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孤獨症:其實有解 - 職場 - 世界經理人網站

2020-12-03 世界經理人網

這麼多年以來,接觸了無數的職場人,從高管到基層,老胡發現:人們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專業能力,也不在於發展空間,而是在職場上的一種孤獨,它就像一種病症,影響著我們每天的言行舉止。

職場孤獨症,它與你有多少朋友、多少同學或閨蜜無關,因為他們不能參與你的工作,而工作卻佔據了你一天裡超過了1/3的時間。

大白是一家公司的商務主管,負責跟上遊廠家進行價格談判、對接交期等事宜,按理說多年應該得心應手,但他總是在單位裡愁眉不展,少言寡語。

實際上大白非常苦悶,他覺得自己已經有些無助了,領導往往隨意地改變原有地流程,業務一吃緊,就馬上要求商務上改變,可現在的上遊廠家很難約束啊,尤其是付款周期,自己手裡什麼資源都沒有,只能靠嘴皮去磨了。

最近一個項目也是,領導似乎覺得很簡單,原本一個月的交期,要求壓縮到兩周。大白一聽都快崩潰了,沒有人可以聽他說自己的壓力,似乎每個人都在壓力之中,更沒有人能教他怎麼做更好,怎麼去解決自己已經手足無措的問題。

大白這種情況,職場人都遇到過,看似龐大的組織裡,人們卻又是一個個的個體,在職責範圍內的事,不論你能否做到,都是屬於你的,多數情況下,向上級求助很為難,向同級求助獲得配合更是無法做到。

更可怕的是,繁忙中的孤獨感,總是一個人在戰鬥,遇到問題時帶著茫然,不知道該如何做、怎麼才能做得更好?

企業中的新人會不會好一點呢?

他們往往富有活力、善於溝通、喜歡扎堆,孤獨感應該和他們無緣吧?

事實恰恰相反,我們發現,大多數企業中的新人在進入後的3個月開始,就逐漸產生孤獨感了,這和獨立承擔工作責任沒有關係,而是在組織這個「社交網絡」中,信息的傳遞沒有真正的融合,每個人都守著自己的「據點」,被動地接受信息或傳遞信息。

人在組織中,孤獨感正如同在池塘中放入幾十隻小小的摺紙船,看似一片船在一起,也都同時隨著水波而上下起伏,但它們卻都無力相助,潑去一碰水打翻幾隻,剩下的依然蕩漾著。

你在組織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老胡希望帶著更多的企業和職場人改變這一點,孤獨有解,千萬不要把「負責」當成為孤獨的理由。

老胡認為,一個人無論是向更高處發展,還是停留在一個狀態下忙忙碌碌,孤獨感都在所難免,但不要讓它成為一種症狀來產生太多負面的影響。

在許多關於職場人發展課題的實踐研究中,老胡認為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調整可以有效消除職場孤獨症。

第一、找到「正念且同頻共振」的圈子

每個人都有圈子,但為什麼那麼多朋友、網絡群組卻並不能消除你的孤獨感呢?

有一位女士,手機裡有數十個群,包括各種閨蜜吃喝群、閒置物品處理群、購物群等,每天聊的不亦樂乎,花費了不少精力在裡面,但空下來的時候,整個人並沒有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

看似玩玩樂樂,但卻沒有給予人力量,更沒有產生「共振」。其實這些群並不是幫助人們休息的,更談不上賦能,實則在耗散精力

老胡建議職場人要找到「正念且同頻共振」的圈子,這裡面有兩個基本的要求:

要求1: 正念,能夠倡導積極向上的力量,能夠更好地發現自己,擁抱這個世界。

要求2: 同頻共振,意味著圈子裡的內容匹配你的層次,不會上下偏差太多。

當你找到這樣的圈子的時候,參與到一群人的活動中,就會發現精神有依靠、思想有歸屬,且不斷激發自己潛在的能量,這個過程是不會有孤獨感的。

第二、保持輸入輸出,避免「熵死」

」是熱力學第二定律,最早被華為任正非引入到了企業管理中。其實人也是如此,當你不去學習,沒有能量的輸入,也不去輸出,也就是如果不釋放掉廢棄的知識,或者不去實踐應用所學知識,就會陷入一種混亂的平衡狀態,停滯在低水平中,無法應對環境的變化和要求,從而被淘汰。

