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方人的基因比南方人更「強勢」?科學定論來了!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揭秘】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啥不同?科學定論來了!

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這是古今中外人類探究自我的終極發問。這不僅僅是一個哲學話題,更是個嚴謹的科學問題。科學界對於人類不同族群演化的研究從未停止。作為人類演化史的重要一環,中國南北方人群從何而來、如何演化,一直以來學界沒有定論,而現在,中國科學家給出了更明確的答案。

15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團隊獨立主導、多家單位參加的研究成果。該成果通過對中國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組研究,逐步揭開東亞尤其是中國史前人群南北格局、遷徙擴散及遺傳混合歷史的面紗。

9500年前,中國已有明顯的南北方人群分化

在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北方人與南方人方言各異,外貌特徵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中科院古脊椎所古DNA實驗室主任、研究員付巧妹團隊通過對大量的中國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組研究發現,在中國,南北方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分化。

付巧妹:距今9500~7500的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區的人群,有非常明顯的分化格局,也就是北方人的格局主要是跟古北方人群相關,南方同期的這些人群主要是跟古南方人相關。我們通過其他分析也看到了古北方人群跟西伯利亞的草原人群的聯繫,同時還看到了古南方人群跟東南亞的相關人群的聯繫。

遺址地理位置和時間分布

現代人中,古北方人的基因更「強勢」

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東亞大陸南北方人群之間的差異性和分化程度逐漸縮小,這種變化暗示著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南北方之間頻繁的人群遷移與混合。有意思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古北方人群成分對現在的東亞人顯示出更多的影響。

付巧妹:在8300年前的時候,南北方已經開始不光是遷徙,還有融合的現象。人群遷徙中的新石器南北有相互融合,但是在新石器之後,可能黃河以北的這些人群對以南的人群影響非常大,存在大量的遷徙。所有的現代人群相對於古南方人群而言,他們會跟古北方人更相關,所以非常明顯地看到古北方人對整個中國南北方人群的一個影響。

三個遷移事件的最大似然系統發育圖,箭頭代表遷徙方向

至少8400年前,南方人群中就有北方人的混入

學術界有一種說法認為距今5000年及以前,中國福建奇和洞人與臺灣海峽亮島人等古南方人群屬於「第一層」人群;他們與從事農業經濟的「第二層」農業人群,也就是現代東亞人是截然不同的。但付巧妹團隊的研究修正了這一說法,其研究表明在至少8400年前,組成現今東亞人群、南島語系人群基因結構的主要祖先群體之一已經在東南沿海出現。

付巧妹:8400-4000年前福建等地的人群,跟3000多年前的西南太平洋的島民是屬於相關人群,而這個島民與南島語系人群是非常直接相關的。我們直接把南方內陸的傣族跟臺灣島上的阿美族進行比較了解,我們發現古南方人群跟阿美族有更近的遺傳聯繫。所以這個研究比較確認南島語系是起源於以南方人群,比如說福建還有臨近區域的人群為代表的人群。

外來人群介入少 中國主體人群保持了基本連續

研究同時發現,雖然中國南北人群最初有著明顯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一直是基本連續的,沒有受到明顯的外來人群的影響,遷徙互動主要發生在東亞區域內各人群間。

付巧妹:歐洲人群在9000年前尤其是在農業出現以後,人群是不斷受到外來人群的大換血。但是在中國,主體人群雖然有南北的分化,但它主體人群仍然是這些人對現在的人群的一些影響,而且現在的不同區域的漢族人群有非常明顯的相似性,也體現南北人群相互混合。

這一系列研究成果都是基於對中國南北方人群古基因組的研究。那麼,研究團隊從哪裡獲取的古人類基因樣本呢?付巧妹表示,他們與多家單位合作,創新古DNA捕獲技術,實現從11個考古遺址中的大量土壤微生物DNA裡「釣取」極其微量的人類核DNA。

付巧妹:最終捕獲測序獲得了北方、山東、內蒙古及南方的福建亮島及鎖港等地的11個遺址,其中有25個是距今9500年到4200年的個體和其中另外一個是300年前的個體。研究首次針對了中國南北方的人群,開展了時間跨度最大的這種系統性的研究,填補了人類演化史中的中國篇章。

人類演化史研究中缺失的中國拼圖,終於補上了!

