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安十二時辰》裡,要用幾種不同方式來計時?

2021-01-08 羅西尼ROSSINI

為什麼《長安十二時辰》裡,要用幾種不同方式來計時?

最近大熱的《長安十二時辰》已經更到23集,追到現在,阿羅發現認識的小夥伴已經全部入坑,辦公室裡的小姐姐們,午休話題已經從TF最新口紅色號到四字弟弟的顏值和雷大頭的演技。

《長安十二時辰》講述了唐長安城24小時的故事,從天寶三載正月十四的巳正開始,到正月十五的巳正結束。故事每一集為半個時辰,每集開頭都會以日晷報時,半個時辰等於現在的一個小時。

其實早在周朝時期,民間就開始用日晷計時,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也許你想問,日晷是如何計時的?人類對於時間的感知,最早的來源就是太陽,日升日落,周而復始。「日」指「太陽」,「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為「太陽的影子」。

按擺放角度不同,日晷分為地平式、垂直式和赤道式等三類,以赤道式最為經典。赤道式日晷在擺放時,要與赤道平行,晷針上端指向北極,下端指向南極,通過陽光投影測定時間。也就是說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晷針,其所投下的影子在不斷地改變移動,對照晷盤上面的刻度,即可讀取當前的時間。

雖然日晷計時簡單可靠,但卻有巨大的兩個缺點,一是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必須與當地的地理緯度相同,並且正確指向北極星。二是日晷依賴日照,如果是陰天或者黑夜,那麼日晷就失去了計時作用。

所以古代還有其他的重要計時儀器,水鍾和火鬧鐘。

「水鍾」是依靠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把水漏完的時間。

火鬧鐘是利用香燭燃燒的速度,燃燒至固定位置的鈴鐺便會掉落髮出的聲響,從而達到計時的效果。

《長安十二時辰》提到的這些「計時儀器」雖然都可以記錄時間,但多多少少都存在限制,受外界幹擾的程度比較大。

直到1583年,伽利略發現了鐘擺的等時性,現代鐘錶得以誕生和大發展,1656年,荷蘭的科學家惠更斯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設計了鐘擺,第二年,在他的指導下年輕鐘匠S.Coster製造成功了第一個擺鐘。

雖然在此之前,已有較為初級的計時手段。但伽利略和惠更斯無疑是鐘錶的締造者。從計時器的運作原理上來看,擺鐘是之後懷表與當今手錶的最原始機械結構。

今天,鐘錶已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計時工具了。花樣翻新的鐘表舉目可見,大鐘、鬧鐘、座鐘、掛鍾、七天鍾、十五天鍾,粗馬表、細馬表、半自動表、全自動表、單日曆表、雙日曆表、星晨日曆表、男式表、女式表、鍍金表、真金表等,比比皆是。

