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處理人際關係最糟糕的方式,就是100%角色化要求

2021-01-21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鐵木君,ID:tetem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阿德勒曾說過:「人類所有的煩惱,皆來源於人際關係。」但我發現,很多人年紀一把了,還是不會處理關係。要麼把別人弄得不愉快,要麼讓自己心裡不舒服。通過對一系列的事情的觀察,讓我對「處理人際關係」有了嶄新的認識——100%角色化要求,是處理關係最糟糕的方式。分享的這篇文章,從生活中的幾個角度,分別來講講100%角色化要求對關係的傷害。

01.

理解角色化生存

但放棄100%角色化要求

什麼是角色化生存?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就是角色化教育:你要成為好學生,你要成為好孩子,你要成為好丈夫,你要成為好妻子,你要成為好爸爸,你要成為好媽媽,你要成為好員工,你要成為好老闆...

好學生,好孩子,好丈夫……好老闆, 都是一個一個角色。角色化有其好處,是社會正常運轉所必需的。

但100%角色化背後是一個字:累!

因為,角色化背後有個大大的四個字:你就應該!

你是服務員,所以你就應該...

你是我男友,所以你就應該...

你是我老婆,所以你就應該...

你是我下屬,所以你就應該...

我是你爸爸,所以你就應該...

02.

服務關係

要理解角色之下的人性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有個熱搜:有個老姐姐拒絕查票,與乘務員發生衝突,把乘務員拽倒了,還揚言:我打你怎麼了,還碰到乘務員碰瓷的了!這個憤怒姐們特別搞笑,一直喊:機長呢!叫你們機長來!結果沒想到,機長,哦不,列車長過來後,就問她:請問,你把我們服務員拽倒之後,服務員起來之後有沒有讓你賠償?沒有的話怎麼叫碰瓷??

憤怒姐們沒辦法,最後只能說:我投訴她服務態度不好!!結果車廂的一個乘客喊:她服務態度很好!連這個老姐們帶來的小朋友都看不下去了,大聲喊:阿姨,阿姨,本身都是這樣的啊,每個人都得要檢票啊,每個火車也都要檢票啊!老姐們怒視:坐下!大人的事小孩別插嘴!

這個姐們,確實素質低。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說看一個人是否是真的見過世面,就看他對服務人員的態度。見過世面的人,會跟餐廳服務員、服裝店員、小區保安、廣場保潔等服務人員說謝謝,說麻煩了,會真誠的微笑以待。這篇我們不討論素質高低。我們從處理關係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個姐們就是過於強調角色,以及100%的角色化要求。

高鐵上撒潑的時候,這個姐們強調了好幾次:你一個乘務人員你還...這個姐們,100%的在踐行一條角色化要求:顧客就是上帝,顧客永遠都是對的。

說實話,我高中寒暑假都做過服務員。在服裝店賣衣服,給我們的培訓確實是這樣——不管顧客怎麼刁蠻,我們都要禮貌應對,不能發生衝突,顧客永遠都是對的。那是我第一次打零工,那段經歷帶給我的一個影響就是:我告訴自己,以後不管自己牛還是不牛,都要對所有服務人員說謝謝,不能難為人家。

因為自己那時候,受了很多顧客的氣,但自己從來不能發洩給對方。因為我的頭上頂著一個角色——服務員。當然,我們進店買衣服,進餐廳吃飯,買票乘車,都是花了錢買服務的,服務人員對我們做優質服務是必須的。

很多人就覺得,自己掏了錢,自己就是爺,都得按我的喜好伺候我。其實,我們要告訴自己:大家首先都是人,一個被值得尊重的人,其次才是角色;我們享受服務的時候,也要尊重別人,理解別人,同時遵循人家的一些規範。

03.

職場關係

要理解角色化之下的人性

跟一個朋友聊天,說到職場關係的一些經歷,太有共鳴了。我們好像都在公司中經歷過不少這樣的人——他們明明跟你平級,大家工作是屬於配合關係,但他們總是以一副老闆的姿態面對你。

你是個設計師,你就應該給我作圖;你是個程式設計師,你就應該給我做需求;你是個文案,你就應該給我寫文案...

