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借東風之謎?曹操橫掃北方,卻不敵江東周郎,或藏一個秘密!

2020-12-05 騰訊網

文:幽谷(作者原創授權)

我們都熟悉杜牧的那首《赤壁》,詩中寫道:「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中,鏽跡斑斑「折戟」,讓詩人浮想聯翩。他斷言,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方便,赤壁之戰的結局勢必逆轉,可能會「銅雀春深鎖二喬」。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裡,曹操喝醉了酒,公然坦白:「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吾今新構銅雀臺於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曹操稱昔日與喬公至契,恐怕多半是胡說八道,兩個人不太可能有交集。話說曹操這段獨白歷史上確有其事,還是羅老先生杜撰,不得而知。不過,以曹操父子喜人妻的癖好,如果得勝,「鎖二喬」這樣的事,曹操肯定幹得出來。當然,這一場景畢竟只是曹操的美夢,因為他不知道,等待他人生中最大的慘敗,即將到來。

當時,曹操之所以認定江南即將為自己掌握,娶二喬置之臺上馬上要實現,是有足夠底氣的。龐統獻了連環計,將大小船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行走如平地。當然,歷史上獻「連環計」的並不是龐統,而是一個下級軍官,目的真的是解決北方人不習水戰的難題,不是要故意坑曹操。曹操更不知道,眾多士兵患病的原因不是因為顛簸,而是可怕的血吸蟲病。曹操認為,如此以來,很容易強渡長江,踏平東吳。

但曹營之中,謀士如雲,程昱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指出:「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迴避。」要說程昱確實是個人才,第一個識破黃蓋來船有詐的也是他。程昱物理知識了得,深知密度和浮力知識,指出,「糧在船中,船必穩重;今觀來船,輕而且浮。」當然,程昱的物理知識沒能救得了曹軍,因為為時已晚。估計後來曹操哭郭嘉時,程昱恐怕第一個不服。但曹操卻對程昱的擔心絲毫不以為意,「凡用火攻,必籍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所以曹操信心滿滿,「吾居於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懼哉?」

曹操的自信並非全無道理,我國東部是典型的季風氣候,風向隨季節有明顯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冬季,亞歐大陸內部形成了冷高壓,海洋上氣溫較高,形成低氣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我國東部地區,冬季風多呈西北風或偏北風,而四川盆地、雲貴高原一帶多為東北風。夏季,海洋上形成高氣壓,陸地上形成低氣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曹操自己也說,如果是夏季,他不可能不防。

曹操軍隊雖有疫病,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周瑜水軍必須藉助火攻,而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此時能不能吹東南風。《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繪聲繪色地描寫了諸葛亮如何借東風,還順便又黑了周瑜一把,說他見諸葛亮借來了東南風,要派人不容分說砍了諸葛亮,卻被諸葛亮從容逃脫。當然,諸葛亮借東風純屬子虛烏有。

那麼,東風是哪兒來的呢?

曹操久居北方,對季風的認識僅限於北方的經驗,完全不知道影響江淮地區的天氣系統,也不清楚這裡有害慘曹軍溫帶氣旋的存在,就是這溫帶氣旋形成的東南風,讓周瑜水軍一舉破曹。

那麼,什麼是鋒面氣旋呢?

氣旋是佔有三維空間的,中心氣壓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氣渦旋。有氣旋就是反氣旋,反氣旋是指佔有三維空間的,中心氣壓比四周高的水平空氣渦旋。如下圖所示:

溫帶氣旋又稱鋒面氣旋,或溫帶低氣壓,是活躍在溫帶中高緯度地區的一種近似橢圓型的斜壓性氣旋。從結構上講,溫帶氣旋是一種冷心系統,即溫帶氣旋的中心氣壓低於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質。

溫帶氣旋伴隨著鋒面而出現,同一鋒面上有時會接連形成2-5個溫帶氣旋,自西向東依次移動前進,稱為「氣旋族」。溫帶氣旋從生成,發展到消亡通常經歷波動階段、成熟階段、錮囚階段和消亡階段。溫帶氣旋的整個生命史一般為2-6天,北大西洋和歐洲的氣旋生命史往往超過五天,而東亞地區波動階段和成熟階段較短,生命史通常三天左右。所以,諸葛亮聲稱要借三天三夜的東南大風,就氣旋的活動規律來看,倒也有幾分道理,不完全是信口胡說。當然,這只是氣旋一般的典型情況,有些氣旋生成後,並未經歷全部階段就消亡了,還有的達到錮囚階段後,由於冷空氣加入,非但沒有消亡,反而重新加強起來。

