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夏天
廣電新規一出,原本「半休眠」的行業再起波瀾。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廣電總局對重點網絡影視劇(包括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動畫片)規劃備案申報事項和審核工作進行調整。在填報系統時,片方除了需要提交《重點原創網絡影視劇規劃信息備案表》之外,還需提交《完成劇本創作承諾書》,保證已完成劇本。同時,各地省局每月將對申報項目進行劇本抽審。
儘管目前還未看到具體相關文件,但骨朵向近期有送審需求的業內人士求證,2月15日,在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中,已出現上傳《完成劇本承諾書》按鈕,「各省局已經收到消息」,新規執行勢在必行。這就意味著網劇、網絡電影、網絡動畫片在備案立項時,不僅需要提供不少於1500字的內容概要及不少於300字的思想內涵闡釋、製作預算等信息,劇本也需要具備完整內容。編劇餘飛在其個人公眾號中也透露,「據可靠消息,電視劇項目也會照此辦理。」
圖源自網視互聯
新消息一出,有劇本已經創作完畢的編劇隨即歡欣鼓舞,表示在與投資人交流時,「又加了一個砝碼」。這也側面表明,新規之下,業內對成熟劇本及編劇渴求量將大幅增加,編劇地位或有所改變。
但同時疑惑聲音同樣不絕如縷,「後面工作肯定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和不少業內人士一樣,製片人梅子笑不掩飾心中的擔憂。按照以往立項備案規則,片方提交劇集大綱在審查通過後,再展開劇本創作。新規來臨,意味著劇本創作成本將平移至立項之前。劇本創作與碼人組局難同步進行,片方立項成本增加,項目周期延長都是直接影響。
儘管新規影響業內各方意見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針對網絡劇、網絡電影的政策引導,無疑將再倒逼著行業發生改變。
「新規」意指何方?立項即為作品負責
「申報提交是每個月20號之前,意味著下個月要公布的那些項目,都是需要籤承諾書的。」項氏兄弟CEO項水柳告訴骨朵。據他了解,新規在近期就將執行,只是目前「沒有明確規定怎麼抽審」。
生產周期相對更短,有更多立項需要的網絡電影從業者,對新規反應迅速。導演林珍釗近期就有項目送審,因新規出現只能暫緩,「片方需要提交什麼?資料我們現在還在了解。」他向骨朵透露,目前他最關心的問題是,審查的「完整劇本」是指初稿還是定稿?如若劇本完成即可審查,他預估其著手的項目將至少延長1-2月,如果是定稿審查,推遲時間則將更長,「這兩個區別是很大的。」
除了劇本完成度需要有多高,劇本抽查流程如何?嚴格程度如何?審查周期多長?都是業內關注的焦點。在已曝光的《重點網絡影視劇完成劇本創作承諾書》參考模板中,涉及劇名、集數及機構章印,填寫完畢後,需由片方直接將承諾書掃描成PDF,上傳至「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具體項目內。
在2月6日,北京廣電局下發的《關於臨時變更重點網絡影視劇備案材料報送方式的通知》中,除將線下遞交材料改為線上報送外,在規劃備案環節同樣提及了「劇本抽審」事宜,表示片方需發送故事梗概及完整劇本到指定郵箱。除此之外,暫未透露過多信息。
「把行業拉到正常生產規律中來」,儘管消息一出,業內關於審查縮緊的聲音此起彼伏,有在電視臺相關審查工作經歷的製片人李建國(化名)對骨朵坦言,在春節前就已聽聞新規消息傳出。這並非僅僅意指縮緊審查。劇集成片審查工作一直穩步推行中,涉案劇、國安劇等特殊題材本一直就有相關部門直接審查完整劇本,如今對廣電對所有項目設立劇本審查關口,是審查方希望片方更重視劇本的表現。
在2015年視頻平臺快速崛起,跑馬圈地帶動影視行業熱潮,不少熱錢湧入。流量明星與大IP成為被資本爭搶的對象,從那時候「大家開始對劇本不太在意了。」李建國告訴骨朵,為了搶演員檔期,有段時間,劇本沒有完成即開機的現象曾屢見不鮮。
