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小時候這3經歷多的人,骨子裡很自卑,很負能量

2020-12-05 心理相先生

很多的時候,人是不會承認自己內心是自卑的,因為承認自卑,就等於承認自己不行,承認自己不好,這是非常打擊一個人的自戀的,甚至會讓一個人有羞恥感。

但是殊不知,不承認、不接受,就不會有改變,就會被骨子裡的自卑所牽制。如果你找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去療愈自己,他往往也會把你的這份自卑「掰開」給你看,即他會剖析這份自卑的來和去,他不會越過去,直接給你一些所謂的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因為看見自卑,承認和接受自卑,就是最重要的療愈。那沿著這個角度我們就看看,普通人的自卑是怎麼樣來的,它又會怎麼樣影響我們。

一般來說,小時候這3經歷多的人,骨子裡會很自卑,在自卑感的影響下,自我一直被壓抑,也就很容易有負面情緒,變得負能量。

1、被忽視的經歷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生命的本質需求是希望被看見,那麼被忽視的人無疑將是不被看見的,因為不被看見,所以總是在追求被看見。

我的一個來訪者招娣(化名),她是一個化妝品公司的銷售員,形象氣質各方面很不錯,可是她不會與別人相處,她也不喜歡社交,身邊也沒有幾朋友。

她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作為家裡的老二,她說她沒有存在感,姐姐會賺錢,弟弟能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疼愛,而她總是被忽略,她只有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爸爸才會誇獎她。

因為這樣的成長環境,她變得敏感、自卑,所以她總是覺得自己是不被接受的,她也會敏銳地覺察到別人的情緒,不讓別人討厭,能讓別人喜歡。

而當一個人把注意力和精力全部放在外界,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她就會過度消耗自己,她就會感到累,所以她就會迴避社交,因為社交對於她來說是一種損耗。

2、被否定的經歷

有一個不成文的說法,說一個孩子被誇獎五千次就會獲得很好的自信,當然這或許只是一個說法,不過這也說明了誇獎對於一個孩子是多麼的重要。

可是在我們的環境中,父母很少當面誇獎孩子,因為對很多的父母來說,潛意識裡他們認為誇獎孩子,就等於承認自己不行,所以我們見到的很多現象就是父母對孩子一味地的否定。

比如來訪者A給我說,她的媽媽在她跟前總說她啥也不會幹,啥也幹不成,仿佛在媽媽眼裡,她就是一個低能兒;來訪者B給我說,小時候他語文考了98分,全班第一名,他飛奔回家,告訴爸爸這個喜訊,沒想到爸爸說,另外兩分去哪裡呢?你太粗心了,稍微細心一點,不就不會失分了嗎?

父母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把自己內心的自卑甩給孩子,因為容易否定別人的人通常是自己太自卑,他跟別人的關係無法平等,必須是「我行,你不行」,親子關係也一樣,他也怕「你行,我不行」,所以這樣的父母會極力否定孩子,名義上是怕孩子驕傲,其實是為了補償自己的自卑。

當然會有一些父母在背後,在別人跟前誇獎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樣做的時候,他還是在構建「我行,你不行」的關係,因為這時候,孩子對他來說,只是自己的一部分,他需要拿這部分來和別人比較。

3、被責罵的經歷

除了否定,還有言語上的責罵。一旦開「罵」,就會在言語上對孩子造成傷害,特別是那些貶低性的言語,會讓孩子以為描述的那就是他自己,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那個樣子。

這樣的言語性傷害想必你也經歷過,或者你也聽過,這裡就不羅列了。你可以回想一下,小時候你的父母或者老師對於你的責罵,那些言語有多少是謾罵,又有多少是貶低。它對於你的自尊體系是不是有負面的影響。

骨子裡自卑的父母,很容易就把自卑甩給幼小的孩子,上述三種經歷,如果你有過,如果你還沒有「看見」它們,極有可能你就會把它們傳遞給你的孩子。

所以請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去回憶和看見這部分,接受和承認它,看見即療愈,看見本身就會帶來力量,願你能得到這份力量!