因此,職場人必須要不斷學習,不斷吸收系統化的知識以及新鮮的信息,保持能量的不斷輸入,才不會總用過去的方式來解決將來的問題,才能避免熵死

同時,還要不斷審視自己,哪些能力已經過時了,那些經驗不再有用,這些「範式」需要被拋棄,釋放出去了,才有「空間」來接受新的東西。

一直抱著自己過去的那點東西不放,這種人往往都是被淘汰的對象。

很多中小企業老闆特別喜歡在喝酒微醺之餘抱怨團隊,他們會有這些說法:

「現在的員工不肯付出啊,我們當年… … 」;

「我們都是喝酒喝出來的,不喝酒怎麼可能拿業務,現在的年輕人做業務居然不喜歡喝酒… …」

他們總喜歡「緬懷」自己過去的方式來抨擊現有的情況,似乎每個下屬都應該用過去自己成功的那套方式,否則就是有問題的。

這種人,往往不願意改變,不願意學習,只想著把自己過去用的不錯的方式繼續用下去,即使早已不適用。

更多的職場人,因為迷茫和無助,報名參加了很多課程學習,抱著「藝多不壓身」的想法,不斷增加學習項目,但最可悲的是,為了學而學,不管三七二十一,學了再說。

這種盲目的學習方式,只是在做無效的堆積罷了,甚至是焦慮的表現

第三、追求大於本我的價值

前段時間老胡的學習群裡產生了一次關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探討。

傳統的理解是人們會逐漸經歷不同的需求階段,有的人停步在較低層面,有的人則追求高級層面,所以在企業管理中要針對性地滿足其需求以獲得動力。

老胡認為這是一種割裂性的觀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最大的貢獻是進行了五個層次的分類,但人和需求層次並不是一一對應,而應該是一對多的關係,每個人都同時具備多個層次的需求,只是當下遇到的最大問題會凸顯在某個層面而已。

例如,對於一位基層員工,如果你認為他只是追求「生存需求」或者「安全需求」,那就大錯而特錯了,他同樣有歸屬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要求。尤其是自我實現的要求,讓人渴望做出更大的價值。

當管理者認為一個人的價值就只是在崗位上的那些事,就像一隻氣球那樣有自己被規定好的大小,那這些人就會被隔閡起來,雖然在同一片空間下會與別人發生各種接觸,看起來有很多五顏六色的氣球在一起,但每個人就只是一個氣球,封閉起來沒有交換、沒有參與。

老胡經常在講《戰略落地》這門課的時候說,如果讓員工能感受到自己的普通工作都能對整體目標有所貢獻,並且這個關聯是看得到的,就會成為一種非常高級的激勵。

人的內心其實都渴望做出一些大於本我訴求意義之外的事情,這會讓人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驅使人產生更強的動力。

這也是消除職場孤獨症的最佳方式之一,因為要一個人消除孤獨症,並不是說什麼事情都一堆人在一起,而是內心具備較強的擁有感,有追求,即使孑然一身面對問題也坦然自若,這就需要價值引領