你就應該...這就是角色化要求。同事之前互相配合確實沒錯,但這個世界單純講「道理」,是行不通的;我們還要理解角色化之下的作為人的需求,渴望被尊重的需求。該客氣的時候還是客氣,其實客氣一點毫不增加時間成本和溝通成本,只是一種友好的溝通意識和溝通界面呈現。讓別人舒服,別人才樂意幫助你。上級對下級的角色要求,更要注意。很多人離職,不是不喜歡同事,不是不喜歡公司,不是不滿足薪水,而是:受不了直屬領導!因為「角色設定」,很多領導行事經常不顧下屬的感受。

比如完全不顧時間的要求,周末晚上突然打電話要你去某個咖啡館聊點東西,而且不問你是否方便;下班後你都收拾好東西了,又直接微信給你派活兒……關鍵很多時候聊也沒聊啥,活兒也不是那麼著急的活兒,都是領導自己一時興起,這就很讓人不爽了。

跟大學同學聚會,同學就說自己有個奇葩領導。女同事回家辦婚禮,這是個喜事兒啊,不應該見面就恭喜麼,結果回來後,領導跟那個女同事說:你現在結婚了,有點可惜啊,不然事業上還可以有更大發展...因為角色的壓制,上下級平等的順暢的溝通是很難的。職場中,大家都是一個一個角色。但無論是平級角色關係,還是上下級角色關係,除了角色化要求,一樣要尊重個體人格。

什麼是相互理解?就是明白,對方除了是個設計師、銷售、商務、程式設計師、編輯、前臺等這些職場裡的角色,大家上班時都還是個「體面的人」這一角色,大家下班後還要扮演其他角色;比如一個「付房租的北漂租客」,一個「養家餬口的丈夫」,一個「需要照顧孩子的媽媽」...

理解了每個人的多重角色,你就能夠理解任何人。

04.

親密關係

要理解角色化之下的人性

為什麼親密的人之間更容易遭受角色化傷害?

因為仗著親密。

我是你媽,我說你兩句怎麼了...

我是你爸,我罵你怎麼了...

我是你兒子,你就應該給我買房子...

你是我男朋友,你應該...

為什麼親密的人之間最容易吵架?因為我不敢欺負別人,只能回家欺負你。很多人在外面受了氣不敢吱聲,憋一肚子氣回家撒在爸媽頭上,撒在愛人頭上,甚至撒在孩子頭上....這一切,都是因為角色——誰叫我們是最親密的人呢?

我看到過一個記憶深刻的故事。兩個人異地戀,約好每晚十一點聊天。有一天,女孩洗漱完畢,沒等到男孩,最後知道男孩在打遊戲。男孩跟她解釋,晚上加班到太晚,回到家已經累到不想講話,只想玩一會兒。女孩根本不聽。

說對不起就可以麼?

以後真的能做到麼?

再次做不到怎麼辦?

....

男孩說:唉,怎麼搞那麼複雜?男孩還說:以前你也這樣過...女孩突然意識到自己掉到了「雙標」裡。後面女孩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開心的時候,先別把男朋友當男朋友。其實戀愛中的大部分吵架,都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角色」。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你並不會太介意;但如果是男朋友、女朋友,你會無限放大問題,把一件小事越搞越複雜。你把「角色」抽離,你會發現,對方也沒做啥過分的事。

雖然對方是你的男朋友、女朋友,但拋去這樣的角色,TA也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脾氣,有自己的壓力,有自己的累,有時間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所以不要動不動就:你...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角色化,是有必要的,你當然要對親密的人更多愛和包容,這是自發的,不是強制的。而有時候,去角色化的相處模式,更容易交心,讓親密關係更加親密。

因為拿去了殼,我們把彼此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更容易去互相了解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所以,親密關係,更要去理解角色之外的東西。

05.

寫在最後

微信之父張小龍說過:好的用戶體驗,目標是做到自然。

什麼是自然?

就是你做產品時,少做角色化預期,讓用戶自然上手。人,也是產品。人這款產品,互相使用。最好的用戶體驗,也是要儘量做到自然。你處理不好關係,是因為你總是對對方有太強的角色預期。因此你會想:為什麼你又沒有符合我的預期???這種太強的角色化預期,阻礙了我們真正的互動,和真實的情感表達。你要學會放棄對人的理想化、角色化預期,去認識並接納那個角色下真實的人。

