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搶購」中國原料藥:印度70%原料藥來自中國

2020-11-28 騰訊網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累計出口1011.85萬噸原料藥,到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等地的189個國家和地區,全年出口額達到336.83億美元。

本報記者 高瑜靜 北京報導

3月以來,當澳洲民眾搶購英國藥商GSK出產的解熱鎮痛藥必理通(Panadol)時,中國山東的魯安藥業加班加點地生產這一藥物的主要原料——撲熱息痛。

這正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當下,全球醫藥產業鏈運行的真實場景。

疫情猶如「蝴蝶」式的衝擊,激起了全球經濟的千層浪,與疫情應對直接相關的醫藥產業位處浪尖。醫藥產業上遊的原料藥生產商們,早早地感受到了市場風向的變化。

「冠狀病毒此類公共衛生流行病,對我們的供應鏈和全球經濟存在潛在負面影響。」馬林克羅製藥公司(Mallinckrodt plc)在2月底發布的年報中如是說道。彼時,中國正處於疫情高峰期,魯安藥業此類原料藥生產企業尚未完全復工。

總部位於愛爾蘭的馬林克羅製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撲熱息痛原料藥生產商。在北美、歐洲市場中,馬林克羅製藥公司與魯安藥業可謂針鋒相對。不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馬林克羅製藥公司也不得不直面疫情的衝擊。

疫情蔓延引發的生產停滯及貿易管制,直接促使全球原料藥供應鏈梗阻。

作為「世界藥房」的印度,自3月25日起實施全國封鎖,更加劇全球醫藥供應鏈緊張局面。

歐盟、美國等政府紛紛著手應對疫情中的藥品短缺風險。而在成功「闖關」疫情流行高峰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原料藥生產企業復工生產,各種各樣帶有「中國製造」標籤的原料藥開啟產業鏈全球行。

需求激增

「去年年底以來,國外市場對撲熱息痛需求量增多,我們的訂單量增加了30%多。」魯安藥業的一位負責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這家年產撲熱息痛4萬噸的山東藥企,與美國強生、英國GSK等大型製藥企業的訂單合作持續近十年,其生產的撲熱息痛原料藥主要出口銷售至歐洲、北美等地區。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後,部分撲熱息痛的產業鏈全球行正從這裡開始。

撲熱息痛(Paracetamol),通用名又稱「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是一種常見的解熱鎮痛類原料藥,用其加工製成的藥品包括泰諾(Tylenol)、必理通(Panadol)等。

從產業鏈來看,醫藥行業涉及醫藥原料、醫藥研發與製造、醫藥流通三個環節。西藥產業鏈上遊通常是用作生產製劑的原料藥(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簡稱API)。原料藥是具有一定的藥理活性、用作生產製劑的化學物質。生產原料藥過程中的中間產品稱為醫藥中間體(又稱:化學中間體),而原料藥只有加工成藥物製劑,才能成為可供臨床應用的藥品。

從魯安藥業運出的撲熱息痛原料藥,經公路運輸至山東青島報關出口,下一站是愛爾蘭東南海岸的港口。英國藥商GSK的主要供應基地GSK Dungarvan便坐落於港口附近的沃特福德郡。在GSK Dungarvan的工廠內,撲熱息痛原料藥將被加工成必理通,再從工廠由經銷商發往英國、澳大利亞的藥店或醫院,提供給用藥對象使用。作為GSK的主打鎮痛退燒藥,必理通單品2019年的帳面品牌價值高達3.97億英鎊。

如今,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在以發燒為主要症狀的新冠肺炎治療中,包括必理通在內的撲熱息痛類藥品,先後被法國、澳大利亞等國納入診療方案中。澳大利亞多家藥店上架的必理通被搶購一空。為此,澳大利亞衛生部長Greg Hunt 3月19日宣布:「兒童版必理通不再放在常規貨架上供任意選購。想買藥的人必須證明自己確實有需要才可以購買。」

