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長沙:創新驅動的不只是經濟

2020-11-30 中國經濟網

  雞蛋上噴一層,摔不爛;汽車上噴一層,砸不壞;普通鋼材上噴一層,子彈穿不透。8月2日,在長沙市開福區軍民融合產業園,長沙盾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和首席專家羅世彬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展示了彈性裝甲塗層材料這一黑科技。「工程機械塗覆我們的材料,使用壽命大幅度延長,維護成本顯著降低。」去年8月才成立的這家初創公司,已申請發明專利20餘項。產品不僅可以應用於國防軍工,也深受航空航天、車輛船舶、工程機械、建築工程、石油化工等行業用戶青睞。

  同一天,同一個產業園裡,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潘存雲展示了另一種產品——無人智能零售櫃,它是現有自動售貨機的升級換代產品,1臺相當於8臺普通售貨機。這個柜子佔地僅4平方米,售貨能力卻能替代30平方米的社區便利店。飲料、零食、水果、生鮮、美妝、日用品……都能從這個柜子裡買到。這是湖南志合眾信科技有限公司的三種智能櫃之一,另兩種也跟大家的便利生活密切相關,分別是大容量自助式智能快遞櫃和智能信包箱。作為公司的科研團隊領頭人,潘存雲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這三種柜子都是具有典型「網際網路+」特徵的無人智慧型終端產品,現在已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有一些樣機試點,運行良好,未來投入量產後將為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很大便利。

  「軍民融合產業已成為開福區高質量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長沙市開福區副區長李楊介紹,位於開福區的國防科技大學是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源。自2016年開福區發展軍民融合產業以來,截至2018年6月,開福區共入駐軍民融合企業94家,軍民融合產業實現產值近30億元。「今年上半年,開福區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74.2億元,增長率35.1%,增長貢獻率38.9%,增長率和增長貢獻率均排名長沙內五區第一。」

  李楊介紹,除了搭建孵化器平臺和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區財政專項撥款4500萬元列入軍民融合專項資金,用於支付軍民融合企業租房補貼、稅收獎勵等;區政府和深圳國富金源共同設立首期規模為10億元的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直接用於急需融資的軍民融合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在長沙,富有創新進取精神的不僅有盾甲新材和志合眾信這樣的初創企業,也有已是行業龍頭的老牌高科技企業。

  威勝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將智能電錶暢銷20餘個國家和地區,這家企業引入智能化生產線與智能協作機器人後生產效率提升150%以上。威勝控股輪值中心主任兼企管中心主任鍾詩軍介紹,公司在智能製造生產線上已走出第一步,第二步是系統集成,第三步是數位化工廠,希望在未來3年至5年實現。「我們必須走智能製造這條路,否則會逐漸喪失我們的競爭優勢。」

  不僅有智能製造,還有智能管理。全球起重能力最大的2000噸全地面起重機、全球最長101米碳纖維臂架混凝土泵車、全球最大水平臂上迴轉自升式塔式起重機、全球最高的登高平臺消防車……在曾推出一大批世界標誌性產品的中聯重科公司總部,記者不僅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工程機械產品,還看到一個把這些機械都聯網統一管理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全國各地近5萬臺中聯重科產的工程機械,只要聯網在線,就能實時查到它當前的工作狀態。中聯重科工業網際網路公司總經理王曉冬介紹,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採集的數據對設備施工情況進行分析,一旦發現一些操作人員不易查看到的問題,如器件的異常磨損、物料的異常損耗等,系統就會通過終端提前告知客戶,從而將傳統的「救火式」躍升為「預測式」,為客戶提供實時、在線、主動的服務。

  圍繞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創新精神正在讓長沙工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聚焦高質量發展。2017年,長沙曾發布「工業30條」,設立長沙市智能製造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專項產業基金,加強對國家級重點平臺的支持,推廣打造「長沙工業雲」。目前,已推動330家企業智能化改造,新增100家試點企業。工業機器人、新材料、檢驗檢測、移動網際網路等各新興產業也在蓬勃發展,全市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已突破2萬家,銷售收入增長50%以上。原本有優勢的主導產業也實現了回歸增長。工程機械產業改變了連續3年來負增長的狀況,三一重工今年一季報淨利潤同比增長101%,3個月淨利潤超去年全年70%;中聯重科一季報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345%,現金流淨額比去年同期增長353%。

  創新,驅動的不僅是長沙的經濟,還代表著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層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

(責任編輯:劉江)