相關焦點

  • 父母不管多累,都不能把負能量傳給孩子,會讓他一生自卑
    劍橋大學心理學家Terri Apter曾出版過一本書,叫《Difficult Mothers》。她講述到自己的童年是在母親的指責和謾罵中度過的,她在書中這樣寫道:「我從沒有機會來孝順媽媽,無論我怎麼討好她,她都是不樂意接受我。在這之後我變得特別自卑,並且對其他人的評論異常敏感。就算別人稱讚我長得可愛,我也是會懷疑他們有沒有別的企圖。
  • 天賦異稟,頭腦聰明,卻總是缺乏自信的星座,骨子裡很自卑
    有些人雖然十分的聰明,但是他們一直處於否認他們的環境中,或許剛開始的時候對他們造不成什麼大的影響,但是時間長了以後我們就會發現他們開始變得沒有自信,很多時候他們也在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他們肯定把這件事情做不好,其實,憑藉他們的能力,完全可以手刃有餘的完成,可想而知自信對一個人有多麼的重要。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話題是天賦異稟,頭腦聰明,卻總是缺乏自信的星座,骨子裡很自卑。
  • 心理學家:暴戾的人不一定面相兇惡,而是喜歡用這3種語氣說話
    將計就計的唐小米,不但傷害了顧森湘,還使所有人都認為易遙是殺人兇手。這讓易遙最親近的齊銘不再相信她,給了她希望的顧森西對她惡語相加,最終,易遙的世界徹底黑暗,選擇自殺結束生命。 唐小米這類人,在經歷過校園暴力之後,不敢回擊,遂將所有憤怒發洩在更為弱勢的群體中。
  • 心理學家:缺愛的人,一生都會被這4個東西牽絆,看完扎心了
    文/老K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和早年經歷有很大關係,而一個人的性格又決定了他的命運,所以早年經歷與命運有很多聯繫。我們知道幸福被愛的童年與不幸缺愛的童年肯定不一樣,不然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不會說出「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來治癒」這樣經典的話了。根據研究發現,一個人缺愛,一生都在追求這些東西,而且非常執著。
  • 心理學家告訴你,自卑的人通常有這些特徵,超準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內心自卑,甚至許多患有自卑情結的患者在被醫生問及是否有自卑感時,都會肯定的回答「沒有」,甚至有不少患者會說:「覺得自己比周圍的人高出一籌。」也就是說直接詢問往往不能夠給我們想要的答案,那麼那些內心自卑的人都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 頂級心理學家阿德勒給家長的忠告:這才是突破自卑,實現超越的第一步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心理學著作《自卑與超越》(1932年)指出人生的三大問題。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受到三大約束:職業發展、人際關係、婚姻問題,構成了人生的現實,人們面臨的所有困難和問題都源於此。而職業發展,更是處於最重要的第一位。
  • 哈佛心理學家提醒:有這8個跡象,表明父母正在培養一自卑的孩子
    哈佛心理學家肖恩庫珀花了5年時間研究心理學的領域,總結出來了一些經驗,有這8個跡象,表明父母正在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提醒家長要及時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八個表現:過度敏感,害怕嘈雜、擁擠的環境。對別人的不經意做法感到失落,非常的活潑多動,並且無法集中注意力當孩子自卑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敏感,膽小慎微不敢放手去做,並且會拒絕和排斥,這會讓孩子更加的痛苦。
  • 微喪·氟西汀·文案:自卑長在骨子裡,痊癒了也會留疤
    我知道,要走的人,多說一個字都是求,可是就算我求你,你還是走了。 2.Fortunately, you are just the stars along the way, so do not take what. 還好你只是沿途的星光,所以帶不走什麼。
  • 自卑膽怯的人,到底如何才可以過好這一生?
    1.自卑會讓一個人失去陽光和快樂自卑的性格已經折磨了我二十七年,真的是太痛苦了。由於我那自卑的性格,我沒有朋友,沒有工作能力,沒有愛情,沒有掙錢的能力,在社會上,在他人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的,特別特別害怕出錯。人的性格有很多種,有自信、樂觀、陽光、堅強……而我的性格唯獨是自卑的。
  • 心理學家:當你的朋友突然出現這三種表現,他近期有可能遭遇不幸
    古語云,萬物皆有緣,當身邊人發生不幸,看似是突發事件,實則和他近期的狀態有必然聯繫。行為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行為受到心理活動的控制,當心理活動有失常波動時,其行為也就會超出常理,發生意外情況,也就屬於正常現象了。心理學家指出,當你的朋友出現這三種表現,他近期很有可能遭遇不幸,請提醒他小心了。