相關焦點

  • 幾個小建議,讓我們成為孤獨症\自閉症的職場支持者
    如果在職場中遇到患有輕度孤獨症  他們的特質與其他人之間就像隔了一道屏障  但如果我們用理解的角度與他們溝通,其實很大程度就能化解問題  在新的觀念中漸漸地傾向於把輕度孤獨症視為一種人格特質  人本身是多元且複雜的,對於與我們不同的人們  我們選擇以平常心去對待,用同理心來理解差異  為我們身邊擁有這樣特質的人提供一個友善的社會環境
  • 30歲企業經理人如何走出職場布朗運動期
    他的心智還僅僅停留在做事層面,這世界上做事只是高端職場最基本的要求,最基本的層面,還有更高的層面他沒有錘鍊。  [宋新宇]:非常感謝大家冒雨來參加第三次易中高端座壇。在開始討論之前,景素奇老師有一個簡短的主題發言,之後請師至潔老師主持我們整個論壇。
  • 心理學家:當代職場人太難了!職場厭倦或許是「溫水煮青蛙」
    職場厭倦,又叫職場枯竭,會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慢慢產生。職場當中的厭倦情緒有很多,像是我不想上班,我只想下班。又或者是明明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夠完成,但提不起興趣,我就是不想做。拖延症的產生,瘋狂的抱怨領導等等,產生這些厭倦情緒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工作當中產生了厭倦就一定會伴隨著懶惰和拖延的行為了。
  • 《30歲經理人如何走出職場布朗運動》座談嘉賓
    (和訊財經原創)  人力資源代表(和訊財經原創)  張宇--職場心理諮詢師(和訊財經原創)  實戰派職場心理諮詢師、職業生涯發展教練、管理培訓師。歷任市場銷售總監、HR總監、首席諮詢顧問、董事副總經理。身經百戰,成功與失敗交錯,快樂與痛苦交織,體驗了豐富的職場人生。
  • 這三個職場「生存法則」,不知道讓多少職場人掉進了火坑裡
    職場中,很多人都在想著尋求成功的法則,最近老張就成功地用自己的職場生存法則,把自己的搞到失業。老張在職場有二十多年了,剛開始那些年倒是衝勁十足,但是因為事業不順,遭受了幾次打擊,也只是提升到了銷售經理的崗位,手下帶了十個人的小團隊。
  • 不僅僅是招聘網站:盤點國外5大職場社區
    ,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信息資料庫,可幫助用戶順利進入職場。 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 不可否認職場正在變化,例如遠程辦公,它改變了企業經營和管理員工的模式。如今管理自己的職業選項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須的。經常訪問在線職 場社區就是跟蹤職場動態的有效方式之一,這些社區經常會發布一些就業機會。除此之外,社區會員之間的對話也會提供一種真正有價值的參考。
  • 《怪你過分美麗》不是娛樂圈「揭批運動」,更想挖掘職場女性的孤獨
    莫向晚,是《怪你過分美麗》打造的職場女性,她遊走於群狼環伺的都市叢林,剛強決絕地在職場、家庭和情感混合而成的鋼絲上前進,世人驚嘆於「蝴蝶的翅膀煽起千裡外颶風狂」,但這背後,靜謐月光下的一瓣玉蘭,夜深人靜時的一杯紅酒,鐵血經紀人骨血裡隱藏的不被看見的柔弱和孤獨,才是這部劇真正的主題——「we are all alone」。
  • 職場中的艱難困苦都是有意義的,不要逃避它
    我們常能夠觀察到,正確對待逆境中的職場高手能從失敗中恢復並繼續堅持前進,而當遇到職場中的逆境時不能正確對待的人則常常會輕易放棄。 經得起考驗的職場人常常以其恆心耐力獲酬甚豐。
  • 夜讀| 在職場,要把自己變成水
    遞交辭職信的時候,在樓梯間遇見了一位相鄰部門的經理。因為與他僅有數面之緣,兩人互相微微一笑,點頭招呼。經理看見了曉峰手上的辭職信,一臉的驚訝,對他說:「如果你另有高就,那恭喜你。如果你是為了你們部門的主管而辭職,那你可要考慮一下。
  • 職場英語:請不要在職場中當"謠言工廠"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職場百科>正文職場英語:請不要在職場中當"謠言工廠" 2015-10-19 10:19 來源:chinadaily 作者:
  • 職場人進化史
    近30年《職場人進化史》:初級形態:同志同志,用來形容志同道合的人。「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一開始用來形容朋友,後來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稱呼同事,稱呼陌生人,無所不包。畢竟能在一起工作的人,都是擁有相同的理想的。一級形態:上班族上班族,即需要上班的群體,主要用來形容職場人士。二級形態:白領白領,是西方社會對企業中不需做大量體力勞動的工作人員的通稱。
