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讓大家了解化學武器的發展歷史,同時也介紹了相應的化學成分及個別化學家,共計31個時間歷史節點。提示:以下部分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個別圖片僅適合18歲以上人士觀看,請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是否觀看。
今天的整體內容不是非常的提氣,最後來一張圖片,讓大家領略一下化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去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的伯納德·費林加(Bernard Lucas Feringa)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一篇重要論文,聲明他帶領的格羅寧根大學團隊成功建造了一種與轉動軸相連的分子馬達。分子馬達轉動時轉動軸可以保證兩個成分的運動保持同步,就像我們在現實世界中遇見的機械轉動原理一樣。
這次基礎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他們進一步掌握了如何在分子層面控制運動,並指導如何使用讓運動同步並將運動放大。
雖然我們今天經歷了化學武器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但是化學就是這樣一個學科——她在改變世界的同時可能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溫室效應和白色汙染等),而作為一門科學,她存在的意義仍舊是積極向上的。
來源:化學數據聯盟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我們的微博:高分子科學前沿,歡迎和我們互動。
在菜單中回復「交流群」:可加入學術圈,企業界及一系列技術交流群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