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預備處罰的方法是怎樣的?

2020-11-29 法妞問答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施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但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形態。那麼,犯罪預備處罰的方法是怎樣的?

法妞網友諮詢:

犯罪預備處罰的方法是怎樣的?

蔣興明律師解答:

行為人認罪、悔罪,退贓、退賠,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犯罪情節輕微,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由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一)具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

(二)沒有參與分贓或者獲贓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諒解的;

(四)其他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

蔣興明律師補充: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於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蔣興明律師結語:而對於預備犯,法律中規定的處罰原則是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而現實中比較常見的犯罪預備的表現形式就是為實施犯罪而積極準備相應的犯罪工具,當然為犯罪的實施而製造一定的條件,也是屬於犯罪預備中的一種情形。

相關焦點

  • 犯罪預備有什麼處罰措施?犯罪預備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在犯罪行為的實施中,犯罪預備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對於犯罪預備有什麼處罰措施?犯罪預備的認定標準又是什麼?今日王海英律師為您解讀犯罪預備處罰及犯罪預備認定標準的有關問題。一、對於犯罪預備可以怎麼處罰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是犯罪的行為由於行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一種停止形態。王海英律師需要在這裡強調的是,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具體的犯罪構成。
  •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一樣嗎?刑法:兩者處罰程度大不相同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聽著似乎是一個意思,然而其實它並不是,那麼,犯罪預備和未遂究竟如何區分呢?犯罪預備,又稱預備犯,是指為實施犯罪而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犯罪未遂又稱未遂犯,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只是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 刑事犯罪預備階段如何認定 是否構成犯罪和受到刑事處罰
    大家都知道,刑事犯罪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違法行為,那麼為了犯罪準備了工具和做了充分的準備,最終沒有實施犯罪,也就是說犯罪還是再預備階段,是否構成刑事犯罪,如果構成該怎麼處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說說。首先要明確的是,刑事犯罪不同於其他民事犯罪,預備階段就已經觸犯刑罰,屬於犯罪,只不過在量刑上會有所考慮,一般情況下會比照既遂從輕、減輕處罰,情節比較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這個主要是由其犯罪的性質決定的,犯罪預備階段為何會認定為犯罪呢,下面小編接著個大家講。
  • 犯罪既遂、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故意犯罪分為:完成形態——犯罪既遂未完成形態——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2. 犯罪既遂指犯罪人的行為完整地實現了刑法分則條文所規定的全部構成事實。犯罪預備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但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情形。①犯罪預備的客觀特徵: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的預備行為;行為人尚未著手犯罪的實行行為。
  •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麼?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發生階段的不同。犯罪預備發生在犯罪行為著手之前,而犯罪未遂發生在犯罪行為著手之後既遂之前。法妞網友諮詢: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麼?起意階段與預備階段的臨界點是是否出現危害行為。預備階段與實施階段的臨界點是是否著手。實施階段與實施後階段的臨界點是犯罪是否已經結束。
  • 究竟如何區分「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起意階段是一種思想的流露,他沒有任何的刑法意義,所以起意階段不構成犯罪。起意階段與預備階段的臨界點是是否出現危害行為。預備階段與實行階段的臨界點是是否著手。實行階段與實行後階段的臨界點是犯罪是否已經結束。
  • 什麼是犯罪預備、未遂和中止?如何區分?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云飛趙李每天學點法律知識《刑法》第22條 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於預備犯,可以對比既遂犯、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客觀上,有犯罪預備行為,但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犯罪的「實行行為」是一種類型性的行為,這種行為在通常情形下會造成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結果。最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 本案是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被告人林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開始點燃他人住宅的行為,系犯罪預備,對其可以依法減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十二條、第七十二條第一款、第七十三條第二、三款的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林某犯放火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  一審宣判後,被告人林某未提出上訴,公訴機關也未提出抗訴,一審判決已發生效力。
