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區分「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2020-11-29 小白法言

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都是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而且未完成形態只存在於直接故意犯罪中;在過失犯罪、間接故意犯罪中都沒有未完成形態一說,他們只有是否成立犯罪的問題,成立了既遂就是犯罪,沒有成立既遂就不構成犯罪。

一個完整的直接故意犯罪有以下幾個階段:起意階段、預備階段、實行階段、實行後階段。起意階段是一種思想的流露,他沒有任何的刑法意義,所以起意階段不構成犯罪。起意階段與預備階段的臨界點是是否出現危害行為。預備階段與實行階段的臨界點是是否著手。實行階段與實行後階段的臨界點是犯罪是否已經結束。

一、犯罪預備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犯罪情形。在犯罪預備階段也有可能成立犯罪中止。如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內的原因自願放棄犯罪,即構成犯罪中止,這時他適用中止犯的刑罰減免規定,而不再適用預備犯罪的減免規定。犯罪預備有以下四個特徵:

1、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具有犯罪的目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犯罪的意圖,那就只是合法行為。例如:一個人去買刀,如果他買刀的目的是為了搶劫,那這就是一個犯罪預備行為,如果他買刀是為了做飯,這就是一個合法行為。

2、行為人客觀上有犯罪預備行為

例如:為了犯罪準備工具、練習犯罪手段、進行犯罪前調查、排除實行犯罪的障礙、尾隨和守候等。

3、行為人事實上未能著手犯罪

犯罪預備必須在預備階段就停止了下來,如果一個人已經著手犯罪,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既遂的,是犯罪未遂而不是犯罪預備。

4、未能著手的犯罪原因是行為人意志之外的原因

行為人未能著手犯罪的原因必須是行為人意志之外的原因。如果是因為行為人意志之內的原因,則構成犯罪中止。例如:甲為了投毒在商店購買了毒鼠強,在去往投毒的路上如果天空突然颳起大風將甲手中的毒鼠強吹撒了,導致甲的犯罪行為沒有著手,這就叫犯罪預備。但如果在去往投毒的路上,甲突然心生悔意,於是將毒鼠強扔掉,導致犯罪行為沒有著手,這就叫犯罪中止。

處罰

根據《刑法》第22條第2款規定,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二、犯罪未遂

《刑法》第23條第1款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從法條中可以看出犯罪未遂有以下三種特徵:

1、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什麼是著手:著手就是指行為人已經了犯罪行為,對法益已經有了現實侵害的緊迫性,足以動搖民眾的安全感。例如:甲打算用槍打死乙,當甲舉槍瞄準,打算開槍的時候是殺人的著手。

2、犯罪未得逞

「未得逞」並不是沒有造成損害結果,未得逞是指沒有達到行為人所預期的目的。例如:甲打算殺人,但被害人沒有被殺死只是被砍傷,甲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未遂。

3、犯罪未得逞的原因是行為人意志之外的原因

比較常見的意志以外的原因有:(1)被害人的劇烈反抗;(2)第三人的出現;(3)自身能力的不足;(4)自然力的破壞;例如:放火時突然下大雨無法點燃;(5)認識錯誤。誤以為被害人已經死亡,實際被害人還未死亡。

處罰

根據《刑法》第23條第2款規定,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

三、犯罪中止

《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有以下幾點特徵:

1、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及時性

犯罪既遂之後不能成立中止。例如:甲搶劫之後非常後悔,又將原物返還失主的不構成犯罪中止。

2、犯罪中止必須沒有發生犯罪既遂的標誌,即有效性

行為人雖然自動放棄了犯罪或積極採取措施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但最後犯罪結果還是發生了,就不構成犯罪中止。例如:甲打算用刀殺死乙,但甲捅了乙一刀後,見乙非常痛苦,於是將乙送往醫院,但到醫院時乙已經死亡,這就不構成犯罪中止。

3、犯罪中止必須是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即自動性

行為人在人為認為能夠完成犯罪的情況下,出於自身意志自動停止犯罪。自動性是犯罪中止和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的最大區別。

