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上噴一層,摔不爛;汽車上噴一層,砸不壞;普通鋼材上噴一層,子彈穿不透。8月2日,在長沙市開福區軍民融合產業園,長沙盾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和首席專家羅世彬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展示了彈性裝甲塗層材料這一黑科技。「工程機械塗覆我們的材料,使用壽命大幅度延長,維護成本顯著降低。」去年8月才成立的這家初創公司,已申請發明專利20餘項。產品不僅可以應用於國防軍工,也深受航空航天、車輛船舶、工程機械、建築工程、石油化工等行業用戶青睞。
同一天,同一個產業園裡,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潘存雲展示了另一種產品——無人智能零售櫃,它是現有自動售貨機的升級換代產品,1臺相當於8臺普通售貨機。這個柜子佔地僅4平方米,售貨能力卻能替代30平方米的社區便利店。飲料、零食、水果、生鮮、美妝、日用品……都能從這個柜子裡買到。這是湖南志合眾信科技有限公司的三種智能櫃之一,另兩種也跟大家的便利生活密切相關,分別是大容量自助式智能快遞櫃和智能信包箱。作為公司的科研團隊領頭人,潘存雲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這三種柜子都是具有典型「網際網路+」特徵的無人智慧型終端產品,現在已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有一些樣機試點,運行良好,未來投入量產後將為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很大便利。
「軍民融合產業已成為開福區高質量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長沙市開福區副區長李楊介紹,位於開福區的國防科技大學是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源。自2016年開福區發展軍民融合產業以來,截至2018年6月,開福區共入駐軍民融合企業94家,軍民融合產業實現產值近30億元。「今年上半年,開福區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74.2億元,增長率35.1%,增長貢獻率38.9%,增長率和增長貢獻率均排名長沙內五區第一。」
李楊介紹,除了搭建孵化器平臺和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區財政專項撥款4500萬元列入軍民融合專項資金,用於支付軍民融合企業租房補貼、稅收獎勵等;區政府和深圳國富金源共同設立首期規模為10億元的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直接用於急需融資的軍民融合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在長沙,富有創新進取精神的不僅有盾甲新材和志合眾信這樣的初創企業,也有已是行業龍頭的老牌高科技企業。
威勝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將智能電錶暢銷20餘個國家和地區,這家企業引入智能化生產線與智能協作機器人後生產效率提升150%以上。威勝控股輪值中心主任兼企管中心主任鍾詩軍介紹,公司在智能製造生產線上已走出第一步,第二步是系統集成,第三步是數位化工廠,希望在未來3年至5年實現。「我們必須走智能製造這條路,否則會逐漸喪失我們的競爭優勢。」
不僅有智能製造,還有智能管理。全球起重能力最大的2000噸全地面起重機、全球最長101米碳纖維臂架混凝土泵車、全球最大水平臂上迴轉自升式塔式起重機、全球最高的登高平臺消防車……在曾推出一大批世界標誌性產品的中聯重科公司總部,記者不僅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工程機械產品,還看到一個把這些機械都聯網統一管理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全國各地近5萬臺中聯重科產的工程機械,只要聯網在線,就能實時查到它當前的工作狀態。中聯重科工業網際網路公司總經理王曉冬介紹,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採集的數據對設備施工情況進行分析,一旦發現一些操作人員不易查看到的問題,如器件的異常磨損、物料的異常損耗等,系統就會通過終端提前告知客戶,從而將傳統的「救火式」躍升為「預測式」,為客戶提供實時、在線、主動的服務。
圍繞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創新精神正在讓長沙工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聚焦高質量發展。2017年,長沙曾發布「工業30條」,設立長沙市智能製造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專項產業基金,加強對國家級重點平臺的支持,推廣打造「長沙工業雲」。目前,已推動330家企業智能化改造,新增100家試點企業。工業機器人、新材料、檢驗檢測、移動網際網路等各新興產業也在蓬勃發展,全市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已突破2萬家,銷售收入增長50%以上。原本有優勢的主導產業也實現了回歸增長。工程機械產業改變了連續3年來負增長的狀況,三一重工今年一季報淨利潤同比增長101%,3個月淨利潤超去年全年70%;中聯重科一季報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345%,現金流淨額比去年同期增長353%。
創新,驅動的不僅是長沙的經濟,還代表著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層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