隨著產業鏈終端藥品的需求增加,增量需求正沿著產業鏈向上傳導。原料藥訂單量爆發,則成為市場需求傳導至上遊的直接表現。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和出口國,正與這波市場需求直面相迎。記者採訪浙江、山東、河北及安徽等地的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均回應稱今年年初以來出口訂單量有所增加。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功經驗獲得了全球普遍認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也將提升相關藥品包括原料藥的國際市場需求,其他與肺炎防治直接相關藥品的需求也將增大,我國相關原料藥的出口或將迎來短暫的爆發期。」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分會副秘書長朱仁宗分析道。

事實上,除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近年來國際市場對原料藥需求旺盛,我國原料藥出口額屢創新高。與撲熱息痛原料藥類似的產業鏈全球行,每年在上百個國家實現。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累計出口1011.85萬噸原料藥,到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等地的189個國家和地區,全年出口額達到336.83億美元。

其中,我國原料藥的產業鏈全球行中,印度是主要目的地。2019年,我國出口至印度的原料藥產品共80.79萬噸,貨值56.53億美元,佔據我國原料藥出口總額的近17%。

對於印度而言,來自中國的原料藥意義非同小可。數據統計顯示,印度的原料藥70%來自中國,醫藥中間體比例更高。

然而,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並擴散蔓延的態勢下,原料藥通向印度的全球行線路,不再如往常般通暢。

供應遇阻

印度時間3月24日晚,印度總理莫迪對全國發表講話時宣布,從25日0時起印度將實行21天的徹底封鎖。民眾沒有緊急事務不許外出,學校、工廠、辦公場所、購物餐飲娛樂場所等全部關停,公交、地鐵、航班、大巴、計程車等各類公共運輸也暫停運行,僅保留部分運力供醫務等執行緊急事務的人員使用。

作為「世界藥房」,印度此番全國封鎖,對於全球醫藥產業運轉的影響,更加堪憂。

據統計,印度的化學藥生產量已居世界第四位,是全球最大的仿製藥供應國,印度生產了全球近20%的仿製藥。印度藥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其中60%以上出口到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國家。

據印度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4月~12月,印度的藥物製劑及生物製品類商品出口120.18億美元,同比增長14.18%,在印度全國出口總額中佔比5.03%,位列印度第三大出口產品。同期,印度還出口了29.57億美元的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同比增長5.78%。

3月以來,因原料藥庫存告急,印度頻頻採取特殊舉措。

3月4日,印度政府開始禁止26種原料藥和藥劑的出口,包括撲熱息痛、替硝唑和紅黴素等常見抗生素。記者查詢印度海關數據發現,印度此次限制出口的26種原料藥及製劑,大都為往年出口額較高的產品。上述26種原料藥及製劑在2019年4月~12月的出口額累計約19億美元,在同期印度出口總額中佔比0.72%。

此外,印度醫藥部制定計劃,將建立原料藥行業公用設施援助中心,為各州政府即將建成的原料藥園區提供支持。該項計劃最新實施的舉措是,印度政府包專機從中國空運6噸原料藥給本土製藥企業Cipla。

一方面,國際市場對原料藥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蔓延引發的生產停滯及物流中斷,引發原料藥全球供應鏈梗阻。當前身處疫情旋渦的美國及歐洲地區,對藥品供應鏈中斷十分憂心。

2月2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就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醫藥企業供應鏈的影響發表聲明。聲明稱,「一家藥品生產商通知FDA,其存在成品製劑供應短缺問題,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下來自中國原料藥存在供應問題。與此同時,FDA確定了20種僅從中國採購原料藥或者成品的藥品,並與相關藥企合作,以評估是否存在因疫情暴發而出現藥品短缺風險。」在該聲明中,FDA提醒藥企儘快尋找能夠替代存在短缺風險的原料藥來源。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3月10日發布消息稱,歐盟為應對COVID-19疫情中的藥品供應,特別成立「歐盟執行指導小組」,以保障歐盟成員國內存在藥品供應短缺風險的患者。該消息強調,「重中之重的是,確保藥品供應的連續性是藥企的責任。例如,這包括藥品生產商採取適當的彈性措施,增加庫存,或者同時採購成品和原料藥。」

隨後EMA在3月24日發布的疫情通報中稱,「由於對某些藥物的需求增加,一些會員國正在經歷藥品短缺。這是因為藥物用於治療COVID-19病人,或者是因為病人需求的藥物比平時更多。為了防止對供應鏈造成不必要的壓力,患者應僅接受其通常的藥物供應。」