希望這篇文章,能解開你一些人際關係中的疑惑;並從這些關係中,收穫更多的愛和滿足,和很多很多快樂的時刻。

相關焦點

  • 邊緣人格障礙:比抑鬱症糟糕可怕的心境障礙就是我
    為什麼我卻沒有?其實我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些神經症會伴有人格障礙,就比如今天給大家要講述的邊緣性人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這樣一類人,ta們很希望和你交往,可是深交後彼此很痛苦,即使你心平氣和的和這類人溝通,最後一定會情緒失控,甚至是歇斯底裡。
  • 處理人際關係的三大基本原則,記得收藏
    人際關係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愛談,如果上網搜一下的話,會發現很多講人際關係原則的內容,有些原則甚至多達幾十條。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確實千千萬萬,但原則性的東西,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呢?處理人際關係時,真正的底層原則,無非就三條。第一條原則:要有意識地主動開拓和處理人際關係這條最樸實,也最基礎。有人可能覺得,這不是廢話嗎?還真不是。
  • 最現實的人際關係,最好的生活方式!(深度好文)
    03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很累很痛苦,很多人際關係自己根本無力處理,但又害怕處理不好,處處碰壁,於是寧願去違背自己的本心,一味地奉承,討好他人。為了搞好自己所謂的人脈關係,拼了命的去活成別人所「期待」的樣子,換來的結果卻使我們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電視劇《紙牌屋》裡的有一句臺詞:「痛苦分兩種,一種讓你變得更強,另一種毫無價值,只徒添折磨。」
  • 個案諮詢|因為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我被校長調離了學校
    ,今天上課被校長叫去辦公室,說收到家長和同事的投訴,覺得我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必須要把我調離至分校。我倒是不在乎被調到哪所學校,只是我很害怕這種被排擠被領導同事還有家長否定的感覺,我很難過。心理諮詢師曾妍:根據這名來訪者的傾訴,我有了解到,分校和總校的工資待遇一致,甚至分校的工作分配任務更為輕閒,並且,王先生在意的並不是被調離後對工資、前途的影響,他更為焦慮和受挫的是那種不被領導、同事甚至家長肯定的感覺,從而產生了自我攻擊。
  • 世界上最糟糕的手工凳子
    1、語言能力的缺陷老師上課內容枯燥,還要求背誦大量的內容,不允許孩子們提問題。愛因斯坦常常回答不上老師的考問,放學後就留在教室裡繼續背誦。留下來的次數越來越多,他的父母也被請到學校裡。愛因斯坦就是反應慢,行動遲緩,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老師一點耐心也沒有,造成他對參軍的膽怯。3、世界上最糟糕的手工1888年11月,愛因斯坦有些科目跟不上,從3A班轉到了3B班。一次上手工課,老師要求同學們製作一個小凳子。
  • 假如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牢記這七個黃金法則,人緣會越來越好
    人是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中,只是有些人的人際關係比較簡單,有些人的比較複雜而已,但不管是簡單還是複雜,你都必須處理好,否則,輕則影響你的人緣和人脈,重則影響你的工作、生活乃至你的整個人生。以下分享幫你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七個黃金法則!假如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牢記這七個黃金法則,人緣會越來越好!
  • 快速了解「基本歸因謬誤」:破壞人際關係的認知偏見
    這會讓人們感到不被賞識,從而破壞人際關係。例如,如果一個團隊成員在工作中犯了錯誤,我們更有可能將其歸因於他們的個性、性格或技能水平。然而,如果我們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們更有可能把它歸咎於當時的情況(即,我們匆忙,感到疲倦,或者是別人的錯)。雖然這在抽象層面上可能有意義,但你可能會想,「那麼為什麼這很重要呢? 這對我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 2017年4月自考人際關係學考試真題
    A.人的生產不產生社會關係B.物質交往是文化層次高的人主要的交往方式C.思想意識決定了人際關係 D.人和自然界的關係是人際關係的物質基礎3.體現人際關係開放性特點的是A.跨國婚姻增多   B.子女與父母分別購房C.
  • 問答|父母做些什麼可以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微信關注「沈家宏心理」獲取更多免費講座回看【抑鬱與自殺心理幹預公益十講】學員:我的小兒子在哺乳的時候,我就堅持上班了,但中途會回來餵奶,時間比較緊,再回來給他餵奶,他不吃,我就用吸奶器背奶,儲藏在冰箱。
  • 《他人的力量》你成功的程度,取決於你找到第四層人際關係的速度
