個國家強盛,那自然有人願意入籍,可是一個國家弱小,那只會有人選擇離開。馬海德博士在潮流中逆行,他來到中國、幫助中國、建設中國,他把自己當成是中國人,為國家效力在他眼裡是理所應當的。

之大者,為國為民,馬海德博士高尚的醫德、品德,足以光耀新中國的歷史!

相關焦點

  • 馬海德:為中國奉獻了畢生心血
    《百位共產黨人百篇小傳》如是評價馬海德。  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國人,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原外籍公民,他在中國度過了55個春秋,以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和精湛的醫術,將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  2009年,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馬海德被評為「一百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那位自願放棄中國國籍,執意加入美國國籍的博士,如今近況如何
    這樣的人在中國芸芸,例如錢學森先生,不顧千難萬險都不願留在美國,一心只有祖國。不過有正例,自然也有反例。一位名叫趙潘書的人,他苦讀多年考上博士之後卻沒有想著回報祖國,只想加入美國國籍,他為何有這樣的舉動,身上又發生了些什麼故事?趙書潘從小就成績優異,一向都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學霸,在2008年的時候順利考入南開大學成為一名雙一流大學人才。
  • 有哪些外國科學家放棄原本國籍,加入我國國籍?
    中國的國籍可以算得上是在全世界都屬於比較難拿的了,尤其是中國是不承認雙國籍。因此,這幾十年來,加入中國國籍的人特別少,按照目前的各種統計來看,這個數字肯定是不過萬的。對比一下美國,每年全世界加入到美國國籍的人數都達到了幾十萬的水平。 雖然在這些人當中大多數都是華人,但也有不少西方面孔。
  • 80年前,美國人馬海德娶了浙江舟山美女周蘇菲,為何不回美國?
    他為何出現在這兒的窯洞裡?他就是馬海德,原名喬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生於美國紐約州,1933年,馬海德從瑞士日內瓦大學臨床診斷學博士畢業後,便與兩位同學前往中國上海考察當時流行的熱帶病。馬海德在上海九江路開了一家診所,經常與許多進步人士聚在一起。
  • 加入「中國籍」外國人一共有多少?
    據: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顯示約12000多人,但大多是初解放時加入中國籍的國際友人及其後裔,二戰結束後的日本遺孤及其後裔,近10年來外國移民新入籍的不足300人馬海德,祖籍為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在美國出生。
  • 高崗夫婦和馬海德夫婦:簡練速決的愛情,讓延安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我個子小,聽課時始終坐在前面,他可能在講課時就看上了我。"當時,高崗擔任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書記,講臺上嚴肅認真的模樣,總讓人害怕生畏。小女生李力群也不例外,對高崗的第一印象就是:見到就害怕,他樣子很兇。那時,她哪裡會知道,35歲的高崗即將成為自己的丈夫。
  • 8位美國博士集體回國,自願放棄優厚待遇,只因祖國需要我們!
    之前有媒體報導了這樣一件事,哈佛8位博士放棄了自己在美國的優厚待遇集體回國,有專家對此評論稱,八劍下天山共聚科學島,這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被媒體的報導之後,引起了國內網友的廣泛關注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如今為何突然回國?
    但他並非出生國外,而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後來才加入的美國國籍。如今,他突然回國又引發了很大爭議。此人就是36歲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的謝曉亮。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加入美國國籍之後為何突然回國?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
  • 美國自願放棄後,中方公布了件重磅要事,再引世界目光聚焦東方
    隨後,中國再宣布一件震撼全球的大事,告知正在積極考慮加入CPTPP。中方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從一個相對貧窮落後的國家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這在國際上至今仍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奇蹟,但中方做到了。中方從無到有再到強大,一步步崛起的形象在國際上巋然屹立。 在近日正式籤訂RCEP貿易協定之後,中方貿易合作往來話語權進一步擴展,對於國際的影響力也將會隨之提升。
  • 楊振寧之父:中國第一個數學博士,臨終都沒原諒兒子放棄中國國籍
    就這樣,初入職場就受挫的楊武之認識到土豪劣紳的惡劣,此時的楊武之萌生「科學救國」的念頭,痛定思痛後他毅然選擇辭去這份安穩的工作,希望能夠到國外留學,學成歸國後振興中華。 中國第一個數學博士 1923年的春天楊武之迎來了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通過了公費出國留學的考試,成功獲得出國留學的機會。就這樣,此時已經為人夫、為人父的楊武之忍痛揮別自己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幼子,獨自一人不遠萬裡到異國他鄉求學。
  • 美國捨不得的中國天才,放棄院士身份毅然回國,國人為其拍手稱讚
    對於中國的發展而言,雖然說在近代歷史中,我國曾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社會內也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而在這些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社會的發展也進入到了全新的階段當中。 曾經,在中國出現了這樣一位天才學者,雖然說他在美國地區獲得了院士的身份,但是,為了能夠支援中國的建設與發展,他也不顧美國方面的挽留,最終毅然決然地回到了中國。
