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慶植系某外企高級諮詢師
共享經濟的鼻祖,Airbnb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利用房屋主人不在家時,以低於市場同類房源的價格將房屋臨時出租給有需要的旅客。從本質上來說,這是利用閒置資源創造價值的經濟行為,而且這個價值是雙向的。房屋主人可以在房屋閒置的時候臨時出租,增加收入;旅客能夠以低於酒店的價格住到房子,降低成本。
我們現在講的這個面向B端用戶的Airbnb——B2B共享經濟本質上也一樣,參與共享的企業,都是利用閒置資源創造雙向的價值。「閒置資源」是關鍵詞。
我們先從資源開始,再延伸到閒置資源。
每家企業,都有對資源的需求。
以服裝企業為例,從成立那一天起,對各種資源的需求就從未間斷過。剛開始有對廠房、倉庫、辦公室、宿舍、餐廳等空間資源的需求,有對辦公用品、機器設備、環保設備等物品資源的需求,有招聘技術、HR、財務、一線員工等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有融資、貸款等對資本資源的需求。空間、物品、人力和資本,這是四大類有形的資源,每個大類都可依用途和性質分成幾個子類,如生產空間,存儲空間,辦公空間等等。
接下來,服裝企業還有對用來加工的布料、輔料等供應資源的需求,有為企業做品質管理培訓、建設企業網站等對服務資源的需求,有建立銷售渠道、宣傳渠道、開發客戶等對市場資源的需求,還有產品開發、智慧財產權、信息等知識資源的需求。後面這四大類主要是無形資源,同樣每個大類都包含幾種子類。
這八大類資源包含了企業所有類型的資源,既有內部資源也有外部資源。
可見,企業對資源的需求非常之大,沒有資源,企業就開不下去。陸奇博士在他的演講中提到對創始人團隊的四大要求,其中之一是「有效溝通,獲取資源」。這是關乎企業生死的一點,我認為比什麼商業價值、企業文化還重要。先有資源後有價值,沒有資源無法創造價值。馬雲當初若不是打動了孫正義,獲得了對方的資本資源,可能今天還在做翻譯,搞不好還欠一屁股債。很多企業都曾面臨過某種困境,而能否擺脫困境,關鍵就在於能否獲取那些迫切需要的資源。
所以我們說,企業的經營行為,歸根結底是獲取、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創造價值的行為。企業購買或租用廠房、機器設備,招聘員工,購買原材料,開發打樣,培訓員工,製作宣傳手冊,員工利用機器設備將材料製造成產品,獲得客戶的品牌授權,等等,幾乎所有的行為都可歸結於「獲取、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這三種行為當中。
企業獲取資源,大多數都是在線下發生的。即使在線上尋找相關資源,也會在線下進一步確認該資源是否滿足自己的需求。企業需要資源的時候,如果費用太高超出預算,要麼放棄要麼咬牙接受。這是非常簡單的事。現在的企業要找資源不難,大多數資源有錢就能買到。但企業對價格很敏感,一方面是賣出的價格,另一方面是買進的價格。這個只有量大量小的區分,沒有線上和線下的區別。這句話可能有人不同意,說旅遊平臺的酒店價格明顯低於自己去酒店入住的價格。確實如此,但還有另一種情況,大集團公司跟酒店籤約,價格比旅行網的還好,這是在線下發生的。而旅遊平臺能拿到低價,無非也是靠大量旅客入住。你一個無人問津的小平臺去找酒店談談看能不能拿到好價格?所以我們說量大量小的區別,而不是線下和線上的區別。實體店不一樣的情況也不是跟線上線下有關,而是跟實體店本身的成本有關。如果實體店像網絡購物一樣,按銷售佣金支付商場費用,看看能不能給消費者跟線上一樣的價格。
所以儘管產業交易的體量非常龐大,但B2B交易平臺做大的卻極少。很多B2B交易平臺都在想方設法地獲客,推廣費甚至超過收入。但問題是,企業有對資源的需求,但人家根本不需要特意跑到網上來求購。
所以我們才要提閒置資源,在網上實現閒置資源的共享。因為它的使用成本低,甚至可以不要錢,用自己的資源來交換。Airbnb裡好像就有這個模式,紐約的和倫敦的兩家人在同一時間到對方城市去旅遊,雙方交換房子的臨時使用權,雙方都不需要花一分錢就能住到像酒店一樣的房子,甚至還能開對方的車子。把這一場景換成企業,大概就能體會到我們如何能做到不花錢就可以獲取資源了,當然只是短期使用權,不是長期所有權。
關於閒置資源,有必要提到一點。幾乎所有資源都可能在某些時候都處於閒置狀態或者部分閒置狀態,包括無形資源也一樣。塞得滿滿的小賣部還能在門口張貼一張別家企業的宣傳海報,這屬於部分閒置狀態。無形資源由於具備可複製、可疊加、可傳遞等特性,理論上來說,絕大多數無形資源都可當作閒置資源來使用。
Airbnb主要利用閒置的房屋,滴滴順風車主要利用司機在自己駕駛車輛的旅途中閒置的座位。這是兩個C2C共享經濟的典型應用。那麼,B2B共享經濟的應用呢?我們可以概括出四個特點:可用資源更多、應用範圍更廣、利用價值更高、應用場景更複雜。
(我覺得說到這裡應該很明了了,不過還是補充一些吧!)