貿易壁壘

實際上,除新冠肺炎疫情此類偶發因素外,原料藥的產業鏈全球行還常常被「人為」幹擾。包括限制出口在內的貿易壁壘,往往讓中國出口的原料藥「被拒籤」。

2001年以來,印度四次發起對華撲熱息痛反傾銷調查。印度對華撲熱息痛產品徵收反傾銷稅的措施,前後維持了17年。在這期間,中國撲熱息痛生產商出口至印度的原料藥,價格波動劇烈。

據中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賈徵介紹,「此類反傾銷調查案件對中國原料藥生產商的影響有這幾種情況:一是案件撤銷,不予徵稅;二是案件徵稅,但是稅率不高,應訴原料藥生產商還可以繼續出口;三是案件徵稅,但是稅率高,應訴企業全部或部分無法繼續出口。案件徵稅如果過高,應訴企業基本就失去當地市場。」

在印度最近一次發起對華撲熱息痛反傾銷調查中,調查機關認為印度國內產業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傾銷或損害可能再度發生,因此決定終止對華撲熱息痛徵收反傾銷稅。至此,常年被印度「拒籤」的中國撲熱息痛終於得以正常出口印度。

想起2019年1月的這次應訴經歷,上述魯安藥業負責人直稱不容易,「我們和另外兩家中國藥企一起參與應訴,最終印度終止調查,不再徵稅。按照印度的規定,我們勝訴後,所有向印度合法出口撲熱息痛的中國生產商,都不再徵稅。」

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出口撲熱息痛貨值1.85億美元,同比增長2.73%。

長年在原料藥反傾銷案件中代理應訴的賈徵律師分析指出,近年來印度發起的對華原料藥反傾銷調查,有著共同的背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成品藥生產國之一,製藥水平很高。印度對中國的原料藥,客觀上是存在依賴性的。所以每次印度對華原料藥反傾銷,其當地的進口商和下遊用戶的反對聲音也會很大。印度政府要在保護本國原料藥生產企業和保護下遊成品藥生產企業中間權衡,找一個折中點。

事實上,印度政府近年來大力扶持「印度製造」,印度各地陸續興建原料藥園區,印度藥企也紛紛向上遊發展,但短期內難以改變現存的原料藥供應鏈格局。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印度是原料藥和仿製藥的生產大國,在全球藥品供應鏈中佔據一定份額。在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球大流行狀態下,出於保護本國藥品需求的考慮,採取了原料藥出口限制措施,這對全球藥品產業鏈的生產供應不僅會進一步擴大供求缺口,而且會助長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此類貿易壁壘舉措會阻礙全球藥品供應端和需求端的適配。如果供求關係缺口進一步擴大,勢必會促使原料藥價格上漲,進而惡化全球抗疫的藥品供應緊張形勢。」

價格上漲

原料藥在產業全球行中未能及時到達目的地,局部市場供需錯位進而觸發的價格上漲,正體現在多個原料藥品種的市場價格波動中。

據上述魯安藥業負責人介紹稱,「往常DC級撲熱息痛顆粒的單價比原料藥高,但在近期訂單中,撲熱息痛原料藥單價已接近DC級撲熱息痛顆粒的單價。撲熱息痛原料藥出口訂單的單價平均增長了10%。」

浙江台州的某原料藥上市公司董秘告訴記者,市場劇烈變化,這個行業集中度在進一步提升,那麼長期看就存在產品漲價這個邏輯。

根據博亞和訊數據顯示,近期多個維生素品種市場報價大漲,其中維生素B1、生物素、 維生素K3、維生素E、煙醯胺、維生素D3、維生素A等漲幅居前,2020 年 3 月 5 日每千克報價分別為 325 元、325 元、92.5 元、 65 元、53 元、107.5 元、330 元,較1 月 20 日分別上漲了 106%、86%、 59%、34%、18%、16%、7%。

在具體品種漲價預期下,資本市場中的原料藥板塊持續上揚。

根據申萬行業指數統計顯示,化學原料藥指數從2019年1月2日的6659.25點一路波動上漲至2020年3月26日的7999.38點,漲幅為20.12%,而整個醫藥生物行業的同期表現為漲幅9.19%。