  • 工作環境對職場人有多重要,重要性有哪幾點?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環境文化。那對於上班族來說,工作環境到底有多重要?工作環境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金融科技獵頭作為工作多年的職場人,簡單地分析了一下,在職場中工作環境的重要性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工作環境的重要性1、工作環境是企業文化的體現職場中的工作環境有多重要
  • 在職場打拼,擁有話語權有多重要?
    雖說,他和周經理的關係不錯,但那是友誼般脆弱的上下級關係,一旦有了風吹草動,就會片刻瓦解。它不同於做業務的能力,那是踏踏實實幹出來的業績,是用數據可考量的東西,它實實在在的擺在那裡,是讓人無可質疑的能力。而蘇明成,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他在本部門沒有話語權。
  • 訪談丨基督徒職場人士分享:如何在職場傳福音?職場福傳需要注意什麼?
    基督徒有傳福音的大使命,但怎樣將信仰帶到工作當中,這往往是令我們感到糾結和困難的一件事。耶穌說:「我差你們去,正如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職場不是社區,不能以口碑相傳、派發傳單的方式來進行,那麼,如何才能將「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這樣智慧運行到職場上呢?
  • 職場上常常抱怨的人,看完《不抱怨的世界》,後來都怎麼樣了
    職場上,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不少人喜歡抱怨,幾乎人人都有,可能只是輕重程度而已。有人抱怨父母、有人抱怨孩子,有人抱怨老闆,有人抱怨上級,有人抱怨下屬。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抱怨行為持續久了,肯定會帶來不好的心理暗示!
  • 人在職場丨不受重用,升職總輪不到自己:你正在經歷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常見形式主要有: 不受領導重用,被打入「冷宮」;拼命工作,升職和加薪卻總是輪不到自己;還有就是被別人忽視,成為「隱形人」,或是得罪了同事們,成為「公憤型人物」。
  • 國產職場劇為何越來越好看
    細緻入微的專業觀察 呈現真實可感的職場百態 在海外影視市場中,職場劇是一大創作熱點,《廣告狂人》《白色巨塔》《新聞編輯室》等一批作品成為在世界範圍內流傳的經典。然而,同期的國產職場劇卻相形見絀。 在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編輯趙聰看來,職場劇中應謹慎談「愛」:「職場是專業的、嚴謹的、鮮活的,是實現事業理想的平臺,也是人與人的關係叢林,職場有著更為豐富和更有價值的敘事空間。」以《平凡的榮耀》為代表的職場劇,摒棄或減少愛情戲,把敘事焦點真正還原到現實中的大眾生活,展現出職場劇對職業本身的尊重,進而贏得觀眾的口碑。
  • 職場女性爭做「快熟女」
    職場女性爭做「快熟女」 2012-7-31 12:18:00     來源
  • 職場效應之:青蛙效應、首因效應、鳥籠效應
    青蛙效應——避免溫水煮青蛙,在舒適中死去職場青蛙效應: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他會因為疼痛立刻跳出,但是如果扔進溫水裡,他會很享受不願跳出來,最後被溫水慢慢熱死。對於企業而言,如果一味沉寂在往日的輝煌,而不是去緊跟市場,奮力拼搏,最後就會被市場淘汰。
  • 在職場,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控制了情緒!控制情緒,才能幹好工作
    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動物,所以很容易被情緒所左右或控制,這對工作繁忙的職場人士來說是一大忌諱。當大事小事接踵而至時,你一定會覺得煩躁不安;當工作屢受挫折時,你也許會心情沮喪;當工作無聊時,可能會百無聊賴,思想開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