2018年稅改之後,熱錢散去,儘管已經沒有多少劇組在無劇本準備情況下開機,但行業真正「提質減量」時代還未來臨。在劇集方面,據統計2019年全年共有905部劇立項,而報告顯示,2019年上線劇集總量僅為351部。在網絡電影方面,2019年全年上線項目789部,而在2月備案系統上線後的8個月內,數據顯示規劃備案數量已高達2381部。看似生產遠多於播出,但立項後劇本未完成、未開機、掛羊頭賣狗肉的項目不在少數。
「之前也有抽查劇本的。」新片場影業總裁牟雪向骨朵透露,據其此前打造網絡電影的經驗,在備案立項時,當審查方對於片方提供的1500字概述內容有疑慮時,「會要求片方補充全劇本。」此前新片場影業有項目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解讀新規,需要了解政策背後的用意與指向。據她了解,此前市場中存在一些有僥倖心理的片方,會一次性提交大量項目,「哪個項目過了後再跟進哪個」。這一現象加大了審查方的壓力,浪費審核資源。如今新規一出,在立項時「這樣逼得片方更認真想做(項目)。」
2019年2月備案系統上線,審查介入致使網絡電影發生自上而下的大洗牌。此次針對網劇、網絡電影、網絡動畫片新增劇本審查環節,首先的用意在於,監管機構希望片方對故事負責。
不過這一切,需要片方將「資本前移、風險前移」,李建國告訴骨朵。
審查縮緊、風險增大,片方將新增哪些成本?
那麼,「資本前移、風險前移」背後的隱形成本是什麼?
如果只是將劇本研發成本前移,在業內或許並不會掀起大波瀾。疫情影響下,行業全年開機率勢必受衝擊,新規之後,片方在項目立項時將面臨三種命運:立項順利,片方只是劇本創作支出前移,皆大歡喜;立項受阻,根據意見反覆修改,時間成本增加;最壞的即是不過審,劇本投入付諸東流。行業開機率將再次大幅降低,而對於片方而言,更重要的是,不論項目立項與否,都將有筆劇本費用支出。
據骨朵了解,一部完整劇本,從大綱到分集大綱,然後才是劇本具體創作階段,每個階段片方都需要給編劇支付費用。儘管目前在業內,編劇費用如何支付,在哪一階段支付,支付多少並不統一,據有編劇經驗的漫美文化CEO陳彤透露,對於劇本而言,大綱、分集大綱、人物設定、人物關係才是劇本創作中更為重要的部分,「一個30集的劇本,完成10集劇本能拿到40%的酬勞。」也是業內中正在發生的現象。
「現在很多的這個創作。導演是前期就已經介入的,雖然不署編劇的名字。」《愛國者》《心靈法醫》導演龔朝暉告訴骨朵,如今在劇本創作階段各方主創都已提前加入。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審查一個初級完整劇本,也將耗費不少片方精力。
這不只是劇本研發成本前移,更難的是片方在最早前對風險的預估和把控。有影視公司CEO向骨朵舉了一個例,按照以往經驗打造一部古裝劇,採用大綱立項時,根據審查意見可在劇本創作前將風險問題規避。在新規之後,沒有大綱審查程序,片方只能照常讓編劇進行劇本創作,「你寫完整個劇本之後,審查告訴你有問題。可以通過審查,不過要改劇本。但前期改大綱容易,後期改劇本會比較難。」
立項修改成本與審查風險增加,需要片方對政策風向、題材風險進行有效把控,與審查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同樣是「任務」之一。與此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審核工作人才充裕與否,是否具備審美素質同樣是業內較為擔心的問題,新規之下,當審查方不具備劇本審美,或將致使部分潛力作品夭折。
新規帶來的影響還有「製作周期「。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和快速變化的市場審美,一些製作方也在努力提升製作速度。「其實,製作和播出間隔時間最短才是最好的」,梅子笑告訴骨朵。她認為新規對項目周期帶來的影響,比前期成本壓力還重要。一部作品從策劃到播出,最快也要一兩年。周期拖得更長,很容易失去市場同步的「看點」。
以往審查方式中,劇本完成5集左右就能與平臺交流項目,10集左右就能開始組建班底,篩選演員等籌備工作,劇本創作與碼人組局可同步進行。如今項目立項前就需完成劇本創作,將增加第一道時間成本;立項備案時根據反饋進行劇本修改,牽一髮動全身,則是第二道時間成本;一部網絡電影完整劇本字數在2至3萬字之間,一集網劇劇本字數在1萬3千字至1萬5千字之間,30集即至少有近40萬字,即便是廣電抽樣,審查時間恐不會太短。