實際上,線下的B2B共享隨處可見。企業旺季時倉庫不夠用,成品無處堆放,暫借隔壁企業的倉庫用一下,這是共享儲存空間資源;我公司小,買不起投影儀,借朋友公司的用一下,這屬於共享設備資源;疫情期間的共享員工,屬於人力資源的共享;我給你做銀行擔保,共享了我的銀行擔保能力的資源,我們將其歸為資本資源一類;我們一起採購一批原材料,這樣便宜點,共享了雙方的供應資源;我公司請了諮詢公司的老師來培訓,我朋友也過來旁聽,共享了我購買的服務資源;我介紹客戶給你,生意做成了給我點提成,共享了我的人脈資源;兩個品牌聯合起來做聯名款的鞋子,共享雙方的智慧財產權資源;數不勝數的例子。
不過這些都是基於熟人之間的共享,具有小範圍、粗放、零散、隨機等特點。
那麼,B2B共享經濟能否應用到網際網路上,在更大範圍內基於陌生人之間實現呢?如果你覺得不能,行不通,那麼在20年前你肯定也會認為網絡購物行不通,在10年前會認為Airbnb的商業模式行不通。因為無論是租用資源還是利用閒置資源,本質上並沒有區別,只有價格、使用時限的區別。當然,在網際網路上操作沒那麼容易,但只要有市場、有需求,其他困難都可以解決。
首先,基於陌生人之間的B2B共享經濟有需求嗎?當然有。
一個攝影公司突然臨時增加業務量,但又不敢長期租用攝影棚,短期租用的話,對方要價很高,所以想找臨時閒置的倉庫搭建一個攝影棚,這是對閒置空間資源的需求;隔壁公司不捨得借投影儀給我,那我得在網上找,我打算用自己的資源來交換,這是對物品資源的需求;疫情期間的共享員工,很多都是政府或行業協會牽線搭橋的,其實也是基於陌生人之間的共享;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無需多言,看看那6000家倒閉的P2P平臺就知道了,它們不總是靠騙學生賺錢的,有借有還的企業才是它們真正的優質客戶;一家企業清理庫存,5000件衣服,價格便宜到你想哭,但是5000件呢,賣不出去你就完蛋了,得虧死,虧得你真想哭,不買吧,又浪費資源,那就去網際網路上找有同樣需求的人,這是對供應資源的需求;服務資源也一樣,其實跟供應資源本質相同;市場資源的共享需求就更多了,到一個陌生城市建立銷售渠道,如果有閒置的資源可以利用,豈不美哉,而且變現機會很大;知識資源在網際網路上的共享需求也很多,像知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不過創造價值的知識共享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其次,B2B共享經濟有市場嗎?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我也不能瞎胡吹。畢竟這是開創性的,沒有前例可循,不過我們參考線下的共享行為大概能揣測一些出來。共享閒置資源,在我看來,是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一種補充,不是取代。通常,企業主要還是在自己已有的圈子裡找閒置資源,找不到的時候,才會求助陌生圈子,也可能放棄。考慮到企業常常需要各種不同的資源,因此,即使一年只有那麼兩三次在網絡上尋找閒置資源的事情,總的體量還是非常龐大的。同樣,對每種資源的需求都可以用閒置資源來代替。
我們一直在說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不到3年,其實,主要還是缺乏資源造成的,而缺乏資源的原因在於獲取資源的成本太高,常常超出企業的承受能力。利用閒置資源可以緩解這一困境。同時,企業如果讓渡自己的閒置資源,換取一些回報,也能延續企業的壽命。但個人的關係網絡總是有限的,所以在網際網路上,基於陌生人之間的共享應該有一定的市場。當然,我們不敢拍胸脯保證,畢竟沒有經過市場檢驗。我們討厭那種信誓旦旦的虛假承諾,既然談誠信,那麼一言一行都需發自內心。
其實產業網際網路在20多年前就已經有人在做了,但一直難以像消費網際網路那樣壯大,B2B交易平臺尤其如此。
為什麼B2B交易平臺發展不起來呢?也許以上的分析能提供一些答案。不過,既然這條賽道並不好走,不如另開一條賽道吧!
我個人認為,如果B2B共享經濟有前途,大體會走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被動共享,即我有需求,到網上找閒置資源,可能每年不到1-3次吧。被動共享不受行業限制,以有形資源為主,垂直行業或者同地區的較多。這個階段最困難,就像人們從實體店購物到網絡購物的過程一樣,大概需要1-3年。
第二階段是主動共享,即我有閒置資源,放到網上,可能正好激發了他人的需求,理想情況下每年5次左右吧。這個階段會慢慢增加無形資源的種類,不分行業和地區,主要擴大供應鏈和市場渠道兩種資源的需求,大概需要4-6年。
第三階段是互動共享,即已經養成了共享的習慣,各類資源都參與共享,逐步形成真正的共享共贏商業生態系統,每年10次以上。以垂直行業為主,知識共享將大幅增加,形成戰略共享和全行業共享,大概需要7-10年。
通過網絡平臺在陌生人之間實現資源共享,要做到與基於熟人之間的共享完全相反的特點,包括大範圍、精細化、科學化、系統化等特點。
B2B共享經濟能同時做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不僅能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社會價值也不可估量,如促進就業,提高收入,減少自然資源的開發,等等。國家有不少支持盤活閒置資源的政策,如果B2B共享經濟成形了,相信國家會有更多的政策支持,當然,也需要有法規來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