  • 中國天才科學家放棄中國籍加入美籍,他說:科學沒有國界
    自古以來,在中國社會中就出現過許多的天才人物,而通過他們的努力,整個社會的發展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雖然說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我國曾落後於其他國家,並成為了軟弱無能的代名詞,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一些高端人才的幫助,現如今,中國也有了更高的國際地位。在中國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特殊的神童,他被譽為天才科學家,而在科研領域的道路之上,他所展現出的才能也讓許多人為之震驚。
  • 放棄名校教授身份,毅然改回中國國籍,美國悔恨不已
    據了解,美國所擁有的的科學家最多,但是其中有絕大部分都是中國科學家,因為美國用非常豐厚的待遇以及先進的技術吸引這些科學家到美國發展,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其實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但是回國的卻很少。不過,值得高興的是又一位科學家放棄名校教授身份,毅然改回中國國籍,選擇回國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美國對此卻悔恨不已。
  • 錢學森當年要回貧窮落後的祖國,當下留學生為什麼不願意回來?
    錢學森在新中國成立後,放棄了美國的高薪,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個人榮譽,毅然決定前往中國,為祖國建設出一份自己的力。在這樣的想法下,錢學森又經歷了千難萬險,中間受了很多苦,所幸在我國的交涉後,錢學森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 放棄外籍身份,中國71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要回去了,永遠的
    但是當國家號召海外優秀人才歸國支援中國建設之時,71歲高齡的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的一切,永遠的離開了美國,致力於中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轉向計算機科學的研究,之後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放棄外籍身份,中國71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要回去了,永遠的
    但是當國家號召海外優秀人才歸國支援中國建設之時,71歲高齡的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的一切,永遠的離開了美國,致力於中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轉向計算機科學的研究,之後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國籍,32歲成哈佛終身教授,拒絕回國發展
    時至今日,學習依舊是能改變普通學子人生的途徑。在我國更是有一些天才少年,因為學習成績優異而備受矚目,但並非所有的天才少年,都能夠如大家所願為國效力。在我國曾有一位天才少年,32歲成為了哈佛的終身教授,並且加入了美國國籍,甚至還拒絕回到回國發展,這位天才少年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 我國科學家姚期智:放棄了美國的一切,71歲回歸祖國!
    古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也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今有艾青:「為何我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古往今來,滄桑巨變,唯一不變的是中國人民的愛國之心。中國目前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人民的支持,特別是離不開中國優秀科學家的支持,眾多的中國的科學家具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即便是出國深造,最終也會回國效力,以祖國發展為中心。美國矽谷歷來被稱為「人才聚集地」「人才聚寶盆」,吸引了眾多科學家前往,其中不乏中國的科學家,建國初期放棄一切回國的錢學森、鄧稼先、梁思禮等人,將國外先進的理論、技術帶回了中國,為中國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我國科學家姚期智:放棄了美國的一切,71歲回歸祖國
    古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也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今有艾青:「為何我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古往今來,滄桑巨變,唯一不變的是中國人民的愛國之心。中國目前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人民的支持,特別是離不開中國優秀科學家的支持,眾多的中國的科學家具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即便是出國深造,最終也會回國效力,以祖國發展為中心。
  • 就因為國家需要我,8位哈佛博士集體放棄了回國和美國的有利條件
    介紹歷史上,中國曾多次遭遇外敵入侵,但大都戰敗確保了國家安全,然而當清朝英國打開國門時,中國徹底迷失了方向,究其原因,與中國多年閉關鎖國的思想密切相關。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開始倒下,救國是當時最想做的事情,許多有識之士發起了許多為強國自救的運動,希望改變國家之前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