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失壓、缺氧!川航機長萬米高空經歷了什麼

2020-12-04 環球網

【環球網軍事-航空5月16日報導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環球時報記者 劉 揚】5月14日,四川航空一架A319客機執飛重慶至拉薩航線過程中,在9800米飛行高度巡航時,右座前風擋玻璃突然脫落,機長頂住高速、低溫、失壓、缺氧、部分設備損壞等一系列危險因素的考驗成功迫降,堪稱「世界級」的奇蹟。在這個奇蹟的背後,兩位英雄飛行員到底經歷了什麼?

風擋脫落有多可怕

中國航空專家王亞男接受採訪時介紹,首先,飛機巡航高度在1萬米左右時,擋風玻璃破裂,艙外溫度會在零下40℃-50℃左右,駕駛艙溫度可能會快速降至零下30℃左右,這可能會對穿著襯衫的機組成員造成很大的傷害。其次,艙內的空氣會迅速流到窗外去,無法維持艙內的壓力。供氧會出現問題,駕駛員只能通過氧氣面罩來維持生命。從機長事後描述的事發瞬間副駕駛半個身子被吸出去的表述也可以看出,當時失壓的情況有多危急。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飛行員會面對強氣流的吹襲。在擋風玻璃破損的狀態下,即便採取減速措施,飛行速度可能也在700公裡/小時以上。當這麼高速的氣流通過一個大窟窿迎面鑽進來,這個風壓會給人造成很大的拉扯傷害,可能會讓人肌肉、頭頸、胸椎扭傷。再加上強氣流會引起很大的噪聲,使飛行員彼此之間以及與地面的溝通會很困難。為了形象說明這種高速的強風可能對人造成的傷害,網絡上出現了各種人體在高速駕駛摩託車時臉部被風吹得嚴重扭曲的畫面。而即便是在地面時的極速駕駛也和飛機在高空的飛行速度無法相比。

除了需要克服嚴峻的環境因素,機長還需要克服機載設備大量損壞帶來的巨大壓力。從降落後駕駛艙的受損情況來看,控制臺已經被大風吹爛,大量設備損壞。完成迫降的川航機長回憶稱,在駕駛艙中,儀錶盤被掀開,大量自動駕駛相關的設備失效,只能依靠目視水平儀來進行操作。

處置難度有多大?

一般而言,風擋發生損壞後,飛行員通常會首先按照《風擋損壞》檢查單進行檢查,並下降高度,機組成員在地面都進行過相關模擬訓練。但王亞男認為,機長在低壓、低溫、缺氧,還有很大噪聲震動的情況下去精密操控飛機降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據機長回憶,瞬間失壓和低溫讓人非常難受,每一個動作都非常困難。當時飛機的速度是八九百公裡(每小時),又在那麼高的高度。當時駕駛艙物品全都飛起來了,許多設備出現故障,噪聲非常大,無法聽到無線電。整個飛機震動非常大,無法看清儀表,操作困難。

機長表示,由於大量設備損壞,他完全是靠人工操作,靠目視自己來判斷,「這條航線我飛了100次,應該說各方面都比較熟悉」。幸運的是,當時幾乎無雲,能見度非常好,如果伴隨降雨或天氣狀況不好,後果無法預料。

一位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總體來看,在處置難度上,川航的特情處置要比處置戰鬥機飛掉座艙蓋更難。因為戰鬥機飛行員始終佩戴飛行頭盔和氧氣面罩。另外,戰鬥機的機動性更強,能夠更快地下降到中低空,減少低溫、低壓、噪聲帶來的傷害。但民航客機下降高度就沒有那麼簡單了,通常的下降率最大只有30米/秒。而按照標準程序,一旦座艙失壓,應該保證在較短時間內將巡航高度降低到3048米以下。

風擋玻璃緣何脫落?