  • 網上律師諮詢預備犯罪和中止犯罪有什麼區別?
    網上律師諮詢預備犯罪和中止犯罪有什麼區別?對於這2個犯罪形式大家應該比較陌生,一般會有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前會進行一些準備的,比如購買犯罪工具,頻繁對犯罪地點提前進行踩點等等就屬於預備犯罪,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將犯罪風險降到最低。
  •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分
    第二種意見認為,黃某在非法剝奪他人生命這一主觀心理狀態的支配下,實施了購置殺人工具、守候被害人等相關犯罪預備行為,但因被害人妻子及左鄰右舍的人勸解而使其故意殺人行為未能著手,其行為應當屬於犯罪預備。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刑法第22條第1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 慈谿刑事律師:談刑法的犯罪預備
    慈谿刑事律師陳亮: 從犯罪的形態講,刑法把犯罪分成幾個等級,其中犯罪預備是最輕量的等級.犯罪預備雖然僅僅是一種預備行為,但它已具備特定的犯罪構成.刑法對犯罪預備的定義刑法的犯罪預備指的是: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其有以下二個主要特性:1.
  • 是犯罪未遂還是犯罪預備
    著手實行犯罪體現了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統一,即主觀和客觀兩個基本特徵,主觀上,行為人實行具體犯罪的意志已經直接支配客觀實行行為並通過後者開始充分表現出來,而不同於在此之前犯意表示;客觀上,行為人已開始實行具體犯罪構成客觀方面的行為,這種行為已不再屬於為犯罪的實行創造便利條件的預備犯罪的性質,而是實行犯罪的性質,而且已經使刑法所保護的具體權益初步受到危害或已經面臨實際存在的威脅。
  • 深圳「女顧客遭男伴下藥」強姦案: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本案成立強姦罪預備,而非強姦罪未遂。1、預備犯與未遂犯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著手,即行為是否已具有法益侵害的緊迫性。2、是否具有上述緊迫性,應當以行為時社會一般人的認識為判斷標準。4、或許有人認為「強姦罪的行為是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這裡的」其他方法「就包括下藥、下毒、灌醉等行為」。的確如此,但別忘了,這裡的「其他方法」也必須足以壓制被害婦女的反抗的程度。本案發生的時空環境是餐廳,而且下的「藥「根本不足以導致被害女子昏迷的程度(是壯陽藥),所以,下藥行為只是預備行為,而非著手。
  •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界限——如何認定"著手"
    第二種意見認為,李某在非法剝奪他人生命這一主觀心理狀態的支配下,實施了購置殺人工具、守候被害人等相關犯罪預備行為,但因被害人妻子及周圍居民的幹預而使其故意殺人行為未能著手,其行為應當屬於犯罪預備。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刑法第22條第1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 以案說法|相約搶金店被埋伏好的民警抓獲,預備搶劫構成犯罪嗎?
    通過群聊天,陳大亮、王向玉二人了解到群主所說的「賺錢」方法就是冒充警察到地下賭場去抓賭,對開設賭場者和賭徒進行敲詐勒索。但群主所說的作案地點是在重慶,陳大亮覺著路途太遠,人生地不熟,事情很不靠譜。受案後,濟寧市任城區檢察院認為,陳大亮、王向玉謀劃搶劫金店的時間、方式、逃跑路線,並積極準備刀、錘子等作案工具,屬於犯罪預備,涉嫌搶劫罪,遂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訴。2019年10月29日,法院一審判決兩被告人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5000元。被告人王向玉表示不服,並提起上訴。
  • 2020寧夏省考法律常識積累: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是「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發生階段的不同。犯罪預備發生在犯罪行為著手之前,而犯罪未遂發生在犯罪行為著手之後既遂之前。   下面我們從兩道題目入手,來帶大家區分一下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
  • 什麼是犯罪中止,認定犯罪中止的條件是什麼?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過程有未遂、中止等情節,那麼關於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都是屬於犯罪的未完成形態,那麼,什麼是犯罪中止,認定犯罪中止的條件是什麼?網友諮詢:認定犯罪中止的條件是什麼?廣東維強(太原)律師事務所湛晉金律師解答: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 中止犯不能比預備犯、未遂犯處罰還寬
    刑法對預備、未遂、中止犯的處罰有著明確規定: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 【普法小課堂】醉駕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醉酒駕駛機動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未構成其他犯罪的;(二)血液酒精含量達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駕駛的;
  •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七種邪教犯罪行為將從重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對外發布《關於辦理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共十六條,主要就邪教組織的界定;組織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和組織、利用邪教組織致人重傷、死亡罪的定罪量刑標準;邪教組織犯罪所涉及的寬嚴相濟、罪數處斷、共同犯罪等實體問題和邪教宣傳品的認定程序等問題做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