尤其當劇本是否通過立項與否還充滿未知,片方也難去敲定主創及演員的確切檔期,劇本創作與劇組籌備難同步進行,則又是一道時間成本。拉長的並非創作時長,而是項目時長。
儘管如李建國所言,此前「劇本的成本在整個項目成本中,佔比5%到8%」,對於片方來說這並非難以承受的壓力,但時間成本對於片方及創作者來說,同樣不容忽視。疫情影響下,行業只能著手於劇本打磨及前期籌備,或許這也是新規趕在疫情退卻之前便展開的原因之一。
「每個月月初10號之前,省局會公布上個月20號之前提交的項目的初審結果。然後總局會公布上上個月20號之前送審的覆審結果。」項水柳告訴骨朵,這也就意味著,在原來的審查基礎上,一個項目如果順利,初審到覆審最快也要40天以上。如今加上劇本抽審,「很顯然周期又會加長,但是目前還沒有這種案例,所以不明確到底會加長多長時間。」他坦言。
編劇是直接受益者?不完全是
那麼,新規之下劇本更受重視,編劇將是直接受益方嗎?
在新規出現之前,近年追捧流量明星與大IP已經讓行業吃了不少不重視劇本的苦頭。資深編劇趙紅(化名)能感覺到片方已經在更重視劇本,但行業中出現一個直觀表現是,「找了更多的人來對劇本提意見,以及誰提句意見都挺重視,但就是不相信編劇自己的意見。」
導致這一現象的背後原因複雜,排除編劇功底等主觀因素,編劇行業話語權缺失,資方幹擾,以及製片方是否具備判斷劇本優劣的審美,都有直接關係。新政的出臺,將倒逼行業重視編劇和文學策劃這兩大工種。
新規之下,為加快立項速度,降低立項風險,行業對編劇、文學策劃需求量將大大增加。儘管新規短期內並不會將編劇與文學策劃推上高位,但從供需關係而言,更受需要的編劇方,整體話語權或有加大的可能。
這是編劇行業自上而下的改變。不止是頭部編劇遭到爭搶,腰部編劇受片方重視程度同樣將提升。而即便對於新手編劇而言,立項風險增加,恐難獲片方直接信任,但在行業需求量增加情況下,跟隨成熟編劇參與項目,也將是一個不錯的踏入行業、獲得成長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與行業中著名導演、製片人掛名監製相似,成熟知名編劇運用「名氣」獲取片方關注,對劇本提綱挈領,將劇本分發至旗下團隊集體創作,都是可以預見的趨勢。
未來,編劇行業的「二八定律」將更加突出。
「編劇聯盟、編劇協會、編劇經紀公司等等,這樣的機構很可能會在新政的催化之下成長起來,甚至有可能出現類似於行業工會一樣的組織。」餘飛表示。當劇本受重視,擁有成熟原創劇本的編劇,能更有底氣,將劇本作為籌碼與影視公司進行談判,共同分享影視產業的利潤。此前其創作的《人民的正義》,編劇餘飛就是聯合出品人。
更為重要的是,擁有完整劇本的編劇方,合作選擇權也將更為豐富。主動洽談製片人,甚至直接越過片方與視頻平臺洽談合作,再在平臺指導下匹配製片人,碼盤組局進行項目創作,都極有可能。編劇有機會走向前臺,兼任製片人與出品人的機會。不論是新手編劇、成熟編劇、知名編劇,長期而言,都將是新規直接獲益者。
但其中也不乏悲觀的聲音。
「作為編劇我對這個新規持謹慎態度。」趙紅告訴骨朵,當下行業不重視編劇並非一日之寒,「在當下的大環境下,我不認為這能促使片方更重視編劇,反而可能會導致片方在籤訂劇本合同的時候更加苛刻。比如前期付款比例變低、隨便湊合一個劇本先審查、劇本審查不通過就不給稿費、自我閹割和自我審查嚴重等問題。」
與業內交流時,不少從業者不約而同談及,在新規之後片方與編劇或將修訂新合作模式,降低前期付款比例,尾款增加,將風險轉嫁至編劇的諸多方式都將誕生。立項壓力下,片方與編劇極力「同根生」,承擔風險。編劇方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和經驗,原創項目沒有足夠的競爭力被採納,一來而去的付出成本和時間成本,編劇團隊不一定有能力支撐。
與片方面臨的壓力相同,更了解審查風向,更懂內容把控的成熟編劇,將脫穎而出。編劇行業也將面臨大洗牌。
不過相比之下,作為內容創作者,相比於話語權,趙紅更擔憂的是,「對文化方面的審查每多一道,它本該承擔的思考和反射功能就會減少一分。」
放眼行業後,自上而下的格局變化
各方態度不一,不論影響如何,新規實行勢在必行。在新規之後,影視公司對劇本的重視程度更高,可以直接預見。那麼對於行業而言,這將帶來哪些自上而下的改變?