近年來,與東亞毗鄰的東南亞、西伯利亞等地的古代人類遺傳演化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但迄今為止,東亞,尤其是中國南北方史前人類基因組的相關信息所知甚少。中科院副院長李樹深指出,付巧妹團隊的研究成果填補了人類演化史所缺失的重要中國篇章,為探源華夏族群及其文化和修正東亞南方人群演化模式做出了重大貢獻。

李樹深:從遺傳學角度揭開了中國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遷移活動的若干謎團,是一項有關中國和東亞古人群遺傳多樣性研究的重大科學發現,對於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探源,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東亞南北方不同時期人群遺傳特點變化

付巧妹表示,中國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組研究,只是揭開人類演化史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更深層的疑問有待解答。

付巧妹:比如在舊石器時期相關南北方人群到底是怎麼樣互動的?沿海區域的北方人群跟內陸人士的差異在哪裡?另外一個更有意思的問題就是關於中國南北方人群的遷徙,它到底跟農業技術傳播有什麼關係?而在農業技術之後,人群向北到底什麼樣的文化動因讓它有很大的影響?這一系列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科學定論來了!
    15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團隊獨立主導、多家單位參加的研究成果。付巧妹:北方人的格局主要是跟古北方人群相關,南方同期的人群主要是跟古南方人相關。我們通過分析看到古北方人群跟西伯利亞草原人群的聯繫,同時還看到了古南方人群跟東南亞相關人群的聯繫。
  • 從基因角度看,誰是最古老的中國人?
    現代中國人身上還有1%-2%的尼人基因,以及少量的丹人基因。中國人的尼人基因甚至比西方要高,很多人患有II型糖尿病、憂鬱症等,就是尼人基因的傑作。丹人基因在西藏人身上佔比比較高,而其他地區很低,幾乎沒有。丹人基因使得西藏人適應了高原反應,有非常大的好處。尼人基因也會有他的歷史好處,只是在現代看來並不明顯。
  • 從基因角度看,誰是最古老的中國人祖先?
    現代中國人身上還有1%-2%的尼人基因,以及少量的丹人基因。中國人的尼人基因甚至比西方要高,很多人患有II型糖尿病、憂鬱症等,就是尼人基因的傑作。丹人基因在西藏人身上佔比比較高,而其他地區很低,幾乎沒有。丹人基因使得西藏人適應了高原反應,有非常大的好處。尼人基因也會有他的歷史好處,只是在現代看來並不明顯。
  • 黑人的基因是與黃種人相近,還是與白種人更接近?
    可能直到現在都還有人認為:黑人的智商天生就沒有白人和其他人種高,黑人能在很多運動競技中獨佔鰲頭是因為天生就運動細胞發達。但人與人之間的基因差異大小,真的可以從膚色差異一分高下嗎?黑人的基因與白種人相近,還是黃種人的基因與白人接近?
  • 揭秘懷雙胞胎基因!華大基因報告稱北方人不易胖,南方人難生病?
    揭秘懷雙胞胎基因!華大基因報告稱北方人不易胖,南方人難生病?,揭秘懷雙胞胎基因的秘密,還用大數據研究了中國人群基因中的地區差異。對此,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文章第一通訊作者徐訊博士表示,本次研究成果有兩個重要意義,首先,這標誌著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從單個樣本的檢測和診斷,正式進入了基因大數據時代;其次,也驗證了基於大人群的精準醫學研究已成為新的科研模式,對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具有開創性價值。徐訊認為,此次研究成果也證明了生命科學產業已經從單個樣本的檢測和診斷,正式進入了基因大數據時代。
  • 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來看看達爾文的進化論有哪些漏洞
    上篇談了「進化論」在世界範圍內只是一種理論,而非定論。科學工作都很嚴謹,在科學界,99.9%叫「很相似」或「高度相似」,不能叫「就是」,人是不是從古猿進化而來?這麼大的課題相似度應該是多少,才能成為定論呢?我們下面來討論。
  • 進化論是科學,而科學的特徵就是可以「證偽」!
    最後說到大眾認知的普世進化論,遺憾的是普世進化論並非科學技術論,而是社會哲學論,也就是我們滿口大叫的那套「弱肉強食」了,雖說,這也是達爾文進化論中提出的一部分,但在普世進化論中這個部分更加主要,邏輯也很簡單,就是單純的指弱小的生命只能被更強的生命所吞噬,不想死的話就變強吧!證據也很簡單,尖牙利齒,更高,更快,更強。
  • 這是偽科學還是真理論,我們需要科學看待進化論,現代人類在進化
    很多朋友第一印象就是「猴子」變成人,人是「猴子」來的。其實進化論不是單說人類起源,這是非常深奧的科學理論,進化論不能確切地告訴我們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起源的,但是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生命,從起源開始是如何多樣化的,也就是說進化論能幫助我們,從世界各地的化石中了解古代生物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地球上的生命,從單細胞變形蟲到海豚,再到人類,所有健康的動物和植物都可以繁殖。
  • 達爾文承認:眼睛是進化論的禁區!無法解釋
    那麼,究竟是眼睛的哪些方面讓達爾文也不禁懷疑自己的進化論呢?眼睛的顏色根據膚色,我們可以將現有人種分為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可是如果用眼睛的顏色來對人進行分類,可不止幾種、幾十種,而是成百上千種。比如,東亞人和非洲人的眼睛是接近於黑色的濃褐色,中東的阿拉伯人是淡褐色,歐洲的拉丁民族是琥珀色或黃色,凱爾特人是綠色,北歐人是藍色,還有諸如灰色、紫色、粉紅色…人眼睛的顏色由虹膜決定的,人的膚色、發色是由幾個簡單基因所控制的色素構成的,而虹膜顏色的變異則需要對基因系統進行大的改變。
