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業務增長持續,財務費用增加拖累業績。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增長明顯,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9.64億元,同比增長26.20%,主要是環境監測及實驗室儀器兩大主營業務持續增長,同時工業園區環保監測業務取得重要突破。營業利潤受政府補助調整會計科目核算影響同比大增61.29%,從而營業利潤率實現17.85%,較2016年提升3.88個百分點,同時公司整體毛利率穩中有升亦對營業利潤增長有所貢獻。但考慮到公司物聯網產業基地投入使用,項目貸款停止資本化及短貸利息增加影響,財務費用增加較多,自一季度以來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同比持續提升,帶來歸母淨利潤實現4.48億元,同比僅增長11.36%。此外,研發費用及人工工資增加亦帶來管理費用及銷售費用的增長,但從前三季度看,其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同比呈下降趨勢,顯示費用管控的向好態勢。
合同訂單依舊穩步增長,監測行業持續景氣利於公司發揮行業龍頭優勢。2017年公司新籤訂合同訂單金額約58億元,較2016年的41億元增加17億元,增幅達到41.46%。其中未執行及尚在執行中的合同金額約22.5億元(不包含黃山及青高兩大PPP項目)。穩步增長的訂單也顯示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高景氣持續:1)自2016年起,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收到中央層面的高度重視,《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等文件相繼出臺,高質量環境監測儀器的更新及第三方運維服務需求凸顯;2)生態文明建設得到高度重視,工業企業減排意願及環保投資能力增強,對汙染物排放的計量及治理項目效果的評估,將提升環境監測設備的需求;3)環境監測事權上收,帶來大氣國控點更新及水站國控點新建需求,同時地方存在增加省控及以下級別的環境監測站需求。我們判斷,環境監測行業將持續高景氣,公司作為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龍頭,市佔率達到約15%,能夠充分受益行業需求擴張、發揮行業龍頭優勢。
非公開發行批覆雖到期失效,但對公司影響不大。公司未能在中國證監會核准發行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覆到期自動失效。公司前三季度資產負債率42.77%,仍處較低水平,即使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未成功,其對公司資金結構及持續擴大再生產不會產生明顯影響,同時能夠減少攤薄收益。
維持公司「買入」評級:我們持續看好環境監測行業高景氣度持續,公司作為行業龍頭能夠充分享受行業增長紅利。考慮公司2017 年業績快報低於預期,我們同步下調公司業績預測,預計2017-2019 年EPS分別為1.00、1.31和1.70元/股,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23.64、18.05 和13.90 倍,維持公司「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項目推進進度不達預期風險;設備銷售競爭加劇風險;應收帳款風險;政策推進進度不達預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