相關焦點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時間細節:計時官、計時法以及計時工具
    用十二時辰來計算一天的方法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使用了,漢代時將十二時辰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食、日入、黃昏、人定,後來又用十二支來命名每一個時辰,以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其後依次為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因子時正當夜半,所以半夜也叫子夜。午時正當日中,所以稱為中午。
  • 《長安十二時辰》,沒有鐘錶、手機,古人如何知道時間?
    日升月落,我們每天都經歷著時間的流逝,在古代,人類是用什麼方法計量時間?通過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劇中向人們展現的那些古人計時的智慧。《長安十二時辰》劇照擊鼓聲落,畫面出現了日晷上書「大荒落,巳正」,《長安十二時辰》與時間賽跑拯救長安安危的故事由此展開。
  • 長安十二時辰,古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是現在的什麼時候?
    最近熱播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對話《長安十二時辰》導演:如何避免拍成「美劇24小時」|鈦度專訪
    Q:《長安十二時辰》以及您的上一部作品《海上牧雲記》都是根據大IP改編而成,大家也會拿《長安十二時辰》跟《海上牧雲記》比較,比如說美術風格或者演員表演等。是不是在這些古裝大頭的作品當中,已經有了一些屬於導演自己的操盤經驗之類可以分享的?A:肯定我會從《海上牧雲記》裡拿走很多經驗,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了,這些經驗帶到《長安十二時辰》中來。
  • 《長安十二時辰》:講述「大唐反恐二十四小時」
    隨著劇集的播出,《長安十二時辰》原著小說亦再次受到讀者的熱烈回應。 據該書出版方介紹,馬伯庸以每半個時辰為一章,一共二十四章,即一天時間、十二時辰,創作出了這本《長安十二時辰》。在小說中,作者精準描摹了唐天寶年間長安城的生活細節,突破真實與虛構的界限,揭秘不為人知的「十二時辰」,打造令人窒息的歷史懸疑巨著。
  • 《長安十二時辰》首播好評,鮑小強換上唐裝依舊出彩
    首先,大唐帝國的治安管理方式。在第一集靖安司在倉庫追緝狼衛的時候就顯出了考究與力道。那種訓練有素的推進方式,盾牌,弓弩,長戟,短兵的分門別類和迅捷轉換的用法,特種部隊一般的行事風格,都區別於其他打架若跳舞,對陣如作法的飄渺派,用硬橋硬馬,拳拳到肉的真實感與力道感來打動觀眾的。其次,在那些浮光掠影描寫大唐繁盛的劇情裡,我們難得的看見了這片繁榮之下深重的陰影。
  • 《長安十二時辰》可媲美美劇《24小時》
    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近4萬人打出8.7分、1萬多條短評裡好評超過80%,6月27日晚突然上線的《長安十二時辰》,憑藉耀眼的豆瓣「成績單」躋身截至目前的2019年國產古裝劇口碑榜榜首。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犯了死罪的張小敬(雷佳音飾)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易烊千璽飾)要在十二個時辰之內,緝拿混入長安的可疑人員,解救黎民百姓的故事。電影質感的鏡頭畫面,細節考究的服裝道具,一眾演技在線的主演配角共同上演了一出節奏緊湊、情節跌宕、懸疑燒腦的「長安版《24小時》」。
  • 《長安十二時辰》已過子時,剩下十幾集該怎麼拖?
    ,相互安利,《長安十二時辰》便是如此。《長安十二時辰》的細節對歷史文化有多麼考究這些點我都不用再贅述了,能吹的大家都吹過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長安十二時辰》這十二個時辰「該」是怎麼度過的。很多觀眾甚至看到後面就把前面的劇情忘了,對於故事本身來說,時間只過去了幾個時辰,在過去的幾個時辰裡發生的事情都會有很多細節和線索需要觀眾記住。
  • 700元一人闖關《長安十二時辰》密室,值嗎?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700元一人闖關《長安十二時辰》密室,值嗎?《長安十二時辰》密室場景。密室逃脫與影視IP合作後,推出各類沉浸式密室。玩家每人需要花費數百元,例如《破冰》兩個小時人均368元,《長安十二時辰》三個小時人均花費688元。相對較貴的價格也會令一些人望而卻步。
  • 《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我給易烊千璽打100分
    《長安十二時辰》爆了。 作為國產劇,豆瓣8.6的分數不低。《長安十二時辰》還有什麼臺前幕後的故事? 《中國電影報導》採訪到了導演曹盾,讓我們聽聽他怎麼說!
