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複利用太空飛行器,過於先進,不便展示

2020-09-05 匈奴狼山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這個說法其實是非常罕見的。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只記得某所超級雷達的描述用過這8個字。而不便展示是絕對徹底。只知道發射了這麼一個可以重複利用的太空飛行器。但是不用說太空飛行器本身的外形和技術參數,就是整流罩的外形和發射火箭組合體的外形都沒有對外公布。所有的圖片都是想像圖;到底和現實差距多大根本無人知道。那麼狼山就來預測一下,不負責預測的準確度。說中是巧合,說不中是正常現象。既然是可重複利用太空飛行器,那麼這個可重複就可以分為發射火箭的可重複利用和有效載荷本身的可重複利用。現在知道發射過程是用了CZ2F。雖然都知道這是一種用於發射神舟載人飛船的金牌火箭,具有多重冗餘度的控制系統,飛行可靠性極高,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是說到底這仍然是一種利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的「有毒性」的傳統火箭。


凡是燃料和氧化劑有毒性的傳統火箭發動機,可重複利用可能性幾乎沒有。在全球都是這樣。可以重複回收利用的火箭都是液氧煤油或者液氫液氧一類的無毒火箭發動機。從這點上講,可重複利用太空飛行器,大概率是指載荷本身。那麼載荷可重複利用,就是可以載入重返大氣層的有效載荷,而且可以自主滑翔飛行降落。在地面重新整備後可以再次發射上天。那麼目前能夠想到的有先例的太空飛行器,就是X37B了。X37B由某音製造,通過阿特拉斯火箭垂直發射,入軌重量大約5噸。長8.8米,高2.9米,翼展為4.6米,尾部有V型尾翼,外形大小只有太空梭的五分之一不到。至於噸位,更是只有正規太空梭的二十分之一。由於其發射方式也使用了火箭垂直起飛,最後通過超長跑道滑翔助跑降落,和當年的大型太空梭類似。因此X37B被稱為迷你太空梭。


雖然X37B的自重和載荷遠遠不能和載人的正規太空梭對比。它的最大重量,甚至沒有正規太空梭運輸貨物重量的四分之一。不過X37B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有一個與太空梭相似的背部載荷艙,載荷能力大約在2噸上下,可以運輸低於2噸的載荷到太空再釋放,或者把空間中不大的飛行物捕捉後放入封閉貨倉再「背回地面」。為此其小小的貨倉裡也設置了配套的小型機械臂。可以在軌道上釋放和抓取小型衛星。在這點能力上倒是和太空梭大體一致。不過X37B也有太空梭所不具備的特殊能力。其升空後會展開自帶的太陽帆板,可以長期的在軌發電;由於是無人飛行器,不需要攜帶工作時間有限的生命維持系統,因此X37B在軌道上飛行了接近700天才落地,可以完成比太空梭多很多的秘密任務。還有一點,就是X37B可以把軌道飛的較高,遠遠突破太空梭遠地點只有500公裡的限制;還可以多次變軌,躲避地面的追蹤定位。X37B可能暗中釋放過軍用載荷。由於X37B貨倉太小,釋放的應該主要是試驗性質的軍用載荷;再就是秘密試驗一些天基武器系統。比如雷射和微波武器;實驗性的接近對手的衛星系統。進行破壞或者捕獲。對地,則主要以偵查任務為主;還可以模擬未來長期部署的軌道轟炸機;對戰略對手進行心理威懾。


那麼不便展示的可重複利用太空飛行器,就是X37B的翻版嗎?未必這麼簡單,如果真是X37B的翻版,則絕不會不展示到如此嚴密的程度。預測兩者的區別:第1,新飛行器的體量應該在7到8噸的級別,比X37B的5噸級大出不少,攜帶的燃料更多,綜合功能肯定更強。第2,X37B本質上就是一架小型的太空梭。只能在軌道上飛行,雖然可以進行複雜的變軌,但只要是軌道飛行器,從地面發送反衛星飛彈進行攔截並不難。而新飛行器很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航天—空天雙料飛行器。也就是不但可以在大氣層外的軌道上飛行變軌。而且必要情況下可以進入大氣層的上層做打水漂的特殊彈道飛行,這種軌跡現在全球沒有任何攔截手段。必要時在強大的弓形激波的彈射下可以再恢復到大氣層外的軌道飛行。全程採用入軌——亞軌道飛行——再次入軌——再次亞軌道彈跳飛行的複雜模式。其實這才是真正的軌道轟炸機,未來100年軍事技術的絕對制高點。

