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教研共發展】西安市第三醫院聯合培養博士生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20-10-31 西安市第三醫院

精神分裂症是一類嚴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徵為精神與行為分裂、情感和認知異常。

在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終生致病風險率約為1%。該疾病是由遺傳、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複雜性疾病,是由多個基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發病過程中存在基因-基因,基因-環境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因此,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研究它們在特定信號通路中的富集狀態、在基因網絡調控中的作用,以及DNA甲基化等表觀調控機制,將為闡明精神分裂症的分子網絡調控機制提供理論依據,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臨床應用價值。

近期,西安市第三醫院與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生聶發毅在精神分裂症的分子機制研究中取得新的進展。

01

揭示TNIK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表觀調控機制

表觀調控中的DNA甲基化可直接調控基因表達,研究發現甲基化異常與多種人類疾病密切相關。近年來,全基因組甲基化關聯研究(methyl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MWAS)已經被用於鑑定精神分裂症中基因組的差異甲基化座位。既往精神分裂症甲基化的研究結果存在較強的人群異質性,因此,課題組率先在中國西北地區漢族人群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進行了MWAS研究,建立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與對照組的DNA甲基化差異譜,並鑑定出異常甲基化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TNIK。TNIK是一種來自Ste20激酶家族的絲氨酸/蘇氨酸激酶。在大腦中的表達相對豐富,在小鼠大腦紋狀體和大腦皮層中,TNIK被定位在樹突棘中,特別是在突觸的側邊緣附近。課題組進一步分析了TNIK的甲基化修飾情況以及其上遊調控機制。結果發現TNIK上遊的cg21413905位點所在TSS200區域具有啟動子活性,並受到轉錄因子NRF1的直接調控。上述發現支持表觀調控機制在精神分裂症的發生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研究論文「Methyl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reveals a hypermethylated CpG site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TNIK susceptibility gene」已在線發表於期刊《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JCR Clinical Neurology Q1)。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pnpbp.2020.110081

02

發現早期生長反應基因3 (EGR3)在精神分裂症中新的分子作用機制

研究顯示轉錄因子EGR3在多個人群中與精神分裂症顯著關聯,而在體實驗發現Egr3-/-小鼠表現出類似精神分裂症症狀的行為學異常。前期課題組的研究同樣支持EGR3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易感基因。本項研究中,課題組運用DNA重組、人基因表達譜晶片、生物信息學分析、染色質免疫共沉澱和神經母瘤細胞分化模型等技術方法發現EGR3參與調節Reelin信號通路,並直接結合到RELN的啟動子區域,從而激活RELN的表達。同時,EGR3的過表達抑制了神經元分化過程中神經突的生長,該現象可通過敲除RELN部分逆轉。此外,在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受試者外周血和屍腦組織中,EGR3和RELN的表達均異常且顯示正相關。上述發現表明:EGR3是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RELN的轉錄調節因子,並可通過RELN調節神經突的生長從而參與到疾病的發生過程中。

研究論文「Schizophrenia risk candidate EGR3 is a novel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of RELN and regulates neurite outgrowth via the Reelin signal pathway in vitro」已在線發表於期刊《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JCR Neurosciences Q2)。

(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nc.15225

上述兩項研究中聶發毅均擔任論文第一作者,西安市第三醫院副院長、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馬捷教授擔任通訊作者。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陳鵬教授和西安市紅會醫院張蕊副研究員分別擔任共同通訊作者。

