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5月20日報導(編譯:蔡妙嫻)
編者註:本文中的Yeloha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太陽能能源共享創企。該公司曾於去年8月獲得350萬美元的融資。
伴隨著車輛共乘,家居共享以及其他商品與服務的共用趨勢的興起,在全球經濟領域,共享的概念正逐漸風靡。
那麼,為什麼不將這種模式運用到能源領域——尤其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太陽能領域呢?
這就是Yeloha——一家波士頓創企想做的。Yeloha於去年開始設計了一套網絡,運用此網絡,建築物主人可以將多餘的太陽能「送」給沒有此系統的人。
Yeloha將其公司成為「太陽能界的Airbnb」,公司的CEO Amit Rosner表示,他們是全美第一家對太陽能進行共享的公司。
Yeloha的主要功能是,將太陽能市場開放,為租戶以及缺少家庭光伏電板的戶主提供太陽能。在他們的商業模式下,人們再也不需要尋找大片土地來集中獲取太陽能了。
Yeloha上線後立馬打響了走紅的第一炮。在公司首次於麻薩諸塞州上線後,1000多人陸續申請了當太陽能能源供應者。
作為太陽能能源供應者,這些用戶會收到太陽能電板,並有專人為他們安裝,而這些太陽能電板所產生的一部分能量也可以為用戶所用——注意,這一切都是免費的喲。
「和Airbnb一樣,我們的Sun Hosts將用戶的屋頂利用了起來,這樣不僅能為沒有太陽能的人送去能源,用戶自己也能獲得額外的能源,」Yeloha在其宣傳資料中如此說道。
在太陽能能源交換的另一端,就是Yeloha稱為「太陽夥伴」的用戶。這些用戶已提前進行過在線申請,可以獲得太陽能提供者一部分的太陽能能源,並為自己剩下10%左右的電費支出。
對於太陽能提供者和「太陽夥伴」來說,這筆剩下來的開支會在他們的電費單上有所體現,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他們也不需要再給本地設施增加額外的負擔。
在上線的幾個月之內,Yeloha與綠山電力公司籤署了一份協議,計劃把它們的這項網絡推廣到佛羅蒙特州,並在紐約開啟新一輪活動,籤約更多的用戶。
然而,這項看似前景廣大的事業卻很快日落西山。上周,Rosner在其領英帳戶上宣布:Yeloha之光熄止。
「我們一路走來都是一家創企的身份,」Rosner寫道。「我們提出了一個想法,然後將它發展成了前景遠大、雄心勃勃的事業。然而,事實證明,我們的風險還是太大了。」
Yeloha之所以失敗,背後有很多個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它缺乏資金。
「雖然與我們同模式的企業被用戶所廣泛接受了,但大規模安裝太陽能系統還是要依賴第三方項目融資,比如銀行或者特別基金的資金,」Rosner說。
「我們認為高回報本身會自動吸引到項目投資人,我們還認為眾多訂閱者的大量安裝總會出現多樣化,從而減少我們的信用危機。然而,我們並不能說服傳統的項目投資人相信這一套理論。」
在遭遇阻礙後,Yeloha不得不靠前期的幾個項目來維持生存,並試圖證明自己的理念,但是,這家公司還是沒能有足夠的資源來繼續運作。
不僅如此,Yeloha還撞上了錯誤的時間。當Yeloha開始尋求融資時,美國股票市場上太陽能公司的股票遭遇了大跳水,雖然那時太陽能設備的住宅與使用安裝增長速度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另外,彼時價值數十億美元的SunEdison的破產,以及風投基金投資的總體衰落也加速了Yeloha的倒閉。
「未來是不確定的,而當未來不確定時,投資人們紛紛選擇了退後一步,靜觀其變,」Rosner在一次採訪中如此說道。
「我不怪投資人,他們有他們的運作模式。我們想要的是改變世界,他們想要的是獲得可觀的回報。這個世界需要創新家,也需要投資人。所以,我真的沒什麼可抱怨的。」
Rosner拒絕透露參與Yeloha項目的太陽能供應者與「太陽夥伴」具體有多少人,他同時表示,「我們還在就出售資產的問題進行協商」。
Yeloha在其網站上表示,他們將退還訂閱成本,並允許太陽能提供者繼續使用他們的部分太陽能能源。此外,Yeloha還在於另一家公司協商,希望能保留供應者們的光伏電板,並繼續想其他用戶傳送多餘的太陽能能源。。
「我希望能看到這一概念繼續活著,」Rosner說。「但願其他人不會因為我們的失敗感到挫敗。我們留下的軌跡或許又窄又脆弱,然而它卻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