處罰

根據《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犯罪預備、未遂和中止?如何區分?
    又如,日本的刑法中規定了殺人預備罪,因此,故意殺人在預備階段就被停止下來的,成立獨立的殺人預備罪。立法將預備行為實行化的原因,表示對部分犯罪的「預備行為」要嚴懲。什麼是犯罪未遂?行為人主觀上還是希望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結果能夠出現,但是行為人本人主觀上認為「不能」達到既遂,進而停止犯罪行為的,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怎樣定義?《刑法》第24條 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 犯罪既遂、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故意犯罪分為:完成形態——犯罪既遂未完成形態——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2. 犯罪既遂指犯罪人的行為完整地實現了刑法分則條文所規定的全部構成事實。犯罪預備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但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情形。①犯罪預備的客觀特徵: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行為人尚未著手犯罪的實行行為。
  •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一樣嗎?刑法:兩者處罰程度大不相同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聽著似乎是一個意思,然而其實它並不是,那麼,犯罪預備和未遂究竟如何區分呢?犯罪預備,又稱預備犯,是指為實施犯罪而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犯罪未遂又稱未遂犯,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只是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分
    【分歧】    對於本案中黃某的故意殺人行為究竟屬於何種犯罪形態產生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黃某為洩私憤,持刀至被害人家中企圖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在行兇的過程中由於被害人妻子及左鄰右舍的人勸解而使其行為未得逞,其行為應當屬於犯罪未遂。
  • 是犯罪未遂還是犯罪預備
    劉法官:我認為,上述二被告人的行為應該界定為犯罪未遂形態。根據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認定未遂涉及兩個要點,一為對「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的界定,二是對導致犯罪停止的原因的認定。本案中,兩被告人未能完成犯罪是由於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造成,這一點不存在爭議。
  • 本案是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2007年9月4日晚,被告人林某酒後攜帶火柴和汽油來到被害人孫某居住地,欲對被害人孫某居住的房屋實施放火行為。當被告人林某站在該房屋東側的簡易倉房上,準備向房屋的頂部攀爬時,因踩破倉房的瓦片從簡易倉房的頂部跌落下來,被告人遂離開現場。  上述事實,被告人在開庭審理過程中亦無異議,且有物證汽油、火柴、被害人孫某的陳述、證人孫某某、梁某某的證言和現場勘查筆錄等證據證實。
  • 2020寧夏省考法律常識積累: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是「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發生階段的不同。犯罪預備發生在犯罪行為著手之前,而犯罪未遂發生在犯罪行為著手之後既遂之前。   下面我們從兩道題目入手,來帶大家區分一下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
  •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麼?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發生階段的不同。犯罪預備發生在犯罪行為著手之前,而犯罪未遂發生在犯罪行為著手之後既遂之前。法妞網友諮詢: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麼?【點擊下方小程序,直接諮詢法律問題】王海軍律師補充:「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則都屬於犯罪的未完成形態。
  •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界限——如何認定"著手"
    [分歧]   對於本案中李某的故意殺人行為究竟屬於何種犯罪形態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李某為洩私憤,持刀至被害人家中企圖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在行兇的過程中由於被害人妻子及周圍居民的幹預而使其行為未得逞,其行為應當屬於犯罪未遂。
  • 什麼是犯罪中止,認定犯罪中止的條件是什麼?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過程有未遂、中止等情節,那麼關於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都是屬於犯罪的未完成形態,那麼,什麼是犯罪中止,認定犯罪中止的條件是什麼?網友諮詢:認定犯罪中止的條件是什麼?犯罪中止的認定條件:(一) 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犯罪中止只能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只能發生在犯罪預備、犯罪實行和實行終了之後犯罪結果發生之前的過程中。
  • 網上律師諮詢預備犯罪和中止犯罪有什麼區別?