在全民盛讚英雄機長壯舉的同時,更多聚焦風擋為何會脫落這個問題。據專家介紹,如果排除外來物撞擊的可能,風擋玻璃破損通常有三類原因:首先是製造商的生產原因。其次是安裝原因。如果安裝過程中受力不均、導致有應力存在,玻璃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在壓力之下可能破裂。哪怕是在安裝過程中對定力扳手的使用和控制要求不嚴,或未嚴格按照維護使用說明的程序操作,就可能導致風擋承受超過規定值的裝配應力和彎曲。另外還有使用和維護原因。比如,電加溫的風擋玻璃如果使用不當,也會造成玻璃損壞。之前英國航空5390號航班風擋飛離事故就是因為維護人員在更換風擋玻璃時,未嚴格按照維護手冊和流程進行,使用了更小的螺栓,導致玻璃無法得到有效固定。

據民航局安全總監兼航空安全辦公室主任唐偉斌通報,根據目前掌握的調查信息,該機於2011年7月26日新機加入川航運營。脫落的右側風擋玻璃為該機原裝件,投入運營至事發前,未有任何故障記錄,也未進行過任何維修和更換工作。中國民用航空局15日下午通報了川航航班風擋玻璃破裂脫落一事。民航局表示,已第一時間成立事件調查組赴成都開展調查工作,調查重點方向將放在設計、製造、工藝等方面。同時,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相關規定,民航局已向法國航空事故調查局(BEA)和空客公司發出通知。法方將派出專業技術人員來華參與事件調查工作。

