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網訊 據《朝日新聞》6月19日報導,6月18日襲擊日本北部的這場地震的震中位於一個過去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的地區,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還會發生更多的大地震。
京都大學災害預防研究所的大地測量學副教授西村拓也(Takuya Nishimura)表示,該地區是北美板塊(位於北海道和東北地區)和歐亞板塊(位於西部)之間的分界線。邊界從北海道西海岸延伸到新瀉縣Sado島附近的地區。他說,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頻繁的碰撞會產生地殼應變和變形,從而引發地震事件。該地區的地殼應變與南開槽不同,南開槽是菲律賓板塊在日本南部海岸向歐亞板塊下陷的地方。
最近一次地震發生的地區發生了7級左右的地震,包括1964年新瀉7.5級地震、1983年日本海中部7.7級地震和2007年新瀉中央市6.8級地震。2004年新瀉中央市發生的6.8級地震,也發生在最近的震源附近。地震研究促進總部已將日本東海延布地區作為長期評估目標,以評估未來30年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該地區覆蓋了整個地殼應變區域。
日本氣象廳官員在6月18日午夜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解釋說,最近的這次地震是由東、西兩個板塊相互擠壓而引起的反向斷層型地震。新瀉地震和日本海中部的地震也是逆斷層型地震。西村警告說,類似強度的地震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發生,就像日本新瀉中央市地震後發生的一系列地震,震級至少在6級以上,相當於日本地震烈度的7級。(編譯:Ter)
責任編輯:鄭月(EK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