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微信群時常會看到醫生幫病人求藥的信息,隨著原料藥漲價更多藥品出現短缺情況,大多數是臨床上已經形成固定用藥習慣的普藥,病人只能重金求助黑市。臨床必備藥短缺,是嚴重的公共衛生隱患,這一狀況已持續多年。
原料藥價格暴漲亂象給藥品生產企業帶來的壓力,正逐漸向醫療機構、用藥患者傳導。不少醫院的一些「救命藥」出現了短缺的情況,危及患者健康。原料藥包銷、壟斷、漲價等亂象亟待遏制。
醫院沒有,黑市有
一些緊缺藥物,甚至形成了黑市「反哺」醫院的奇特景象。比如曾經的一個事件,要治療嬰兒痙攣症,用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但絕大多數醫院都急缺這種藥物,就導致了患者需自己準備28支ACTH才可以住院。醫院裡一盒ACTH只需要7-8元,而黑市上卻炒到了4000元,翻了500倍之多。這28支ACTH,只能來自黑市。近年來,不少類似好用的廉價藥,如「魚精蛋白」、在心臟手術中用來控制血管痙攣的「罌粟鹼」等,都曾出現緊缺。
遼寧省也曾一度出現因原料壓力無法正常供應的藥品,包括臨床休克搶救藥鹽酸多巴胺、抗心律失常藥及局部麻醉藥鹽酸利多卡因等多種臨床救命藥、常用藥和低價藥。這些臨床低價藥、常用藥短缺後,如無代替藥則會影響臨床醫療質量和救治水平,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因此錯過最佳搶救期、治療期。
上海一家醫院內部人士表示,醫院平時遇到臨床常用低價藥缺貨的現象次數不少,有時有的藥品買不到,是因為廠裡寧願囤積不發貨而在等待調價。據反映,心內科的強心藥西地蘭因為原料漲價,製劑缺貨了很長時間,後來價格上調後供貨穩定。另外最近甲硝唑栓、吲哚美辛栓等藥供貨則不穩定。
中國的藥品價格,有一種很獨特的現象:一些藥品,價格過高,被指責是「暴利藥」;而另有少數藥品,價格畸低,甚至低於成本價。黑市裡賣的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正規途徑很難買到的仿製藥,另一種就是魚精蛋白、ACTH這些價格很低但缺貨的藥物。
黑市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自然形成的市場,但它往往是管制的結果。要麼是價格管制(最高限價),要麼是數量管制(糧票、布票),要麼是政策管制(禁毒)。而常用藥黑市,和數量管制、政策管制都無關,它的出現只和價格有關。
短缺不僅僅是企業造成的
藥品短缺是生產、流通和使用各環節以及藥品產業政策相互作用造成的。由於原料藥耗能高,汙染較為嚴重,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多被列為限制類投資項目。有業內人士提到,全國不定期地進行環保巡查,使得一些達不到環保要求的小企業無法生存,使得原料上遊中間體生產極不穩定,造成供貨不及,導致價格不斷攀升。
我國生產的原料藥中,很多品種只有個別企業能正常生產,一些曾經獲得生產文號的企業,在不斷提高的環保標準下難以滿足生產條件,導致批文閒置。
環保的高要求和批文有限導致生產企業數量少,僅剩一兩家企業供應的情況已經形成了「事實壟斷」,中間商更容易操作「買斷包銷」的模式。
藥品流通企業不願賣廉價藥,導致銷售短缺。短缺藥品大多是利潤較低的普藥,或銷量不大的治療罕見病的藥品。除了盈利因素外,流通企業不願經營短缺藥品還有一些特殊原因:
一是一些緊缺藥品供應不暢,多個商業經銷渠道無貨,有藥的經銷企業將進價上調,其他經銷企業調撥時無利潤或很低,不願經營。
二是一些藥品使用量很少,如一些中毒搶救用藥,藥品價格又很低,同時存在藥品過期報殘的風險,經銷公司不願經營。
三是某些商業公司為一些藥品的獨家代理,不願意給其他商業公司調撥產品。
四是一些流通企業信息渠道不暢,不了解產品的生產企業,不知道何處購買。
藥品短缺與醫院用藥行為也有關係。首先醫務人員和參加醫療保險的患者都願意使用貴重藥品,相對來說貴重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可能好些。另外,由於以藥補醫體制的存在,一些醫院更願意使用高價格的藥品。此外,一些醫院對特殊、罕見疾病的用藥及搶救藥品儲備不夠,應急措施不到位,而國家又沒有建立相應的藥物政策,對低價藥品、罕見病用藥、中毒解救藥管理制度不完善,醫院只好將這類藥品的過期報殘風險轉嫁給商業公司,致使流通企業不願意經營這些品種,進一步加劇了藥品的短缺。
藥品定價和招標政策,也給藥品短缺帶來影響。一些臨床普遍使用的廉價藥品價格已很低,幾乎無利潤,但一些地區繼續對這些品種進行招標,招標價格廠家不能接受,拒絕供貨;一些企業或商業公司參加招標,為了能中標,惡意壓低價格,而中標後又供應不上或不供應;有些地區藥品招標過程中要求一些藥品大幅度降價,而企業為了保持產品價格的全國一致性,放棄該產品在一些地區的銷售,造成該地區此類藥品的短缺。
對於原料藥漲價,製劑企業的認識相對理性。企業在與原料藥供應商協商價格時,會考慮原料藥企業在環保和產品質量提升方面增加的成本,但有些品種動輒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漲價「完全不合理」,其背後有壟斷的影子。某些小品種原料藥的生產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易被壟斷,一些不法分子從中鑽營、哄抬價格。
從近年公布的原料藥壟斷案件來看,被壟斷原料藥的獲批生產廠家多為個位數,而實際投產的藥企則更少,往往僅有2~3家。現在原料藥企業也在向下遊拓展產業鏈,已沒有絕對化的原料藥企業,其他製劑企業如果要生產某個原料藥被壟斷的製劑產品,要麼選擇接受高昂的價格,要麼自主開發原料藥。
廉價藥品作用難以替代