相關焦點

  • 看效果·大江奔流| 廣陽島智創生態城 此「城」可待望見未來
    相關新聞:看效果·大江奔流| 江岸聯動山水交映 南岸擦亮長江上遊風景眼看效果·大江奔流丨融入長江經濟帶 江北打造綠色發展「樣板間」看效果·大江奔流 | 看兩江新區如何唱響「智慧 開放」之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1時40分訊(記者
  • 衛星見證,長江經濟帶「舊貌換新顏」
    五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五年後的今天,長江舊貌換新顏,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長江之歌」。思客通過衛星影像及遙感數據分析,帶你聆聽這條跨越中國的協奏曲。
  • 以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契機 安徽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長江經濟帶集聚的人口和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均佔全國40%以上,進出口總額約佔全國40%,是我國經濟中心所在、活力所在。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時指出:「長江經濟帶是『一帶一路』的主要交匯地帶,要統籌沿海沿邊沿江和內陸開放,培育國際合作競爭的新優勢。
  • 大江奔流,大海遼闊,大道致遠
    「長江、尼羅河、亞馬孫河、多瑙河晝夜不息、奔騰向前」「大江大河奔騰向前的勢頭是誰也阻擋不了的」。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用世界知名大江大河的奔騰向前,比喻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勢頭。無論「大江」的金句,還是「大海」的妙喻,習近平主席向世界表明:對經濟全球化潮流,中國有判斷;對本國經濟前景,中國有自信;對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有擔當。這背後,蘊藏著世界發展的「大道」。大江奔流——世界大勢,不可阻擋。
  • 長三角議事廳 | 長江經濟帶指數分析②協同能力整體弱
    綜合排名28位之後的城市得分均低於10分,全面提升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任重道遠。協同指數表明,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表1)。上海作為龍頭城市,連續6年排行榜首,在長江經濟帶各城市中獨領風騷。杭州坐擁第二的排名位置,憑藉數字經濟的獨特優勢,杭州近年來的發展可謂一路高歌猛進。
  • 促平衡轉動能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證券報長江經濟帶GDP與人口佔比高,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但當前長江經濟帶建設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新舊動能待轉換等一系列問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未來長江經濟帶建設應按照因地制宜原則,轉換發展動力,力促平衡發展,堅守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經濟帶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生巨變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長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 大江大河奔流不息,你知道河流的源頭都是哪裡嗎?
    長江和黃河,奔流不息,也被寫入歌謠代代傳唱,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江大河源頭都是哪裡嗎?通過今天這道題,和小師一起來看看吧!大江大河奔流不息,下列選項中,大河及其起源地對應錯誤的是哪一個?A、長江——唐古拉山B、亞馬孫河——落基山脈C、黃河——巴顏喀拉山D、伏爾加河——瓦爾代丘陵長江和黃河咱們比較熟悉,其餘兩個選項,挨個來了解一下吧。長江長江,位於中國境內,起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流經我國多個地區,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
  •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此,我們要做好戰略謀劃,努力實現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一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把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根本要求。
  • 以地圖創新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專訪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
    反映了長江經濟帶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以及長江流域及沿江相關省市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及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揭示了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趨勢,突顯了長江經濟帶在區域協同綠色發展、實現中國經濟升級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可為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資源開發與集約利用、產業布局與優化調整、航道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信息服務。
  • 和合共生長江經濟帶系列專題前言
    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十四五」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奠定了主基調。而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既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的重要抓手。去年,交通銀行和第一財經聯合推出「和合共生」系列報導,以小見大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與創新。
  • 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演變與保護、治理建議
    、流域經濟發展、蓄洪防災、旅遊休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服務功能。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區域地理環境的差異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長江經濟帶東、西部湖泊不同的生態環境問題。近期,對我國西南山地(高海拔)近 70 個小型湖泊水環境進行調查的數據表明,大多數湖泊保持在貧營養水平,浮遊藻類生物量極低,這與高山湖泊遠離人類活動直接影響有關。
  • 專家:過度開發嚴重影響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
    2018年6月19日,國家審計署發布《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底,長江經濟帶有10省份建成小水電2.41萬座;8省份930座小水電未經環評即開工建設;過度開發致使333條河流出現不同程度斷流,斷流河段總長1017公裡。  曹文宣介紹,這些小水電一般建在流量較小的二級或三級支流,一些裝機容量僅幾百千瓦。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備感振奮,表示一定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 植入「生態芯」,擘畫長江經濟帶「綠美圖」
    湖南省發改委供圖近日,據人民網報導,五年來,湖南始終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切實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造「最美長江岸線」,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描繪出一幅滿是清澈和綠意的生態畫卷。廣袤大地,山海之間,綠色成為了最靚麗的顏色,也成為新時代發展中最特別的動力。
  • 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
    改革引領、創新驅動。堅持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先行先試。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增強市場主體創新能力,促進創新資源綜合集成,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通道支撐、融合發展。以沿江綜合運輸大通道為支撐,促進上中下遊要素合理流動、產業分工協作。著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積極引導沿江城鎮布局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持續增強區域現代農業、特色農業優勢。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長江經濟帶座談會四年間)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高敬  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對人類社會而言,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具有多維性和稀缺性,保護和修復受損的生態系統是保障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016年以來,財政部、原國土資源部、原環境保護部先後批准3批共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試點地區大多位於國家「兩屏三帶」和大江大河等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骨架的核心區域。
  • 應勇:以釘釘子精神推動湖北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五周年之際,1月7日上午,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生態保護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觀看國家《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進一步研究部署我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點任務和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 生態保護+產業提升 蘇州壘起長江經濟帶新高地
    一邊是生態保護,一邊是產業提升,如何答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選擇題?蘇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主動扛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責任,沿江各地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改造提升,推動一批資源環境友好、高端產業鏈項目。滾滾長江,最美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