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在近地軌道上運行的科研設施,是人類歷史上第九個載人的空間站。空間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等,研究領域非常廣闊。
在國際空間站上,人類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太空實驗。人類關於太空的認知很多都依賴於國際空間站上調查得出的數據。人類在向外星球開拓以前,太空站將是向外開拓的重要的中轉站,未來的國際空間站將成為進行技術試驗和訓練載人登月的平臺。
阿爾法空間站
現在的人類唯一建成的國際空間站,名字為阿爾法,意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空間站。雖然這一命名的提議屢遭俄羅斯反對,(因在蘇聯時期,俄羅斯曾經在太空軌道發射過八次空間站而得名),但是最終在美國的力主之下,俄羅斯的反對無效,國際空間站最終採用了阿爾法的命名。
迄今為止,已有來自多國的航天員登上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但均為美國或俄羅斯主導的太空計劃,其中還包括七名太空遊客。這也從側面敲擊了中國,這證明中國關於自行建造太空站的舉措是沒有錯誤的。
阿爾法空間站的高度距離地面360千米,而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為8844.83米,珠穆朗瑪峰和阿爾法空間站的高度之大,是有目共睹的。由此可知,國際空間站的高度之高是人類肉眼所無法企及的。
有趣的是,國際空間站可能經常從我們的頭頂上飛過,我們卻並不知道真相。阿爾法國際空間站最多可承載六名乘員(長時間),大部分實驗設施也已經投入使用。由於大氣阻力和重新啟動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實際高度常發生漂移。
這一國際空間站將在2024年左右正式宣告退休, 屆時中國的太空空間站將會成為世界唯一存在太空的空間站。事實上,到了2020年,殘破不堪的國際空間站就已經是事故頻頻,多次發生漏氣事故,很難想像,國際空間站能夠以殘破之軀再堅持四年的時間,這似乎代表了世界各國人都會老當益壯地堅持勞作的一種精神,每個人都會不斷地工作,直到迎來最終的結局。
從1998年11月15日國際空間站第一個部分曙光號功能貨艙發射升空。到2010年6月,空間站已經在軌道上環繞地球運轉了66000圈。
按照計劃,建造整個國際空間站共需要超過50次太空飛行和組裝,其中的39次飛行需要由太空梭完成,每次約15噸左右,有大約30次飛行和裝配任務需要進步號飛船上的貨物提供支持。
整個建造工作完成後,國際空間站將會有1200立方米的內部空間,總重量420公噸,總輸出功率達到110千瓦,桁架長度108.4米,艙體長度74米,額定乘員6人。
當然,花費1300億美元以上建造的國際空間站雖然在促進國際合作上起到了積極的意義,但是也有人認為,國際空間站計劃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並且抑制了其他更有意義的計劃。
在對全球經濟的帶動作用方面,有評估指出,國際空間站計劃所開發的載人航天相關技術的商業應用,會間接帶動全球經濟,其所帶來的收益是最初投資的七倍。
太空探索本該是全人類的公益事業,美國卻添油加醋
在本世紀初,中國曾多次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均遭到美國人的阻撓。那時候,中國的資金和技術都不夠中國建立一座空間站。從此,中國下決心靠自己,要靠自己搞,絕不依賴他人,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國人絕不在外國人面前奴顏婢膝!中國人自力更生,自強不息。
中國早在2011年就開啟了建造空間站的計劃。太空試驗的階段於2011年至2020年進行,包括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這些太空站的成功試射,讓中國的科研人員都為此放了一百二十個心。
2019年11月17日,航空科學家周建平說,中國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並開始運營,空間站的近期規模為100噸,可載3人。這預示著,中國將在2年內擁有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站。
美國也想加入這一計劃,只怕中國不答應
中國載人空間站,簡稱中國空間站或天宮空間站,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新的建造計劃預計於2020年至2025年間進行,預計在2022年前後建成。
中國載人空間站在核心艙的前端增建三艙組成空間站「十」字體的擴展構型。三段擴展艙處於核心艙的前端,三段擴展艙A、B、C組成小「T」字體,擴展艙A後端與核心艙前端對接,擴展艙B和C與擴展艙A前端的左右處對接。由實驗艙和資源艙組成。
實驗艙由密封的前錐段、柱段和後錐段組成,密封艙可保證艙壓、溫溼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後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
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
中國建造的太空站將宣誓中國在航空事業取得的重大的進步
長遠來看,建造中國載人空間站的積極意義遠大於它的消極意義。在空間站建成之後,中國在太空試驗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中國將不斷在空間站上試驗新奇的想法,這將為中國的航空探索史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至於空間站最基本的作用,以生活中的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例,廣大開過長途車的司機朋友都可以明白。開長途車的時候,由於距離遙遠,所以油箱內的燃油一般都不夠燃燒。因此,車輛都會去加油站加油。未來的空間站正是起到了加油站的角色。
為了有資格上中國的空間站,歐洲的盟國也開始學起了中文
未來,中國的太空空間站也相對現在的空間站在各個方面升級的,除了扮演「加油站」的角色,甚至還能對太空飛船提供維修的作用。假以時日,中國的太空空間站甚至可能成為火箭發射站,發射火箭,直接飛出太陽系,飛向銀河系,為人類探索系外文明立下汗馬功勞,而最大的功臣,當然就是中國人。
未來,國際空間站將可以是存放燃料和維修零件的中轉站,是探索系外文明歸來的人的港灣之一。航空飛船的燃料將能夠使用具有更高能量的核燃料和高強度的聚光太陽能,航空飛船的零件將確保航空飛船的探索能夠持續不間斷。
未來,熱愛和平並成功升級為二級文明的中國將攜手各國,開啟對太陽系外宇宙的徵程。中國通過磁場來約束等離子體等技術製造的能夠突破第三宇宙速度的太空火箭和建造的太空空間站,將幫助中國成功躍居世界航空事業前列。
未來,中國將扮演有道義、有擔當的國家的角色。中國航空事業將居世界第一,中國將收穫全世界的鮮花和掌聲,中國將憑藉處處為世界各國人民考慮的舉措而穩居世界最受尊敬的國家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