  • 你若想強大,風霜也能錦上添花|接納負能量,才是最好的正能量
    真正的修心成長,不是逃離,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對,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你正在經歷的一切好與壞。接納自己吧,接納自己的一切,包括負面情緒,只有接納了它,才能找到它的來源;只有正視它,才能知道它在訴說和表達著愛……擁抱自己,你是完整而且美好的,你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當然,你也有宣洩負能量情緒的權利。正所謂,清空了,才有未來。
  •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高智商兒童小時候多有共同點,但並非全靠遺傳
    被稱為「智商之父」的美國心理學家推孟(L.M.Terman)在20世紀二十年代進行過一次大型的觀察實驗,實驗過程中,推孟通過智力篩選出了1500智商在130以上的孩子,並對他們進行長期的追蹤觀察。最終推孟發現:高智商的孩子,小時候普遍都有一些共同點。
  • 負能量到底有多可怕
    我第一次接觸負能量這個詞是在高三那一年,我之前並不知道負能量竟然如此可怕。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有一個同學,也就是她讓我知道了負能量的可怕。她其實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平常也很愛開玩笑,是一個很積極樂觀的人。
  • 自卑心理,是愛情裡最毒的毒藥
    在挽回時,很多人因為自信心不足甚至有自卑的情結,總覺得自己不好,前任一定不願和自己複合。 而這樣的一種感覺,又很容易讓自己失去行動力,不敢去爭取自己的幸福,變得越來越自卑,最後陷入惡性循環中。
  • 正能量和負能量是存在的
    其實物理學中有正負能量這一概念。正能量定理是一種物理學領域中已被證實的理論猜想。大學本科普通物理那個層次的物理學裡面能接觸到的能量都是正的。而負能量在物理學上解釋是指低於真空零點能的能量。真空中的量子漲落具有能量(零點能),如果某物質的能量低於周圍空間的量子漲落能量就說這個物質具有負能量。
  • 這五種家庭走出來的孩子,要麼自卑到骨子裡,要麼性格變扭曲!
    不要小瞧自卑的力量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自卑,所以變得善妒,因為自卑,所以變得敏感,而這些因素積壓太久了,就會導致違法犯罪,或者有過激行為。也就是說,很多心理疾病或者是犯罪行為,都源於自卑,自卑的力量很強大,我們不要忽視這一點。那些寒門大學生,因為自卑殺死室友的新聞;那些因為自卑,而在中高考失利後跳樓自殺的孩子;那些寧願違法犯罪,也要過得光想亮麗的人,都是因為自卑!
  • 心理學家:沒有被愛過的人,會被這四樣東西牽絆,心疼!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調查,結果是人的性格與人生閱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認為一個人的性格非常重要,往往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何。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每天都被愛著,那這個孩子長大後,性格就非常的好,而生活在缺愛的家庭中,他的性格上多少會有些缺陷,思想比較成熟但也有點極端。
  • 月薪2萬吃2千元西餐,葉東烈穿帆布鞋格格不入,骨子裡自卑藏不住
    20000元可是比普通應屆畢業生高了一倍多的工資,葉東烈這個初生牛犢真的很滿足,他也心比天高,殊不知自己和斯黛拉簡直就是兩個不同層次的人。斯黛拉可是一個在上海有2套房,還有存款800萬的女人。在上海這個大都市,連房租都要七八千一個月,月薪2萬真心不高。葉東烈剛得知年薪有26萬的時候,就興奮和斯黛拉報備。
  • 離負能量的人遠點
    人都會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特別是身邊的人的言行舉止,對我們的影響很大。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人生本來就不易,所以我們儘量要接近正能量多的人,離滿身負能量的人遠一些。舉個例子,像祥林嫂那樣總是幽怨悲觀的人,逢人便說起自己如何悲慘,這不但不會得到別人的同情,時間一長,反而招來別人的的厭惡和排斥。那些總是時刻在抱怨、滿身負能量的人,一定要離他們遠一點。就算這個人本身不怎麼壞,可是他身上持續釋放負能量,對我們一定不是什麼好事。現實中,大部分人的生活,本來就已經煩瑣無比,我們能有一小段時間,過得順心順意都會感到很滿足了。
  • 心理學家:源於父母隨意貼標籤
    父母看著眼前戴著耳釘、頭髮五顏六色的兒子說道:在你小時候我就看出來你長大不是個正經人,看你現在的穿著打扮,妥妥的社會青年。兒子自顧自的做著自己的事情,無動於衷。小小的一個片段,就扎痛我的心。 因為在我時候,我的父母也說過類似的話,那個時候我特別調皮,不愛去上課。父母就說:你看你就不是讀書的料,長大之後只能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