西安市第三醫院醫學研究中心為論文第二完成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

課題研究工作得到了西安市第三醫院科研基金項目的資助。

文:科教科 朱豔、史文珍

圖:科教科 朱豔、史文珍

編輯:宣傳科 李偉華

審核:宣傳科 宮浩翔

部分圖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祝賀西安市中醫醫院肝病科郝建梅主任榮獲「西安市五一巾幗標兵...
    郝建梅主任從事臨床醫教研工作28年,長期堅守在肝病科門診及病房工作,每日早出晚歸,待患者如親人,年接診患者8000餘人次,年搶救急危重症患者200人次,患者及家屬都誇她是病人的「福星」,多次榮獲醫院「先進工作者」、「醫德高尚」、「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作為國家及省市中醫重點專科負責人,始終堅持科室醫、教、研全面發展。
  • 我國科學家在精神分裂症調控紊亂機制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精神分裂症是常見的、危害極大的重性精神疾病,其發病機理迄今未明,既往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是基因變異和/或調控障礙的結果。轉錄因子、微小RNA(miRNA)和長非編碼RNA(lncRNA)是重要的基因調控因子。
  • 柳葉刀綜述:精神分裂症(上)_柳葉刀_精神分裂症_診斷_醫脈通
    研究顯示,精神病性症狀,如未構成疾病的幻聽及偏執思維,在健康人群中的發生率也達到了5%-8%,提示目前的診斷方法有待提高。全基因組關聯性研究已確定了超過100個相關基因位點,表明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與人群患病風險有關。基因組研究還確定了11個較罕見的拷貝數變異(CNVs)與精神分裂症高風險相關。鑑於精神分裂症患者繁殖能力降低的事實,一種新興的觀點是,自然選擇效應使得與疾病個體高風險相關的等位基因在人群中非常罕見,而與個體低風險相關的等位基因則普遍存在,這是遺傳漂變與平衡選擇的共同結果。
  • JAMA:穀氨酸鹽與精神分裂症
    這一研究結果提示,穀氨酸鹽在精神分裂症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磁共振波譜學分析顯示,在基線時,24名精神病初發的受試者右側「聯合紋狀體」(associative striatum)中穀氨酸鹽的平均水平為31.34IU,而這一數字在18名精神健康對照中為28.23IU。這一對比趨勢與研究者所設想的相符。
  • 【CPA2019】中國首發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序貫治療研究簡介
    【CPA2019】中國首發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序貫治療研究簡介
  • 多篇文章聚焦精神分裂症研究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精神分裂症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2】Science:新研究為精神分裂症的遺傳起源提供新線索doi:10.1126/science.aay883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南非開普敦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對非洲祖先人群-南非科薩人(Xhosa)-進行精神分裂症遺傳學分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 精神分裂症及焦慮障礙診療新進展|引「精」聚「點」 ·第24 期
    為使國內精神科醫生能夠了解到這些新進展,住友製藥醫學聯絡部特設「新·思界」論壇,圍繞這些新的研究展開精彩分享和討論。 本次「新 · 思界」國際熱點會,邀請到魯豫兩省精神科、心理科、神經內科知名專家齊聚鄭州,共同探討2020年精神分裂症、焦慮障礙診療的新進展。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精神分裂症遺傳學研究取得進展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文凌)日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羅雄劍課題組,首次在基因組範圍內系統性地篩選出精神分裂症可能的致病基因。該研究為深入解析複雜精神疾病的遺傳機制提供了新思路,為闡明精神分裂症致病機理提供重要的生物學數據。
  • 上海遠程醫療醫教研「援建」升級 吳孟超獎學金在同濟醫院啟動
    醫教研「一個都不能少」  「1900年,德國醫生埃裡希·寶隆來到上海,創立了當時的同濟醫院,1907年創立德文醫學堂,是為同濟大學前身。作為同濟大學的附屬醫院,我們始終不忘『同舟共濟,博醫精誠』的理念,一方面作為普陀東部醫聯體牽頭單位發揮區域引領作用,帶動醫療實力整體提升,服務上海百姓;同時,去年成立的上海同濟醫療集團建設,同樣也是秉承這一初心和理念,既解決外地患者遠程異地問診上海專家的需求,同時更加注重幫助外地醫療機構尤其是醫療能力相對薄弱的醫療機構全面提升其醫教研的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程黎明教授說。
  • 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進展