溫帶氣旋中部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地面水平氣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氣旋的東部吹偏南風,西部吹偏北風。溫帶氣旋是造成大範圍天氣變化的重要天氣系統之一,對中高緯度地區的天氣變化有著重要影響,常帶來多風多雨天氣,時常伴有暴雨、暴雪或其他強對流天氣,有時近地面最大風力可達10級以上。

亞洲和北美洲東部近海,是北半球海上溫帶氣旋活動最盛的兩個海區。就中國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區而論,北緯20°以北的海區,全年均可受到溫帶氣旋的影響。中國近海氣旋的統計結果表明,3~5月的氣旋活動最多,為全年的最盛季節;1月和12月為全年氣旋活動最少的月份。《三國演義》說諸葛亮於十一月二十日開始祭風,此時應是陽曆12月,確實是全年氣旋活動最少的月份。但活動少不等於不會生成,實際上,我們常說的江淮氣旋,就是生成於長江、淮河流域的溫帶氣旋。江淮氣旋是造成江淮地區大風、暴雨和雷暴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迅速發展的江淮氣旋並伴有較強的大風,暖鋒前有偏東大風,暖區有偏南大風,冷鋒後有偏北大風,暴雨區一般出現在氣旋中心附近或偏於暖區的地方。曹操不幸遭遇的就是此時的偏南大風,風助火勢,把曹軍燒了個稀裡譁啦。