廉價藥品不僅關係到看病貴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是關係到一些特殊病的治療,廉價藥品在一些疾病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新斯的明注射液每支才0.70元左右,但它卻能搶救垂危的重症肌無力患者;磺胺嘧啶注射液每支0.68元,卻是腦膜炎病的特效治療藥物;環磷醯胺注射液每支3.0元,是70%兒童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移植用藥。
廉價藥品不僅關係到費用問題,還關係到治療的科學性和減輕疾病痛苦的問題。由於這些廉價藥物短缺,醫生往往採用替代藥或替代療法,長此以往有可能造成醫務人員技術退化。例如魚肝油酸鈉注射液治療靜脈曲張,現在許多年輕的醫護人員都不掌握相應的注射技術,靜脈曲張病人往往被直接建議做手術,費用數千元,病人也經歷更多痛苦。又如2.5元的洗腸藥蓖麻油缺貨,患者可能被迫採取每次超過100元,而且更痛苦的洗腸方式。
臨床短缺藥品現象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單靠市場機制難以自行解決,必須靠政府的幹預。但政府的幹預不能破壞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更不能走過去計劃經濟的老路,只能運用價格等經濟槓桿並輔之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來解決。
國外的經驗表明,儘早建立國家藥物政策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其中制定切實可行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並保證供應是當務之急。對搶救用藥、罕見病用藥和中毒解救用藥應實施特殊的管理,建立區域供應中心,加強信息化管理,既保證藥品隨時可以供應使用,又減少不必要的過期失效造成的浪費。
廉價藥短缺,不只是中國特色
中國政府不可以強迫任何一家藥企生產某種藥,美國政府更加不可以。至今為止,美國仍然面臨低價藥短缺的問題。在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全權處理藥品短缺問題。每一年,FDA都要收到大量藥品短缺報告,包括抗癌藥、麻醉劑、靜脈注射液、用於急救處理的藥物,甚至生理鹽水也缺。
儘管沒有辦法強制企業生產短缺藥品,但不代表什麼也不做。自2011年起,FDA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權力,一個重要的內容是:要求美國各大藥廠一旦出現某種藥品的減產或者停產的情況,必須提前向FDA進行匯報,同時要講清楚原因。
監測的目的,在於及時知道哪些藥物短缺,缺多少。為了監測短缺藥物,FDA推出了一款App「Drug Shortages」,專門為醫護人員和藥劑師提供及時、準確的藥物短缺信息。這一檢測軟體有兩個作用,一個反饋給FDA,一個反饋給醫生。FDA收到反饋信息後,會積極和藥企進行溝通,詢問短缺原因,確定後備供應商。即使暫時無能為力,這種對短缺信息的把握也很有價值。
而醫生收到短缺藥物報告後,也可以早作打算。有些短缺藥品是有替代藥的,如果監管部門及時發布短缺藥品信息,醫療單位就可以在短缺問題解決之前,選用替代藥,以保證患者治療。
藥品價值鏈需各方共同維護
實際上,廉價藥頻現「藥荒」,早在前幾年就引起了公眾的重視。製藥、流通廠商沒有利潤空間,所以不願生產經銷;一般廉價藥的替代藥物,要麼是價格高,要麼是達不到應有效果;相關部門的不重視,或是沒有行之有效地保護措施,就導致了要麼廉價藥成「天價藥」,要麼廉價藥日漸式微,甚至是瀕臨絕跡,這些無疑使廣大患者雪上加霜。
但原料藥漲價,本質上是由於供需失衡。有業內人士指出,原料藥要想獲得持續生產,需要完善的市場供應和支付環境支撐,製劑企業也要有合理的利潤,才能及時給原料藥企業回款,如此,產業健康發展的生態環境才能建立起來。
對於廉價救命藥的「診治」,無論是媒體還是專家,總有一些可行性的建議,比如,制定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範相關利益主體的市場行為;建立以早期預警為核心的幹預機制;建立藥品短缺信息平臺,實時發布短缺信息;從生產端入手,建立生產激勵機制;資金、稅收等給予傾斜政策和財政補貼等等。可以說,這就是綜合「處方」。
但是,上述「處方」唯有真正按方施藥,才能確保廉價藥不「稀缺」。可現實是,探討的多、建議的多,實施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比如,儘管我國針對藥品短缺也曾出臺相關政策,並且也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但由於缺乏細化指標,而且也缺乏嚴格監管以及問責制度,從而致使藥品短缺尤其是廉價救命藥「藥荒」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廉價救命藥「藥荒」,唯一的解決路徑就是需要「因病施治」。無論是法律法規的完善,還是相關部門的市場監管,一方面調動起藥企生產的積極性,既保障企業有錢可賺,又能確保廉價藥的供應;另一方面,也要在價格上進行穩控,確保這些藥品提質不提價。可以說,這也是紓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定意義而言,缺少廉價救命藥比缺醫更令人揪心。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廉價藥「藥荒」是亟待破解之題。面對一再發生缺藥的傷痛,箇中緣由,老百姓雖說不出子醜寅卯,但是切身的體會還是有的,就是不再「一藥難求」。故此,對廉價救命藥缺失這一「頑疾」,該給予重視,並抓緊診治了。
如果說,罕見病用藥短缺很難讓一些人有切膚之痛(其實非常重要),那麼常用救命藥短缺則無法逃避,今天別人缺,明天,就可能是你缺,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文章綜合整理自:網際網路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