相關焦點

  • 川航事件調查報告:英雄機長高空缺氧駕機近20分鐘
    川航「5·14」事件調查報告公布  英雄機長高空缺氧駕機近20分鐘英雄機長劉傳健川航「5·14」事件調查報告顯示,事件原因是當事飛機右風擋封嚴可能破損。川航「5·14」事件調查報告公布。這份長達131頁的調查報告不僅披露了事件原因,還首次披露了事件全過程及「英雄機長」劉傳健應對事件的更多細節。  報告顯示,川航「5·14」事件原因是當事飛機右風擋封嚴(氣象封嚴或封嚴矽膠)可能破損,不能承受駕駛艙內外壓差從機身爆裂脫落。機長劉傳健在事件發生後,在高空缺氧環境中還飛行了19分54秒。
  • 從地理角度分析《中國機長》——川航高空遇險涉及到的知識點
    相關新聞大家肯定不陌生——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執行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機組在機長劉傳健的帶領下,沉著冷靜地應對,確保了機上128名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事件發生後,許多網友稱這就是中國版「薩利機長」,呼籲將這次事件拍成電影。沒想到,這麼快就安排上了。
  • 川航備降事件百頁報告出爐:英雄機長高空缺氧駕機近20分鐘
    從發現風擋玻璃出現裂紋至飛機最終落地跑道那一剎那,全體機組和乘客經歷了驚魂34分鐘。  報告顯示,風擋脫落導致出現爆炸性座艙失壓,副駕駛瞬間被強大的外洩氣流帶離座位,此時右座側杆出現向前、向右的大操縱量輸入(最大可能為副駕駛身體不由自主的觸碰側杆所致),同時自動駕駛儀斷開,飛機姿態瞬間急劇變化,機長立即人工操縱飛機。
  • 川航事件調查報告披露:機長劉傳健曾高空缺氧飛行近20分鐘
    機長位繫緊肩帶操縱側杆時取用氧氣面罩示意圖披露「英雄機長」處理細節:高空缺氧飛行近20分鐘調查報告中披露了更多「英雄機長」劉傳健應對此次事件的細節。機組在得到管制指令後,機長立即執行下降程序。在下降過程中,副駕駛查找相關程序時右風擋脫落,座艙爆炸性失壓,機組轉為處置座艙失壓。風擋脫落導致出現爆炸性座艙失壓,副駕駛瞬間被強大的外洩氣流帶離座位,此時右座側杆出現向前,同時自動駕駛儀斷開,飛機姿態瞬間急劇變化,機長立即人工操縱飛機。
  • 川航備降事件調查報告出爐:機長缺氧飛行近20分鐘,風擋封嚴或破損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空客A319、註冊號B-6419號飛機執行重慶至拉薩的3U8633航班任務,該機於6時27分起飛後,正常爬升至9800米巡航高度。在飛經成都空管區域時,該機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突然破裂並脫落,造成飛機客艙失壓,旅客氧氣面罩掉落。
  • 川航「5·14」事故報告披露:「英雄機長」缺氧飛行19分54秒
    調查報告中披露,飛機右風擋脫落導致出現爆炸性座艙失壓,從風擋爆裂脫落至飛機落地,機長劉傳健未佩戴氧氣面罩。其暴露在座艙高度10000英尺以上高空缺氧環境的時間為19分54秒。川報觀察記者 王眉靈 李欣憶6月2日,川航「5·14」事故調查報告公布。
  • 事故報告出爐:川航「英雄機長」缺氧駕機近20分鐘,頭等艙靠枕一年...
    報告還顯示,「5·14」事故中爆裂的風擋玻璃為空中巴士公司原廠組件,川航沒有對其進行過維修。機長劉傳健在事故發生後,在高空缺氧環境中還飛行了近20分鐘。目前,中國民航局已經針對航空器設計、風擋設計及製造、電弧探測與防護、風擋檢查維護、飛行手冊特情處置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安全建議。右風擋受損後的情況。
  • 無法取出氧氣面罩, 「英雄機長」缺氧飛行19分54秒 川航「5·14...
    從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搜尋回的飛機組件披露「英雄機長」處理細節:高空缺氧飛行近20分鐘調查報告中披露了更多「英雄機長」劉傳健應對此次事故的細節。機組在得到管制指令後,機長立即執行下降程序。在下降過程中,副駕駛查找相關程序時右風擋脫落,座艙爆炸性失壓,機組轉為處置座艙失壓。風擋脫落導致出現爆炸性座艙失壓,副駕駛瞬間被強大的外洩氣流帶離座位,此時右座側杆出現向前,同時自動駕駛儀斷開,飛機姿態瞬間急劇變化,機長立即人工操縱飛機。
  • 川航5·14事件報告:無法取出氧氣面罩 機長缺氧飛行19分54秒
    從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搜尋回的飛機組件披露「英雄機長」處理細節:高空缺氧飛行近20分鐘調查報告中披露了更多「英雄機長」劉傳健應對此次事故的細節。飛機右風擋第一次出現裂紋後,副駕駛立即在電子飛行手冊上查找相關資料,左座機長劉傳健立即用手進行了觸摸並判斷為內側出現裂紋,第一時間申請下降高度、備降成都。機組在得到管制指令後,機長立即執行下降程序。
  • 川航事件,既要讚美英雄也要嚴查真相!