倒黴的事遠沒有結束,溫帶氣旋能帶來大雨,《三國演義》中描述,葫蘆口遇到傾盆大雨,曹軍搶了些糧食,正生火做飯,割了馬肉要燒吃,卻被張飛痛殺了一頓。不過,華容道並沒有遇上關羽。《資治通鑑》中這樣記載: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真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赤壁之戰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更因為孫權、周瑜不畏強敵,君臣同心,將帥團結,最終擊敗強敵。而及時到場的溫帶氣旋,使得東風偏與周郎便,這也證明了「自助者天助,自強者恆強」的道理。可以想像,當遭遇外敵入侵時,孫權、周瑜的業績會引起怎樣的共鳴。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陸遊為什麼一再頌揚他們。辛棄疾眼中的孫權,「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陸遊則寫到,「赤壁歸來應嘆息,人間更有一周瑜」。從這個意義上說,赤壁之戰的意義遠遠超出軍事。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借東風:用科學解釋不了,王東嶽給了答案,不能否定其存在
    用科學解釋不了的是否應該否定其存在或真實性?三國演義中爭議比較大的應該算是諸葛亮借東風,按照我們正常人的思維,諸葛亮去做了一場法事,然後真的就起風了。這個未免太可笑,而且從各種科學依據來分析,這件事都是很荒唐的,那麼有沒有可能是真的呢,其實這本身屬於玄學,你用科學解釋不了。
  • 北京天氣突然變黑,從諸葛亮借東風到現代的氣象戰爭
    」,美國一個軍火公司叫「雷神」,這些都說明了人類對於「呼風喚雨「 能力的嚮往, 而氣象也的確深刻的影響著人類歷史(例如明末的小冰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今天就給大家扒一扒氣象戰是怎麼回事。    視頻:21日下午3點多的氣象奇觀:說到氣象戰爭,第一個大家想到的,應該就是諸葛亮的借東風:故事家喻戶曉,就不多說了,現代科學一般認為實際上是諸葛亮預測了有東風,而不是借來了東風。另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時的元軍攻日戰爭。
  • 赤壁之戰曹軍大敗,鐵索連舟是重大失誤,曹操為何沒有看出端倪?
    赤壁之戰曹軍大敗,鐵索連舟是重大失誤,曹操為何沒有看出端倪?文/梧哥說歷史赤壁之戰的經過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先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然後是黃蓋苦肉計詐降,再是諸葛亮借得東風,最後周瑜在三江口縱火,由於曹軍的戰船用鐵索首尾相連,以致大火蔓延,頃刻間,所有戰船灰飛煙滅。
  • 風力、風向的判斷和表示方法是什麼 諸葛亮為什麼要借東風?
    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東風是從東吹向西的風還是從西吹向東的風呢?什麼是風向?所謂風向,就是風吹來的方向。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而會引火燒身。諸葛亮「借」來的東風,其實是他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內此地會出現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
  •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
    而放在真實歷史上,雖然諸葛亮沒「找曹丞相借箭」,但「草船借箭」也確有「真實素材」:《魏略》記載,三國年間,曹操孫權在濡須口(今安徽無為)廝殺,「東吳大帝」孫權親自乘大船來探看曹軍水寨,接著就被曹操一頓亂箭招呼,以至於孫權「座駕」上插滿了箭,差點就沉水裡,緊跑慢跑才脫身,「白撿」一船箭回來……此情此景,也令多少票友們紛紛替曹操嘆氣:這「
  •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魯肅:幸好沒放,還留了一手
    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前夕,曹操的魏國憑藉百萬雄兵和莫大的地盤穩居三國之首,而劉備和孫權則只能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顧影自憐,面對虎狼一般的曹軍,被吞併是遲早會發生的事,要想生存只能抱團取暖,但是蜀吳兩國本身就是政敵,想要放心戒心彼此通力合作,必定要經歷一番考驗,為此,蜀國派出了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前往東吳遊說合作事宜
  • 諸葛亮草船借箭:為何曹操寧願射光10萬支箭,都不曾用一支火箭?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故事,當年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限他在十日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抬頭望天,他明知這是一條害人之計,卻還是淡定表示只需三天。結果,諸葛亮藉由大霧天氣和曹操多疑的性格,成功「借」到了十萬支箭,使周瑜啞口無言。可是,為何曹操寧願射光十萬支箭,也不曾射出一支火箭呢?難道是他考慮不周?
  • 諸葛亮遺留的十二字,準確的預料千年後的事,這難道僅僅是巧合?
    當時主持修建武侯祠的就是一個姓宋的人,「清康宋」的意思就是清朝康熙年間一個姓宋的人,要修建武侯祠,讓臥龍重新臥下。現在如此看來,諸葛亮在千年之前就能準確的預見,當真擔得起「臥龍」之稱!想必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軍戰船,其實,從這個「借東風」我們便可以看出來諸葛亮預言的玄機。其實,「借東風」僅僅是諸葛亮玩得一個小把戲而已,即便是它自無通天徹地之能,當然也不能借來東風一用。