    網上律師諮詢預備犯罪和中止犯罪有什麼區別?對於這2個犯罪形式大家應該比較陌生,一般會有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前會進行一些準備的,比如購買犯罪工具,頻繁對犯罪地點提前進行踩點等等就屬於預備犯罪,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將犯罪風險降到最低。
  • 犯罪形態判斷,三步就夠了
    事業單位考試,犯罪形態一般都是通過案例的形式來考察,所以很多同學都反映自己很難在這個題目拿分,經常自己的答案和標準答案南轅北轍,深究其原因,就是知識點的掌握還不夠深入,沒有完全理解各個形態的特徵,不能很好的區分。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犯罪形態的判斷方法。
  • 深圳「女顧客遭男伴下藥」強姦案: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本案成立強姦罪預備,而非強姦罪未遂。1、預備犯與未遂犯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著手,即行為是否已具有法益侵害的緊迫性。2、是否具有上述緊迫性,應當以行為時社會一般人的認識為判斷標準。本案發生的時空環境是餐廳,而且下的「藥「根本不足以導致被害女子昏迷的程度(是壯陽藥),所以,下藥行為只是預備行為,而非著手。既然不存在著手,本案自然無法成立未遂,只能成立犯罪預備。5、犯罪預備同樣值得處罰。根據《刑法》第22條第2款的規定,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題:犯罪未完成形態類型題目秒懂技巧
    犯罪的未完成形態是指確實實施了犯罪行為,但是由於某些原因沒有完成。通俗點兒說就是想幹壞事兒沒幹成。包括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二、咋區分預備、未遂和中止 區分三者可以找關鍵詞。犯罪預備簡單來說八個字:準備階段+被動停止;犯罪未遂也是八個字:實施階段+被動停止;犯罪中止是準備或實施階段+主動放棄。
  • 犯罪預備有什麼處罰措施?犯罪預備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二、犯罪預備的認定標準 1、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的區分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罪的預備階段這兩種情況區別開來。2、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區分在認定犯罪預備時,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也需要區別開來。在實施犯罪活動以前,犯人把自己的相關意圖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流露。王海英律師在這裡強調,犯意表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一定的行為,但僅僅是其犯罪意圖的表露。
  • 慈谿刑事律師:談刑法的犯罪預備
    慈谿刑事律師陳亮: 從犯罪的形態講,刑法把犯罪分成幾個等級,其中犯罪預備是最輕量的等級.犯罪預備雖然僅僅是一種預備行為,但它已具備特定的犯罪構成.、接近犯罪對象物品的行為;(5)出發前往犯罪場所或者誘騙被害人趕赴預定犯罪地點;(6)勾引、集結共同犯罪人,進行犯罪預謀;(7)擬定實施犯罪和犯罪後逃避偵查追蹤的計劃等.
  • 犯罪預備處罰的方法是怎樣的?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施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但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形態。那麼,犯罪預備處罰的方法是怎樣的?法妞網友諮詢:犯罪預備處罰的方法是怎樣的?蔣興明律師解答:行為人認罪、悔罪,退贓、退賠,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犯罪情節輕微,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由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行政處罰:(一)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二)沒有參與分贓或者獲贓較少且不是主犯的
  • 司法實務|毒品犯罪定性基本問題研究
    在毒品案件辦理中,如何處罰吸毒者購買、存儲、攜帶、運輸毒品的行為,筆者認為,無論代購還是居間介紹,不管是否牟利,均應以販賣毒品罪共犯論處;互易毒品,無論互易對象為何,只要具有對價性和有償性,均可成立販賣毒品罪;販賣毒品罪應以實際交付為既遂標準;運輸毒品罪應以合理位移為既遂標準,進行實質性判斷;應通過因果共犯論認定行為人是否需對毒品總額負責
  • 刑事犯罪預備階段如何認定 是否構成犯罪和受到刑事處罰
    大家都知道,刑事犯罪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違法行為,那麼為了犯罪準備了工具和做了充分的準備,最終沒有實施犯罪,也就是說犯罪還是再預備階段,是否構成刑事犯罪,如果構成該怎麼處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說說。首先要明確的是,刑事犯罪不同於其他民事犯罪,預備階段就已經觸犯刑罰,屬於犯罪,只不過在量刑上會有所考慮,一般情況下會比照既遂從輕、減輕處罰,情節比較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這個主要是由其犯罪的性質決定的,犯罪預備階段為何會認定為犯罪呢,下面小編接著個大家講。
  • 共同犯罪知多少,一口氣說完
    三、片面共犯片面共犯,是指參與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認識到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卻沒有認識到有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命題人認為,片面的共犯分為三類:1、片面的共同正犯(片面的實行犯/片面的正犯),即實行的一方沒有認識到另一方的實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