除供需關係變動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料藥的產業鏈全球行「旅費」開支上升,也成為原料藥價格上漲的一股推力。

「我們上遊的化工企業供應的化工原料和化工中間體,近期也在上調價格,加之部分物流因素,我們採購原材料的成本也是有波動的。」 上述魯安藥業負責人說道。

朱仁宗分析指出,「受疫情影響,各國間航班大幅減少,船舶企業推遲或取消部分船次,陸路運輸檢疫和管制措施增加,導致國際物流受限,運力嚴重不足,原料藥運送時間延長,運費增加明顯,表現為原料藥供應緊張,價格上漲。」

記者從山東、河北等地區原料藥生產企業處採訪了解到,部分抗生素類、維生素類、激素類等大宗原料藥產品銷售,往往籤訂長期訂單。訂單單價往往由協議底價和單價機動幅度條款構成。購銷雙方隨時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貨品數量來協商調整單價機動幅度。

「大家都是長期戰略合作夥伴,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向客戶要高價。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客戶也不會讓我們虧太多」,河北石家莊一家原料藥企業的負責人對單價機動幅度如此釋義。

隨著中國疫情形勢好轉,各地復工復產陸續開展,原料藥供需矛盾有所緩解。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最新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境內包括原料藥和上遊化工中間體企業在內,復工率普遍達到七八成以上,國內物流也逐漸恢復正常,上遊化工原料短缺明顯緩解,原料藥企業產能利用率逐漸提升,耽誤的外貿訂單陸續交付通關並運送。

產業鏈一體化

在產業鏈全球行中,不同級別的原料藥往往線路不同。撲熱息痛所屬的大宗原料藥,還有兩個「兄弟」,分別是特色原料藥和專利藥原料藥。

關於它們的級別,廣東珠海一家藥企原料藥銷售總監稱:「大宗原料藥價格常常受到供給、產能、價格等周期性變動影響大,而特色原料藥有一定的技術及規範認證的壁壘,涉及品種較多且分散,通常可以獲得較為穩定的訂單,帶來持續性的利潤。」

一般而言,中國出產的撲熱息痛類大宗原料藥去歐洲,而歐洲出產的特色原料藥和專利藥原料藥往往來到中國。譬如,2019年愛爾蘭以15.21億美元的進口額和22.78%的同比增幅,成為我國原料藥最大進口來源國。

正如所有的環球旅行那樣,原料藥的產業鏈全球行也會遭遇「陰晴不定」。2月中國處於疫情高峰期,工廠供應受困時,中國的原料藥供應令歐美等國堪憂。而3月以來,歐洲疫情惡化,其在原料藥供應鏈上功能能否正常發揮,同樣令人憂心。

為了保障供應穩定,降低對上遊供應商的依賴,延伸現有產業鏈成為國內外藥企共同的選擇。

2月25日,歐洲藥商賽諾菲宣布,計劃將其在歐洲的六個原料藥(API)生產基地合併,創建一家獨立的原料藥生產公司,建構世界第二大原料藥生產業務。該業務現有3100名員工,預計到2022年的銷售額可達10億歐元。

「這項業務將有助於緩解藥物短缺的問題,並改善歐洲對亞洲地區原料藥的過度依賴現狀。」賽諾菲就上述計劃解釋道。

不過,上述原料藥上市公司董秘認為,原料藥製造回歸歐美可能性不大,這涉及整個上遊產業鏈的遷移。

除了掌控更多主動權外,延伸產業鏈也成為更多中國藥企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出路。

「VC一類原料藥行業受國際形勢、大宗交易等影響大,周期性的波動比較明顯。再加之環保壓力,很多公司的原料藥業務近年來也在做轉型,有的原料藥生產基地在考慮外遷。有完整原料、製劑產業鏈的企業,原料價格波動會有所獲益。」上述石家莊原料藥企業負責人說道。