  • 諸葛亮最後一計,騙了後世上千年,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謎
    前段時間很火的一個段子,是說如果你討厭一個人已經到了恨不得抽其筋飲其血食其骨的地步,活得開心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活得比他久。若那深入骨髓的恨意已然滔天,連他仙去仍無法平息你的怒火,便掘墓鞭屍以解心頭恨。在三國裡,諸葛亮便是那位聰明才智讓人嫉妒因此得罪不少人,人人「得而株之」的人。
  • 諸葛亮為三國頂尖人才 曹操為何不邀他出山呢
    但是看完這段故事後,小編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操是有名的求賢若渴,為何沒有去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呢?諸葛亮當時年齡很小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才27歲。而諸葛亮去荊州的時候,年僅16歲。諸葛亮當時只是個小孩子,不出山是很正常的。諸葛亮當時的年齡很小,曹操又有什麼理由邀請他出山呢?
  • 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放火箭?魯肅:幸好沒放,諸葛還留了一計
    亂世出英雄,曹操,劉備,袁紹等人為實現心中抱負紛紛起兵,一時間眾多諸侯互相徵戰,中原大地戰火連天。而曹操是諸侯中的佼佼者,他先是擊敗董卓舊部,然後掃平中原勁敵呂布,劉備,平定淮南袁術,隨後在官渡大敗袁紹,統一了整個北方,一時間無人敢與其爭鋒。此時唯一能對曹操造成威脅的便是江東孫權,著名的赤壁之戰就在這種情況下打響,期間有著眾多英雄故事,草船借箭便是其中之一。
  • 三國將士英勇非凡,有24人讓諸葛亮,二爺,曹操都流下眼淚
    但是即便這樣,馬謖還是因為自視甚高,違背了諸葛亮的命令最後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一方面知道馬謖違背軍令,按律當斬;一方面又因為要斬掉自己的愛將要被殺掉而痛哭。另一個讓關羽流淚的人是糜芳。這個人原來是陶謙的部下,後來曹操想要招降他,他覺得曹操此人非良主,最後他和自己的兄長選擇了劉備作為自己的主公。
  • 此人和諸葛亮平分秋色,只用了一計,就讓曹操開始懷疑人生
    不只是三國時期,更是在後世,提起諸葛亮,人們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在各類書籍、影視劇乃至於文章中,都將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展現得淋漓盡致。更是有人將諸葛亮看成是神一般的人物,說他揮一揮羽毛扇,就驅走了數萬大軍。
  • 諸葛亮草船借箭,為啥敵人不用火箭?曹操:你以為我不想?
    三國時期,曹操率八十萬大軍想要徵服東吳。孫權、劉備便打算聯手抵擋魏。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有點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 曹操名是漢相,實為漢賊 請看新解:關雲長大義釋曹操
    話說《三國演義》,曹操以丞相的名義,挾天子以令諸候。先後殺了呂布,戰敗袁術,消滅了袁紹,從而平定了北方。後又率領五十萬大軍向荊州殺奔而來,嚇的荊州之主劉琮率部而降,劉備也退守到了一個叫夏口的小鎮。曹操又率領大軍準備橫渡長江,平定東吳。
  • 明知曹操必走華容道,諸葛亮為何不派張飛或趙雲去截,而是派關羽
    孔明笑道:「雲長有何不可怪之處?今日逢大敵,軍師不用!」一人慾煩腳底下將一條最緊要的隘口堵上,怎奈有違,又不敢教,雲長曰:「有違呢?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當有一份報答。今天操兵敗,必走華容道;若令足下,必放他過去。所以不敢教,」雲長說:「好軍師!這一天,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斬顏良,斬文丑,解白馬之圍,報給他。
  • 聽信龐統鐵索連舟,曹操沒錯,赤壁戰敗只怪此人太厲害
    當時情況大致如下,曹操已收服了劉表的荊州,率領的兵馬也遠遠超過了孫權劉備的兵馬,但是卻在赤壁一敗塗地。要不是關羽念舊情,曹操還差點丟了性命。曹操佔據如此多的有利因素,為什麼會在赤壁大敗?有人把曹操失敗的原因歸於聽從了龐統的建議,認為若不是信了龐統,將所有大船連起來,也不會造成火燒赤壁的情況。
  • 孔明一出而天下苦,諸葛亮如何成了千古聖人?
    諸葛亮是公認的千古聖人,然而以今人的角度看,這個人物是有相當大的問題的。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基本已經統一了中國北方,按照劉備的說法:「今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
  • 為什麼赤壁之戰時,曹操那麼多謀士沒有一個看出火攻計來的?
    當時跟隨在曹操身邊的謀士王朗等人都是有過在南方州郡擔任官職的經歷,更有程昱在北路軍坐鎮。在赤壁之戰時,雖然因曹操麾下的士兵多是來自於北方的緣故,用鐵索固定了船隻,使得曹軍北方士兵也得以更好的適應舟船的顛簸。水陸兩軍密集在長江北岸烏林,使得水陸兩軍甚至騎兵相互呼應,又因處於長江之上,可供隨時取水救火。照理說,火攻成功的機率很小。
  • 諸葛亮版「隆中對」出籠時間最晚,言外之意:諸葛亮有抄襲嫌疑?
    彼時,有的人一生徵戰沙戰,最終馬革裹屍,留下了一曲悲壯的高歌,例如終被擒殺的關羽,中箭而亡的張郃;有的人,死於宵小之手,令人遺憾而又悲憤,例如遇刺身亡的孫策,夢中喪命的張飛,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曹操。曹操一生在權謀和徵戰中度過,說他是軍事家,這點應該同意,其統一北方的歷史功績,是無法泯滅的歷史事實。曹操是個詩人,我也贊同。因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樣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達到的文學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