  • 人是由猿猴進化來的,還是神所創造的,哪個更合理更科學呢?
    前面一些文章從科學和神學的角度,探討了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聖經》中的神創論是最合理、最科學的一種。原來最流行的宇宙靜態模型在科學理論和數據面前被宣判死刑,宇宙起源於大爆炸被證實,神採用''大爆炸''的方式創造宇宙也是許多科學家所信仰的。相信宇宙是神創造的人,也是目前世界上人數佔有比例最多的,全世界70多億人口,有20多億(基督徒)的人相信。
  • 論定域實在表象性與宿命論終結的必然性
    一般認為,定域實在是統御宏觀物質空間運動的,非定域實在則僅存在於微觀物理現象中。然而,宇宙是統一的,究竟二者哪種更本質,哪種又僅是表面現象,這是迄今尚未解決的物理學難題。可以說,定域實在與非定域實在的矛盾是當今物理學最為核心也最值得深究的跨世紀難題。無獨有偶,社會學中同樣存在這種爭辯。人們經常糾結的一個問題是,宿命論是否成立?有人可能好奇,這和物理學定域實在與非定域實在矛盾有關聯嗎?
  • 基因定序 打造精準醫療基礎
    ,生技專家昨日在BBA論壇中樂觀認為,精準醫療第一步的個人基因定序,會像遊戲產業一樣蓬勃,臺灣需要建立「精準醫療產業生態系」,才能趕搭此波浪潮。而為搶攻全球精準醫療商機,昨日BBA論壇也邀請國內廠商包括行動基因、華聯、奎克和賽亞基因等進行專題演講,他們分別代表基因定序、微陣列晶片、qPCR和一物資計分析等四大基因檢測工具。其中,賽亞基因將和中美冠科結盟,兩家公司亦都可望在第四季登錄興櫃;另外,行動基因也與國際藥廠合作,合作投入新藥開發。
  • 南方科大對基因編輯嬰兒不知情:深表震驚,賀建奎已停薪留職
    賀建奎 南方都市報 圖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稱「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一事持續發酵。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賀建奎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研究存在的科學倫理隱憂已遭到外界的一致譴責與質疑。
  • 西方人尊重科學?那就是一個笑話,連進化論都排斥
    很多人都以為西方人是很尊重科學的,其實不是的,對於違背他們宗教觀念意識的,他們都會排斥,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排斥進化論,進化論可是大部分科學家都認可的科學理論,那麼西方人為什麼會那麼排斥進化論呢?而進化論則認為人是不斷進化的,人的身體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樣子是經過幾百萬年進化而來的,比如說人的眼睛,是由水晶體,眼角膜,視網膜等部分組成,與5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相比,相似的地方很少,但是與1.5億年前的爬蟲類相比,天差萬別。
  • 付巧妹:跟著DNA「神探」來一場尋根之旅
    9500年前就有南北方人之分了 有了古DNA技術這把鑰匙,付巧妹團隊聯合多家科研機構,成功捕獲並測序了我國北方山東、內蒙古及南方福建、毗鄰亮島和鎖港等地11個遺址的個體基因組。 「這些古老的證據,為大時空框架下研究東亞古人群,尤其是現代人的遷徙與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的遺傳學證據。」付巧妹說。
  • 第一個人哪來的,是男是女?最開始人很少,為何沒有近交風險?
    世界上本沒有人,第一個人從哪裡來,是男是女?只有一個人如何產生下一代?剛開始人很少,為何沒有因為近親繁殖而滅亡?最近很有小夥伴提出這些問題,其實這是同一個問題,今天就來聊聊,人類是怎麼從無到有的。此進化論為現代進化論,並非達爾文進化論,而是一門學科,除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還綜合了古生物學、遺傳學。
  • 黑人的基因與白種人相近,還是黃種人的基因與白人接近?
    比如,生活在非洲的人也有族裔之別,但這些來自非同一個族裔的人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其實比我們中國人和白種人之間的基因差異還大一些。從現有研究數據來看,在全世界的已知現存種族中,非洲黑人內部存在的基因差異相對最大,有的非洲人基因反而與白人的基因更相似,至少比與其他非洲人種基因的相似度更高。而我們黃種人和白人基因的相近程度也很高,且比非洲東西岸的不同黑人種族之間存在的差異更小。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而且,很快,聽理論家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  人皆自私這種說法,古已有之,荀子說:「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司馬遷觀察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近代政治哲學的鼻祖馬基雅弗利、霍布斯都以「人皆自私自利」為起點來建立政治學。經濟學裡的理性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自然科學似乎也提供支持。
  • 《進化論》的這些觀點證實人是由猿進化來的觀點是錯的
    進化論真的是錯的嗎?進化論是大家比較了解的,在中學生物課本中就有接觸。進化論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觀點講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拿人類的來源舉例,進化論描述是人是由古猿進化來的。古猿演化成人類,有一方面是通過化石來印證的,但是,這中間還缺少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