就在去年這個時候,魯安藥業獲得了撲熱息痛片劑的生產批文。這也意味著,工廠出產的部分撲熱息痛原料藥,可以在山東本地完成產業鏈各個環節,最終提供給用藥對象使用。

相關焦點

  • 中國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全球原料藥供應鏈的變與不變
    原料藥指的是藥物劑型中所包含的活性藥物成分,具體的原料藥在進一步加工後才能成為藥物製劑,可供患者使用。總部位於義大利的化學製藥通用協會(CPA)在其出品的有關全球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的2019年產業報告中稱,中國與印度在全世界範圍內供應著全球所需原料藥總量的60%。除此之外,印度作為仿製藥、原料藥出口大國也嚴重依賴著中國為其供應的原料藥上遊產品——醫藥中間體。
  • 全球與中國紫杉醇原料藥行業現狀調研與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二、COVID-19對紫杉醇原料藥行業2020年增長評估    三、保守預測:歐美印度等地區在第二季度末逐步控制住COVID-19疫情、且今年秋冬不再爆發    四、悲觀預測:COVID-19疫情在全球核心國家持續爆發直到Q4才逐步控制,但是由於人員流動等放開後,疫情死灰復燃,在今年秋冬再次爆發    五、COVID-19疫情下,紫杉醇原料藥潛在市場機會
  • 東誠生化:打造肝素鈉原料藥龍頭
    目前公司擁有年產肝素鈉原料藥12000億單位、藥品級硫酸軟骨素20噸或高規格食品級硫酸軟骨素75噸、普通食品級硫酸軟骨素300噸的生產能力。  公司擁有十多年的國際市場營銷經驗,培養了一批諳熟國際原料藥市場的專業營銷人員,憑藉穩定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企業信用,建立了廣闊的銷售網絡,在原料藥出口市場已具有較好的品牌和聲譽。
  • 中間體和原料藥的區別與聯繫
    原料藥是經過充分藥學研究可以安全的用於人體起治療診斷作用的一個化合物; 而中間體是合成原料藥過程中的化合物,不一定具備治療作用或者有毒性。注意,這裡說的是不一定,有些原料藥合成過程中的中間體也是原料藥。
  • 華海回應降血壓原料藥發現致癌物:為何中國召回公告晚於歐洲
    至於為什麼中國和美國召回公告晚於歐洲的問題,華海藥業的解釋是在公司自主發現該雜質前,各國監管部門均未對該雜質制定可接受的控制限度標準。「此事件發生後,公司主動與相關客戶及監管機構進行技術溝通,由於各國藥品監管機構對此事件的評估及監管要求各有不同,公告發布時間也略有差異。
  • 2020年中國動物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年中國動物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在多年動物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動物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動物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
  • 原料藥生產發現NDMA雜質 華海藥業稱將優化生產工藝
    來源:中國證券報7月9日,就纈沙坦原料藥事宜,華海藥業在投資者說明會上表示,正在對現有生產工藝進行優化,避免在生產過程中產生NDMA雜質。7月6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在對纈沙坦原料藥生產工藝進行優化評估的過程中,在未知雜質項下發現並檢定其中一含量極微的未知雜質亞硝基二甲胺(NDMA)。目前各國的註冊法規對此生產工藝中產生的NDMA雜質的可接受控制限度尚未出臺標準。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葡萄糖酸鈣原料藥壟斷案行政處罰決定書
    本案壟斷行為實施期間,中國原料藥市場存在嚴格的管制措施,在中國生產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必須獲得原料藥批文、GMP證書等資質,需滿足註冊檢驗、專家評審、臨床測試、定期檢查等監管要求,申請獲得相關資質並滿足監管要求需要較長的時間。國外生產的原料藥在中國市場上銷售需獲得進口批文,我國沒有頒發過葡萄糖酸鈣原料藥進口批文。中國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生產企業採購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的實際地域範圍為中國。
  • 原研藥、仿製藥、原料藥,到底哪個才是「救命藥」?
    但世界仿製大國印度,卻因為創立了【藥物專利強制需求證書】,對歐美等製藥公司的智慧財產權選擇直接無視,進而對一些腫瘤藥物進行仿製和銷售,並且價格與正版藥物差價甚遠。    印度的法律規定本國的藥企可以仿製全球的藥品用於本國公民,連美國FDA也批准了印度650家藥企可以仿製藥品出口到歐美國家。
  • 天藥股份:「原料藥+製劑」雙輪聯動 2019年營收29.16億元增逾兩成
    天藥股份表示,2017年以來公司通過收購金耀藥業積極實施以皮質激素類和胺基酸類藥物為核心的「原料藥+製劑」全產業鏈布局,目前該公司已將原料藥優勢延伸到製劑產品,貫通上下遊產業鏈,實現了兩大支柱產業雙輪聯動的完美轉型。
