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部地震多發地區發生地殼應變

2020-11-22 北青網

北青網訊 據《朝日新聞》6月19日報導,6月18日襲擊日本北部的這場地震的震中位於一個過去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的地區,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還會發生更多的大地震。

京都大學災害預防研究所的大地測量學副教授西村拓也(Takuya Nishimura)表示,該地區是北美板塊(位於北海道和東北地區)和歐亞板塊(位於西部)之間的分界線。邊界從北海道西海岸延伸到新瀉縣Sado島附近的地區。他說,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頻繁的碰撞會產生地殼應變和變形,從而引發地震事件。該地區的地殼應變與南開槽不同,南開槽是菲律賓板塊在日本南部海岸向歐亞板塊下陷的地方。

最近一次地震發生的地區發生了7級左右的地震,包括1964年新瀉7.5級地震、1983年日本海中部7.7級地震和2007年新瀉中央市6.8級地震。2004年新瀉中央市發生的6.8級地震,也發生在最近的震源附近。地震研究促進總部已將日本東海延布地區作為長期評估目標,以評估未來30年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該地區覆蓋了整個地殼應變區域。

日本氣象廳官員在6月18日午夜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解釋說,最近的這次地震是由東、西兩個板塊相互擠壓而引起的反向斷層型地震。新瀉地震和日本海中部的地震也是逆斷層型地震。西村警告說,類似強度的地震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發生,就像日本新瀉中央市地震後發生的一系列地震,震級至少在6級以上,相當於日本地震烈度的7級。(編譯:Ter)

責任編輯:鄭月(EK012)

