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前夕,曹操的魏國憑藉百萬雄兵和莫大的地盤穩居三國之首,而劉備和孫權則只能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顧影自憐,面對虎狼一般的曹軍,被吞併是遲早會發生的事,要想生存只能抱團取暖,但是蜀吳兩國本身就是政敵,想要放心戒心彼此通力合作,必定要經歷一番考驗,為此,蜀國派出了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前往東吳遊說合作事宜。
而吳國三軍統帥周瑜,出生於公元175年,同樣是少年英才心比天高,在東吳無人不知美周郎的名字,面對名氣蓋過自己的諸葛亮,內心自然十分不悅,能和諸葛亮較量一番也是周瑜心中的執念,於是在諸葛亮達到東吳後,周瑜便以合作為名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出十萬隻箭以表合作的誠意,而諸葛亮面對這不可能的任務,揮揮扇子淡然地表示只要三天便可完成,而且還立下軍令狀,做不到可任憑周瑜處罰,此時周瑜心裡樂開了花,並認定這諸葛亮是個沒有實才的吹牛之人。
諸葛亮在答應造箭任務後並沒有去向東吳的軍士索要造箭的材料和工人,因為他早已料到周瑜讓他完成造箭的任務,在這些工序上必定會給自己使絆子,只是找當時的好友魯肅借了一些快船、稻草人、掌船的軍士和鼓號,準備妥當之後便在東吳遊山玩水,縱情享樂,周瑜看到此情景已經斷定三天內諸葛亮肯定造不出10萬隻箭,甚至連怎麼處罰諸葛亮都想好了
任務進行的最後一天清晨,趁著江邊朦朦大霧,諸葛亮指揮準備好的船隻直接開往曹操水軍大營,待快靠近時,船一字擺開,並令所有軍士擂鼓吶喊,曹操一看陣勢以為有人來襲,立刻下令放箭驅逐來襲者,這也正是諸葛亮想要的效果,面對曹軍的漫天箭雨,諸葛亮在船中飲茶作樂,等船上的稻草人都被插滿箭後才下令回程,而發覺事情不對勁的曹軍想要追趕,但也只能望著順風順水的諸葛亮的快船離去本來想要抓捕諸葛亮進行處罰的周瑜面對送回來的滿船箭支,驚愕地啞口無言,在魯肅告知「造箭」過程後,周瑜感嘆地表示:「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而面對諸葛亮的草人大軍,為什麼曹操不直接下令發射火箭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在古代火箭都是裹著油點燃發射的,這些易燃物本身就不好存儲,如果提前預備好很可能導致火災的發生,基本上都是攻城或是打仗前準備,而諸葛亮是突然襲擊,曹軍根本來不及準備,再加上當天霧大,看不清諸葛亮的情況,貿然使用火箭也容易引起誤傷,而且曹軍不熟悉水戰,本身自己的水軍大營的船都是連在一起的,如果用火箭,即使能夠摧毀敵人,但是著火的船隻如果飄向自己的大營,也會對自己軍隊造成災難性的後果,而諸葛亮正是看透了這幾點才胸有成竹地找曹操借箭。
《三國志》裡面的大量資料,很多地方都反映出了不同的立場,讓你清晰地看到,歷史事件就是一個個的」羅生門「。初讀魏書,覺志與演義之言大相逕庭,孟德為最,呂布、關羽等亦大不同。壽以魏為正統,雖有其立場,然松之廣納史料作注,可使讀者自行辨別。欲睹三國原貌,非志不可不讀。現在搞活動,精裝全集只要168元,點擊下方連結就可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