    飛機在9800米高空風擋玻璃爆裂,機組人員在面臨失壓、高噪音、極低溫、大氣流,儀表失靈、操作難度極大的情況下,在20分鐘後安全降落。可能出現在電影中的情節,真實上演了。「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空客A319執行重慶至拉薩3U8633航班任務,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突然爆裂並脫落,造成飛機客艙失壓。機組克服高速、低溫、缺氧等困難,實施緊急備降。在民航各保障單位密切配合下,機組正確處置,飛機於7點46分緊急迫降成都雙流機場,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機並得到妥善安排」。
  • 川航事件調查報告:水汽滲入或致風擋爆裂 機長缺氧飛行近20分鐘
    來源標題:揭秘史詩級備降 水汽滲入或致風擋爆裂 機長缺氧飛行近20分鐘 6月2日,川航「5·14」事件調查報告公布。這份長達131頁的調查報告不僅披露了事件原因,還首次披露了事件全過程及「英雄機長」應對事件的更多細節。
  • 川航8633號航班三萬英尺驚魂,挽救128人英雄機長劉傳健
    、低溫、高風速、高噪聲等惡劣環境。飛機在高空脫落風擋,除了會帶來爆炸性減壓,還會帶來高空缺氧的副作用。缺氧會影響飛行員表現,嚴重時還會導致飛行員失去意識。數據顯示,人體在3萬英尺(相當於9144 米)高度快速試壓後的有效意識時間,只有30秒到1分鐘!
  • 央視專訪川航英雄機組:萬米高空如何完成生死迫降?
    近萬米高空,風擋玻璃突然爆裂。強風,低溫,失壓,缺氧,整架飛機急速下墜……機艙內一百多位乘客,飛機下方崇山峻岭,英雄機組如何完成迫降奇蹟?央視新聞《面對面》,獨家專訪了川航3U8633航班機組。近萬米高空,每小時八百公裡的速度,失去了駕駛艙右前座風擋玻璃的飛機像破了一個大洞,劇烈的強風像要把人吹扁,飛行控制組件面板被吹翻,許多飛行儀表無法正常使用,整架飛機都在劇烈抖動。駕駛艙發生的這一切,也迅速傳導到了飛機客艙。當時,第二機長梁鵬正在客艙休息。梁鵬:直接是看見那個門爆開了。
  • 一文讀懂:川航飛行員在空中都經歷了什麼樣的殘酷考驗
    飛機進入9800米巡航高度時,駕駛艙右側(副駕駛席)風擋玻璃突然破裂,造成座艙嚴重失壓。機組果斷處置,約20分鐘後,飛機安全備降成都機場,僅副駕駛和一名乘務員受輕傷。涉事飛機什麼型號?涉事飛機的信息根據公開信息,涉事飛機是一架空客A319型客機,中國民航註冊號B6419,於2011年由空中巴士公司位於中國天津的總裝廠完成並交付。
  • 《中國機長》真實歷史背景故事是怎樣的?四川8633收到請回答
    9月30日電影《中國機長》上線,七八千米的高度,與空管部門失聯的川航3U8633,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他們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
  • 川航機長講述航班迫降過程
    川航已協助旅客安排後續出行,相關後續保障有序開展。今天下午,記者聯繫上機長劉傳健,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記者:劉機長好,你現在身體好嗎?劉:身體沒有感到明顯不適,接下來公司還會組織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記者:我剛才採訪一些業內人士,他們說這次迫降非常難?
  • 川航飛機機長奇蹟迫降救下全組乘客,在1990年也出現過這樣的事件
    最近,川航3U8633航班就出現了一起在萬米高空中發生飛機前擋風玻璃破碎的事件,大家一聽到飛機在萬米高空出現故障,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飛機會墜毀,但是這是川航3U8633在機組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這架遇險航班最終完成了一次驚險的緊急著陸,在歷史上也發生過同樣的時間,發生在1990年,現在就讓我說這兩次時間的具體經過。
  • 9800米、-40℃、800千米/小時、氣壓差500百帕,英雄機長經歷了怎樣的極端環境?
    」9800米、800千米/小時、-40℃、機艙內外氣壓差500百帕,只有短袖!)1、萬米高空溫度(-40℃)意味著什麼?圖片來源:新浪微博好,記住了,機長劉傳健當時所處的萬米高空的溫度是在-40左右。讓我們看一下南極目前氣溫如何。南極正處於極夜,溫度處於一年中的較低水平。
  • 高空機艙失壓 有多可怕?
    全先生說,當面罩落下後,機長喊:「機艙失壓氧氣面罩彈出」,空姐趕緊提醒大家把面罩戴上。 氧氣面罩戴好後,面罩開始冒白煙,而且伴隨非常重的焦臭味,從事機械工作的全先生從經驗判斷,很像是潤滑油高溫汽化的味道。 張先生帶著父母妻子兒子一家五口到昆明旅遊,同樣經歷了這次空中驚魂。據張先生回憶,飛機急速下降,感覺飛機頭朝下45度角往下掉,有強烈的失重感。
  • 《中國機長》原型真實錄音曝光
    今年國慶假期,電影《中國機長》掀起觀影熱潮。△電影《中國機長》宣傳海報這部以「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的真實故事為原型的電影,再次將觀眾的思緒拉回到一年多前,川航3U8633航班在萬米高空的「生死時刻」。近萬米高空 風擋玻璃突然爆裂2018年5月14日6時27分,從重慶飛往拉薩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重慶江北機場正常起飛,載有包括機長劉傳健在內的9名機組人員和119名乘客。7時06分左右,飛機抵達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飛行高度9800米。