    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公共衛生難題,由於該類疾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對其診療常存在困難。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報導許多非編碼變異與精神疾病相關,這些變異是否存在生物學功能及相關機制仍需探索。
  • 【穩就業進行時】西安市第八醫院招聘公告
    西安市第八醫院及陝西省傳染病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始建於1933年,是西北地區最大的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公立「三級甲等」醫院。醫院佔地面積110畝,編制床位650張。共設置28個醫療、醫技科室,肝病科是西安市重點專科,出血熱、愛滋病科是西安市優勢學科。
  • CCRT對精神分裂症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
    [1]魏欽令,鄭倆榮,胡冰,等.首發未服藥精神分裂症患者腦彌散張量成像的基於體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誌,2011,10(9):926-928.[2]Mesholam-Gately RI,Giuliano AJ,Goff KP,et a1.
  • 精神分裂症與雙相障礙患者的就業情況——一項全國性人群研究
    雙相障礙患者情況稍好,但大部分患者同樣在領取殘疾撫恤金,或處於長期病假中。首次診斷3年前,精神分裂症和雙相障礙患者中分別有24%和45%處於就業狀態;然而在診斷5年後,上述比例已分別下降至10%和34%。一系列人口及疾病特徵顯著影響精神分裂症及雙相障礙患者的就業情況,如受教育程度、是否共病物質使用障礙、既往住院次數等。
  • 紅會醫院正式劃歸雲南大學,將申辦臨床醫學本科
    雲南大學將作為附屬醫院舉辦單位負責統一管理醫院人、財、物,並承擔對醫院醫教研工作的管理責任;省衛生健康委將依法履行對附屬醫院的行業發展規劃、行業考核、行業績效管理、行業監督等行業監管和業務指導職責,對醫院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及衛生健康工作指令性任務進行指揮調度;省衛生健康委將指導和支持雲南大學和附屬醫院開展醫學人才培養,指導醫教研協同機制創新,支持附屬醫院建設發展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0-09-15 22:52:50  來源:西安新聞網
  • 西安市第一醫院眼科專家簡介
    ,西安市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西安市學術技術帶頭人,西安醫學院眼科臨床教授;西安市統一戰線專家智庫特聘專家,九三學社西安市委員會委員、醫衛委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原西安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研究生學歷;西安市第一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病區主任;陝西省、西安市醫療事故鑑定專家;西安醫學院兼職教授。從事眼科臨床工作三十餘年。對各種眼病的診斷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對各種原因引起的白內障、青光眼的診斷,藥物治療和各種先進手術操作,特別是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各類青光眼手術及其聯合手術。
  • 時隔16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發布新版精神分裂症治療指南
    醫脈通精神科將持續整理指南具體內容,敬請期待。簡介本指南旨在改善DSM-5精神分裂症的照護質量及治療轉歸。上一版完整指南(APA,2004年)及指南觀察(APA,2009年)發布以來,出現了很多關於精神分裂症新型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的研究。
  • 省社科聯第五屆學術年會分論壇——浙江精神與家校社共育治理研究
    (西湖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浙江大學心理學碩士、人本家庭教育導師朱易主持)分論壇採用線下線下互動的方式,來自省內外的50多位專家學者、家庭教育工作者歡聚一堂,凝聚力量,圍繞「浙江精神與家校社共育治理研究」主題,通過主旨發言、自由交流等方式深入交流探討,達成了廣泛的共識,紛紛表示期待以此為契機,接下來加強聯合研究,形成更多具有實操指導意義的成果。
  • 今日科技話題:金星合昴星團、精神分裂症、螺旋藻、噬菌體、新冠...
    ▲基於多水平多組學的精神分裂症精準診療研究框架。 研究團隊 供圖 攝 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為突破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診斷和療效評價所面臨的巨大瓶頸,該所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共同建立基於多水平多組學的精神疾病研究框架,首次發現並從多方面驗證紋狀體環路功能異常是精神分裂症精準診療的有效生物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