相關焦點

  • 科普:為何日本和厄瓜多地震多發?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日本九州14日、16日兩次強震的救援工作還在進行,太平洋對岸的厄瓜多在北京時間17日早間發生7.8級地震。為何日本和厄瓜多是地震多發國家?這些地震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 北京市地震局:此次唐山地震不會對北京的地殼應力應變和地震活動...
    據北京市地震局微博消息,為回應公眾關切,北京市地震局對此次唐山地震進行專家解讀。問題一:此次地震對北京的波及影響是什麼情況?答:該地震造成北京全市有感,其中東部的平谷、順義、通州等地區震感較為強烈,儀器記錄的最大地震烈度為III度,出現在平谷區東高村鎮、馬昌營鎮、鎮羅營鎮和順義區龍灣屯鎮,未造成明顯震害和人員生命財產損失。事實上,北京的抗震設防烈度為Ⅷ度,遠高於此次地震對北京的影響烈度,所以本次地震不會對北京的房屋設施造成影響。問題二:此次地震的背景是什麼情況?
  • 日本東北地震災區出現有觀測史以來最大地殼變動(圖)
    這張圖像由「大地」衛星拍攝,顯示日本東北部地區沿海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圖像拍攝於3月12日,使用MODIS設備獲取。這張圖像顯示日本仙臺附近地區,但拍攝時間是在地震之前的2月26日。可以和地震之後的圖像進行對比,了解災害發生的程度。
  • 未來日本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嗎?日地震調查局:概率很高!
    日本是一個地震之國估計大家都知道,據日本氣象廳統計,2019年就發生日本「標準震度」為1以上的地震1539次,平均每天為4.2次,假如你生活在日本的話,你可能在馬桶上經歷過地震,也可能在客廳裡經歷地震,當然更多的可能是在床上經歷,畢竟我們人有1/3的時間是呆在床上度過的!
  • 日本地震!日本北部太平洋地震帶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
    日本北部海岸發生芮氏6.9級強烈地震。日本地震:強烈地震襲擊了日本海岸。地震發生在Nemuro市東南114英裡處,震源深度10公裡(6.2英裡)。日本氣象廳(JMA)將日本地震預警系統的最初估計震級降至6.2級。嚴重的損失和人員傷亡不大可能,但在一些地區可能有震感和輕微搖晃。目前還沒有發布海嘯警報。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認為震級為6.0級。
  • 日本發生罕見深源八級地震
    原標題:日本發生罕見深源八級地震   科技日報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張蓋倫 陳瑜)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30日19時23分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北緯27.9度,東經140.5度)發生8.0級地震,震源深度690千米。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嘯預警中心根據此次地震信息判斷,本次地震不會引發海嘯。
  • 日本三陸海域沿岸因地震出現2至3釐米地殼變動
    新華網東京3月10日電 (記者 藍建中) 日本國土地理院10日宣布,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觀測數據顯示,9日在包括青森、巖手、宮城三縣的三陸海域發生芮氏7.3級地震,導致巖手和宮城兩縣沿岸地區出現2至3釐米的地殼變動。此次地震的震源位於三陸海域,在宮城縣北部記錄的震級達到芮氏5級。
  • 板塊運動導致日本地震頻發
    什麼是板塊,為什麼地震帶上地震多發,網易探索整理了相關知識為您一一解讀。【網易專題:日本地震】地球表面被劃分為六大板塊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面覆蓋著堅固的板塊——地殼,這些板塊在以每年1釐米到10釐米的速度在移動。
  • GPS技術在監測地震與地殼運動中的應用
    對於地震監測預報而言,這種緊迫性尤為顯著,因為我國地震臺網,尤其是地震前兆網,存在著嚴重的三個主要缺陷:第一,自1988~1999年,我國大陸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53次,其中7級以上地震9次,若以東經105為界,西部地區發生8次,東部地區為1次,為8∶1.可是,在東經105°以西,由於人煙稀少,交通不便
  • 科學家警告日本將有大地震:9級毀滅
    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每3年發生的成群小地震或許可以作為下一次大地震將要襲擊日本的信號。在俯衝到一塊大陸下方的海底的許多地方都會發生小型地震,例如美國的太平洋西北海域或是智利沿海地區。
  • 地震常常發生在哪些地區?
    2000年以來世界各地地震頻發,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7.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且餘震不斷,傷亡慘重;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7.1級大震,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發生
  • [思維拓展]世界火山地震帶
    根據新大地構造學說,全球地殼是由6個大板塊構成的,每個大板塊又可分為許多小板塊。板塊與板塊接觸的地方(板塊邊界)是地殼最不穩定的地方,是火山地震的多發區。世界兩大山帶(見330頁)屬最新板塊碰撞邊界,這些地區的地殼運動還沒有停止,板塊碰撞仍在繼續,因此這些地區現在還經常發生火山活動和地震。板塊俯衝邊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部,包括從阿留申群島經日本、菲律賓,一直到南太平洋的一系列島弧和它們東面的海溝,大洋板塊沿海溝向下俯衝和消亡。
  • 日本危險了?48小時發生5次地震!氣象部門卻表示「不足為奇」
    據中新網消息,在本月3日和4日兩天時間裡,以日本關東北部地區為震源,接連發生了5次3級以上的地震,其中3次達到了日本震度4級,從芮氏規模來看,大概在3.7至4.8級左右。按照日本氣象部門的觀測數據看,這5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與發生原因各不相同,至少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這些地震具有「聯動性」。由於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邊界形成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震發生概率非常高。據日本方面的統計,每年發生的有震感的地震就達1000多次,6級以上的地震發生頻率大概是每年一次。
  • 廣東處在地震帶嗎?發生的地震多嗎?有何依據
    先說說什麼是地震帶, 地震帶就是地震集中的地帶,有人類記載以來,這個地方經常發生地震,發生的地震次數較多,我們就稱之為地震帶,但是有一個問題,這裡歷史上發生過地震,不等於以後還會發生地震,就象我們大同火山一樣,歷史上曾經有過火山噴發,以後從不在噴發,變成了死火山,而地震也如此,以後不地震了,這個地震帶也失去了意義,相反我們認為歷史上沒有發生地震
  • 河北唐山地震多發原因
    河北唐山地震多發原因地震是由構成地球地殼的板塊移動所引起的。板塊移動多數出現在太平洋的東緣和西緣。地震帶是地震發生較多的又較強烈的地帶,華北地區的地震帶有河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燕山---渤海地震帶、廬江地震帶唐山現轄兩個縣級市(遷安、遵化),五個縣(遷西、玉田、灤縣、灤南、樂亭),七個區(曹妃甸、路南、路北、開平、古冶、豐潤、豐南),五個開發區(南堡經濟開發區、海港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蘆臺經濟技術開發區
  • 吉林松原發生5.1級地震,松原近年來頻繁發生地震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地殼某些脆弱地帶正好位於某些國家某些地區。所以,這些地方就容易引發地震。地震分為兩種。一種就是人工地震,而另外一種則是天然地震。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因為經常地震,人們在購買家具的時候,都會選擇非常牢固結實的家具。並且很多日本地震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發現,人群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慌亂,因為已經習以為常。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唐山大地震,還有汶川地震。
  • 為什麼我們很少聽到美國發生「地震」?
    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地震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球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相互碰撞擠壓,導致巖層錯位集聚能量,最終巖層發生斷裂震動,產生地震。因此,地震通常多發在板塊的交界處,特別是板塊的消亡邊界。
  • 美研究報告:特大地震多發生在平直斷層部分
    美國《科學》雜誌24日發表最新研究說,特大地震可能與斷層彎曲程度相關,8.5級及以上特大地震多發生在斷層上較平直的部分,而斷層上的彎曲部分不太可能發生這類強度的大地震。美國俄勒岡大學與法國尼斯-索菲婭·安蒂波利斯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長期以來,地震學界一直認為特大地震總是發生在聚合速度快、形成時間較短的地殼構造板塊交界處,但2004年印度尼西亞和2011年日本的兩次特大地震表明這一理論並不成立。此後,特大地震被認為可能發生在任何大型斷層上。而最新研究發現,特大地震可能與斷層彎曲程度存在緊密關聯。
  • 為什麼日本很容易發生大地震?
    前兩天,在日本福島的海岸又發生了一場較大的地震,可能沿著2011年破裂的同一斷層,該斷層曾釋放出一場大規模的9.0級地震,引發了致命的海嘯並造成大規模的破壞。在歷史上,日本大地震頻發,那是什麼原因使得這裡如此容易遭受大地震呢?答案與日本所處的位置有關。
  • 學術前沿| 黨亞民:川滇區域活動塊體運動與應變特徵地震影響分析
    國內外許多學者利用GNSS等大地測量資料,對地殼形變空間分布特徵[2-9]、地殼形變與地震關聯[10-15]、塊體運動及邊界斷裂帶活動與應變積累[16-29]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川滇區域是我國地殼形變最為突出的地區,地質構造複雜、構造活動強烈、地震發生頻度高且強度大,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