「如果導演的創作習慣是從文本就需要體現視聽語言,融入剪輯節奏。導演前期劇本的研發,時間會拉長,參與度會加深,難度也會增大。」作為導演,這是老算能感覺到的直接影響,並坦言,「我會認為這是應該的。」
短期之內,對於導演而言,此前業內流行的在劇本層面就加入的比例將降低,而未在立項前參與劇本創作,僅在立項之後加入,導演消化劇本、進行分鏡等工作將高度集中。長期而言,對於網劇、電視劇作品來說,這同樣是創作話語權轉移的過程,導演與編劇地位將越來越「平起平坐」。當然,新規對編劇影響將更大,懂政策邊界的優質編劇脫穎而出,行業話語權有望提升的同時,成熟編劇團隊被哄搶,帶徒弟組團接項目在行業中將更為流行。
在製片人層面,一旦在項目之初判斷不準確,所耗費的人力及時間成本不言而喻。除了做項目更為慎重之外,製片人對內容、題材的把控,對審查風險的把控,對風向的敏銳程度,都有了更高要求。有網絡電影製片人對骨朵預言,「這個制度之餘,會湧現出一些更專業的製片人。」他們將更懂政策風險與內容把控。
對於近期就將為新規買單的製片方而言,費盡心力降低立項時間成本與風險成本是直接訴求。但放眼行業更長遠的發展,更懂審查邊界,更懂內容風向的成熟公司勢必將脫穎而出。
事實上,對於這部分公司而言,在新政沒有出現之前,完成全劇本再立項或再製作,新規出現,只是將項目立項時間往後挪。「他們既能墊付得了這筆錢,也有能力分辨劇本質量高低,也有成熟的策劃人員來跟進整個創作流程。」餘飛表示。
然而新政若嚴格執行,對小公司將造成更大壓力。據餘飛了解,新政出臺之前,無資金與人才的小型公司會先將大綱拿去立項,「立項之後可以拿這個項目去融資,有了錢之後再來請合適的編劇參與創作。」靠創意雛形就能闖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在立項之前就需承擔劇本創作成本,立項風險加大,創作周期拉長,對於沒有實力、能力、創作經驗的小型公司而言都是直接壓力。
這則新規目前針對的是網劇、網絡電影、網絡動畫片,最終播出端均在視頻平臺上,那麼對於視頻平臺的影響呢?李建國告訴骨朵,不論是自製網劇、定製網劇、分帳網劇,還是網絡電影,成片最終買單者始終是優愛騰芒。雖然立項風險增加,但指向更重視劇本,「這個對製作有好處」,也就是說,平臺也許反而歡迎這一新政。
儘管意見不一,但若將劇本審查提前,能進一步提高劇本對整個項目的重要性,又能有效降低成本的過審風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做選題的時候就會更慎重、嚴謹,確保每一個選題是可以繼續往下進行。」映美傳媒COO高銳承認,新規之後大家對內容態度將會更謹慎,他坦言,新規之後將讓行業更為規範,「嚴審在前面,比拍完了以後才知道有各種問題上不了線要好。」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家都打安全牌。」這幾乎已成共識。在新政影響下,短期之內,項目立項更難過審,片方時間與人力成本增加,對編劇需求增多,對製片人項目風險把控能力更高,都將促使行業發生至上而下的新變化。
新規締造行業新格局,或許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