    通過人際關係的連結和互動,竟然能讓一個身體快要枯竭的人,釋放身體裡的潛能,激發新的能量。克勞德博士說,這種對身體極限的突破,就是通過人際關係的力量,釋放了他人身體裡的潛能而做到的。這也是作者克勞德博士給這本書命名的來源。那為什麼人際關係通過互動以後,就能激發他人的力量呢?
  • 「活了很多年,依然不會做人」|如何處理職場人際關係
    但有趣的是很多學者發現,不僅是剛入職的小萌新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即使是混跡職場十多年的老江湖,也會遇到同樣的困擾。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活了很多年,怎麼依然不會做人」吧。學校裡教會我們豐富的知識,卻沒有開設課程,專門教人如何與人打交道。儘管如此,職場中也總有些人,是眾星捧月般的焦點人物,走到哪裡都很受人喜歡。他們有哪些不一樣的吸引力?他們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呢?
  • 只用100度的水做菜,這是我見過最「仙氣」的一家店
    因為長期在外地,聽家裡的朋友傳來消息,最近哪兒哪兒哪兒又開了一家新店,什麼酸菜魚啊、養生雞湯啊、吃了可以瘦的沙拉店,還有我期待很久的飲品牌子也有了,聽得我是越來越激動了......朋友只說了一句話,說是這裡所有的菜全是用100度的水做成的,我以為這家店大發了,是神仙水嗎???見到真身的那一刻,「煙霧繚繞」、「有點摸不清方向」......不是形容詞,就是確實如此,這可能是我見過的最最最「仙氣」的一家店了,走出迷霧後,才會發現,原來朋友說的100度的水做菜是怎麼樣的了。
  • 每天一點心理學:人際關係中如何做到既舒服了別人,也不委屈自己
    許多情緒痛苦都來源於人際關係。有的人不敢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敢拒絕他人,有的人則過於強勢,這兩種形式都不能在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要求之間取得平衡,最終要麼太攻擊性,要麼太被動服從。這些溝通的問題,引發了很多負面情緒。
  • 人際關係曲線,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人生中的相遇和離別
    也有一部分人稱自己的社交是「毫無波瀾的一條水平線」,作為成年人的他們會感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悄無聲息地從別人的人生裡面消失,因為感覺在任何地方都不會隨著時間長短和他人交往更深入。 人際關係曲線只是引子,真實的經歷才最動人 更多的網友會在討論區裡記錄下自己經歷過的故事,那些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改變或多或少都會帶來一些感同身受的觸動。
  • 你給我糟糕的信號,我寧願我接收不到
    我不願去觸碰那些我不喜歡的人,去回應那些我毫無感覺的詞句,去擁抱我從未為之心動過的靈魂。你給我糟糕的信號,我寧願我接收不到。還是怪我太認真。有人說,喜歡孤獨的人,不會輕易喜歡一個人,但若是喜歡上一個人,沒有人比她更認真。「阿九,我明天要見他了」詩依一臉嬌羞的模樣。
  • 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恐怖電影中,那些最經典的「反派」角色
    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史蒂芬·金創造出了無數令人印象深刻的「壞人」角色,這些角色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印象深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史蒂芬·金在銀幕中,創造出的那些最優秀的「壞人」角色吧。《肖申克的救贖》(監獄長山姆·諾頓)《肖申克的救贖》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一部電影。
  • 假如人生有選擇,這本心理學書籍告訴我們,如何改善人際關係
    我認為,《選擇理論》教給我們的不是如何選擇,事實上,沒有人能代替我們作選擇。它最重要的意義是告訴我們人生是有選擇的,沒有人能控制他人。並且,認識到這點會給我們自己、以及這個世界帶來種種好處。《選擇理論》構築了一個新的心理學體系,是與外部控制心理學相對的,一種更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心理學體系。
  • 我見過最無賴的人:用聖人標準要求別人,用流氓標準要求自己!
    今天,我又一次對人性有了新的認識。當你懷著敬畏之心,去用鏡頭記錄歷史,正視一個民族的災難,有可能會遇到什麼?導演郭柯用親身經歷告訴你,你可能會被討錢。說起郭柯,你可能比較陌生,大家比較熟悉的是他的電影《二十二》,它講述了中國內地僅存22位「慰安婦」倖存者,在經受了我們無法想像的磨難之後,異常艱難的生存現狀。片中堅強的老奶奶們打動了很多人,也讓更多觀眾消除了對「慰安婦」的汙名。
  • 為什麼在《老友記》中喬伊和瑞秋的戀情最糟糕
    《老友記》在十季的劇情中經歷了很多波折,但喬伊和瑞秋的戀情是迄今為止該劇最糟糕的劇情。該劇於2004年完結,而對於該劇的粉絲來說,這兩個角色之間的愛情故事仍然是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老友記》於1994年9月在NBC首播,播出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