  • 現代製藥全資子公司原料藥生產廠區通過FDA認證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孔子元)現代製藥9日晚間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現代製藥海門有限公司原料藥生產廠區於2017年12月11日至2017年12月15日接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現場檢查。
  • 華海藥業:降血壓原料藥發現「極微量毒性雜質」,已暫停生產
    根據公告,華海藥業纈沙坦原料藥2017年度銷售收入為3.28億元。而此前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華海藥業實現營業收入50.02億元。換句話說,纈沙坦原料藥佔華海藥業的營收比例約為6.56%。纈沙坦主要用於治療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目前華海藥業纈沙坦原料藥主要銷往北美、歐洲、印度、俄羅斯和南美等市場。
  • 昆藥集團(600422.SH):磷酸萘酚喹原料藥通過CDE技術審評
    格隆匯 11 月 23日丨昆藥集團(600422.SH)公布,近日,公司磷酸萘酚喹原料藥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技術審評,在CDE原料藥、藥用輔料和藥包材登記信息公示平臺上顯示登記號轉為「A」狀態。
  • 東亞藥業:成為原料藥、醫藥中間體行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未來公司將全面推動產業發展和行業升級,打造成為原料藥、醫藥中間體行業世界技術領先企業。  近期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東亞藥業的發展將堅定不移的朝著這個方向不負初心,砥礪前行。
  • 安徽皓元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奠基典禮隆重舉行
    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皓元醫藥是研發創新驅動型企業,研發進展及成果顯著,多年來已儲備了充足的可產業化產品。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和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順應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對公司現有主營業務、技術研發能力全面提升,皓元醫藥規劃在馬鞍山慈湖國家高新區打造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建設項目,項目總佔地面積131.79畝,年產121.095噸。
  • 無菌原料藥步入需求新周期 滅菌設備作用將凸顯
    【中國製藥網 編輯視點】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5月醫藥製造業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增速分別較2016年同期上升1.91個和0.73個百分點。以增速居前的企業來看,部分原料藥、化藥龍頭企業出現業績同比暴增的現象。
  • 甘李藥業門冬胰島素獲印尼原料藥註冊批件 國際化戰略再進一步
    中證網訊(記者 傅蘇穎)甘李藥業1月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印度尼西亞藥監局(BPOM)核准籤發的門冬胰島素原料藥註冊批件。本次原料藥註冊批件的獲批是甘李藥業進軍印尼地區的重要進展,標誌著甘李藥業國際化戰略再進一步。
  • 子公司通過美國FDA認證 爾康製藥原料藥進軍國際市場
    近日,爾康製藥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湘易康已順利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FDA」)認證,成為湖南省內首批通過美國FDA認證的原料藥生產企業,為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 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請讓原料藥回歸到其生產要素的本源
    假如原料藥是藥,那麼原料藥就自然要按藥品來管理。藥品的根本質量屬性是什麼?是有效性和安全性,而雖然原料藥的質量同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密切相關,但無論怎樣,決定製劑性能的不只有原料藥,還有製劑工藝、輔料、包裝材料等。就像汽車馬達同汽車的性能密切相關,但無論如何,馬達不是汽車。前者是生產要素,後者才是最終的消費品。
  • 原料藥漲價致部分「救命藥」告急,要寄希望於黑市?
    這28支ACTH,只能來自黑市。近年來,不少類似好用的廉價藥,如「魚精蛋白」、在心臟手術中用來控制血管痙攣的「罌粟鹼」等,都曾出現緊缺。遼寧省也曾一度出現因原料壓力無法正常供應的藥品,包括臨床休克搶救藥鹽酸多巴胺、抗心律失常藥及局部麻醉藥鹽酸利多卡因等多種臨床救命藥、常用藥和低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