相關焦點

  • 捷報傳來,可重複太空飛行器順利返回,網友:過於先進無法用圖片表達
    9月4日我國使用長徵2F運載火箭,將我國自行研製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送入了軌道,這是我國航天探索的一個新的突破,之前只有美國實現了諸如X-37B的空天飛機的研製和運用,這次我國在空天飛機領域也發起了衝刺。
  •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
    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熱烈祝賀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日前,新華社、央視新聞曾做出簡短報導: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我國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 中國太空飛機在軌飛行兩天後回家了,過於神秘不便展示
    9月6日,中國發射的首架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在軌道飛行兩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官方評論稱,這次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獲得了重要突破,未來將會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了一種更廉價的往返方式。這次發射任務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過於低調、過於神秘,從發射到回收竟然沒有一張照片傳出。俗話說「新聞越短事越大」,越是不公布照片越說明這次發射的飛行器意義不同尋常。
  • 和美國X-37B類似,我國也有了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有何用處?
    據央視報導,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和以往央視報導類似的航天成就一般會有發射和回收視頻不同的是,此次央視作如此報導時,僅有上面一段百餘字的文字材料,連一張照片都沒有附,更加提有視頻圖像了。
  • 突破技術封鎖,我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在軌試驗運行
    美國宇航局首次實現了這個目標,它們利用太空梭在1981年到2011年之間進行了135次的太空人飛行任務。不幸的是,由於技術問題,它們的太空梭發生了許多次災難性的爆炸,並且發射成本越來越高,最終不得不中止太空梭的計劃。
  • 低調,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又一航天大殺器誕生
    9月4日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有這麼一則報導:「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 為何電科14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過於先進,不便展示」
    當我前去電科14公眾號尋找相關資料時,它的微信公眾號上寫著「因項目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正因為粗淺的了解了中國科技發展歷史,才明白電科14為何有底氣說「因項目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這裡的你們應該都明白為什麼電科14說「因項目過於先進,不方便展示」。 這款小小的晶片,結束了中國雷達長期依賴進口DSP晶片的歷史。DSP 晶片強調數位訊號處理的實時性,在通信領域作用很大。與通用處理晶片不同,DSP晶片更專用化。通用的晶片好比瑞士軍刀,什麼都能幹,但比起專用的工具,性能還是差了一大截。
  •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升空,技術含金量很高,此前僅個別國家掌握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2F運載火箭,成功將一型帶有神秘色彩的可復用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升空,而這一技術,在世界上僅有個別國家掌握。先來看新華社的「一段話新聞」: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我國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
  •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
    近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官方媒體稱,中國發射並回收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據官方媒體周日報導,中國發射並回收了一枚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這是該國航天計劃的重要一步。新華社報導,這艘無人飛行器在星期五從中國西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並在星期天降落在它的「預定著陸點」之後,在軌道上停留了兩天。簡短的三段報告說:「成功的飛行標誌著該國在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並有望為和平利用空間提供方便和低成本的往返運輸。」
  •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
    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根據規劃,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長徵二號F火箭是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逃逸塔(發射空間站時則無)組成,全長58.34米,是我國目前最長的火箭。從1999年11月20日首次發射,至今是其第14次執行發射任務,在此前13次任務中成功率達100%。
  •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神秘登場,未來大有可為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神秘登場,未來大有可為早在2天前我國神秘發射了某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今天又成功返回,可謂是可喜可賀,這預示我國是繼美國之後世界第二個可以發射可以重複利用太空飛行器的國家,實在是可喜可賀,可以說我國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 中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這又是項什麼黑科技
    前邊我們講了,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展初始誘因是發射頻率增加和低成本運營之間的矛盾導致的,通過實現可回收重複使用技術應用來降低發射成本。一般國際上以太空飛行器研製成本+產品成本x太空飛行器數量模型來計算航天任務成本,在提出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之後這一計算模型變更為:全壽命周期使用成本=研製成本+產品成本x太空飛行器數量+重複使用成本(發射次數-太空飛行器數量)。
  •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是何神器?經歷哪些發展過程?專家解答
    北京日報客戶端9月22日消息,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太空飛行器於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都有哪些類型?
  •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令外界好奇
    據新華社6日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報導稱,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儘管中國官方並沒有提供這次航天發射的更多細節,但外界紛紛猜測「中國可能已成功測試新型空天飛機」。
  • 中國發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 或測試空天飛機?
    據新華社6日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報導稱,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儘管中國官方並沒有提供這次航天發射的更多細節,但外界紛紛猜測「中國可能已成功測試新型空天飛機」。
  • 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成功發射,是我國航天技術中另闢蹊徑?
    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按照計劃,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可重複使用宇宙飛船等的再次成功使用等等,從一次性的火箭及太空飛行器轉變為追求發展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了,這是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
  •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
    新華社酒泉9月6日電(李國利、趙金龍)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齊齊哈爾關注: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
    我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中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順利著陸
    9 月 4 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最新的官方消息,該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兩天後,於 9 月 6 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據悉,太空飛行器在軌運行期間,按計劃開展了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