  • 不服來戰!《長安十二時辰》良心服化道,我醜我有理!
    長安十二時辰》自播出後就好評如潮,熱度一直只增不減。除了主演們的絕佳演技加持,劇組對歷史的考究和服化道的設計可以說是十分良心了。被調侃最多的當屬主角李必的上清芙蓉冠。預告片一經播出就在網友間炸了鍋。易烊千璽這個冠莫不是為了給人倒茶用的?其實以豎式插簪束髮,是修道之人常見的佩戴方式,稱為「子午簪」。至少在元代以前的古畫中,道士都是插著子午簪。最近的劇集中上線的嚴太真,歷史原型是楊貴妃。按照楊貴妃曾做過女道士的歷史,徐璐飾演的嚴太真佩戴的也是子午簪。
  • 《長安十二時辰》24個小時,我卻好像看到了一生
    如果問最近要追什麼劇?答案毫無疑問:《長安十二時辰》《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的是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十二個時辰,用現在的時間計算就是二十四個小時。
  • 長安十二時辰:最嚇人的「醜」裝扮,卻成了扎心催淚彈!
    《長安十二時辰》播到了29集,牢裡的大詩人程參,還沒能要到一口吃的。29集了,小李必終於換了件衣服(然而很快又換了回來)。何孚的煙燻妝黑裡透紅又透著紫,第一眼看很驚恐、看多了居然越來越好看?阿枝一部辛酸風塵史的內容,《長安十二時辰》只用了一個特寫鏡頭,一句爭吵,就到位了。李必睜眼時就看見面前懸浮著一張臉,大面積爛瘡非常觸目驚心。
  • 你關於長安十二時辰的疑問,這裡有答案
    近日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又引發了觀者一波「穿越潮」~本期聚珍君說叨說叨,其中的那些知識點。一、十二時辰制具體如何?《長安十二時辰》一開篇,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就因頭飾引起了關注,他佩戴的子午簪是豎式插法,與此前常見的橫式插法的卯酉簪不同。這讓一些觀眾起疑,「是不是劇組弄錯了?」
  • 《長安十二時辰》伊斯上演高難度追逐動作戲
    目前,《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中,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憑藉懸疑吸睛的劇情、精細考究的道具以及生動真實的人物收割眾多好評。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除了雙男主線,《長安十二時辰》的配角戲份也非常出彩。上周四出現了一位新角色——景寺執事伊斯(伊利多斯飾),不僅神助攻張小敬、檀棋,自戀、逗比的性格也為他博得眾多好感。在昨晚更新的劇情中,伊斯為抓捕刺殺右剎的兇手,在長安城內上演了一場高難度的跑窟追逐戲碼,緊張刺激程度爆表。
  • 水運渾天儀、雕版印刷術,《長安十二時辰》裡竟然有這麼多硬科技
    最近一部《長安十二時辰沒有電腦檢索,純靠人腦 還要很快得出結果 《長安十二時辰
  •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走紅 穿越唐朝 你的一天怎麼過
    《長安十二時辰》刷爆朋友圈,劇中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來推進,既突出了劇情的緊張感,又有濃濃的傳統文化烙印,無論是服飾、儀制、器物,還是宮城、集市、裡坊,無不讓人有一種夢回大唐的衝動。
  • 胡風、和風、西風各歸其位,《長安十二時辰》擺正了大國文化心態
    但是《長安十二時辰》「沙盤化敘事」的底色很難改動,除了帶著讀者在「一百零八坊」遊竄,馬伯庸在故事中嵌入了不少長安的風物、世俗、人情。可以說,高密度的文化信息幹擾了《長安十二時辰》的敘事,這是它的缺點,也是它的優點。
  • 古代怎麼計時的?一天到底是十個時辰還是十二個?了解古代的時間
    現在時間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一個數字,或者說它記錄了我們一天天的過程,代表了秒針,時針,分針不停的轉動,但是對於古代的人們來說,時間不僅僅代表了時間,它還是很多種不同寓意的集合體,還代表了陰陽時刻等等。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古代那些個特殊的時刻的含義。
  • 《長安十二時辰》:所有的人都孤注一擲,做到了極致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主角們所處的就是一片「死地」,而他們所有的人全都孤注一擲,做到了極致。02任用張小敬是李泌做出的最正確的選擇,賀知章勸他說:「長安之大,人才濟濟,你何苦非要用一個死囚,給自己留下被人攻擊的把柄?」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屢次要將張小敬重新押入大牢,在治罪張小敬這一條路上,他與政敵李林甫的目標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